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0700000016

第16章 迎亲记

平生最厌俗务应酬,然而身在红尘中,终于未能免俗。今天上午,就不得已又参加了一出迎亲闹剧。

说起这个关系来,还真有点莫名其妙。是朋友的朋友的一个农村亲戚家里娶媳妇。但是现在的事情就是这样,越莫名其妙的事情越理直气壮,越无可推托。不管他是怎样的为求这个情拐了九曲十八弯,最后落在好朋友的面子上,这个面子你就不能不看。看,还得积极的看。所以,尽管今天一早就飘着稀落落的小雪花,有点变天的征兆,还是不敢怠慢,上午九点就向指定地点出发了。

现在大办婚事之风无论城乡都是愈演愈烈,陈规陋习渐渐抬头,直至甚嚣尘上。新时代的新人偏要变着花样的复古。复古的同时又不忘摆弄有时代特点的排场,最终弄得不伦不类庸俗不堪。男方迎娶新娘子,一个车队是必须的。至于规格多高,数量多少,那得视男方的实力和女方的要求反复争锋最后得出的那个“妥协值”而定。我所在的这个山区小城,因为经济滞后,本来就呈现着一种极度的贫困,城郊的农村人口哪敢奢望花钱雇车;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矿业的发展、政策的倾斜,这个一向贫瘠的地方,又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一批腰粗肚圆的爆发户,山西矿主的名头响彻神州。于是窄巴丑陋的街道上,竟天天流动着世界级名车组成的河流。这也就为无奈的娶亲人家投亲戚、靠朋友、使出浑身解数组织迎亲车队提供了可能。

我的入门座驾是03年买的一辆银灰色的“奇瑞”,这种体积小、档次低的家庭用车,此类活动很少有人问津,说实话开了两三年倒很自在清静。自从今年七月份买了这辆06款2.4排量的“新雅阁”以后,仿佛取得了“入队”资格似的,隔三差五的,就有一些推托不掉的社会关系前来盛情邀请共襄迎亲“盛举”。还好我这个档次的车,作花车是不够格的,不过是跟在迎亲车队里充个数。这种事情,顶讨厌的,还不是义务出车带来的油耗和车耗,最陪不起的是时间和心情。每次都是整整一个上午的消耗战,千篇一律,俗不可耐的迎亲仪式,非把你折腾得筋疲力尽不能算完。

男方的大院外有个宽敞的场地,我赶到的时候,一个庞大的车队已然初具规模。找车位的时候,看到很多熟悉的车牌照,心知这是谁谁谁也来了。懒得出去搭讪,只开了空调躲在车里听音乐。再等一会,装好的花车也来了,排在车队的前面,是辆漂亮的白色“宝马”。此刻,“马脸”和“马屁股”上都缀满了绢花、彩带、绒毛,弄得面目全非。暗想这哪象“宝马”,竟象“宝鸡”了。再看白色“宝马”率领下的这支由“林志”、“凯美瑞”、“领驭”、“锐志”、“广本”组成的混合编队,却是一水儿闪亮的黑色,蔚为壮观,队尾,又缀一白色轿车,黑色车队两头白,取的是“白头偕老”之意。人民的想象力、创造性,真令人不得不佩服,不得不叫绝!

从女方村里到男方村里,不过十来里距离,鸡犬之声相闻,抬脚便可往来,这些中看不中吃的排场能有几人得见。奢遮煞,也不过是从一农家嫁到另一农家,村姑变个村妇而已。如此虚荣、攀比,越虚越大,越攀越高,于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和捉襟见肘的实际消费水平,究竟又有何补益呢。这个豪华的车队,不过就是贫穷的农村生活里的一个虚无的泡沫,一个转瞬即醒的黄粱美梦而已。

家乡的婚俗,繁琐而又丑陋,自我记事以来一直被人们嫌恶、却又一直被人们严格地遵守。凭你是出过洋的,居过官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只要在这方热土上办婚事,就不得不入其毂中、行礼如仪。记得自己结婚的时候虽然还没有这样气派的车队,但是旧习已够麻烦,象个提线木偶般被人支使得晕头转向,到底也没记住那些格式和程序。择所知者介绍如下:

新娘子从自己的绣阁到男方的洞房,规矩是脚不着地的,男方来迎亲的是新郎官的姐姐和姐夫,有“姐姐娶,满家喜”之说。而且这迎亲的俩人至关重要,事先合过八字,论过属相,认定与新人的命相绝无冲犯,且得夫妻和睦,儿女成双之人方为吉利。新人出门、上轿都有时辰,嫁衣穿妥,时辰一到,就由前来接亲的“姐夫”背上车去。车到男方村口,弃车换轿,仍由“姐夫”背了新人移至轿中,接着就是俗不可耐的“热闹”。新人下轿,由新郎的哥哥背进新房,直接放在床上。新娘的脚落地,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男婚女嫁,于男女双方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喜事,但是家乡的传统,以为嫁女悲伤,添人喜庆,所以女方的婚事多很冷清,“热闹”的中心在男方家庭。在农村人的心目中,红白喜事没人来参与“热闹”、没人来看“热闹”,“热闹”得不“红火”,都说明你这个家庭没有实力、没有人缘,是最没面子的事情。山间农村本来人口不多,为了引人来看“热闹”,人们无所不用其极。最普通的婚礼,都有文艺演出,有乐队、有舞蹈队,甚至有晋剧团的名角前来捧场。新人下车上轿,轿夫都会按照传统习俗大颠其轿,更有看热闹的人们推拉轿杠,弄得趔趔趄趄,进一步退两步,短短距离往往须走半天,使新娘子在轿中大受其苦。更倒霉的是公公婆婆,会给好事的人们画了花脸,簪了红花,穿了彩衣,尽情捉弄。老公公通常是化了小丑的脸谱,鼻梁上敷了白粉,头上戴了很高的纸帽子,点燃了冒着青烟,而老婆婆则手摇破蒲扇,作扇风助火状,两个老小丑就这样怪模怪样的在轿前领走。两行彩衣彩扇的秧歌队则紧随其后边舞边行,以助其兴。看热闹的人们看到这幕场景,总是会笑得打跌。因为这个游戏里,其实暗藏着一种低级阴暗的心理。

家乡民间,称老公公与儿媳妇有染,叫“烧媳妇”。骂老公公老不正经,也会骂成“烧爆头”。媳妇过门,老公公头戴着了火的纸帽子,即寓“烧媳妇”之意。老婆婆起劲地扇风助燃,即表示“知情”、“同意”、“帮忙”之意,所以人们会乐不可支。其实民间一向认为,公公儿媳这种行为是最丢人败兴的。婚礼上这种以自侮而取悦于看客的行为,也许正满足了人们隐晦的淫乐心理,所以才这样久演不衰吧!只不知道这个无聊节目的始作俑者是谁。世界上恐怕没有别的任何剧目可与此丑剧的上演次数相捋了!

与此意义相类的,还有新人下轿必须由新郎的哥哥背进洞房。俺这里习俗,公公儿媳之间固有男女之大防,最忌讳的,其实还是弟媳妇跟大伯子的男女关系。民间有句俗话说:“宁打老公公怀里坐,不打大伯子脸前过”,是极言在弟妇与大伯之间关防之紧要。这种笑闹虽然满足了看客的病态心理,也起到了“热闹”、“红火”的效果,其实对于新人来说,却是一种下作的屈辱。但是碍于新媳妇的身份和规矩,又不便发作,一般人也就只能隐忍。

不吃这一套的也有,未必人们不能首肯。笔者有个小学女同学,从小敏捷轻盈,后来上了体育学院。她结婚的时候,众人捉弄着她的大伯子蹲在轿前准备背她,她却在人们不经意间两手在大伯子头顶轻轻一托,然后两腿一分,作了个漂亮的跳马动作跃过大伯子头顶,在人们的惊愕中一阵风似地自己跑进了洞房。这个动作当场就博了个满堂彩,然后在两三天之内飞快地传遍了七里八乡。居然博得了老的小的一致赞扬,留下了一段佳话。只可惜女孩子中,有她那样胆气和身手的确实很少。从她以后,竟没听说有后来者了。此跳马动作遂成绝响。

进了洞房,还不消停。“闹房”,更是新人痛苦的一关。俗话说,“新婚三天没大小”,就是说新婚的三天之内,所有人都可以尽情的“耍媳妇”,许多轻薄之徒就会借着这个机会跟新媳妇开些低级下流的玩笑。而新媳妇,无论被人们怎么“耍”,规矩是只能忍,不能恼的。这个陋习使这里民间传下了很多不登大雅之堂的荒唐故事。有的影响了小夫妻的感情,给新婚埋下了破裂的祸根,更极端的,竟有新人受辱不过,自杀的事情。

故乡呵,你淳朴的山山水水,孕育了厚重的文明,却也传唱着许多不和谐的俚歌野曲。太行山的皱摺里,深藏着许多不为山外人所知的陈规陋习。男婚女嫁,传衍生命,当然值得庆贺,但是为了“面子”、“排场”,如此耗费钱财,耗费社会资源,却是大无必要。至于说由此而衍生出约定俗成的丑陋婚仪,并一直流传下来,更是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必须先分辩是否值得珍藏;传统的东西也不尽然都是精华,更不能不辩优劣的一概继承。先进的婚姻制度应该辅之以与之相适应的文明婚礼。那些愚昧、封建的糟粕,实在是该“扬弃”了!

“穷媳妇”与“富虫。”

淡灰色的晨雾中,古老的大地在酣睡,寂静,寂静。

突然,平静的梦被一连串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打断。始而零星的声音惊心地爆响着,继而渐响渐密,终于汇成了一片不分点的巨响。农历正月初五的早晨,就这样来到了。

按说这是在假期里,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谁有心情一大早就从热被窝里钻出来,跑到院子里头放鞭炮呢?可是窗外这密集的声音无疑又在告诉人们,这次集中行动的规模不下于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那一通。原来,这里是有个原故的。

按家乡的习俗,初五这天俗称“破五”,是“送穷”的日子。所谓的“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它还有形象的寄托,即“穷媳妇”。附近有些地方,会在这天剪五个纸人儿,代表一年来所有的贫穷苦难,然后包上灰土、咸盐、辣面绑在炮仗上到三岔口点燃,一声响,崩为碎片,象征着把它送走了。这种“穷媳妇”命运虽然凄惨,好在有人弃,也有人检——放羊的专门把这些东西检拾回家,取其谐音“群”,希望着来年羊儿成群。

而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却不剪这种纸人,而是一大早起来就把灶膛里的灰掏干净,然后远远地送出村子外头去。这堆灰跟那个纸人儿意思是一样的,都代表着人们意想中那个“穷媳妇”。神秘的东方文明中,总不缺少匪夷所思的想象,聪明的中国人总相信冥冥中存在着能够左右人们命运的力量。新年伊始,把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穷鬼从家里赶出去,肯定是件比吃饺子更要紧的事情了。俗话说:“没利谁肯打早起”。而生活在这块古老大地上的人们,几千年来正是跟一个“穷”字一路斗过来的,若能放一顿炮仗、烧一个纸人、倒一堆灰就把它斗败、撵走,谁说这不是最大的“利”呢?所以初五早晨的起早,竟是谁也不甘人后的了。

小时候农历初五的这个早晨,一大早就爬起来,穿着簇新的花衣服、花棉鞋,梳着油光水滑的牛角辫在院子里雀跃。单等着姥爷把灶坑里的灰掏到挎篮里,就颠颠的跟在姥爷身后往村外走了。我们前脚出门,哥哥在院子里就开始放炮。那时过日子俭省,并不能象现在这样尽兴的放炮。通常是先放三个“二踢脚”,再放一挂二百响的小鞭。这个简单的仪式给我印象颇深,因为从头到尾,它一直伴随着我天真的心理活动。姥爷掏灰的时候,我想:“穷媳妇”就住在这里头吗?她会不会偷偷的从这里面跑出来,躲到院子里的其他地方赖着不走呢?走出村外倒灰的时候,看到有很多乡亲也在进行着同样的活动,又不由得想:“穷媳妇”怎么这么多,是人人家里都住着一个的吗?大过年的,她们被人们从家里赶出来,到这荒郊野外,多可怜啊!往回走的时候,紧紧拉着姥爷的手,不住地回头张望,竟又担心着她会尾随在后,又跟回我们家的院子里。小小的心儿一波三折。祖辈流传的古老风俗,在孩子善良淳朴的意识里,就这样具象化了。我的想象中,“穷媳妇”是个面色灰败、头发蓬乱、形容枯槁的老瘦女人。她既让人有些同情又使人先天的厌恶。

姥爷家的光景在农村算得一个殷实的中上之家,衣食无虞,所以“穷”之一字,我见得虽多,却并无切身体会。家乡风俗,正月里是不兴到人家家里借东借西的。除此之外,一年到头,任何季节都免不了有衣着褴褛、面有菜色的乡亲到家里来借农具、日常家什、特别是借粮。家里有一个量米面的“升”,专用于借粮时的计量。“升”是木头做的,底小口大,四面均为倒梯形。每当有人来借粮,姥娘就会从大襟衣服很深的口袋里摸索半天,拿出那把古老的钥匙,然后打开厨房里面那个小小的套间。套间里放着几个高过我一头的大黑陶瓮,给姥娘擦得明光锃亮,瓮口上盖着沉重的圆形石板。姥娘把石板移开,用木瓢小心地舀了金黄色的玉米面出来,装到升里。一直装得冒尖了,再就着瓮口用裁衣服的木尺一刮,表示是平平的一升。人家来还粮的时候也这样,仍把面舀入这个升里,完了用同一把木尺一刮……

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文具还算齐全。而班里的同学,大都捉襟见肘,也免不了向我借个尺子画一下,借个橡皮擦一下,这些都是即借即还,没什么意思,有趣的是借墨水。我虽随身带着墨水瓶,却从不肯让人家把笔伸到我的瓶里来吸,总是让他把笔尖接到我的笔尖下,小心地一滴一滴挤下来,借贷双方的嘴里同时数着:“一,二,三,四……”好,一共是四滴!规矩,借几滴须还几滴,第二或最多第三日,以同样的方法滴还我。我从不加利息,但是“本金”,却照例是要收回的,决不吃亏!

乡间的夜晚,万籁俱寂。厨房里传来蟋蟀的吟唱,夜静,声音仿佛被放大了几倍似的,吵得人睡不着。我家的灶台上颇多蟋蟀,挥之不去,杀之不完,何况姥娘是不让我动它的。这些在温暖的灶台上不断出没的小动物,在我们乡间有个响亮的别称——“富虫”。村人认为,谁家的日子过得好,有吃的,它才肯在谁家安身。那些家无隔宿之粮的人家,它是绝不肯光顾的。你就是把它捉了若干放在自家灶台上,它也会在一夜间逃得无影无踪。我没有验证过这个说法的科学性。因为人们言之凿凿,也就姑妄信之了。我猜想,过去乡间农村多有夜晚上火后,在灶台上焙烤干粮的习惯,蟋蟀之所以那般“嫌贫爱富”,也许就由于富家的灶台上老有吃的,而穷家的灶台上、橱柜里却空空如也的原故吧!我知道蝉是吃露喝风的,蟋蟀显然没有那么清高,它也许跟人一样喜欢吃些焙得倍儿脆的干窝窝头片吧!我于事情不求甚解,并没有机会研究一下蟋蟀的生活习性,所以这个猜想只是个不负责任的自问自答,并没有机会得到验证。

“富虫”日夜制造噪音干扰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却不以为烦;“穷媳妇”经年累月隐形息声,却不能为人见容,逢“破五”的日子,总要被人们撵逐。其间无非是“穷”、“富”两个字在作祟罢了。人类世世代代与贫穷作斗争,孜孜不倦。在那个物质严重匮乏的时代,“穷”就意味着家无隔宿之粮,身无蔽寒之衣,水笔里没有墨水。而在衣食饱暖的今天,“穷”又意味着什么呢?人们开汽车、打手机,在灯火辉煌的酒店里一掷千金,兀自不满足,兀自要在“破五”的早晨起个绝早,用鞭炮驱赶那个子虚乌有的“穷媳妇”,到底物质的需求到哪一站,才算脱“穷”致“富”了呢?

恐怕从形而下的追求中,这个答案是永远也找不到的了。

同类推荐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野草——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野草——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一个人拥抱天空

    一个人拥抱天空

    书中收录的百余首诗歌,并非无关痛痒,而是如作者所说的那样,都是写得疼痛,像撕下胸口那块皮肉一样,鲜血淋漓,有着撕心裂肺的疼痛。意象丰富,感情真挚,文字透明。通过这些诗歌,不仅可以把我诗人自我的心路历程,而且更是社会变迁的某种精神写真。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在“前青知时代”或“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
  •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古代散文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后世的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表达什么。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以及大量的典故和不同时代的民俗风情,更是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引导。本书选取的散文大多出自名家,题材广泛、意境悠远、文字优美,是学习和欣赏古代散文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走向天国第九台阶

    走向天国第九台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到天的那边去看看;风过大夏河;迷失在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草原传奇》背后的推手;萨满师的青铜镜;北上呼和浩特;我还在路上等。
热门推荐
  • 萌妻无敌:大叔,别过来

    萌妻无敌:大叔,别过来

    作为21世纪新新人类,夜傲风以为想要娶个古穿今的女人,很容易。现实却告诉他,这么个千年老古董,远比新时代女性难搞定。表个白、诉个情,担心对方不明白;牵个手、亲个嘴,担心被打趴;一刻没跟着,担心她被骗……为娶娇妻归,她走到哪,他跟到哪。好好的大总裁,碰上这么个萌妹子,彻底沦为小跟班,却甘之如饴。然某个被缠烦的萌妹子,却摆着手求放过,“大叔,别过来!”彼时,被问及追女人追到这份上,他会不会觉得丢脸?他无比淡定道,“追老婆就是:老婆不过来,我过去,有什么好丢脸的?!”【女主古穿今,1V1,有明星元素,暖宠文】
  • 玉树临风一少年

    玉树临风一少年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仓央嘉措
  • 欲戏帅男未遂

    欲戏帅男未遂

    身为21世纪的白眼狼(白言音)想心仪已久的白马王子郑湘,指天发誓。表明心迹·若有不真·天打雷劈·恰时被一雷劈到一个无任何历史记载的国度·原本可以平静的生活,现在被搅的七荤八素在这里众草迷眼·到底该选择谁呢?还是万草丛中过,而片叶不沾身。。。。
  • 快穿之我的命运我主宰

    快穿之我的命运我主宰

    一次意外,让古语涵从此踏上了快穿道路,她,只为可怜人逆袭,只为了让这个世界上更少一些可怜人,完成一次次任务,一次次超越极限,调战自我。当她意志昂扬地完成任务之时,却……不如生生世世,且归去,看青山隐隐,流水迢迢,望断天涯。暗香浮动、繁花落尽,花落之后,未必是安宁。――书记
  • 若相仿

    若相仿

    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但逃不过命轮颠转,阴错阳差。为友情,难以辞恩,她选择代人出嫁;为爱情,虽嫁为人妇,却又移情别恋;为亲情,费尽千辛,终于沉怨得雪……沉浮红尘,转眼烟消,情若相仿,何许来生?不过是辗转世事轻若梦,浮生空恨爱成痴……
  • 超级命运遥控器

    超级命运遥控器

    我没有特殊的异能,只有一个命运遥控器。我没有拳打碎星,脚爆宇宙的功法,只有一个命运遥控器。我更不想成为国王,只想主宰国王们的命运。
  • 当下的幸福

    当下的幸福

    《当下的幸福:我们并非不快乐》讲述了人们总爱假定幸福是有条件的,喜欢为自己的人生设定各种标准。而实际上,幸福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此时此刻你的意识对外界信息的判断和反馈。
  • 英雄联盟式娱乐圈

    英雄联盟式娱乐圈

    当辛启醒来时一切都变了。全世界的学校都主修英雄联盟。令无数学子抓狂的微积分,变为专业偷塔养成。……而鲁楚薛那萌萌哒的小学妹,正疯狂的崇拜李敏镐,因为他是一位钻石五段召唤师!在看到王者召唤师杰森·斯坦森来到华夏受到无数人崇拜时,他心中便立下梦想。总有一天我会代表华夏,去美国好莱坞打职业联赛!PS:本文风格偏搞笑轻松,想看专业竞技文的请点叉。
  • 走向成功丛书:成功源于信心

    走向成功丛书:成功源于信心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作者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实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王座争雄

    王座争雄

    多年以后,段浪站在最强王座面前,准会想起他去拜访老人的那个下午。地球无名人士段浪意外来到魔法大陆瓦罗兰,一场来自鬼神的阴谋从此展开。五个被选召的陌生人,为了生存下去也为了登上那传说中的王座,在瓦罗兰大陆创造了旷世绝代的千古传奇。身上背负着惊世的秘密段小浪,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大陆,岁月崩坏,却已是悠悠万古,看段小浪如何冲破岁月长河,逆流而上,登上属于自己的巅峰王座,成就那万世最强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