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3100000020

第20章 军事·兵器(3)

马镫发明后,很快就由中国传到朝鲜,在公元五世纪的朝鲜古墓中已有了马镫的绘画。至于流传到西方的马镫,是首先由中国传到土耳其,然后传到古罗马帝国,最后传播到欧洲大陆的。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对中国发明的马镫给予了高度评价:“关于脚镫曾有过很多热烈的讨论……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占优势的是中国。直到8世纪初期在西方(或拜占庭)才出现脚镫,但是它们在那里的社会影响是非常特殊的。林恩·怀特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脚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就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主义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一样,中国的脚镫在最初却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击鼓与鸣金

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击鼓”就是敲战鼓;“鸣金”就是“鸣钲”,并非“鸣锣”。《说文解字》:“钲,似铃,柄中上下通。”《荀子·汉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意击鼓号令进攻,鸣金号令收兵。

关于“击鼓鸣金”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黄帝在与蚩尤作战时制造的是革鼓。他从东海流波山上猎获了一种叫做‘夔’的动物,它的形状像牛,全身青黑色,发出幽幽的光亮,头上不长角,而且只有一只脚。这种动物目光如电,叫声如雷,十分威武雄壮。当时黄帝为它的叫声所倾倒,就剥下它的皮制成八十面鼓,让玄女娘娘亲自击鼓,顿时声似雷霆,直传出五百里。这就是后世“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来历。

烽火台小史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烽,有警则举火。”火光只有在夜间才能让远处的人们看到,因而这里的“烽”指的是夜间举火。若白天遇有情况,人们将一种名叫“葭苇”的柴草或晒干的狼粪点着,因此又叫“狼烟”。这些东西燃着后烟雾很浓,当滚滚浓烟腾空而起的时候,远处的人很容易就看到了。这种以烟雾示警的方法称为“燧”。高阜山巅视野开阔,举火放烟一般都选择在这些地方。建一个高大的台子作固定设施,这个台子就称为“烽火台”。后来人们也以“烽燧”相称。

由此看来,烽燧是一种古老的军事信息传递设施,它能够迅速通报敌情,远距离指挥部队,协调作战,是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烽火台上的烽火一经点燃,就好似如山的军令,丝毫不能延误和大意。《史记·周本纪》记载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较为有力的说明。

西周末期的周幽王,有一个极度娇宠的爱妃褒姒,这个爱妃貌若天仙,但美中不足的是整天绷个脸,难得一笑。为讨得爱妃的欢喜,周幽王竟在没有任何敌情的情况下命令兵士点燃烽火。各地诸侯望见烽烟,纷纷率兵前来勤王,聚集至骊山脚下,可是当他们来到,才发现并没有任何敌情。这种恶作剧终于博得了褒似的“千金一笑”,却惹恼了各路诸侯。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朝已是上下交怨、危机四伏。这时北部山地的游牧部族犬戎乘机大举入侵镐京(今西安附近)。周幽王把解围的希望寄托在诸侯前来勤王上,急忙下令点燃烽火,可诸侯们认为是周幽王开玩笑戏弄人,根本不予理睬。结果犬戎军冲入城内,大肆烧杀抢掠,周幽王外逃途中被杀,西周遂告结束。

通过这个故事可知,烽火台的军事报警作用是何等重要。说它关系到社稷之安危,人民之存亡,一点也不过分。

由此看来,我国的烽燧报警诞生于西周。这时的烽火台是和王朝的首都、诸侯们的城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不断发展和扩大,长城开始出现,烽燧与长城一起,构成了共同的军事防御体系。

“阴书”怎样传军机

古今兵家,无不重视保守秘密。而保守机密的方式方法又是多种多样,尤其是对机密的传递,更是五花八门。在古代传递机密的手段和工具是很有趣的。

战国周朝实行的烽燧制,是一种军事通信制度。但是由于烽燧信号的内容简单,又不易保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机密传递方法,这就是“阴符”。

相传商纣王末年,姜太公辅佐周室,使周族由弱变强。有一次,他们带领的周军指挥大营被叛兵包围,情况危急,姜太公令信使突围,回朝搬兵。他怕信使遗忘机密,又怕周文王不认识信使,耽误军务大事,就将自己珍爱的鱼竿折成数节,每节长短不一,各代表一件军机,令信使牢记,不得外传。信使几经周折回到朝中,周文王令左右将几节鱼竿合在一起,亲自检验。周文王辨认出是姜太公的心爱之物,于是亲率大军到事发地点,解了姜太公之危。事后,姜太公受到这几节鱼竿启发,将鱼竿传信的办法加以改进,发明了“阴符”。

最初的“阴符”是竹制的,后又改用木片、铜片,方法是:把竹节按需要截成不同的长度,临战前,有关人士秘密约定机密标志及内容,即用不同长度的竹节表示不同的内容。如三寸表示全线溃退,四寸表示兵败将亡,五寸表示请粮增兵,六寸表示坚守城池;七寸表示阻击敌军;八寸表示破敌得城;九寸表示破阵擒将;一尺表示克敌制胜。

这种“阴符”,前线由指挥将领掌握,后方由朝廷兵部掌握,由专人传送。“阴符”上无文字,无图案,传“符”人不知“符”中含义,即使被俘,叛变投敌,敌人也难以知道“符”的内容。

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阴符”逐渐被“阴书”取代。“阴书”是一种军事文书,传递的方法更秘密些,其方法是:先把所要传递的机密内容完整地写在一编竹简或木简上,然后将竹简或木简拆开、打乱,分成三份,再派三名信使各传递一份到同一个目的地。送到目的地后,收件人再把三份“阴书”按顺序拼合起来,其内容便一目了然。

这种“阴书”保密性较好。因为即使某一信使被敌方抓获,“阴书”落入敌方手里,也得不到完整的情报。古人为了密上加密,还在“阴书”上用藏头诗、藏尾诗、回文诗、诗谜、哑谜、密写等多种巧妙的方法来传递信息。

我国古代不仅有传递“阴书”的技巧,还有一套比较完备的传递制度。从先秦至唐、宋、元、明、清,都有驿站传递制度,在交通要道设铺兵、铺司、提领、邮长,专门负责传递事宜。

何时使用“口令”

口令是军人在视度不良的情况下辨别敌我的一种口头暗号,一般是以单词或数字表示。第一次使用口令是在2000多年以前。据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载:公元前525年,吴国军队与楚国军队交战,吴王乘坐的船被楚军截获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吴军派了3个士兵装扮成楚兵,潜伏到楚军中,以“余皇”为暗号,夺回了船只。从此,口令就开始在军队中使用,一直沿袭至今。

鸡毛信的功能

在信上粘鸡毛,表示十万火急,必须急速送到,这就是旧时使用的鸡毛信。

电影《鸡毛信》是抗战时期我军传递情报的动人故事,但鸡毛信的使用却远在汉、唐两代就较为常见了。在我国佤、拉祜、景颇等少数民族地区,直到民主改革前夕,仍然使用类似的鸡毛信。拉祜族在开紧急会议时,拴上三根鸡毛,作为快信传达。如情况特别紧急,鸡毛外加小木炭;佤族的鸡毛信,遇到十分紧急情况,不加木炭,而是加辣椒。这些少数民族的鸡毛信没有文字,只是在竹片上刻三条刀痕。

为何白旗为投降标志

在一些战争影片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镜头:当陷于重围走投无路的防御者感到再继续抵抗已无望时,便打出白旗投降。所以,人们通常把白旗认作是投降的标志。其实从战争法规严格意义上讲,白旗是要求暂时休战的标志。

早在远古时期,交战的双方为向对方表示谈判的诚意,往往借白色为象征,于是逐渐形成一个惯例:白色旗帜代表要求休战谈判。当交战的一方打出白旗时,对方便知来意,下令停止一切进攻行动。持白旗的一方要派出军使、号手、旗手和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或意图。从军使展示白旗起,直至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时间终了,他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上面这种惯例几千年一直延续下来,至今未变。

八旗子弟

1501年,努尔哈赤开始创立八旗制度。八旗制由牛录制扩充而来。1牛录为300人,首领称“牛录额真”;5牛录为一甲喇,首领称“甲喇额真”;5甲喇为一固山,首领称“固山额真”。每一固山有特定颜色之旗帜,当时满洲军共有4个固山,分红、黄、蓝、白4种颜色之旗帜。1615年,满洲军建制扩大,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个固山,共有8个固山,6万人。“固山”即满语“旗”之意,故8固山之建立,亦称“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将全体女真人都编入八旗之中,一般百姓则称“旗下”。后来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旗人一般又称“八旗子弟”。

“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子子孙孙永远为军人。这些人的子弟可能觉得永为军人,高人一等,平时耀武扬威。满清被推翻后,他们不学无术,必然就不能为非作歹了。后来,人们把那些靠着祖宗的封荫、不劳而获的人称为“八旗子弟”。

古时的“娘子军”

隋朝末年,李世民推动他的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李渊的三女儿李氏回到陕西户县故乡,散发家产,招募了大批士兵,又联络了当地农民武装,合并了几支零散的起义军,兵力扩充到7万。公元617年,李氏率领着这支队伍和李世民在渭北会师,宣布了隋王朝的末日。李渊称帝后,李氏被封为平阳公主,这以后,李氏统领的军队号称“娘子军”。

至于女子为基本成员,又有严密组织的娘子军,则是从太平天国的女军开始的。太平天国的女军是在男女平等的政治纲领指导下成立的,以前、后、左、中、右和数字1至8来编排番号,共40军,每军2500人,总计10万之众。

同类推荐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国起名100法

    中国起名100法

    一个人的姓名,除了具有区别社会成员的身份符号作用之外,还有言志、抒情、寄托、兴思、描摹、纪实、艺术、审美等功能。人一出生,都各被赋予不同的名字。名字是人一生的财富,名字既是代表具体个人的一种符形标志,同时又是向周围传播信息的主要声音载体。当名字成为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时,其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总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名字的寓义,这就是名字对心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的暗示。一个响亮优雅、有品味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一个吉祥的名字,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人缘、幸福都十分重要。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大众语典谚语(2)

    大众语典谚语(2)

    《大众语典格言》,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汉语谚语类工具书。
  • 风吹哪页读哪页:原野短语

    风吹哪页读哪页:原野短语

    本书收有“信仰”、“孩子与音乐”、“词语”、“动物·昆虫以及心地”、“男女或情事”、“蒙古的”、“文艺方面”等短语。
热门推荐
  • 世上最无敌夫妻

    世上最无敌夫妻

    男的强女更强看废材怎么搭上巅峰一对无敌夫妻档
  • 萌之空

    萌之空

    来到史上最强的学校,阴险的BOSS,痴情的萌主,冰冰冷冷的美艳校长、傲娇的学生会长、萌萌的班长、可爱的妹妹…众人之间展开了对魔法号令的角逐…一个有心找女友、一个存心要拆散…各种麻烦便来了…
  • 纯阳玄仙

    纯阳玄仙

    机缘巧合之下,古族大修士被同门所害,以死亡为代价莫名打开了传承了数万年的古印禁制。得到了古印之后,他成为仙族一个小宗派的弟子。借助古印的力量,他迅速的成为仙族、古族的顶尖强者,然而到此时他才发现,古印并非所表现出来的这般简单……神秘的虚空尽头、无数破败的古战场,巨大的手骨坐落在荒凉之地!在那没有止境的世界中,到底掩埋了什么?答案尽在豆花鱼作品《纯阳玄仙》!
  • 穿越千年只为寻你

    穿越千年只为寻你

    以为现代女特工,穿越带古代变郡主,寻真爱……
  • 阿Q狗打工记

    阿Q狗打工记

    机会是自己创造的,想获得一份好工作,除了主动争取机会外,更要具有基本能力,使命感,谦卑的心态,比别人更认真努务,不要怕吃苦,不要怕付出。
  • 火线狙击

    火线狙击

    玩过穿越火线的都深知狙击手的可怕,更清楚一个狙神到底有多恐怖。真人版穿越火线,用命作为代价,在一个又一个星球与生化丧尸战斗。你敢玩吗?傲龙小队,一群狙神,一堆巴雷特。在那个被他们尊为信仰的队长带领下,向那数不胜数的末世亮出自己的獠牙!
  • 我不当大哥好多年

    我不当大哥好多年

    不愿穷来不愿富,但愿长江变美酒,江水浪到沙滩上,你我兄弟喝一口!敢不还我小弟的钱,那你是活腻味了,敢当着我的面骂我妈,那你是嫌命长了,就算你逃到龙潭,我也敢独闯龙潭海扁你,因为胆识过人,我肩负黑帮老大的寻人重任,只身前往缅甸,却陷入了一场跨国犯罪团伙的惊天大阴谋。这里有生死与共的兄弟,有混迹风尘的知己,还有各类美眉拜倒在我的西装裤下,其实,我不当大哥,也好多年了……
  • 魔法学院:回归吧,女王大人!

    魔法学院:回归吧,女王大人!

    在传说中,吸血鬼喜欢吸人血;在传说中,女巫总是骑着一把扫把;在传说中,那个统领冥界的女王强大的你都想象不到??传说,明明只是传说,为什么却变成了现实?而我,运气差的连走在路上都会踩到香蕉皮的一个平凡女孩,居然入读了一座魔法学校?但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居然是??
  • 跨越千年之王妃不二

    跨越千年之王妃不二

    【爱我,你后悔了吗?】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如果不是为了那场探索人类古文明的穿越,她一个现世孤女永远都不可能会遇上天之骄子的他。他诱导她一步步爱上她。强势的走进她心里,攻池掠地。他爱她,霸道而浓烈。若干年后,他坐在她身侧笑得明媚,揽着做小衣服的某王妃道"你知道你的那只怪东西去哪里了”?某王妃手指不停"你不是说掉河里了"。某王爷笑得贼贼的"其实没有,我叫儿子扔的。“扔?”某王妃停了片刻,用一种我也救不了你的眼神看着某王爷“忘了告诉你,那上面有你的美男出浴图,那东西好像还防水”。说完拍了拍某位瞬间石化的王爷的肩“我知道你不想我回去才出此下策,我不会怪你的,放心,啊!。
  • 狂宠小女人

    狂宠小女人

    她,云芊月,是个魔幻皇族中任人欺凌的私生子,却偏偏执掌了魔幻族的圣玺,担任下一任魔皇。让人羡慕的是,她身边有着令所有人嫉妒、羡慕、疯狂的十大守护者!而且全甘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那她是收还是不收?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