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0200000022

第22章 表里山河(1)

话说老西儿

考古发掘证明:山西南部曾是尧舜禹前三王建都的地方。专家学者因而下结论说:这里曾经孕育生长了中华文明的直根。

这片地方于是格外古老,这儿的文明是某种程度上熟透了的文明。

生于斯长于斯的山西人的方方面面,便总是难免有些老气横秋。

近两年北京上海玩儿古董的不少,稍稍入行的都清楚:许多古董都是从山西“淘”出来的。五十块钱买了老太太一个咸盐罐子,价值往往上千上万;老太太觉着自己占了便宜,偷偷笑那买主傻。

上面的例子绝不是笑话。

若在山西着名的“万荣笑话”里,山西家自我揶揄的段子则数不胜数。

一位山西老乡到北京,在一座高层建筑旁逗留遭到罚款。老乡辩解:

看看你家的楼就要罚钱?

对!看一层罚一块!这位看着老乡有趣,也成心逗乐子。

结果,老乡交代看了十层,被罚了十快。

老乡心里自鸣得意,回山西给家人吹牛:哼!我看了狗日的十三层哩!

自秦汉大唐,在首都长安的方位看来,山西在黄河东岸,这里叫做“河东”;宋明以降,从首都开封、北京的方位看,山西在太行山的西面,这里沿袭至今的省名便是“山西”。

时东时西,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山西是这么个“东西”。

河东不仅是朝廷的粮仓,而且人文荟萃,是柳宗元、王之涣、王维、王勃们成长的故乡;山西还出过红脸关羽武圣人、碧血丹心杨家将。

山西人因而爱讲古,好夸自家“先前阔”。

当古代中国的首都东迁,华夏文明的精华也随之东去。东去的文明在发展、在变化,孑遗的文明自生自灭,故步自封。

历史忽而就发展到改革开放年代。开放东部沿海,山西靠东不靠海,算不得东部;开发西部内陆,山西是内陆而属华北,又不算西部。

不东不西,时至今日,山西家只能自嘲:山西不是个“东西”。

古老的文明总是与现代文明错位龃龉、扭曲抵触,而不是磨合接轨、催发新生。与得了风气之先的地区相比,山西人就显得有些困惑、有些木讷,甚至显得有些憨拙、有些瘟头瘟脑。

早在春秋时代的儒家经典《左传》里,山西这片地域就被形容为“表里山河”。这恐怕是历来人们针对山西独特的地理地貌内外环境所作的概括。

山西,像是飘落在地图上的一片南北走向的菱形树叶。它的东部边界,是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脉,成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西边,是自北而南劈开黄土高原的晋陕大峡谷,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奔注而下,一泻千里。千里峡谷,山西与陕西隔河相望。陕北“信天游”与晋西“爬山调”,伴着黄河的涛声,激扬两岸。山西南端,黄河转折向东,又成为山西与河南之间的天堑。这片菱形地域的北端,则是布满雄关要塞的长城。内长城与外长城,晋长城、赵长城与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绵延横亘,划分出了农耕山川与大漠草原的疆界。

自古以来,一统天下的朝廷君主,分封诸侯或者设置郡县,始终都严守着所谓“割裂山河”的原则。出于中央政权的安全考虑,藩镇诸侯管辖的地域,一般都不得独踞天险。比如,许多省份对长江、黄河的跨越。山西,几乎成为唯一的例外。

于是,这里容易搞“独立王国”。

独立王国一方水土,养成山西家独特的生活方式,呈现着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

大家不容易走出去,也不乐意走出去。人们在自恰的圈子里其乐融融。

固执地安贫乐道,顽强地拒绝变化。

大家其实都喜欢新鲜玩意儿。先前,老乡们也用肥皂,只是要强调那东西叫“洋胰子”;如今,官员们竟然也打网球,发球触网说是“挨蹄”。

旧风俗和老习惯很烦人,大家心里讨厌面子上还得依从。孩子出生多么平凡,怀孕时要吃酒“安胎”,临产前要请客“催生”;终于生出孩子来,不叫出生要叫“落草”。孩子落草,满月周岁,更得庆贺。

由于山西南北纬度差距大,河谷盆地与丘陵山脉海拔高程不同,农耕作物与天然植物种类繁多。晋南盆地,古称河东,盛产小麦,是着名的粮仓。晋中一带,五谷杂粮,品种齐全。太原晋祠大米,上党地区着名的小米“沁州黄”,历来还是进入京都王宫巨第的贡品。至于高寒山地,正像民歌《交城山》里所咏叹的:“交城的大山里没有好茶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

莜面、荞面、高粱面,如今叫做降压食品、低脂食品、低糖食品,起码也是风味食品。而千百年来食用这些食品的山西老百姓,却难免消化不良。山西人因而最早发明了了不起的调味品:醋。

醋,古语叫做“醯”。所以,山西家才有了一个着名的别称:老醯儿。人们叫白了,说是“老西儿”。陕西家、江西家以及广西家何以不叫“老西儿”?人家不吃醋,不善制醯罢了。

明太祖第三子分封山西太原,叫做晋王。晋王有个儿子宁化王,入乡随俗,宁化王府吸收民间制醋工艺,于公元1377年创建了老字号“益源庆”。王府作坊的精湛工艺又返回民间,在太原郊区清徐于1644年崛起了民间字号“美和居”。

老字号随便拎一只做醋的瓯甑出来,都比美国的历史长。

至少,老太原口味苛刻,日常吃醋绝对要吃宁化府老字号的品牌醋。

山西,由于县县有山、无县不山,山岭阻隔,造成了人们往来交通的相对不便。山西的每个县,就都形成了各自的地域方言。一个县通行的语言语音,到另一个县就行不通。甚至一县之内,鸡犬之声相闻,语言差异极大。

而整个山西,表里山河的地理特征,造成了与周边省份的阻隔。“山西话”

在我国北方语系中,成为唯一例外的“晋方言”。

山东话、河南话、陕西话、东北话,都可以演小品,全国人民大致听得懂;晋方言的古怪难懂,则不亚于闽粤方言,难以登台献卖。

晋方言,特征多多,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发音极富入声。当北方音韵、中原正音,成为中华大地上的流行“官话”时,早年人们讲话的字音四声“平、上、去、入”里,入声占有相当的比例。普通话取消入声,不过是本世纪前半叶的事。李白、杜甫,诗仙诗圣们,包括豪放苏东坡、婉约李清照,书写吟诵他们的伟大诗歌时,不免要步入声之韵。是山西话晋方言为我们最早的“国语”,提供了最宝贵最丰富也最有历史的入声资源。

晋方言,除了发音特征,保存古语也格外丰厚,有如天然的古汉语活化石。

随便举两个例子:

山西老乡夸赞后生仔精干,说是“倜傥”;一个女人穿件漂亮衣服上街,人们说那叫“徜徉”。很书卷气的词语,不是什么教授生造了来吓人的,而是来之于生活,来之于老百姓的口语。

山西是民歌之乡,山西的地方戏剧有几十种之多。在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意义上,我们很难讲山西家没有文化。

在所谓全球一体化的呼声甚嚣尘上的时候,文化的多样性更其弥足珍贵。

封闭也是一柄双刃剑:虽则容易落后保守,却也宜于保存保全。

表里山河的山西,由于地形的复杂,气候的差异,天然地获得了避免大面积大范围自然灾害的优势。勤劳的三晋百姓,在盆地、在丘陵、在山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生息繁衍,子子孙孙无穷匮。深山老林、荒坡野岭,又使人们赢得了逃避战乱、保全生命的某种可能。

“苏三离了洪洞县”,京剧《玉堂春》里这一句脍炙人口的唱词,极大地提高了山西洪洞的知名度。不仅如此,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数百年来还一直广泛流传着两句民谚:“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元朝年间,天灾人祸不断。异族占领者,跑马圈地,杀人如同割草。黄河八次决口,抗元起义三十余次。元朝灭亡之后,中原群雄并起,相互攻伐,战乱不休,又有二十多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大半个中国已是人烟稀少,赤地千里。

明朝于是决定从山西向外移民。从公元1370年到1416年,朝廷先后八次在洪洞那株着名的汉代大槐树下集中三晋人丁,办理迁移手续。

元明之际的灾荒战乱并没有太大地危及山西民众的生存。封闭的、甚或还有几分恶劣的环境,给当时的三晋百姓以巨大的庇佑。表里山河,相对特殊的地理环境,奇迹般地为中国保存了丰富的人口资源。

明朝决定移民。

政令强迫之下,成百万的山西人,不得不携儿带女、背井离乡。不得不告别古老的家园,告别祖宗的坟茔,告别熟悉的山川。不得不被军士兵丁的枪刺与刀锋驱赶了,甚至被捆缚了,艰难地去向远方。长途跋涉之间,也许他们需要方便需要解手的时候,押解军士才给他们一点“方便”,才允许他们“解手”。

他们被强迫,包括被欺骗,首先来到洪洞那株大槐树下集中。然后,有如晴天霹雳,他们被告知,朝廷移民!他们甚至听不懂当官的所说的“官话”,也从来不知晓要去的那个陌生的地方。大槐树下,牵衣顿足,一片哭声。哭声惊动了大槐树上老鸹窝里的禽鸟,乌鸦哀鸣。随后是大雨滂沱。滂沱大雨和着百姓的泪水,泥泞了脚下的不归之路……再见了,山西。再见了,这表里山河。

泪眼模糊回望里,只剩下那株古老的大槐树。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成百万移民的痛苦悲伤,溢满山川。他们付出的代价,换取到的是华夏人种在大半个中国的再次繁衍。

仅是北京,如今还保留有霍州营、蒲州营、洪洞营等地名,记录着当年移民史实。

移民后裔,早已遍布全国;有的,播扬海外。

他们,有的不远千万里,返回洪洞祭祖。有的终其一生,故乡只是梦里山河。

山西由于地形狭长山地平川差异,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风俗也有极大不同。大而言之,其实每个省份都难免有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在一个相对的范畴内来研讨某一省份的地理人文话题。

比如,沿长城一线,晋北晋西北县份的人们过去走西口的多。走西口,是满清朝廷决定“开边”垦殖的政策给人们提供的机会。走西口,不乏发大财的幸运儿,但多数人只是出于谋生甚至就是逃荒。我们很难说:山西人尽是逃荒要饭的;也不能说:山西人富有开拓精神。

山西南部临汾运城盆地,古来的河东府,盛产小麦,人们生活富庶,文化也相对发达。柳宗元、司马光,代有名人辈出。单是闻喜县的裴氏家族就出产过三公宰相阶级的人物七十多人。我们当然又不能说:山西尽出大文豪、大官僚。

山西中部,明清以来出现了称雄海内的晋商。平遥县的普通一条街成为当年中国的“华尔街”,票号可以汇通天下。晋地商帮则几乎垄断了中国向俄罗斯和欧洲出口瓷器茶叶的巨大生意,每年赢利白银数千万两,连续一百七十余年。满清政府平定新疆包括与日本开打甲午海战,都借过山西商人的银子。皇家都认为:山西富甲海内。我们却不能说:山西多么富有。

山西历史上出过着名战将卫青霍去病,我们又焉能说山西人爱打仗会打仗。

山西女人里还出过一个武则天,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说山西妇女威风厉害是女权运动先行者。

近现代以来,山西的衰落是不争的事实。基本建筑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文化辉煌与商业辉煌,在工业文明到来之际逐渐黯淡。

前些年,大锅饭时代,山西复杂的地理环境仍然可以避免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山西家节俭度日,勉强能够不至于饿饭讨饭。倒是河北河南包括陕北老乡来山西讨饭的特别多。外边的人们尚且来讨饭,山西家又何必外出闯荡呢?他们就更加依赖那一亩三分地,更加故步自封甚至夜郎自大起来。山川阻隔,交通封闭,更加强化了信息阻隔和人们的心理封闭。山西人于是更加成为所谓“家里的汉子”,在太行山里称王称霸。或者,一味怀念过去,像阿Q一样不断唠叨“先前阔”。

当中国终于改革开放,中央又大力推广“特区政策”与“沿海战略”,山西的落伍就益发突出起来。在国家的工业发展格局中,或者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山西只是一个煤炭之乡。这里产煤,有挖不尽的煤炭,如此而已。除了山西家,大概没有什么人注意: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这里的人均收入在全国倒数第一。

由于疯狂挖煤、土法炼焦,由于火力发电、并网输送,山西的空气污染冠绝全球。有笑话讲,美国的情报部门惊呼:中共发明了什么“遮蔽系统”,监测卫星在山西上空怎么就找不到太原、大同等城市了呢?

落后的山西,滞后的山西,封闭的山西,贫穷的山西乃至愚昧的山西,还能留给人们什么更美好的印象呢?

山西人穷。这是铁的事实。外地人揶揄说:山西连个大贪污犯都没有。

山西人会过日子。这算是一种挖苦或者也可以说是夸奖。山西人不能不穷日子穷过。一分钱怎么掰成两半花?得请教山西家。

山西人吝啬。或者说山西人“抠门儿”,小气。也差不多。这里除了大款大官们像其他地方的大款大官们一样,这里的老百姓确实是小气抠门儿。眼下,城市里下岗职工人数剧增,好多县份财政困难,发不出工资,山西人是更加小气抠门起来了。

山西人恋家,保守。正是如此。与外面的新鲜玩意儿不易进来相对应,山西人多数也很难走出去。

山西人因而还封建。当官的容易成大老爷,做老百姓的愿意当奴隶。老百姓渴望青天,大老爷喜欢顺民。三纲五常依然天经地义。当官的随便收拾老百姓、当爹的打儿子、男人揍老婆,就很习以为常。

山西的整体传媒形象于是也不怎么样。单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里所推出的各色人物,不是恶霸便是地痞。有些文人写文章,也爱真真假假举山西人做例子。“山西一个老大爷说”什么的。凡是比较落后愚昧的话,加在山西老大爷头上,没错。几乎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比真实还要真实。

山西人呐,老西儿。

老西儿呐,山西家。

叫人怎么说,叫人怎么夸?

可以做一个并不那么恰当的比喻,许多抗日老根据地,如今都是贫困地区,像是婴儿长大了将襁褓无情抛弃。山西洪洞大移民,许多民众被迫离开了山西,抛弃了故土家园,时光过去了数百年,移民当年的痛苦也许早已化做移民后代的庆幸:他们到底离开了封闭落后的山西。

移民时不曾离开山西的百姓,枯守故园山乡,至死不离寸地。因而,他们往往令人产生出某种悲壮的敬意:

他们固守家园,包括固守语言的家园,或者就固守了若干民族的传统;他们身处困境,顽强生存,验证着华夏民族历尽艰辛的生命伟力。

落后的山西成了全力奋进的中国的尾巴,而尾巴是许多动物前进的平衡器。

群山常留义士风

公元前654年,晋献公荒淫失德,宠爱妃子骊姬,立幼子为嗣。太子申与公子重耳双双受到迫害。年过四十的重耳不得不仓皇逃离晋国,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九年的四处流亡、待机复国的艰难征程。

随重耳流亡的贤臣义士共有五人,其中有一位介子推。据说,在流亡者们狼狈奔逃之际,有个随从又盗去了大家的钱粮,重耳一行当即陷入绝境。义士介子推悄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片肉,给重耳熬汤来喝。这便是着名的“割股奉君”

的故事。

传说中的故事将介子推舍身报主的行为推到某种极至,几乎达到“功高无赏”的程度。这出两个人物之间的历史剧最后终于导向了悲剧结局。悲剧造出了一座文化名山。

山西多山,简直是一个山的世界。

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西,这里的许多山几乎都是文化名山。

同类推荐
  • 心的呐喊

    心的呐喊

    本书是作者的一个评论作品集,大部分作品发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和《人才信息报》的评论专栏里,并成为这三家报刊的评论主笔。
  • 浮光掠影游丝录

    浮光掠影游丝录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发表的散文、杂文、随笔作品集,全书由“浮光”“掠影”“游丝”三部分组成,多为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事业、对家庭的感悟。作者笔锋锐利、文字朴实中带着优雅,全书语言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本书系旨在全面介绍论述人类学与其他各种学科的交叉渗透、“全面牵手”所形成的新成果。本卷介绍“依山依水族群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社会人类学研究”、“文学人类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
  • 逍遥集

    逍遥集

    一个凡夫俗子闯进诗的殿堂,被那斑斓夺目的光芒刺得眼花缭乱,被古人慷慨的高歌、激愤的呐喊、委婉的吟唱和坦荡的宣泄所感染,于是喜欢上古典诗词。开始学古体诗词,写古体诗词,以为它精炼含蓄,是叙事抒情绝好的方式。用诗词来抒发一时的感受。有感则吟,临景则歌。
  •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而且是一名学者,一名民主战士。他的著作有27部,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字数近200万字,且字字珠玑,句句秀美,或清秀隽永,或激进深邃,为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学遗产。
热门推荐
  • 驻守青春

    驻守青春

    大学毕业的孩子,首先面临的是就业。工作中,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美女,在美女如云的环境中,只有经得住诱惑,掌握好与美女们相处的尺度,才能与更多的美女玩暧昧。这是我在多年的生活、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
  • 铠甲勇士之帝皇铠甲

    铠甲勇士之帝皇铠甲

    这是一个修炼者重生铠甲勇士中成为帝皇铠甲的故事!主角将会入侵其它世界,吞噬世界的本原,来推动自身的进化!以虚幻晋升真实!以刹那成就永恒!
  • 我能看见你啊

    我能看见你啊

    结合got7写的团文,只是随手写写哈~主要发在微博~贴吧
  • 宦魅天下

    宦魅天下

    她是一袭红衣倾世的乱世佳人,命途坎坷,阴差阳错,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太监。而他翩翩清浊,踏乱世而来,只为将她带出这乱世的泥沼。她挑起他的下巴,对他妖娆一笑:“我这般,你可愿做我这一生一世乃至十生十世的伴侣,嗯?”他一把把她揽进怀里:“我也如你一般,咱们算是绝配,我不仅要你一生一世十生十世,任这沧海桑田海枯石烂,只要你在这世上,你就注定是我的人!”结局美好,一对一,男女主身心纯洁,男强女强。
  • 探索未知-多姿的中国地形

    探索未知-多姿的中国地形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古剑奇谭第二部

    古剑奇谭第二部

    古剑奇谭第二部,完全连接上第一部,又加入了几个女主角,百里屠苏强势归来!不说别的先来看认真看一分钟,本书有强大的存稿,有大家的强力支持!热爱古剑奇谭第一部的,千万不要错过了!
  •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否,与这个人的口才有很大的关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口才,在气势上就可赢得人们的一份尊敬,就能赢得比别人多一份的机会。特别是那些语言精练而又伟大的演说家们,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将决定着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好的口才就是人成功的辅助器,练好了,可以遨游于人际交往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练砸了,处处受人厌恶,明明是好心,到他那儿反成了恶意。
  • 逍遥域外

    逍遥域外

    为了救回已故的妈妈主角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修仙这条路。且看主角是怎样闯仙界拼狠人,神奇的戒指带领主角谱写一段又一段传说,闯出一生的神话......
  • 佛古闻禅师语录

    佛古闻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