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3100000005

第5章 天文·历法(4)

早在远古时期,月神就被列为“六宗”(六种祭祀的对象——日、月、星、河、海、岱)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就是把供奉的祭品放在柴薪上燃烧。在周代已经产生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后代一直延续“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西郊”的传统。现在北京东郊的日坛、西郊的月坛就是明清两代祭祀日月的场所。秋分之夕祭月,自然希望见到月亮,但是由于秋分的日期在农历中并不固定,可以出现在八月初,也可以出现在八月末,如果出现在下半月,甚至月末,这时祭月就很难见到月亮,因而魏晋以后,民间就把祭月的活动固定在仲秋望日,即八月十五。这一天整夜都可以看到满月,而且八月秋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实在是祭月的最佳时间了。至于正式定名为中秋节,则是宋代的事了。

祭月一般在月亮升起后进行,在露天设案。有的地方所用供物有月饼,瓜果、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等。祭拜时,因月属阴,多由妇人先拜,男人后拜,也有“男人不拜月”的规矩。祭月完毕,一家还要吃“团圆酒”、“赏月饭”,这天回娘家探亲的妇女也必须回家“团圆”。

作为祭月的最主要的物品月饼,祭供后由全家分食。由子月饼象征团圆,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所以有些地方又称它“团圆饼”。

据传说,月饼出现于唐代,至宋代更盛。到了近代,月饼不仅成为四时生产的传统糕点,而且制作、风味也因地而异。如苏州的苏式月饼,广东的广式月饼,北京、宁波、潮汕,云南等地生产的京式、宁式、潮式、滇式月饼等等,都别具特色;就是同一地区所产的月饼也因其馅心成分、制作工艺、饼面花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各号,如果仁、豆沙、莲蓉、火腿、蛋黄叉烧、嫦娥奔月月饼等等。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重阳之说来自《易经》。该书称阳爻为九,故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阳相重,称为“重阳”,又称“重九”。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远游》诗中,曾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句子,这说明重阳节在战国时已经有了。

到了汉代,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死后,其侍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后来嫁给平民为妻。有一次她谈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宫中饮菊花酒、吃“蓬饵”、带茱萸,以求长寿的故事。从此,重阳节在民间也广泛流行开来。

重阳节的风俗很多,主要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和赏菊等活动。

登高,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娱乐活动,据西汉的《长安志》说,汉京城长安的近郊有一高台,每年重九节日,就有很多人登高游玩观景。

到了三国时候,登高活动更为普遍,改为每年一次,登高发展到登山。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真切地写出了重阳登高活动和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极为后人称诵。

在天高气爽的佳节,山上的果实、药材都已成熟,人们登高远眺,流连美景,是别有情趣的。清代,在宫城的御花园里,甚至还有专供皇帝在重阳登高的假山,由此可见古人对重阳节的重视。

插茱萸,古书记载说,可“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有吴荣萸和食茱萸之分,都可入药,但功效以吴茱萸为佳。用它制作成药或酿制成茱萸酒,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可治腹痛、吐泻、便泌、消化不良等症。它的叶可治霍乱,根可杀虫,如果把茱萸放在身上,可避蚊虫叮咬。可见,古人插茱萸的习俗是有道理的。

饮菊花酒,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说,“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以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从医学角度来看,用菊花泡成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等,看来饮菊花酒对人体是有益的。

赏菊更是重阳一大乐趣。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有北宋开封“九月重阳,都下赏菊”的盛况。到了清代,有些地方在重阳前后举行菊花大会,倾城出动看菊花,一般三五年或十年举办一次,若是六十(一甲子)年一次的大会更是盛况空前。在菊花会上,有各式各样的赛诗会,还有画家作画,十分热闹。

冬至

在现代人看来,冬至只是一个节气,而不是节日,但在古代,它不但是节日,而且是个重要的节日。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从此白昼逐渐延长。古人认为此刻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即将回升,所谓“冬至一阳生”,“气始于冬至”,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人一直把冬至看作节气的起点,并且当作新年来过,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新年,远远超过其他节日。即使在正月初一成为民间的最重要的节日以后,冬至仍然是很受重视的,直到晚近才发生变化。

汉代以前,每逢冬至都要停止一切工作。就是说冬至前后,人们都要安身静体,什么事都不干:君王不听政,百官不工作,商旅也要停止外出。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为了扶助刚刚处于上升状态的微弱阳气,使之更快地上升,所以要尽量减少消耗。

因为冬至标志着阳气上升,春天将至,是个吉日,所以还要庆贺。隋代冬至日皇太子要入宫向皇帝祝贺,群官和客使也要入贺。唐宋两代,每年冬至或其次日,皇帝都要接受朝贺,官员们也要互相拜贺。明洪武二十六年制定正旦、冬至朝贺仪,并称冬至为“履长之节”、“履长之庆”。嘉靖二十一年又规定冬至前三日、后三日百官俱穿吉服,通政司不奏事,与元旦同。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己巳(公元1449年)废除冬至朝贺礼。但到清代此礼又恢复,而且更加隆重。自中古以来,历代帝王一直把冬至当作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来庆祝的。

祭天与祭祖是冬至的重要活动。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夏至虽然阳气极盛,却是阴气开始回升之时,所以祭地;冬至虽然阴气极盛,却是阳气开始回升之时,所以祭天。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圜丘就是明清两代帝王冬至祭天的地方。

冬至日在民间还有祭祖的习俗。据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相同。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谚语。

冬至的当令食品是馄饨。明清时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冬至为什么要吃馄饨呢《燕京岁时记》说:“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是盘古开天辟地才打破了这种浑沌的状态,所以吃馄饨就有纪念开天辟地伟大功绩的意义。馄饨最早写作“混沌”或“浑沌”,到了唐代把“水”旁改为“食”旁,便成为“馄饨”。为什么要在冬至日吃它呢?因为冬至是祭祖的日子,而盘古及其后的三皇五帝被认为是最早的祖先,作为原始宗教中祖先崇拜在后世的演变,“饷先则以馄饨”,便是极其自然的了。

腊日

腊日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古人在年终,为了庆祝农业丰收,总要祭祀天地万物,表示答谢,并祈求他们保佑来年获得好收成。这个祭祀称为腊祭,举行腊祭的这一天称为腊日。如果遇到灾年就不举行腊祭了。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起源于“伊耆氏”。伊耆氏是传说中的远古农业部落的酋长。这个说法当然并不可信,但至少可以说明腊祭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腊祭的时间,最初并不固定,直到南北朝时才固定以腊月(即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这个日子一直延续到现代。

腊祭的对象是百神,也就是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神。古代腊祭的仪式是盛大而隆重的。根据《礼记·郊特性》等资料记载,祭礼通常由国君主持,开始时先由大司乐指挥奏乐和歌舞,乐舞重复六次,用以召来百神的降临。众神降临后,国君头戴皮弁(一种皮制的礼帽),身穿白色礼服,在神前祝祷,乐队唱起《小雅·甫田》之歌,歌词大意是:“我们的土地已获得丰收,这是神灵赐给农夫的恩典。奏起琴瑟,敲起土鼓,来迎接田祖神农的降临,用来祈求霖雨,用来祈求五谷丰收,用来养育我们男男女女……丰收的五谷,是神灵赐给农夫的恩典。报谢神灵,以祈求福佑,世世代代长寿平安,永无止境。”歌舞祝颂之后,主祭者又换上黄色的礼帽礼服进行祭祀,黄色象征土地,表示国君和农民一起庆祝丰收,以此慰劳农民,让大家暂时得到休息。腊祭结束后,贵族们都要大摆宴席,诸客饮酒,老百姓也要聚餐共享,欢度节日。

“腊八”,也是佛教的节日,称作“佛成道节”。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游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寻长老,访异人,苦修行,寻求人生的究竟。他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国,即现在印度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时,由于饥饿劳累而昏倒路旁。这时幸好一位牧女将所带的午餐拿给他吃,才使他得救。牧女的午餐,是几天来家里吃剩下的各种粘米和糯米粥混合的杂烩饭,里面还有从山上采来的各种野果。释迦牟尼吃了这种食物顿觉元气大复,精神振奋,于是,在尼连河里洗了澡,然后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后来,他的弟子们每至“腊七”都取新谷果,涤净器皿,终夜经营,直至天明熬成熟粥,供奉佛祖,并集会诵经演法,喝“腊八粥”,以示纪念。

古代关于喝“腊八粥”的记载很早。《天中记》载,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都城各大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每逢腊八,不仅朝廷、官府、寺院要做大量腊八粥,民间也争相效法,成为风俗。清代喝腊八粥更为盛行,宫廷里,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大寺院发放米、果,以供僧侣餐用。在民间,人们也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并阖家聚食,馈赠亲邻。

同类推荐
  • 生肖文化: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茶道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茶道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造、器皿、烤煮方法、饮用习俗以及产地等。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悲越天山——东干人记事

    悲越天山——东干人记事

    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在准备庆祝建都850周年的北京,熬过了酷暑盛夏的困扰,又展现了它明媚靓丽的风姿,吸引并接待着五洲四海、络绎不绝的游客。我刚从宁夏开会归来,也明显地感觉到北京已进入气候最美好的旅游高峰季节。坐在写字台前,阅读着近期收到的函件,不时接听来自各方的电话,为奔走相告的喜事而欣慰,为远方亲友的病危而担忧,更为回族穷困地区的脱贫振兴而鼓舞。
热门推荐
  • 济辕传说

    济辕传说

    济辕大陆,自从光之子白浪与暗之子莫问天的惊天一战之后,大陆破碎,山河动摇。原本连为一体的济辕大陆,开始四分五裂。上千年后,那里的人民早已习惯了现在的大陆,门派数起,百家争鸣。一代代怀着各种梦想的人们,踏入修仙行列。铸就了济辕大陆的各种传说。
  • 妖修指南:重生之妖界老祖奶

    妖修指南:重生之妖界老祖奶

    穿越到仙侠世界,寿终正寝而死,江若表示对第二世很满意。但当她睁开眼,竟是又一次活在了这个仙侠世界当中,还成了妖界赫赫有名的老祖奶,江若整个人都不好了。众妖环侍,人修公敌,她到底该如何平衡作为人心,妖皮的这一生?原主前任、现任男友纷沓而至,她一句:“小伙子,咱俩不熟。”无情拒绝。又有她自己前世欠下的情债,扑朔迷离。修仙界中见人修和妖修混合门派,胆子有点大,但只要能管好,变成情报组织,她可以成为世界第一人!——一句话简介:穿越又重生,妖界我最大!——已有百万完结文,亲们可放心跳坑~
  • 公主不相思

    公主不相思

    那一年,他从孤儿院走进了那个大宅子,从而多了一个冷漠优雅的妈妈,一个慈善绅士的爸爸,以及一个任性到傲慢、无理到狂妄的公主妹妹。一个是被遗弃被忘记在安静角落的孤儿,因为“爸爸”的慈善事业一夜间成为少爷;一个是从小被捧在掌心受尽宠溺的公主,一直到许多年后的岁月依然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就是她爱上了他,而他不接受她爱他……
  • 邪经

    邪经

    圣上帝以《圣经》创人世,邪上帝以《邪经》造魔界。第二次圣邪大战中,《邪经》无意中流入人世,引发了比圣邪大战更为激烈的斗争......《邪经》何去何从,圣与邪到底孰是孰非,而人性究竟为何物?
  • 神偷战皇

    神偷战皇

    一代神偷穿越异世,功法武技?神兵利器?天才地宝?美女芳心?只要我想,皆可入我手!我是神偷,也是旷世战皇!
  • 冰心封之爱上复仇公主

    冰心封之爱上复仇公主

    六岁的她们原本没有一点伤心,然而一夜之间打破了宁静,使她们变得冷血。七岁便走向了黑道之路。当她们遇到王子时是什么样的呢?浪漫?快乐,伤心?如果想看翻翻吧
  • 鬼王携妻夜家小姐拐回家

    鬼王携妻夜家小姐拐回家

    有一张银白色的面具是他的标志,一双冰蓝色的异瞳是他被人们排斥的原因。他把自己放到黑暗之中,没有情绪。人们口中的花痴,无能的夜家大小姐,可是姓尤,却不姓夜尤。她亦是人们口中所嫌弃的废物。当现代女王穿越到她的身上,会有什么样的传说呢?当他遇到了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神机

    神机

    面临挚友的背叛,滔天的愤怒让一个超星阶的的天才星术师拉着叛徒同归于尽,没人会想到在他人生面临最辉煌的一刻,也是他万念俱灰的时刻。身体的消亡并不能阻挡他的思念,他在悔恨曾经因为猜疑和无情而将她弄的遍体鳞伤。如果命运重归初见之时,他定会牢牢抓住她……命运,真的会给人第二次机会么?
  • 女白领四书五经

    女白领四书五经

    成功女性的经验告诉我们,几乎所有前途光明、健康和事业上的成功都是女人拼搏出来的。本书旨在为渴望成功的女性和正在走向成功的女性打造了一个展示才华、把握成功的平台。
  • EXO之剩下的故事

    EXO之剩下的故事

    夏盎然在日记的最后一页,沉重地写下了“Therestofstory”,剩下的故事。剩下的故事还未说完,就已曲终人散。但,我终究是回了头,于是,在转角处,终于遇见你。谢谢你,一直都在这里陪我。我会用我的余生,一直和你在一起。主世勋和灿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