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8800000019

第19章 走在路上历史诉说(2)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过去的年月,每逢冬季黄河上都会结上厚厚的冰层形成冰河,行人和大车从冰河上往来。春汛开始,黄河就又成了天堑。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起,明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又在现在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两岸各树2根大铁柱和6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咸丰年间,督办陕甘军务的左宗棠曾提出在黄河兰州段修建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动议,但因为条件不成熟而未能成为现实。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德国泰来洋行商人喀佑斯游历兰州,正是陕甘总督升允推行“新政”之时。兰州道彭英甲会晤了喀佑斯,商谈建桥意向,经升允上报朝廷批准,签订了建桥合同。工程由德商泰来洋行承修,美国人满保本、德罗掌管工程技术,华工刘永起为施工负责人。建材是由德国进口的,各地人民以骆驼、大轱辘车,远涉千里,东自天津等地将架桥材料运抵兰州。1908年正式开工,第二年七月竣工,终于在黄河上架起了第一座铁桥。

铁桥长70丈,宽2丈2尺4寸,桥下设4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河南第2墩最深,墩底至水面1丈7尺。铁桥施工进入尾声时,护督毛庆蕃决定,在铁桥南北两端各添建一座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1909年6月,两座牌厦竣工。牌厦前后共悬名人匾额四块:其中由升允题写“第一桥”匾两块,分置南北桥头;另有“九曲安澜”、“三边利济”匾各一块。为永久纪念这一伟大工程,在铁桥两头立了两块石碑,由升允撰文记述铁桥修建始末。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中山桥,沿用至今。

抗战时期,中山桥是转运苏联援华抗战物资的生命线。日军飞机9次轰炸兰州,妄图炸毁铁桥,我方奋起抗击,铁桥在战火中巍然屹立。铁桥曾于1954年进行加固,上架弧形钢架拱梁,结构美观,气势更显雄伟。

黄河铁桥是兰州近现代历史的见证,也是甘肃对外开放的成果,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铁桥是兰州的代表性旅游景观,平时游人如织,节日期间张灯结彩,气象十分壮观。

握桥握桥是一种木悬臂梁式廊桥,适宜于谷深不宜修建桥墩的情况。握桥,取不用桥墩使两岸相握之意,又名卧桥。兰州握桥,是中国“伸臂木梁桥的一个代表”,享有“西北地区著名木建桥梁之冠”的美誉。

该桥又名“西津桥”,位于阿干河下游的雷坛河上,即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东侧雷坛河桥处。《重修皋兰县志·舆地下·津梁》载:“卧(一作握)桥,一名三公桥,又名西津桥,在袖川门外二百步阿干河上。”

阿干河源于马衔山,沿途汇集马坡、银山、铁冶、阿干、石佛沟、后五泉等水,于白云观西侧流人黄河。当年的阿干水丰枯无常,遇暴雨或连阴雨天气,河水猛涨,深可数丈,干旱天气河水浅不盈尺,河床沙厚,难以修建桥墩。握桥,鲜卑语称“河厉”,是吐谷浑人的创造。北魏时,吐谷浑率先在黄河小积石峡上用木头修建了悬臂式桥梁,即河厉。兰州握桥相传是仿“河厉”之制而建的。有学者这样描述它的修建设计:先砌两岸石堤,堤砌到一定高度时在堤岸边各横放1根大木,再把7根纵列的大木向上斜置在横木上,纵列大木挑出堤岸2米多,俗称之为挑梁。在挑梁顶端,用1根小横木把7根挑梁贯拴一起。挑梁上又横压大木1根,空隙地方用木块塞紧。这样就垒好了第一层,按同样步骤垒第二层。垒至第四层,两端相隔近7米至10米时,在两边挑梁上安放木简支梁,再铺上横板桥面,桥的主体就建成了。在挑梁顶端的横压木两头竖立柱,用榫接联成一体。在立柱与立柱中间,嵌进挡水板,以减少风雨对挑梁的侵蚀。桥面上建桥屋,桥台上修楼阁,使桥梁更加雄伟美观。桥阁压在挑梁底部,使桥更加稳固,挑梁挑出的长度与木材容许承受的力量恰相适应,这说明当时的建桥者已有明确的力学概念了。“握桥”之称,形象地揭示了伸臂木梁桥层层向河心挑出,直接相握的特点。

兰州握桥净跨度22,5米,长27米,宽4,6米,高4,86米。桥身有4层挑梁,第五层是由木面支梁搭成的桥面。桥上建廊屋,正中3间,左右斜下各4间。木桥的重量较轻,廊屋可以起到镇压桥体的作用,使不易冲毁;木材易朽,廊屋可以遮风避雨,使桥梁得到保护。握桥不仅以其穹窿特起的造型气势,也以其结构需要与造型的有机配合而成杰作。桥两端各建一门楼,也称“翼亭”,既强调了入口,同时起到了压住悬臂梁后尾的作用。其“翼亭”,四角飞檐,顶覆黑色琉璃瓦。东翼亭题额“空中鳌背”、“彩虹”,西翼亭题额“天上慈航”、“新月”,桥亭均施彩绘,颇为壮观,像两人握手,又像从天上飞来的美丽的彩虹。

兰州握桥的建造,是兰州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关于它的始建年代,大体有两种说法:一说修建于唐代;一说修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历史上,经过多次重修。1952年拓建西津路时,兰州握桥被拆毁。现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兰州握桥模型,是光绪年间重修后的形制。

兰州握桥曾是兰州人的一大骄傲,因为它既是天下悬梁式木桥的代表,又是兰州人的创造。兰州握桥,以其科学独创、雅观壮美和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色,赢得了在建筑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兴隆握桥兴隆握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称“唐公桥”。此后屡次修缮。嘉庆九年,知县李醇和主持重修为木结构拱桥改名为“迎善桥”、“云龙桥”、“飞龙桥”。桥梁自两岸桥头阁下挑起,以45度角向河心层层伸出,呈拱形。桥长24米,桥身约16米,宽3米。其建筑风格集唐、宋、清为一体,桥型设计精美独特,似两位巨人之手紧紧相握,故又名“友谊桥”。桥身为廊式结构,中间5间,东西两侧各2间。桥两侧各立10根廊柱,廊柱下部组成栅栏,上部架构廊顶。1981年,为了旅游安全的需要,桥梁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其他一仍其旧。“兴隆握桥”是兴隆山景区的典型建筑物,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博厚,是榆中县公认的形象代表。兴隆握桥卧于兴隆峡清清溪流之上,连接栖云、兴隆二山,是游人的必经之路,也是依依流连之所。如今,这个玲珑别致的握桥形象,已经被雕刻成红木、象牙、人造绿宝石、水晶、骨雕等不同材质的工艺品,成了一件人们喜爱的旅游纪念品及馈赠礼品。“兴隆握桥”作为兴隆山古建筑痕迹之一和榆中县的一个标志性历史建筑,它的形象工艺品已经成为榆中对外宣传和交流的文化媒介。

灞陵桥号称“渭水长虹”、“渭水第一桥”的灞陵桥,位于渭源县县城南河滩清源河上。当地民众叫“屋桥”、“握桥”、“卧桥”或“木握桥”。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被洪水冲毁。现存灞陵桥是1919年由渭源知县马象乾指派督工徐朝按照兰州卧桥式样在故址上游200米处重建的。跨径27,4米,全长44,5米,高15,4米,宽4,48米。1932年—1934年间曾经加固。是有于右任题“大道之行”一匾及杨虎城等人题联石刻。灞陵桥是一座古典纯木伸臂曲拱叠梁单孔型廊桥,双坡式飞檐,四角斗起。它的设计、建筑结构、式样和彩绘等,都具有我国古曲民族建筑特色。桥的坐落方位和四周环境的参差错落,格局的经营,与四邻风光的巧妙融合,构成完美的西部民族艺术风情景观。该桥紧紧牵系着东南君山秀峰和北部七圣峻岭。两岸山峦对峙,平远的河道无论远近,都可看出高耸的桥身被蓝天和盘托出,显得明净壮观,形成长虹卧波、蛟龙横卧之势,彩绘的桥身梁柱、椽檐斗拱,与周围暮霭静谧、炊烟缭绕的村郭田园相映衬,愈发显出桥身的典雅秀丽、朴厚温静。灞陵桥在渭河源头以其婷婷婀娜的容姿,定格为一种东方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

黄河筏子

木筏筏子有皮筏和木筏两类。木筏,也叫木排、排子,当地人则直呼为“筏子”,驾木筏的水手称“筏子客”。木排,是人们利用河道运送木材的一种方式,在洮河上下尤为盛行。每只木筏均由数量不等的木排层层叠架组合而成,木排用10多根原木捆扎在一起,排头用结实的钢筋穿连,铁蚂蟥固定。木筏一般约5米宽,20多米长,筏头悬一根3丈开外的木桨,一头在木筏上固定,另一头斜插水中。筏子客是一种职业,由水性极好之人担当,由他们撑桨驾筏,穿急流,越险滩,将山上伐下的原木运到指定地点。

甘肃洮河上游盛产木材,但交通闭塞,农民们便利用充足的水力资源,把砍伐的木材扎成木排,放进洮河运抵下游。新中国成立前,为了养家糊口,当地从事放排职业的人相当多。特别是在位于甘肃南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的东乡县,由于地处大陆腹地,临近青藏高原而远离海洋,夏季东南风吹不到此地,从孟加拉海湾吹来的暖湿季风沿途又受阻于高山,属高原干燥气候。但却东临洮河,西傍大夏河,南接广通河,北有黄河,这里以运送木排为职业的乡亲就很多。虽然该县四面环水,然而中间高凸,地下水位低于500米以下,因此十年九旱。自然降水是东乡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一般年降水量仅200毫米~500毫米。对水的渴望是一个民族的渴望。筏子客在东乡又被称作“把式”。“水手”这个意象,一再出现在东乡族诗人汪玉良的笔下,这里的“水手”就是从事放排职业的人,在东乡人生活中既是一种实际存在的职业,也是一个比喻,寓示一个民族走出困厄走出封闭的夙愿。

筏子客的生活是十分艰辛的,还有生命危险。诗人于进在散文《飞筏洮河行》里这样描写当年乘木筏经过海甸峡的情景:

几分钟后,随着阵阵轰鸣骤然而至,两侧高耸云天的悬崖峭壁扑面而来,将河道挤压成一条狭窄的激流。筏子倏然驶入峡口,一时轰鸣声大作,巨浪拍打礁石的狮吼,木排征服狂涛的咆哮,此起彼伏,撼天动地,直如千军万马在呐喊厮杀,奔突呼号!震耳欲聋的喧嚣里,举目向天,只见头顶百丈绝壁刀劈斧削,被筏子惊飞的一群群鸽子在“一线天”上扑拉拉翻飞盘旋;俯视水面,两侧石崖底部皆凹了进去,湍急的水流仿佛被什么所吸引,直向崖底扑去,转瞬化作凶猛的旋涡冒出来,一圈圈旋涡犹如水底伸出的千百只魔爪,齐刷刷伸向闯入峡口的“天外来客”,仿佛瞬间要将木筏撕成碎片!

这就是筏子客的惊险人生!险滩激流方显出“把式”高超的技艺。

上世纪七十年代,放排还是洮河上不难见到的景象。现在,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变,木筏在甘肃已经成为历史了。

羊皮筏子皮筏分羊皮筏子和牛皮筏子两种。这里主要说说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古称“革船”,是一种简易的渡河、运载工具。《后汉书》载,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渡黄河时,“缝革囊为船”;《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旧唐书·东女国传》载,“用皮牛为船以渡”;白居易在《长庆集·蛮于朝》诗中云,“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鄂州道路遥”;《宋史·王延德传》载,“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可见,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自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渡河,经久不衰。皮筏作为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是兰州历史的一道景观。

兰州的皮筏是这样制作的:屠宰牛羊时,剥下大个头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剥皮时,首先要从颈部开口,慢慢剥,要将整个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一点也不能破。接下来,要用盐水将羊(牛)皮脱毛。这个活夏天是不能干的,因为要烘干,还要放起来“捂”一阵子,夏天天气热,不小心就会“捂”坏了。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让它鼓起来,后封孔。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最后,就是要扎筏子了。羊皮筏子视功用不同而大小不一,以13只皮胎组成为多见。用两根长约270厘米的木椽,各削平一面,等距离掏铆之后,横向嵌入长约216厘米的小椽。再用牛皮绳纵向绑上3根小椽,框架就做成了。然后用牛皮绳捆绑皮胎,两头各4只,使颈端朝里,中间绑5只,居中一只通常用牛皮胎。渡河时将羊皮一面置于水中。摆渡时皮筏顺流而下,返回时,则由筏客扛于肩头步行至上游,古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说。关于制作羊皮筏子还有一段顺口溜:“窜死一只羊,剥下一张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层油,曝晒一个月,吹上一口气,绑成一排排。”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之后携带。其制作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因而在民间广为使用。

每次开筏漂流前,筏客子们都要沐浴净身,并且不近女色,选好“黄道吉日”,然后杀鸡宰羊,祭祀河神或龙王。他们十分忌讳讲“破”、“沉”、“撞”、“没”等字眼,只许乘客称呼他们“掌柜的”或“把式”,不许称呼“筏客子”或“船家”。路过一些“事故多发地点”时,禁止乘客询问地名。漂流途中每见河神庙或龙王庙,都要停下来进庙烧香磕头,祈求一路平安。筏客子的禁忌虽如此之多,但“神灵”并没给他们带来多少平安与幸福。

兰州黄河段的皮筏运输,至迟在宋代已经出现。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把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吨—30吨,晓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小皮筏由10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牛皮筏一般由90个牛皮袋扎成,可载货2万公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黄河上漂行,气势壮观,当地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抗战时期,日军侵占了沿海地区,抗战急需的石油物资运不进来,仅靠兰新公路和滇缅公路汽车运输,成本昂贵,且滇缅公路后来也被日军切断了。兰州筏运首领王信臣带领兰州皮筏队,从广元运送石油到重庆,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在临夏地区大河家,有用牛羊皮胎泅渡黄河的习俗。渡河者可以把皮胎系在腰上或夹在腋下,划水而行,也可抱着它由水手推着前进。羊皮胎体积小,一次仅渡一人。牛皮胎体积大,一次能够供三人渡河。其中,两人钻进牛皮胎中,一人在皮胎外面掌握方向,划水渡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现在的羊皮筏子,主要用于旅游观光,到兰州来的外地游客都想坐一坐羊皮筏子,亲身感受一下在黄河上漂游的感觉。

同类推荐
  • 思棠心语(下)

    思棠心语(下)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寓所。一种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有其自身的传统,传统是文化的根,民族的魂。
  • 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绵山故事与传说

    绵山故事与传说

    同窗好友融亮及青年作者的又一新作《绵山故事与传说》即将付梓。融亮约我作序,并说:“这件事是你我一起策划的,非你莫属。”看来义不容辞,只好从命了。我和融亮是大学时代的同学。他生长在“三贤故里”(“三贤”指春秋晋国贤臣介之推、东汉太学生领袖郭泰、北宋名相文彦博),是听绵山的故事传说长大的。他小我三岁,当时还是个内秀腼腆的小伙儿。他才思敏捷,学习刻苦,成绩骄人。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我是黛玉我怕谁

    穿越之我是黛玉我怕谁

    一朝穿越,魂附黛玉,一个果断又聪明,美丽又有才华,却又有着超出一般深情的女子,她改变了黛玉的人生,黛玉的历史,她在历史中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她的感情又会托付给谁呢?
  • 夜姝

    夜姝

    有云自远方来,止于落愁城。宁静生活被打破,会掀起怎样的风波?前路漫漫多坎坷,可把人引上天堂,更多却是通向地狱。无论如何,会有云随风,行至路尽头!
  • 重回1990之大学时代

    重回1990之大学时代

    90年代初,中国进入了经商的全面狂热中。香港、澳门还没有回归,房地产一片低迷、IT刚进入386时代。到处是大片的蓝海,重生到大学的李默要如何遨游呢?猥琐的单身大叔重生了,选择怎样的人生哪?抄袭前身时代的小说、歌曲、电视栏目?炒股?企业家?李默决定先不考虑那么多,首先要弥补遗憾,然后挣钱、、、然后就是享受吧,世界这么大,都要去看看;拯救地球,算了,这个任务还是交给别人。
  • 极度宠爱:丫头,你是我的

    极度宠爱:丫头,你是我的

    女孩对男孩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男孩却信了,一直等了女孩十年。十年前“如果你能保证你18岁之前不喜欢上别人,我就答应做你女朋友。”男孩听了又高兴又脸红。“那我们拉勾勾,十年后无论你在哪我都会去找你。”说完,男孩就跑了。十年后……
  • 忆你微笑:回眸泪流

    忆你微笑:回眸泪流

    【文已弃】本文暂且不会更新了。但是关于本书的内容颖兮还是会继续想着写下去的。
  • 摄政王的心尖宠儿

    摄政王的心尖宠儿

    她,苏锦汐,21世纪的特级特工,一朝穿越,她变成了东越国丞相府的呆傻嫡小姐。听说她娘亲早亡?父亲不待见?姨娘虐待?庶兄庶妹也私下欺辱她?呵呵,既然她接替了原主的身份,就顺带虐虐这帮小人!他,千北烨,东越国的摄政王,皇上的亲弟弟。在外风评可谓是人见人躲,就怕惹上这座瘟神!可偏偏,他缠上了她。小片段~某男英雄救美被某女看穿,某女深沉:“你不了解我,我不是什么好人,我这样的人……唔……”某男以嘴堵唇——“呵呵,小汐儿,这个世上总有一些人值得被人守护。”某男深情告白,“苏锦汐,你值得被千北烨守护,所以,不要说‘我这样的人’。这一生下一世,生生世世,你都只能被千北烨守护!”……欢迎加书架哦~
  • 三国之小兵霸业

    三国之小兵霸业

    烽烟再起,后世弓神穿越东汉末年。在贵族士大夫眼里卫小可是一个贱民,在百姓眼里卫小可是一个英雄。安民,定天下,拯救苍生,结束无止境的战争,这是卫小可要做的事情,也是必须做的事情。(非正史,非演绎,架空文,不喜勿喷!)
  • 快穿之打脸逆袭

    快穿之打脸逆袭

    凌昭昏迷的前一刻,她想,愿来生我不要这么美...才怪!!!!!我就是这么美,不服自杀女主美美美苏苏苏,看,那亮起来的是什么,是金手指在闪闪发光
  • 闺锦

    闺锦

    孟五姑娘生的肤白貌美气质佳回顾前半生,却被人坑的跌宕起伏,名声半毁重来一世,她才知道这人就像正月十五时吃的桂花芝麻汤圆馅儿里有白芝麻也有黑芝麻某男瞥一眼,漫不经心:“一锅煮了。”******************************************貌美重生女pk腹黑“颜控”男;重回一世,她誓要将“坑人”这项事业进行到底
  • 仙魔殇录

    仙魔殇录

    苍茫负,桑海断,仙魔殇,生死缘……天下欠我的,却让我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