登陆注册
7948200000038

第38章 人的尽头(7)

……约瑟芬尖细的口哨声周围是正在作困难的决断的我们,这如同我们这个可怜的民族生存在充满敌意的世界的混乱之中似的。尽管约瑟芬坚持着,这声音微不足道,这歌唱毫无成就,但她仍坚持着,并且传到了我们的耳边,这也许是值得回想的。

……约瑟芬达到了一个歌唱艺术家在我们这里费尽力气也达不到的效果,这些效果又偏偏产生于她的功夫欠缺的技巧。这恐怕主要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

……这个民族在斗争的间歇里做着梦,仿佛各自的四肢都松开了,仿佛不得安宁者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民族的温暖的大床上摊开手脚伸展一下身子了。约瑟芬的口哨声进入这个或那个的梦乡……她的口哨声里含有一些我们短暂而惨淡的童年情景,含有一去不复返的幸福,但也反映出一些日常的现实生活,含有生活中小小的、不可理解的、又确实存在并且不可抑制的欢欣。

然而,与此同时,更大的悲剧在展开:当一位艺术家因放弃作为艺术家的自己而真正成为艺术家之时,告别的旋律已然压倒一切:约瑟芬衰老了,受伤了。她一瘸一拐,被追随者搀扶着,“我们看到约瑟芬背后的追随者们怎样央求她,请她唱。而她也很愿意唱,但又唱不了。……最后,她莫名其妙地流着眼泪总算让步了,可是正当她想要凭着显然是最后的毅力开始唱时,她显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两条胳膊不像往常那样前伸,而是有气无力地垂在身边,使人感到好像短了一截似的——正当她想要开始唱的时候,却又不行了,恼怒地一扭头,就瘫倒在我们眼前了”。

约瑟芬可不得不走下坡路了。离她吹出最后一声口哨,然后变得无声无阒的日子已经相去不远了。在我们这个民族的永恒的历史中,她不过是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已,而这个民族终将弥补这个损失。对于我们来说,这将不是件容易事:集会怎么会变得鸦雀无声的呢?自然啰,约瑟芬在时,集会不也是静悄悄的吗?难道她的真实的口哨声要比回忆中的更响亮、更生动吗?难道她在世时的口哨声当真强似回忆中的口哨声吗?难道不是这个民族以其聪明智慧把约瑟芬的歌唱抬得这样高吗?而那原因正是由于这种歌唱是不可缺少的。

卡夫卡如此宁静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他的民族需要他的艺术。他不觉得骄傲也不觉得疑虑,因为他认为这不是某个人自身之事,而是恩典使然。

3·弥留和解脱

1924年4月上旬,病情恶化的卡夫卡被送往维也纳森林疗养院。早在3月里,喉头就产生了异样的肿痛,致使他只能低声说话,在写作《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时不得不调动意志来坚持。在维也纳森林疗养院,医生们已基本确定结核病菌己转移到喉头,导致了作为当时不治之症的喉结核,就像他1921年在马特里亚利疗养院所遭遇的那位不幸患者一样。4月13日,卡夫卡向护士询问病情:“喉咙里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护士直率地回答:“就像巫婆用来熬魔汤的厨房。”

接下来的一天,风雨交加,疗养院的一辆敞篷汽车把卡夫卡送往维也纳医院。整个路途上多拉一直站着,试图用身体为卡夫卡遮风挡雨。那天,勃罗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维也纳医院确诊为喉结核症。最可怕的不幸的日子。”

远在柏林的克罗普施托克得到消息后,不顾卡夫卡的阻拦,立即着手暂时中断手头正在进行的结核病医学研究(日后他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准备前往护理。4月19日,由于无法在维也纳医院争取到单间病房,卡夫卡被转往维也纳附近由霍夫曼医生主持的基尔林疗养院。5月初,克罗普施托克赶到,以专家身份接管了一部分医护工作,与多拉一道全力照料卡夫卡。正如卡夫卡在写给父母的信中所说,如果没有多拉和克罗普施托克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努力”,他恐怕早已无法从衰弱中挣扎出来。危难当头,多拉和克罗普施托克完全成了卡夫卡的亲人,三个人组成了相亲相爱的“小家庭”,在森然逼近的死亡面前从容地展开日常的生活。由于卡夫卡的病情不忌讳酒精,相反需要酒精作为药物参与治疗,三个人因而常在一起大饮啤酒。情感和着酒精,解除了卡夫卡大脑皮层的压抑,释放出他心理深处的回忆。他现在时常想到父亲。由于喉头结核,他已经完全无法说话,就用笔和纸向多拉回忆童年时代跟父亲一道喝啤酒的情景:“当我是小孩时,还不会游泳。有时我同父亲一起到浅水池去,他也不会游。然后我们光着膀子坐在小吃部那儿,每人要了一份香肠、半升啤酒。父亲一般自带香肠,因为游泳学校卖得太贵。你应该仔细体会一下,一个魁梧的男人手里牵着一副小小的、畏怯的骨头架子是什么样子,体会一下比如说我们在小更衣室内怎么在暗中脱衣服,然后他怎么拽我出去,因为我感到害羞,他怎么想要把他所谓的游泳本领教给我,等等。在此之后有啤洒喝!”

多拉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卡夫卡现在每顿都吃得很多,就着啤酒和葡萄酒大进营养。按多拉的说法,眼下的卡夫卡“已经成为一名豪饮者,几乎每餐必喝啤酒或葡萄酒”。一段时间之后,病情居然有所缓解。卡夫卡从医生那里得知这一情况,高兴得掉下了眼泪,一再拥抱多拉。他用笔向多拉写道,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渴望健康、渴望生活。他向多拉求婚了。他致信多拉的父亲,试图让老人相信,他虽然不是正统的犹太教徒,但仍是一名忏悔者和皈依者,因而希望能被这个虔诚的犹太家庭所接受。老人拿着信去教堂征求拉比·的意见,拉比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消息传回疗养院,卡夫卡苦笑了一下,再未提及此事。

低迷的时刻,远在布拉格的父母一封一封寄来明信片和特快信。那是亲情,是永恒的犹太的亲情,是横亘1800年苦难而绵延不绝的犹太血缘!

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交换方式,即你们的明信片与弗兰茨[卡夫卡]的书信往来。要是能够永远继续下去就好了。明信片带来的喜悦效果并不亚于特快信。弗兰茨已经几乎能够背诵全文了。他特别自豪的是,能够同他尊敬而可亲的父亲一同喝啤酒。

5月17日这封特快信还谈到大妹艾莉一家郊游的情况:“当他听说这些事时,瞪大了眼睛,像太阳一样炯炯有神。他说:‘他们也喝了啤酒。’他的口气那么激动,那么亢奋,使得我们在座者对他们所喝啤酒的意念享受,甚至超过了他们实际喝酒时的乐趣。”在这封特快信中,父母通报了即将前来探望的消息。然而,父亲已是73岁高龄,且因病需专人照料,近70岁的母亲不久前才作过大手术。卡夫卡回信阻拦了两位老人,他说,他极度渴望着与亲人的团聚,但他不愿让父母眼下拖着病体受远行之累。他还特别表示,不忍让父母看到自己躺在病床上的样子。他希望父母等他康复些再说:

我不指望能有布拉格团聚的美满,因为那会扰得阖家不宁;但我希望能在一个漂亮的地方安安静静地团聚几天。……正如你们信中所说,于是我们就可以在一起“好好地喝一杯啤酒”。

我现在常常于炎热之中回忆起,我们以前曾经定期地一同喝过啤酒——许多年前,每当父亲带我去游泳学校时。

就在这一天,卡夫卡收到生平最后一本小说集《饥饿艺术家》的校样。在克罗普施托克的协助下,他撑着病体完成了校对工作。这部小说集包括了他的绝笔《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犹太歌手的命运在他心空久久地鸣响,令他自己一时震撼不已。他知道这是他生命终极的象征。“约瑟芬可不得不走下坡路了……”

接下来的两周是犹太歌手的弥留时光。卡夫卡心情愉快地面对一切。每当克罗普施托克从城里办事返回,带回各种消息和事物,都会激起他的欢喜之情。他享受着各种鲜花和水果,常常久久地陶醉于它们的芬芳和美丽。他喜欢看到多拉和克罗普施托克在他面前喝水、喝饮料。他因喉头的结核无法饮用,但从他们身上分享到喜悦:

我特别想要那些芍药花,因为它们那么娇弱。

还有阳光下的紫丁香。

您有点时间吗?请您浇浇这些芍药花。

好建议:在葡萄酒里放一片杵样。

您看这紫丁香,比清晨还要新鲜。

永恒的春天在哪里?

昨天黄昏还有一只蜜蜂饮过那朵白丁香。

人没法子获得一阵黄金雨么?

当初您来时,在床上还比较容易,我甚至没喝过一次啤酒,当然有蜜饯、水果、果汁、汽水、苹果酒。

美极了,是不是?紫丁香——它濒死时还在喝,简直是狂饮。

6月2日,卡夫卡直到午夜才入睡。凌晨4点,多拉发现他“呼吸不对劲”,赶忙叫来克罗普施托克。这是危险的信号。医生赶来注射了强心剂。然后几个人,包括卡夫卡,围绕是否使用吗啡展开了斗争。自知已是弥留之际的卡夫卡粗暴地示意女护士走开。“他从没这么粗暴过。”克罗普施托克后来回忆说。犹太歌手用了最后的力气从喉咙里拼命挤出低沉的话语:“现在别再折磨了,何必再拖延呢?四年来您不断向我许诺,您现在却在折磨我,一直在折磨我。我不跟您说话了。我就这样去死。”克罗普施托克,这位忠诚的犹太青年朋友,克制着内心的悲痛,给他注射了两针吗啡。犹太歌手说:“别骗人说您给我的是抗生素了。”然后说出了那句着名的卡夫卡式悖论杀死我,否则您就是杀手。”又注射了一针潘妥苯。歌手一小阵昏睡,然后醒来,用尽力气扯掉身上的医疗导管,扔在地上。克罗普施托克起身想捡起这些管子,歌手对他说别走开!”克罗普施托克回身扶起他的头:“好,我不走。”歌手应声说可我却要走了。”

歌手走了,孤单地躺在太平间,留下多拉和克罗普施托克在空空的病床前。

可怜的朵拉[多拉],噢,我们大家都可怜。世界上还有谁像我们变得这么可怜——她睡了一会儿,可就是在梦中她也不停地嗫嚅着,只听得明白:我亲爱的,我亲爱的,我的好人啊,‘你!……在她躺下时,我答应她,今天下午再到弗兰茨那儿去。她就这样躺下了。[她]说到他:“他是那么孤单,孤单极了,我们无事可千却坐在这里,而让他一个人在那里[太平间],一个人在黑暗中,无遮无盖。——噢,我的好人儿,我亲爱的你。”就这样翻来覆去。我们这里的情景难以描绘,也没有必要描绘。只有认识朵拉[多拉]的人才会明白什么是爱情。理解这一点的只有很少的人,而这样更使折磨和痛苦加深。但您是[理解]的,对不对?您是的,您会理解的!……我们还完全不明白,我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慢慢地,变得越来越清楚,而同时又昏暗下去,揪心的痛楚。他还在我们这儿,所以我们尤其不明白。现在我们又要到他,到弗兰茨那儿去了。他的脸是这么呆板、威严、不可接近,他的精神是那么纯洁和威严。——威严——张国王的脸,出身于最高贵、最古老的家族他的人的存在之温柔消逝了,只有他无可比拟的精神仍然构成他呆板的珍贵的面孔,美得就像一尊古老的大理石雕像。

几天后,歌手的遗体被运回布拉格,于6月11日在布拉格犹太公墓举行了葬礼。人数众多,用希伯来语念诵祈祷文。歌手下葬时天色昏暗,一位参加葬礼的诗人向世人描述了墓地上的悲哀景象:

他的父母和妹妹们在悲哀。他的女伴默默地绝望,她在他墓前昏死过去。阴暗的天气,只偶尔透一点儿亮。上帝啊,人们不能相信,在那赤裸裸的木头棺材里埋葬了弗兰茨·卡夫卡——个从那时起刚刚开始变得伟大起来的文学家。

父母和妹妹们怎么可能不悲哀呢?恰如他们这位己长眠地下的亲人所说,犹太人通向生命的道路是那么狭窄,其中的艰辛只有犹太的血缘才能体会。而犹太人的幸福,也只有上帝才知道。1931年和1934年,赫尔曼·卡夫卡和妻子先后去世,并与儿子合葬一墓,墓碑上依次镌刻着儿子、父亲、母亲的名字。三位骨肉之亲的人终于在地下团聚。那里有啤酒喝吗?或者,劳碌一生的父母静静地在打牌?而他们的儿子最终参加进去了吗?至少,三个可怜的妹妹没有这样的幸运,她们先后死在纳粹手中,尸骨无存……

卡夫卡墓,布拉格修特拉尼斯公墓。

多拉怎么可能不悲痛欲绝呢?她是世界上唯一与卡夫卡共享过幸福生活的女人,她是唯一感受过卡夫卡灵肉触摸的女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卡夫卡生命的唯一见证;除了她,这个世界没有人能理解卡夫卡。然而,生活的奇迹就在于,世界上有一个犹太男人卡夫卡,世界上也有一个犹太姑娘多拉,通过她,我们抵达了最后的卡夫卡。

总的说来,这个世界并不懂得弗兰茨。他跟谁都没有关系,因为谁都不可能懂他。……除非与他一道生活。……除非通过他眼中的目光或他手的触摸。可这,他当然再也无法做到。

1920年代末,在纳粹崛起的森然阴影中,多拉嫁给德国共产党一位着名领导人,生下一个女儿,并在纳粹掌权后与丈夫先后逃往苏联。她的丈夫在那里被官方逮捕、审判和判决,最后销声匿迹。多拉历经磨难,于1938年带着久患肾病的女儿离开苏联前往英国,1952年在英国病逝。

就在多拉逃离苏联后不久,1939年3月14日深夜,即德国军队进军布拉格前夕,勃罗德也秘密告别生活了55年的故乡,踏上了逃亡之路。只是,身为犹太人,他这次逃亡也是回家,因为他准备逃往的目的地叫做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古称迦南,是上帝对犹太人的应许。在他的提箱里装着卡夫卡的全部作品手稿——那是一位肉身成言同时也是言成肉身的卡夫卡。

同类推荐
  •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
  • 伽利略

    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Galilei,1564~1642),1564年2月25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

    本书是对李开复在人生各个关键阶段的经历的回顾。内容包括:三次遵从内心的选择成就李开复、人生愿景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认识你自己能更好从心开始选择等。
热门推荐
  • 天道毒武

    天道毒武

    自幼颠沛流离,终于安定下来时却又不幸卷入一场阴谋之中,东方迹白原本近乎绝望的人生,却因一只奇异的生物而发生巨大的变化。筋脉皆被腐蚀又怎样?咱不练内力改修毒功!待得堪破天道之时,左毒右剑,横扫江湖!然而,一场惊天的阴谋也在展开,幕后,又是哪只黑手在悄悄的设下这机关算尽的棋局,无数武者,尽皆棋子!
  • 混之陆

    混之陆

    深夜将醉酒者安然送回家的神秘的士,离奇惨死家中的情侣,突然出现在新拖箱里的尸块……近期这个偏远小镇——雾铭镇被一桩桩离奇的事件搅和得鸡犬不宁,有人说是东边树林里的女鬼来复仇来了,有人说是外星人入侵了。能抹去层层迷雾,触摸到真相核心的人,将是最终的胜利者。
  • TFBOYS之冬的思念

    TFBOYS之冬的思念

    “啦啦啦啦啦啦”冉梦瑶开心的拎着行李箱,“终于可以回到公司啦”“嗯,好久没来了,不知道现在怎摸样了”一旁的夏恬嘴角也微微一笑,“歆然,你不开心吗”冉梦瑶奇怪的问,“开心”某然冷冷的说,“哦,那你为什么不笑呢”冉梦瑶又问,“开心就一定要笑吗?”又是一句好冷的话。
  • 英雄联盟之异界系统

    英雄联盟之异界系统

    天瞳九臂,秘法七翼,妖童无念,金甲傀儡,九妖七怪,四大神族,神赐大陆,万族鼎立。墨家机关,孔家圣书,儒家道法,孙家阵道,神赐大陆,百家争鸣。“叮,恭喜宿主抽到系统十大钻石级血脉,【铸星龙王—索尔】。”“叮,恭喜宿主开启宠物蛋获得了【太古异种—阴阳大熊猫】”“叮,恭喜宿主的剑意通过强化升级至10阶10级。”“叮,恭喜宿主的技能【汲魂痛击】(沙漠死神的Q)额外附加伤害叠加一千万。”一个来自地球的LOL世界级中国冠军选手,一个神秘莫测的英雄联盟系统,在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神赐大陆,忍或残忍,一念之间。
  • 幻颜相对:霸道校草宠冰山

    幻颜相对:霸道校草宠冰山

    “沫熙,记得我吗?”三年后的重逢,他是以撞死人不偿命的姿势迎面的。“……”你...tmd哪个打酱油的!“沫熙,记得我吗?”第二次相遇,他便夺了她的初吻!“……!”你tmd谁啊!敢夺本小姐的初吻!“沫熙,记得我吗?”“记得,你就是那个撞我的流氓……”她的青梅竹马在三年前消失,又在三年之后与她相遇,却是另一个身体,另一个身份。江逸轩,肖陌辰,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你!霸气校草温柔逆袭,倾城倾国为你着迷!这只是另一个守护你的理由……
  • 大明小旋风

    大明小旋风

    一位刚考入北大的男孩,在乘飞机回到北京的途中,飞机失事他重生成了明朝郑和的得力干将。且看他如何破奇案,盗古墓,寻亲人。从古代香港一直行到北京城,一路上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大明朝威风八面,各国来朝,他是如何为明朝挣得荣誉的?朱允炆借助倭寇的力量意图复国,他成功了吗?郑和下西洋历经东南亚,到底去过非洲没有?要知晓这一切,请不要错过《大明小旋风》
  • 欲婚故纵:前夫缠不休

    欲婚故纵:前夫缠不休

    一场意外,一场误会,她成了他的妻子十里红妆,她美艳动人,宛若珍宝,却换不来丈夫的一个眼神深情的眼神。她以为,日子就这样的过下去,却没有想到,他上了她的床。“韩非轩,你卑鄙!”他看着她在自不身体力行,怎么表达爱意?
  •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德兰修女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他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 勋鹿荏苒时光你依在

    勋鹿荏苒时光你依在

    岁月会见证我们的一切,时间会给我们许多的挑战。有你,不怕。只因为是你,我才坦坦荡荡,爱的不后悔。
  • 和校花同居的日子1:不爱不折腾

    和校花同居的日子1:不爱不折腾

    康健是个愤世嫉俗但又有理想的大学生,前女友的不辞而别,使他对感情丧失了信心,一度消沉地面对生活。有一天,康健在学校食堂不小心将一碗汤洒在了校花秦可一的身上;;初次尴尬相遇之后,这对冤家就处处『狭路相逢』,竟然成了合租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