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71100000010

第10章 第二编品读王莽(3)

公元前2年正月初一,发生日食。在汉朝人看来,这是上天的警告,预示着天下有不平事发生。哀帝惊恐不已,下诏让大臣们献策。周护、宋崇这些贤臣便上书颂扬王莽的德行,并说日食是上天对王莽遇到不公正待遇的反应。鉴于舆论的压力,哀帝只好以侍候王政君的名义让王莽重返京师。此时,王莽本来所拥有的大司马职位已经几度易人,现在的在职大司马叫做董贤,年仅二十二岁。王莽当初当大司马时已经四十岁了,还被称为“年轻”的大司马,而这个董贤才二十二岁就当上了大司马,难道他比王莽还要贤能吗?董贤能够年纪轻轻就坐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个位置不是靠的才干,而是靠的“美色”。他是汉哀帝的男宠,虽然是个男人,长得却是千娇百媚,竟然让哀帝的后宫佳丽均为失色。这个董美人不仅美貌,而且“性柔和”、“善为媚”,把汉哀帝迷得神魂颠倒,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心惊醒董贤,竟然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汉哀帝简直不知道如何才能表达自己对董贤的爱了,一天在麒麟殿群臣饮酒,他竟然说:“朕欲效仿尧禅舜,把帝位传给你。”当场大臣吓了一跳,生怕哀帝真把自己的帝位传给董贤这个男宠。不过幸好,说这话没多久后,汉哀帝终因酒色过度,呜呼哀哉了!汉哀帝驾崩后,他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也先后薨于宫中,于是太皇太后王政君便又开始把握住了大汉的朝政。王莽的机会也跟着来到了。失去了汉哀帝庇护的董贤自然就跟着翘了辫子,他的家属也被流放到了合浦,紧跟着“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说者,莽皆傅致其罪”,傅氏、丁氏在朝廷为官者全被抹去;已故中山孝王8岁的儿子刘衎成了皇帝……王莽走到了镁光灯下。宫中的宿敌被王莽清除得一干二净,西汉帝国的最高权力重新回到王氏家族的手中。

汉平帝元年(公元1年)正月,一个自称是越裳氏的化外蛮夷,从遥远的西南方不远千里地来到京师长安,向新皇帝献上“白雉一、黑雉二”,以示对西汉帝国的宾服。对此消息,朝野上下欣喜异常,着实热闹了一番。先是老太后王政君下诏,“以白雉荐宗庙”,向列祖列宗报喜;然后是群臣众口称颂王莽的无量功德,他们一起上奏王政君:“委任大司马莽定策定宗庙。故大司马霍光有安宗庙之功,益封三万户,畴其爵邑,比萧相国。莽宜如光故事。”就是说:大司马王莽有安宗庙之功。按照汉家惯例,应当像前朝名臣萧何、霍光那样,增封三万户,畴其爵邑。但是,对于姑姑王政君和朝臣商讨给他请封的事情,王莽却出面干涉,他上书王政君说:“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定安国之策,臣恳请封赏孔光等人,勿置臣于其中,以避嫌疑。”在王政君再次下诏劝说“君其勿辞”时,王莽再次上书谦让。接着几个来回后,王莽还躺倒不干了,在家里装病不动弹,这下把老太后也搞懵了,这时有人给六神无主的王政君出主意说,还是按照王莽的意思去办吧,只褒奖孔光等人,不褒奖王莽,看看如何。然而,王莽在四个死党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厚赏时还是无动于衷,朝中群臣这才恍然大悟,水涨船高啊!于是群臣又匆忙上书王政君,请求褒奖元勋,于是皇太后王政君再次下诏:“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三世为三公,任周公之职,建万世之策,功高盖世,声播海内,越裳氏来献白雉。现以王莽为太傅,总理四辅之事,号称‘安汉公’,以开国元勋萧何之宅为‘安汉公’府第,定为法令,传之无穷。”经过了这么多个来回,王莽于是以诚惶诚恐的神情表示愿意接受“安汉公”的称号,其他的封赏一概拒不接受,“让还益封畴爵邑事”,并且说:“等到天下百姓家给人足之后,才愿意接受更重的封赏(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王莽这种高姿态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言壮语,让满朝文武特别是饱读儒学的文臣们激动不已,甄丰当众感叹说:“安汉公节义操行,古今罕有其比!”他们纷纷要求王政君重赏王莽,但王莽却提议:“宜立诸侯王后及高祖以来功臣子孙,大者封侯,或赐爵关内侯食邑,然后及诸在位,各有第序。上尊宗庙,增加礼乐;下惠士民鳏寡……”总之,就是我个人不接受国家给我的封赏,只有天下人的日子好过了,我才能安心地享受。王莽的这些举动如穿云裂帛,它如悠长隧道尽头的一丝亮光,给人以希望;它如惊天的响雷,震撼了帝国久无生气、万马齐喑的政局;它似狂飙,吹散了压在人们心上的阴霾;它似闪电,照亮了这黑沉沉的大地。在今人看来,王莽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很多的小手段小谋略,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王莽在这个过程中的高明之处。当腐朽的贪婪官僚们一心为自己谋官职、谋钱财时,王莽一再谦让,两相对比一下,人们就不能不对王莽的做法表示赞同,不能不对他生出敬意。一再的谦让终于让王莽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我们说,假如王莽一开始就接受封赏,他所获得的仅仅是官爵,而无法收到天下人的拥戴之心,而这是王莽最看重的。通过谦让、放弃,王莽最终收买了人心,小舍有大得。王莽最终还是以他的良好品行赢得了天下看客的尊重。

公元前1年冬天,王莽在众人的拥立下坐上了“安汉公”的太师椅,72岁高龄的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为了将权力全部拢到手中,针对太皇太后厌政的情况,王莽命手下人上书王政君:“往者,……宜皆见安汉公,太后不宜亲省小事。”表面上说一些杂事小事应交给安汉公处理,太皇太后应保重贵体,不该太劳累,实际上是让老太后将权力交给王莽。不过,王政君已是70多岁的人了,体力和精力都赶不上,于是她下诏说:“皇帝幼年,朕且统政,比加元服。今众事烦碎,朕春秋高,精气不堪,殆非所以安躬体而育养皇帝者也。……自今以来,惟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于是王莽得以处理一切大事,“致密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从此,西汉政权实际上已落入王莽之手。

4.天命所归

在所有的篡位皇帝之中,王莽应是最该受到百姓感激的,因为只有他没有通过暴力手段取得天下,没有酿成血流成河的惨况。百姓对王大司马充满了感激,时时唱颂着赞歌传扬着他的丰功伟绩,他的贤明谦恭。王大司马这样的“圣人”理应如尧舜禹汤一样创建一个太平盛世,给百姓一个崭新的世界。成帝、哀帝荒淫无道,平帝就是一个小毛孩子,王大司马才真正拥有资格当皇帝管理天下为百姓谋福。这种想法,百姓有,王莽也有,但是篡位毕竟是乱臣贼子所为,素有贤名的王莽会因为想当皇帝的欲望毁掉自己辛苦经营出的“圣人”形象吗?

王莽此时已经是帝国事实上的龙头老大了,但他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王莽又进行了什么样的举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呢?首先,他向王政君进言:“新承前孝哀丁、傅奢侈之后,百姓未赡者多,太后宜且衣缯练,颇损膳,以视天下。”同时他自己积极行动,捐钱100万、田30顷,交给大司农(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救济贫民。此举一出,百官积极响应,纷纷仿效,连太后也省下自己的“汤沐邑”

(供太后私人开支的封邑)10个县交给大司农管理。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离失所,在王莽的带头下,232名官民献出土地和住宅救济灾民,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也改为安民县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1000套住房。尽管王莽现在权势显赫,但他并不是一个好了伤疤就忘了痛的人,前些年被赶出京城、谪居偏野的生活还留在他的记忆中。为了防止出现新的外戚,王莽决定将女儿嫁给汉平帝,于是他上书建议皇上选美女入宫。为了避免其他王氏女儿和自己的女儿相争,王莽向太皇太后说自己的女儿“身无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虽然王政君在深宫大院里修炼了这么多年,但她在心机方面和王莽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实诚的老太后听王莽说“不宜与众女并采”,于是下诏勿采王氏女。而王莽手下的一帮人明白“不宜与众女并采”的意思是“独采”,于是上书老太后:“愿得公女为天下母。”这下子,外面采选得热热闹闹,里面早已画好了圈圈。王莽的女儿被选上后,朝廷以新野田25600顷封赏王莽,但王莽以救济灾民为由辞谢不受。这件事经王莽手下人四处宣扬,博得了社会上的广泛称誉,一些要求限田的中小地主和农民都起来拥护他,“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要求加赏王莽。但王莽不仅不接受封地,还谢绝了朝廷的大部分聘礼。根据当时的情况,聘请皇后需下聘礼“黄金二万斤,钱二万万”,然而,王莽只接受了四千万,“以其三千三百万予十一媵家”,最终朝廷又追加二千三百万,合为三千万,“莽复以其千万分予九族贫者”。对此,天下臣民简直把他视为亘古未有的圣贤!

为了复兴儒家传统制度,收到笼络士人的效果,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据说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辟雍是古代帝王为天下学子在京师所设立的最高学府;灵台则是古代帝王遥望云气、上通于天的地方。它们是周文王、周公“制礼作乐”时的精粹,是后代儒家知识分子向往的圣殿),还为学者建造了10000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人来长安。元始五年正月,公卿大夫、博士、列侯共902人联名上书,请求给王莽“加九锡”。当年秋,派往各地了解民情的八位风俗使者回到长安,带回各地歌颂王莽的民歌达3万言。不论朝廷还是民间现在对王莽都是一片赞歌。面对铺天盖地的称颂狂潮,面对朝臣的请封,王莽上书说自己“德薄位尊,力少任大,常恐不能称职,现在天下治平,乃元后之德,同列之功”,非自己之能,拒绝加赏。“惟愿更尽忠心于太皇太后。一旦天下富足昌盛,臣自当退隐林泉,为贤者让路。”通过他后来的行为,我们就明白这不过是哄太皇太后玩的,王莽说起通天的谎话来可谓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政治杀戮和收买人心的紧张、亢奋活动以皇上选后的全民欢庆作了一个总结,人们逐渐平静了下来,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人们希望过度紧张、恐惧、亢奋的心情能够有所松弛,从而迎接下一波高潮。高潮马上来了,而且是一枚重磅炸弹激起的高潮。这枚重磅炸弹便是泉陵侯刘庆。他上书朝廷:“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为什么说这件事是一个重磅炸弹激起的高潮呢?因为周公“摄政”指的是周公行使代理皇帝的职务,现在刘庆的上书即摆明了让王莽名正言顺地成为代理皇帝。然而这么大的事情,群臣的回答却是“宜如庆言”。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没波没澜地就通过了呢?这还是因为王莽的民心工程做得好,他早先花气力笼络刘姓各贵族,各种优惠政策纷纷出台,刘姓贵族得到了以前没有的实惠,封地越来越大,腰包越来越鼓。他们才不管谁当皇帝谁当代理皇帝呢,只要自己能得到实惠就行,“有奶就是娘”。于是,全票通过,王莽当了代理皇帝。

公元6年2月3日,平帝突然死亡,年仅14岁。后来有人宣称,是王莽为了篡夺汉室天下而将平帝毒死,那么这个谋杀罪到底成立不成立呢?

据调查这个指控最早于公元7年提出,但没有任何证据能证实这个指控。实际上,据当时情况看王莽的女儿刚新婚,平帝也尚未成年,他的权力如磐石般坚固,如果谋害了皇帝,却很容易动摇他的权力。《汉书·平帝纪》中是这样记载的:“冬十二月丙午,帝崩于未央宫。”

《汉书·王莽传》中的记载是:“平帝疾,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戴璧秉圭,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十二月,平帝崩,大赦天下。”

《汉书》应该是研究王莽最权威的第一手材料。《汉书》的作者班固离王莽所在的时代极近,他爷爷班稚曾是王莽的好友,他姑姑班婕妤是王政君的儿媳妇,此外,班氏家族的其他成员对王莽的所作所为深有了解的也大有人在。而且,班固对王莽简直是恨之入骨(班稚因不上“祥瑞”差点惨遭杀戮),如果他掌握了“王莽毒杀平帝”这样的信息,没有不将其记入《汉书》中的道理。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平帝年幼无子,于是群臣想在宣帝曾孙五人中推立一人,但王莽借口五人都是已故皇帝的兄弟,“兄弟不得相为后”,应在宣帝的玄孙中选立。宣帝玄孙有二十三人,王莽却找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子婴,“托以为卜相最吉”。我们读历史,读的不应该是历史的年代和大事,而是应该从历史中悟出要义、悟出人性。后世的孙权想把曹操放到炉火上烧烤,杨度等人想做开国元勋怂恿袁世凯称帝,王莽时代的一些文武官员也有后世杨度的想法,他们纷纷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吹鼓手、抬轿子的人出现了。有人奏说武功长孟通浚井得到一块上圆下方的丹书著石,上面有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派王舜将此事转告老太后,太后作色道:“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王舜回答说:“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但欲称摄以重其权,镇服天下罢了。”王太后只得下诏封王莽为“假皇帝”,“皆如天子之制”。从此王莽身穿天子衮服,戴天子的冕旒,南面受朝,出入坐銮驾,自称“予”,并将年号改为居摄元年。

公元6年4月,安众侯刘崇鼓动刘氏宗室反对王莽,但最终失败。对王莽来说,刘崇的反对本来是一件坏事,然而,他却将坏事变成了好事,他利用这件事使自己能在老太后面前公然自称“假皇帝”。《汉书·王莽传》中的记载是:群臣复白:“刘崇等谋逆者,以莽权轻也。宜尊重以填海内。”五月甲辰,太后诏莽朝见太后称“假皇帝”。王莽手段的高明之处让人不能不服。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一)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 亡友鲁迅印象记

    亡友鲁迅印象记

    本书收入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两本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和《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孟浩然身怀仕途报国之心,情系山水田园之美。然文人功业的失意、家庭生活的磨难、求仕与归隐的矛盾,终使一个才华横溢、耿介清高的诗人落寞而终。作者依据史料和传主诗作,详尽描述了孟浩然的人生际遇、思想变化与命运轨迹;他与王维、李白、张九龄、王昌龄等人的酬唱交往,与时代背景、国家隆衰形成内在参照,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文史专家何西来孟浩然一生浩情在胸,可惜大梦难成,总在落寞孤寂的路上。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传主的不幸与无奈,用心地在这不幸中检视他杰出的山水诗创作,并在其人生与诗歌的不断缠绕中书写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结构严谨,感情充沛,语言质朴,颇具诗意蕴含和感染力量。
热门推荐
  • 帝君绝爱之来生缘

    帝君绝爱之来生缘

    他夜轩,凌云帝君,邪魅狷狂;她玄凌,神界公主,冷傲绝世。混沌现,风云涌,她进入他的世界,他为复活心爱之人,不惜一切代价,利用她,伤害她……她无怨,无恨(她厌倦神界生活,借助他心爱之人的神魂来到人界)数载相随,受尽欺凌冷落,换来的却是一个月的无边折磨,为他心爱之人做活体实验。神魂生生撕裂被剥离,她体无完肤,心也千疮百孔,再也无力待着他的世界里,他却不放她离开……
  • 浪子邪侠传

    浪子邪侠传

    ——————傲立在朔风冷雾凝呼不停地夜空之下,冰幽月华倾洒着孤狂挺拔地身躯,他便如同天涯山巅一匹啸傲天地的孤狼。他誓要不死不休报复这个江湖,将这个江湖搅个天翻地覆!依旧年少地模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酷黑瞳中,没有丝毫感情色彩。有得,只是深埋未潜地仇恨,以及一颗被仇恨冰冻却绝难解冻地心!他的骨子里,流着邪道皇族地最后一缕血脉;他的邪魅,来自灵魂命格地最深之处;他的名字,叫做‘流雨’。……问江湖几番风起云涌,天下女子多少黯然伤情……(流星阁群号:179757945)
  • 汉末辽王

    汉末辽王

    现实世界的穷小子烂屌丝,在一系列悲催悲催再悲催的情况下,穿越到了当时被称为极北苦寒之地的辽东。“老子刚被甩就穿越啦!”“什么?这是汉末乱世!”“靠!我家祖坟让人给刨了?哪个王八蛋干的!”“好吧,弄不过人家只有脚底抹油了,但为啥要上棒子那去避祸啊?”本书,是小人物的天下!看猪脚带领着一群历史中的无名之辈,踩扁那些猛将、谋士、雄主!占辽东,平幽州,败袁绍,杀曹操,霸中原,威震华夏。
  • 你是我最美的意外!

    你是我最美的意外!

    王斌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奋斗青年,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同一天里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一个是从小有过婚约的未婚妻蓝冰焰,高贵冷艳的天使;一个是宛如从大山里走出来不食人间烟火的杨梅,灵动秀气的精灵。这一切来的太突然,期间发生了许多故事,有欢声,有误会,有感动,有泪水,也有爱情。爱情中没有对与错,只有爱与被爱,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谁是谁的谁。直到遇见你才知道,所谓的天长地久也不过如此!你是我最美的意外!
  • 宠妻之命难违

    宠妻之命难违

    萧大官人府上唯一嫡女,却五谷不分,大字不识。心心念念做那人妻子,不料想镜花水月,所思所想不过府中姨娘编造,最后不过落个投水而亡。萧以卿歃血为誓,越世而来。不是萧府嫡女,不是无能大小姐。却一样被“情”一字所伤,一样的名字,相似境遇。是空间偶然,还是命定有次一劫?
  • 溺爱厚颜小宠妃

    溺爱厚颜小宠妃

    朝华喝醉酒乌龙的穿越了,偏偏不巧看到了美男出浴,美男呀,当下打定主意,要将他拿下,可人家对她毫不入眼,没关系,小女子也能屈能伸,仗着厚脸无耻赖上他,皇天不负有心人,凭着厚颜的本事,拐了个王爷老公,生活的乐陶陶,老天爷对她还是不错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栩烬

    栩烬

    【新的起点,旧梦的延续】﹎虽,磨难不止。﹎然,骑士依在。﹎这是我的信念——恶魔骑士团,前进!﹎这是我的梦想——恶魔骑士团,崛起!﹎这是我的执着——恶魔骑士团,永存!﹎以盛开的郁金香为信仰,永不凋零!
  • 圣斯黎亚樱花开

    圣斯黎亚樱花开

    此坑一停,此书已经作废,详情请搜索《傲娇同桌:环球寻宝不要逃》感谢大家的支持
  • 你是,我心中不变的雅韵

    你是,我心中不变的雅韵

    皓月当空,亦然雅韵,暖人心脾。。三大家族,两位千金小姐和一位腹黑男神,为爱痴狂,赴汤蹈火。。。。
  • 十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十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你喜欢我?”“....”“你喜欢我?”“.....”“你喜欢我?”“...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还缠在我身边?”“因为这样你这辈子就可以孤独终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