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7400000008

第8章 惠姓播迁与当今分布(1)

(第一节)惠姓的位次

惠姓不是大姓,但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历代《百家姓》中位次靠前。汉代史游编的《急就章》,称汉代“百家姓”,因3字一句,又称“姓氏三字经”,收录了200个姓,惠姓就是其中之一,全篇121句,排在第20句,为“荣惠常”,可以说位居前列。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宋代《百家姓》,收录了504个姓,4个字一句,荀羊於惠,“处于204位,中间偏前。

两宋惠姓人口不多,钱塘老儒能把惠姓编排在这样的位次,是因为那个时期惠姓七品以上官职的人多,在杭州城里做官的也不少。明代有《皇明千家姓》,收录了1968个姓,4字一句,除皇帝姓放在首位外,其他以韵相排,惠姓放在712位之后(未见全文)。清初康熙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没有把皇姓放在首位,而是把汉族孔姓放在首位,注重文义,惠姓排在第422位,有”闻惠怀容句,比较难懂。

当代对姓氏也排座次,统计的方法不同,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几种抽样调查,惠姓均在500个姓氏之内。1986年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研究室和山西大学计算机系合作,利用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6大区7个省市的174900人(姓氏数1133,其中单姓729)进行了抽样综合统计,得出的惠姓频度是0.024,排序为第242位,在荣姓之后。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对三种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惠居第360位,在祖姓之后。王大良根据我们当代人口99%以上所使用的且与宋代《百家姓》数目相近的前500多个姓氏,参照其形式以韵编排,每句4字,共128句,成为《当代百家姓》。其第一句为“王李张刘”,第88句为“伦祖惠宣”,惠姓居第351位。

最接近实际的数字应为户籍数字。据公安部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惠姓为294228人,位居全国姓氏第279位,在全国300个姓氏之内。加上由惠姓衍生出的葸姓、惠亩姓,全国共30多万人,位次还要靠前。

(第二节)惠姓迁徙概况

惠姓东周时先后诞生于河南洛阳、开封,为中原地区。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迁徙到祖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一些国家。从中国移民史与惠姓家谱来考察,惠姓经历大的迁徙有这么几次:

一、秦、汉初,西迁关中。现存的各地《惠姓家谱》,多数记载为扶风惠姓的后裔。但周惠王的支孙、魏惠王的支孙如何来到关中,繁衍生息,正史、地方志均没有文字记载。有的《惠氏族谱》猜测周惠王将庶子封于扶风,甚至说食采陕西,这是不可能的。东周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扶风地区已被秦国占领,周天子直接管辖的范围很小,局限在洛阳周围。现在只能根据秦汉时的移民情况作一些推测。秦汉时实行了“实关中”的移民政策。秦灭6国后,为了清除稳定的隐患,促进首都地区的繁荣,将6国的贵族、豪强、富民向关中迁移。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12万户,“三十五年又移”3万家于骊邑、5万家于云阳,两次大移民约100万人。

汉高祖初年又移关东6国贵族后裔于关中,估计有10万余口。周惠王的惠氏子孙、魏惠王的惠氏子孙,可能在这几次强迁中进入关中,西汉中期以后初露头角,历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在扶风郡形成望族。

二、避乱迁居江南。中国历史上出现过3次自北而南的避难性流徙狂潮。第一次通称为“永嘉南渡”,起因于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及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崛起。第二次是唐中期的“安史之乱”。第三次为“靖康南渡”,以北宋灭亡为起点。这三次战乱,逼使关中、中原士民举家、举族南迁江南。这些逃难的人群中就有惠姓人。江苏阳羡“念劬堂”惠氏,就认为始祖唐时由扶风迁入宜兴,宋时定居宜兴的横山。后代惠元佑宋哲宗时由宜兴北迁洛阳,徽宗时到开封做了高官。靖康南渡“后,隐居浙江湖州吴兴大全港,儿子惠善迁居江苏吴县,繁衍成江左”百岁堂惠姓望族。

三、明初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惠姓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民谣在我国南北方城乡祖辈相传,妇孺皆知。但人们对发生在我国明代这场史无前例的移民潮不甚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上有许多盲点。我在这里顺便简略介绍一下。

由于元朝的残暴统治,元末农民起义不断,中原地区战乱频繁,黄河又连续泛滥,再加瘟疫流行,中原地区人口死亡逃亡严重,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河南的总人口是189.1万人,河北总人口为189.3万人,从洪武元年至十四年向这两省移民一直不断,移了十四年之后,这两省加起来的总人口还没有山西的人口多,山西当时的总人口还有403.4万人。

山西人口为什么密集呢?原因是表里山河,地势险要,农民军几乎没有攻破元军的防守,境内没有大的战乱。而又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安定,流民大量涌入,山西南部人满为患。一面是人少地多,一面是人多地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朱元璋采纳了臣下的建议,实行了强国富民的移民政策,决定将山西人口稠密地区的百姓迁移到人口稀少的中原等地。

这场大移民最早开始于洪武元年,直至永乐十五年,历时50年。在这半个世纪中,正史上记载的政府移民就有18次(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加上各地族谱、地方志记载的共迁移农民约300万左右。移民的形式有迁返、军屯、商屯、民屯等。迁返,即是将战乱期间逃到山西避难的外省人,先行返回原籍。军屯,即是籍民为军,选民丁,立都卫,置卫屯田。商屯,即是招募商人到边疆地区开垦荒地,向官府交纳粮税,然后回原籍领盐引做买卖。民屯,即是将“有丁无田”、丁多田少“之户,迁到人少地广的地区,这种形式是大量的,主要的。因”民屯“是政府行为,开始施行是有步骤有政策的。朝廷制定移民条律,派员在洪洞广济寺设局,办理移民手续。

条律规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走时发给一定的路费,到了目的地,每户给划拨15亩粮地、3亩菜地,皆免三年租税,开垦荒地,归开荒人所有。并责成当地政府提供耕牛籽种,购买农具给予补助,使移民有生产的条件,能够安心定居附籍。

尽管有这样比较完善的政策,人们还是穷家难舍,不愿离开。于是采取了征派、诱骗、强制的办法,把人集中到广济寺,官府派人一批一批迁送到目的地。广济寺东侧有一棵汉槐,身粗数围,树冠巨大,浓荫密蔽,遮荫数亩,树荫下伸展着北达太原南抵黄河渡口的阳关古道。更为奇特的是大槐树的枝枝杈杈筑满了鹳鸟窝,星罗棋布,蔚为壮观。黑色的鹳鸟,时起时落,夹杂着鸣叫声,成为一大景观,过路人无不惊叹。移民们在广济寺集合,办理手续,然后恋恋不舍地从槐树荫下走过。离开大槐树,就等于离开了故土,到年老的时候,自己的出生地都淡忘了,可大槐树的奇观还是那样鲜明,于是就产生了那首千古传唱的歌谣。

一些移民的家谱常常这样写着:先祖从山西洪洞迁来,移民的后裔们就以为自己的先祖是洪洞县人,常常在洪洞县里寻根,企图找到祖先的村落。这是认识上的误区,确切地说,洪洞只不过是移民的集散地。四面八方的移民在洪洞广济寺集合,又从广济寺出发。山西移民主要是从晋南、晋东南以及晋中一部分县里征选来的。有人作过细致统计,明初移民主要来自平阳府辖的28县、潞安府辖的8县、汾州府辖的7县、泽州辖的4县、沁州辖的2县、辽州辖的2县,共计51县,最新研究成果,还有太原等府的19个县,合计70个县(山西明初只设79县),洪洞只是平阳府的一个县。从这70个县移出300万人,分赴到18个省(市)的600余县(市),其中河南省最多,为106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29县(市);山东92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62县(市);陕西、甘肃、宁夏51县(市);山西34县(市);内蒙古8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市)。

据洪洞县大槐树祭祖堂相关人员介绍,大槐树移民中共移出875个姓氏,惠姓是迁出人数较多的姓氏之一,在宏伟的祭祖堂内设有惠姓牌位。《洪洞县志》编纂人员也将875个姓,仿宋《百家姓》,4字一句,编成《大槐树百家姓》,含有惠字的句式为“旭惠泽桓”,排在第150位。大槐树移民是惠姓走向全国的一个源。看来元末明初晋南居住惠姓不少,分布状况今日无法考清。有家谱可查移出20多支(次):移到河南的有南阳唐河县惠老营惠伯通支、濮阳市孟轲乡惠寨惠化蓝支、新乡市封丘县赵岗镇惠寨支、开封市兰考支;移到陕西的有周至县尚村乡涧里支、三原县惠家堡支、蒲城县荆姚镇(原甜水井乡)惠家支、蓝田县支、岐山县支、旬阳县支;移到山西的有定襄县河边支、左云县支;移到江苏的有丰县王庄镇惠家埝子惠铭支;移到河北枣强县西杨兴支、泊头市惠庄支;移到北京有房山支;移到山东有安丘、诸城、日照及胶南、高唐支;移到甘肃的有宁县良平乡惠家(南惠、北惠)支;移到安徽的有泗县山头镇惠庙惠忠支等。

还有不少惠姓人聚居的村落,由于家谱的丢失,说不清自己的先祖是从哪里来的。这些村落中的一部分人也许就是大槐树移民。洪武年间的移民传至现在,已历20多代,子孙繁衍,有的达数千人,有的超万人。

明初与大槐树移民同时存在的还有苏州阊门移民。阊门也是移民集散地,苏州是张士诚的根据地,朱元璋攻下后,把苏州之民集中到阊门,用部队强制迁往苏北,民间称“洪武赶散”。苏北阜宁惠姓始祖就是那时来自阊门。

四、清初“湖广填四川”与“闯关东”。湖北省长江以北部分与湖南省,明代属湖广布政使司,简称湖广。因元末明初四川人口稀少,洪武年间多次组织湖北之民迁入四川。以后有湖北籍将领与士兵驻守四川,不断有湖北人迁徙而来。明末清初四川战乱频繁,而持续的时间又长,人口死伤逃亡严重。清初开始再次组织湖广之民迁四川(主要是湖北北部),一直持续到清朝中期。迁湖广之民入川实际上持续了300多年,史称“湖广填四川”,而湖广之民先祖多是明初从江西迁来。当今四川巴中惠姓、高县惠姓先祖就是清初从湖广入川的。清初山海关开放了一段时间,不久关闭,一直持续到清中期。在这期间出关到东北谋生的称闯关东嘉庆年间出关解禁,大批内地农民到东北创业,形成又一次的移民潮。山东、河北惠姓人迁居东北,闯关东时期有之,但更多是在最近一、二百年间,没有形成大的支派。

五、仕宦迁居与散民流迁。古代在某地任职,致仕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回原籍,就定居某地。如汉代惠嚚任北海太守,子孙居琅玡,形成琅玡惠姓望族。唐末惠象、惠落,分别在浙江龙游、余姚任县令,致仕后,惠象定居龙游乌镇埠,惠落定居余姚长凌江。子孙迁移,后形成暨阳惠姓支派。惠迪吉明代陕西汾州宁乡人,万历年间任河南都司,子孙辗转居禹州市。

最常见的是因天灾人祸等原因,个人或一家人辗转流徙,定居某地,繁衍生息。如陕西扶风惠颜明初流迁河北抚宁下庄,6世后子孙繁衍成着名的抚宁惠姓。元初山西洪洞惠元钧流寓陕西富平厎店村,后举家迁来,子孙繁衍成富平惠姓望族。陕西清涧惠姓一世祖惠甫原生活在怀宁县苏帖(淮宁河流域),公元1221年,即南宋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蒙古军队经掠此地时,将“十房之族”赶散,后他一人流落到清涧县城附近的南沟,娶妻生子,至今历30余代,裔孙遍及陕北各县,达2万余人。

六、政权更迭,迁移全国,走向海外。在上世纪40年代末政权更迭中,国民党军政人员退居台湾,其中惠姓人员有的流散居住香港,有的定居台湾,有的迁居国外。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各地新政权的建立,大批干部被派往江南、西北、东北,五、六十年代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招工招干、军人转业、支援边疆、干部调动以及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等,客观上造成人口有秩序的大流动。随着这些流动,惠姓人又不断走向全国,走向海外。

(第三节)惠姓省区分布(1)

中南地区:

河南惠姓

河南是惠姓的发祥地,但现在很难找到春秋战国以来世居中州大地的惠姓支派。现在生活在中州大地的数支惠姓,共31700多人,始祖不少是明清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也有个别支派从别省迁来,唯有周口市西华惠姓先祖宋时就在那里繁衍生息。

洛阳惠姓洛阳是东周的都城,惠姓得姓于此。但因王室衰微,或王室内部的斗争,惠姓先祖们不可能世世代代生活在成周城,不断外迁。再加上战乱频繁,裔孙们未有回到故土定居,因而在洛阳城区没有形成惠姓人的集中聚居区。据户籍部门统计,当今洛阳市7区8县只有惠姓627人,分布零散,多数在洛宁县。洛宁县的德里村有张、惠两姓,张姓祖籍是陕西同州雁羌村,即今大荔县东埝桥村,先祖元末避兵乱东迁,落户于德里的。相传惠姓与张姓是亲戚,同时迁来,由此推断,惠姓祖籍也应在大荔。从残存的家谱可以看出,始迁祖为惠罗、二世祖惠泰、三世祖惠镇川、四世祖惠士风。士风生4子,别为1、2、3、4门,至今传22代,裔孙居住在德里村300来人。民国年间有的迁居到相邻的栾川县的狮子庙乡、秋扒乡一带,繁衍生息。

郑州惠姓城区及市属各县市均有分布。城区惠姓多是公职人员,供职省市机关,多数来自南阳惠姓与山东诸城惠姓。农村主要集中在中牟、登封、荥阳。中牟县着名的官渡之战遗址上有一个惠姓人建立的村庄,称惠庄。惠庄距仓寨乡魏惠王墓只有几里地,但这个村的历史与魏惠王没有必然联系。村中无家谱相传先祖为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已历20多代。《中牟县地名志》记载为清初惠姓建村。村民们认为是明初移民,可能是先居别地,清初辗转落脚此地。始迁祖叫惠三友,生有三子,各有其后,生生不息,有的迁居开封、荥阳等地,村中惠姓现为三大支,千人左右,各供奉的始祖牌位都是惠三友。登封市现有惠姓300来人,疑为南阳惠姓12门后裔,1995年编纂的南阳《惠氏族谱》记载,始迁祖为14世祖惠本善,历10代,已达24世。荥阳惠姓居住分散,人数不多,祖源不清。

开封惠姓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周显王五年,也就是魏惠王七年(前364),魏罃从山西安邑迁都大梁,至魏王假三年(前225,周已灭31年)被秦所灭,139年中历6君,一直是魏国的首都,当时大梁是30万人的大都市,非常繁华。魏罃死后,以他的谥号“惠王”中“惠”字为氏的支孙们就生活在这里。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便于监督管理,将亡国的王室成员先后迁移安置在咸阳,以“惠”为氏的支孙们可能随之迁入咸阳,发展成“扶风惠”的一支。

同类推荐
  • 血染大宋

    血染大宋

    现实中一事无成的宅男杨贲重生在小商桥古战场,成为杨再兴的亲兵;三百勇士随杨再兴出巡,独一人生还,且看杨贲如何搅动天下风云,用铁血洗去懦弱、恢复民族血性!
  • 守夜人终焉

    守夜人终焉

    当有一天你发现你生活的世界都是虚假的当有一天你见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当有一天只剩你孤身一人当有一天你是否还会坚持
  • 弓腰姬

    弓腰姬

    弯弓快似梭,长剑利如歌,横行荆益雍,女主越青空。
  • 妙手回春之唐风启明

    妙手回春之唐风启明

    盛世之风,万代皆同,强国之民,傲视苍穹在明太宗朱棣万国来朝之时,应天府漂水县东坡山西坡村的医科苦逼学渣躺在自家的院子里慵懒看着天上的云慢慢爬过,郑珏笑道火器?神机营天下无敌用得着我嚒造船?郑和正替朱老四满世界装逼呢我也插不上手啊
  • 重生三国时代

    重生三国时代

    东汉末年,风云际会,雇佣兵李华魂回千年。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李琦,一个没有金手指的穿越男,重生在一个猎户家庭,黄巾之乱,远走他乡,为保性命,李琦走上与群雄争霸天下之路。
热门推荐
  • 火车站深处的深处

    火车站深处的深处

    除了在想变成吸血鬼这一点之外,小学六年级的阳太和普通的小学生没有任何区别。阳太有一个有点古怪的叔叔——夜之介,一个在阳太家的阁楼白吃白住的作家……
  • 打开眼界

    打开眼界

    上至宇,下至宙,灵魂海中一眼白。绘之眼,画中睛,混沌始于其两边。上为天,下为地,中间瞳掌新天地!‘星轮眼’,‘焰火瞳’,‘舞冰瞳’,‘白眼’,‘虚无幻心眼’等众多眼睛相继争辉!吞M邀请朋友们与我一起大开眼界!书名本想叫‘大开眼界’的,不过已被占用无奈下只能改成‘打开眼界’了。
  • 万道世尊

    万道世尊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神,有的只是一些强大的人。上官问天乃是一介凡人,从时空裂缝来到圣武大陆,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他无法修炼,不能像修士一样拥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也许就是这个无法自行修炼的人,却是突破自身封印,领悟至尊法则,万殇剑芒荡扫十方大陆,战千百强者而不败。领悟三千大道,神阶问天!十方大陆,我为王!
  • 社会环境与自我保护(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社会环境与自我保护(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校园暴力是个新闻名词,也是一个社会名词。这个名词的诞生,意味着我们已经公开承认,校园再不是什么桃花源或者象牙塔,而是和成人世界一样危险的地方。研究还发现,校园暴力,并不止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更是一种群体心理的反应,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校园中成员的意识。校园暴力,也并不是校园里面自然生成的怪胎,而是社会上的暴力文化飘落在校园中所长出的恶果。
  • 大明霸主

    大明霸主

    万历十五年。这年是神宗皇帝即位的第十五年,平静如水的大明朝,却在这年悄然发生着变化。东林党的雏形,魏忠贤的崛起,一场倾覆大明朝的危机。却在一只小蝴蝶的煽动下,偏离了它原本的方向。——————————————最爱萌物,其次傲娇,再次黑直—————————————————————176212033书友群————————
  • 情圣百转

    情圣百转

    轮回千百世,未曾忘记最初的那份柔情历经三千年,未曾忘记最初的那份感动我愿再过三千年,只求与你重修旧旧梦人间的花心情圣‘韩川’遇跌入凡尘的神女‘辛柔’自此手握灵兵,美人在侧,享尽齐人之福。但随后十年,机缘巧合之下,韩川与之双双踏入神境,神女‘辛柔’也因此觉醒血脉被强行召回。韩川不甘心,自此,封存记忆,设下封印,只要遇见,那么记忆觉醒。做完这一切,引颈自刎,开始了千百世的重生,只为寻回最初的那份平静。神女‘辛柔’在知道这事后,同样效仿。生命不息,轮回不止,两人的爱或许感动上苍,让他们在另一处世界,重续前缘,不过老天不是好人,让他们在相逢的路上,已然设出无数难关…..
  • 东方人形心

    东方人形心

    如果,我还有泪水的话。如果,我还会哭泣的话。如果,我还能找回我的心的话。那么,我一定会...(不要相信以上的话.这里是萌萌的艾菲哦~)(作者是高三党的说,更新可能会不稳定...十分抱歉.)
  • 吸星大法

    吸星大法

    绝世之灵,齐天大圣孙悟空,战力滔天,名震三界,在孙悟空突破到准圣巅峰之时,力战三清,西方如来,四位大佬中的大佬,并且一一胜之,成为鸿均之下第一人,孙悟空与如来三清等圣人战斗时,悟到了圣之境,再次闭关,但在孙悟空渡圣劫之时,三清如来,四位仙界最强的圣人,联手袭击正在渡圣劫的孙悟空,孙悟空被四位大佬杀得只剩下一丝残魂,在三清与如来不知的情况下,被金箍棒救走了,随后悟空开始了新的……
  • 翠绕

    翠绕

    失业了,手机被偷了,追小偷追丢了……郁闷了,心情不爽了,找工作好难滴……纪清韵偶然间得到一只神秘的青鸟挂坠,从此拥有了异能,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 深夜将至,别吃罐头

    深夜将至,别吃罐头

    它是这样的一本短篇小说集结,一篇故事就是一个罐头,而每个罐头都期待能让你在某个私密的夜晚想起,不多不少,就只让你一个人想起:关于恐惧那张感官模糊又诱人的面孔。大概每个人都摆脱不了午夜一个人独处的心悸吧。只是你从来不知道让你辗转不安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来吧——85后台湾作家“不带剑”用令人惊艳的笔触,告诉你关于深夜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