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71600000022

第22章 瑞金沉浮(9)

毛泽东这才完全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并立即叫人把王虎林找来。毛泽东狠狠批评了王虎林一顿后,让他两天内把土地还给宋雨来,并对宋雨来说:“两天后,他还不把土地还给你,第三天,你就到县城何屋来找我!”

接着,毛泽东迅速写出了土改的政策,告诉王虎林:“你带回去,念给全村的群众听,不许改动。要按着这个政策进行土改,错了的要纠正过来。要再出现偏差,拿你算账!”

王虎林神情紧张地说:“回去一定照办,不敢再出现错误了!”

王虎林和宋雨来走后,毛泽东想。“左”的路线不仅存在于军事指挥上,而且也严重地存在于土地改革中。“左”倾路线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也给党的土地改革工作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地侵害了群众的利益。他期盼着能早日肃清“左”倾路线。

第二天,毛泽东回到了于都县城。月底,他的病还没有痊愈,但因中央苏区将有大的举动,他及时返回了瑞金。来到红都瑞金,他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世界。毛泽东的心情更觉得有些压抑。大难毛泽东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红色华佗”使他渡过了这次

“广昌失守啦!”“北大门沦陷啦!”苏区人民惊呼着。博古、李德也在暗惊。蒋介石调动东、西、南、北各路大军,一百万人向苏区进攻,而我们红军各种兵力全加上不过十万,对比悬殊!红军内部也出现骚动。

“门户既开,堂奥难保!”敌人在不断地叫嚷着。1934年5月,敌人占领建宁。

6月初,敌占连城,红都瑞金已遥遥相望了17月,敌人分六路向中央根据地的腹心之地展开全面进攻!这时,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奇缺,红军战士也很疲惫。而“左”倾领导者仍在喊“分兵把口,全线防御!”“你六路来,我六路挡!”“以堡垒对堡垒,顶住敌人的进攻,保卫中央根据地!”紧接着,他们作出了“分兵六路”的部署。

可是,在“左”倾领导者的瞎指挥下,所谓“六路分兵”,一路也没有取胜;“全线抵御”,一线也没有抵住。战场上空洒了无数战士的鲜血……他们怒目苍天!9月,敌人占领兴圩等地。这时,失败的局面已无法挽回了!“左”倾领导者在极度沮丧下,想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他们开始悄悄地研究和部署“撤退”的事宜。

9月初,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先后发出了《为紧急调动24万担粮供给红军致各级党支部及苏维埃的信》、《关于在今年秋收中借谷60万担及征收土地税的决定》。中央苏区又起了借谷的高潮。百分之九十七的地方如数完成任务!多好、多伟大的苏区人民!1934年9月26日出版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刊载了张闻天在云石山上写的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此文首次公开透露和暗示红军主力即将退却、转移的消息:

“国内战争的战线是延长全中国。在各个战线上,我们依照当时的具体环境而决定采取进攻、反攻、防御以至退却的斗争方式……”

关于张闻天在《红色中华》中透露了红军主力将实行战略转移问题,1935年秋,陈云以化名“廉臣”所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中,也谈到了。他说:

9月间在《红色中华》报(红色区域中央政府机关报)登载张闻天(中央政府之人民委员会主席)之文章,微露红军有抛弃江西而到红军区域以外之“围剿”军事力量空虚地区活动之可能。果然,10月中旬,全部开始西行。有人猜测,毛泽东不知道红军即将开始转移、西征。这仅仅是猜测,没有根据。也有的人认为,毛泽东是看张闻天在《红色中华》刊载的《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后,才知道红军主力将要转移的“内部消息”。这也没有道理。此时,毛泽东和张闻天住在一起,而张闻天是知道要进行的“转移”的,这样,他才可能在社论中“微露”天机。张闻天和毛泽东的关系已经很好了,张闻天对毛泽东几乎达到无话不说的地步,这样的重大行动,张闻天也一定会告诉毛泽东的。

前方战况吃紧,无时不存在着危险,前方的人都往后跑,而毛泽东对战局放心不下,向中央提出到赣南省视察,得到了同意,于是他带着随身人员离开云石山,去了前方——于都。

此时,中央已着手准备西征到湘鄂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但没有向毛泽东透露。博古、李德还曾想不带毛泽东走。当时任李德俄文翻译的伍修权回忆说:

“最初他们还打算连毛泽东同志也不带走,当时已将他排斥出中央领导核心,被弄到于都去搞调查研究。后来,因为他是中华苏维埃主席,在军队中享有很高威望,才被允许一起长征。如果他当时被留下,结果就难以预料了。”

毛泽东一到于都,就接到周恩来的长途电话,要他着重了解于都方向的敌情和地形。9月20日,毛泽东急电报告周恩来:“信丰河下游从上下湾滩起,经三江口、鸡笼潭、下湖圩、大田至信丰河河沿河东岸十里以内一线,时有敌小队过河来扰,但最近一星期内不见了。”电报最后说:“于都、登贤全境无赤色戒严,敌探容易出入。现在抓紧西、南两方各区建立日夜哨及肃反。此复。”这个电报为中央下决心长征开始从于都方向突围,起了探路作用。

于都位于瑞金和赣州之间中点的一座县城,傍水而建。毛泽东一行,住在县城北门一条小巷内灰色的砖房,人称“何屋”。那儿是“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办公地,一共三间房,毛泽东住在左厢房。

“赣南省”是1934年7月才设立的,包括于都、登贤、赣县、杨殷四个县及两个游击区(相当于一个专门),人口不过40万。

在于都,毛泽东一面养病,一面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在为苏维埃运动奔波。他身体不好,又是紧张工作,浓密而长的头发下颧骨高耸,随行人员为他的身体状况担忧着。

在何屋住所,毛泽东召开了两个座谈会。一个是工人、贫雇农座谈会。来了八九十人。毛泽东同他们亲切交谈,询问生产、生活和苏维埃工作人员的工作等方面情况。毛泽东结合当前的局势,鼓励他们说:“当前蒋介石准备了80万兵力进攻苏区,我们贫苦工农不要怕,要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在后方牵制敌人,打击敌人。要努力搞好生产呀!生产搞好了才能支援前线。同时,对地主、富农要严格管起来!”另一个是苏区干部座谈会。在会上,毛泽东特别强调在局势紧张情况下,更要注意保持苏维埃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毛泽东是遭受“左”倾领导者的排挤才来于都的;苏区又遭到蒋介石大军围困,红军面临灭顶之灾;他的身体本来不好,又四处奔波调查研究,做动员群众工作,这样,压抑的心情、对红军的担忧、繁忙的工作……终于有一天,他病倒了!高烧41度!嘴唇破裂,满脸通红,眼窝深陷,昏迷不语,一边三天不吃不喝。毛泽东的秘书黄祖炎、警卫员吴吉清等人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得知情况后,立即和刚搬到瑞金梅坑的苏维埃中央政府接通了电话,报告了毛泽东的病情。张闻天在电话里叮嘱刘伯坚、吴吉清:

“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我这里马上派傅连暲医生,尽快赶到于都去!”

电话接通了,大家悬着的一颗心似乎落了下来。但是又一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知傅院长中途怎样,毛主席的病情又会有什么变化,又焦虑起来。这位长汀福音医院的院长傅连暲,受毛泽东的影响,投奔了红军。他同毛泽东的感情也很深。知道毛泽东病危后,心急如焚,恨不得一下子飞到于都。

傅连暲是以罕见的方式加入红军的——坐在轿子里,从汀州抬到瑞金,轿后跟着一群挑夫,抬着八口大箱!这位“大知识分子”不会走远路,又不会骑马,所以平时出远门行医都坐轿子。那八口大箱里里装的是药品、医疗器械等。

他在瑞金办起了中央红色医院,当上了院长。这一回,他要从瑞金赶往于都,临时叫不到轿子,只得骑骡子。他从未骑过骡子,只好由警卫员扶他在骡子的背上慢慢走。星夜兼程,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的傍晚时分,才赶到于都。

傅连暲顾不上路途劳累,直奔毛泽东床前,看到毛泽东的额上敷着一条冷手巾,脸烧得通红,颧骨高突,不由得心里一阵酸痛。警卫员吴吉清轻轻地唤着:“主席,你醒醒,傅院长来了!”

毛泽东慢慢地睁开眼睛,声音微弱地说:“傅医生,你来了。”又闭上了眼睛。傅连暲又一阵心痛!他急忙打开药箱,拿出体温表给毛泽东量体温,一看,啊哟!水银柱升到105度(即摄氏41度)。傅连暲有点惊慌,极力使自己保持镇静,给毛泽东检查了胸部、背部和腹部。幸好都正常,就是腹部有点胀。

为了准确判断病情,检查后,傅连暲把钟福昌叫到屋外,向他了解毛泽东病中的情况。

一出屋,毛泽东的秘书、警卫员都围上来着急地问:“傅医生,主席的病怎么样?”

“体温很高。”傅连暲简单地回答了他们一句,就问钟福昌:“主席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吃过什么药?”“烧三天了,吃过奎宁片,一直不退烧。”钟福昌回答道。“吃东西怎么样?”

“三天没吃东西了,只喝点米汤。”警卫员说。究竟是什么病?凭征象和自己的医疗经验,傅连暲估计有三种可能:一是肺炎,二是肠伤寒,三是恶性疟疾。经过仔细分析,排除了前两种可能,认定是恶性疟疾。判断后,傅连暲觉得原来钟福昌给毛泽东用的药量小,决定加大药剂量,并告诉了毛泽东。重病的毛泽东仍不失幽默,微声说:“傅医生,我限你三天治好!”接着,傅连呻给毛泽东注射了奎宁和咖啡因,两个小时后,又加服奎宁片。

这一夜,傅连暲睡在现搭的木床上,听到文书睡的床板老是格格的响,外屋厅里,也不时有人走动。他心里不安宁,眼睛一合上,不知为什么又突然惊醒过来,侧耳听听对面屋里的动静,有时听到毛泽东的咳嗽声。这一夜,他始终没睡着。

第二天清早,傅连暲见毛泽东醒了,走上前问道:

“主席,好一点儿没有?”毛泽东用手摸摸额角说:“头轻了一点儿。”接着关节地问:“你昨夜睡得好吗?”

“睡得很好。”傅连暲微笑着说了个谎。接着又给毛泽东量体温,40度了,全身也感到轻快些。第三天,一量体温37度,正常了!第四天早晨,傅连暲躺在床上,有人来到他床前,温和地说:

“这几天可把你累坏了吧?”傅连暲睁大眼睛一看,是毛泽东,忙说:“您怎么起床了?”

“我好了。你是‘红色华佗’,果真三天就把我的病治好了!”

早饭,毛泽东大口大口地吞咽着,大家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他总算又一次渡过了危机。刚能起床的毛泽东,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傅连等一再劝告他再休息几天,他回答说:“局势很紧张,休息是做不到的!”

10月初,毛泽东接到中央“有特别任务”的秘密通知,要他立刻回瑞金。毛泽东骑马赶回瑞金,先到中央军委向周恩来等详细报告了于都的敌情、地形、河水干枯等情况。然后,在云石山古庙里,召开了一个中央政府各部负责人会议,宣布和说明了中央撤离苏区的决定。心情沉重的毛泽东回家看了看爱妻贺子珍和娇儿毛毛,又回到了于都。

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带着警卫员离开于都城,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刘英过了于都河后,遇到毛泽东,她问:“主席,你9月份到于都是有‘特别任务’吧?”毛泽东答道:“是啊,我到于都去的主要任务嘛,就是察看地形。敌人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向我们压缩过来,只有西南方向,也就是于都、瑞金通过安远、信丰一带,还没有敌人主力部队的拦截。”刘英明白了,追问道:“那你是到于都来勘察突围路线和选择突破口的,对不对?”

毛泽东点了点头。

刘英心想,现在红军主力走的,不正是毛泽东选择的路吗?这段回忆极为珍贵,它告诉我们,毛泽东到于都来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和勘察红军主i力突围转移的路线,选择突破口!他在政治上的困境、身体极端不好的情况下,仍然为红军的生存而默默地工作着,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的博大胸怀。

长征开始后,由于毛泽东的身体仍然很虚弱,走不了远路,有时他坐着担架。王稼祥由于在战斗中负伤,他和毛泽东~样,也坐着担架,一个病号,一个“彩号”。一路上,两人长谈,交流中国革命形势等问题,王稼祥为毛泽东讲的革命道理所折服。昔日的对头,倒成了政治上共识的朋友。能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停止“左”倾路线对中国革命的领导,重新确立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王稼祥立了头功。遵义会议,标志着毛泽东跃出了政治生涯中的低谷,排挤和打击已云消雾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此也获得新生。

同类推荐
  • 黄骅将军

    黄骅将军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余里,覆压鲁中、鲁南大地。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名山大岭,山高坡陡,崖险岭峻,层峦叠嶂,丛山连绵,到处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山中飞瀑流泉,涧深溪清。
  •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莱昂纳德·科恩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是他最权威的传记,为了最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一幅科恩画像,展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科恩,西蒙斯一路追寻科恩的足迹,从科恩的出生地蒙特利尔开始,途经科恩曾驻足过的伦敦和希腊小岛伊兹拉,再到科恩音乐事业的发迹地。无论是循着科恩的足迹走过孟买的小巷,探访他入住过的切尔西旅馆房间,还是精细入微地剖析科恩的诗与词,西蒙斯不遗余力地寻找着科恩之谜的答案。在她富有洞悉力的笔触下,科恩作为一个艺术家以及一个男人的种种经历真实地浮现出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 盈盈秋水自横波:顾横波

    盈盈秋水自横波:顾横波

    全书以散文诗式的优美语言,描写了顾横波从一个青楼妓子到一品诰命夫人的成长历程,她一生三命,三个男人,三朝易帜,尽管世人对她的评价有褒有贬,争议非常,但这样一位性格鲜明、无视封建礼教、颇有争议的历史传奇女子牢牢把握住命运的方向,终获幸福,显赫和荣耀。本书是一本适合女性阅读的传记,希望您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爱,希望,勇敢,成长。
  • 智者为王

    智者为王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个追求“大智”的价值取向。自以为聪明的人或许实际上很愚蠢,貌似精明的人却是十足的傻瓜。聪明和精明不等于智慧。这是“小智”与“大智”的区别。世上“小智”的人多,“大智”的人少。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人再聪明也是小智,能看到长远利益的人是大智;只看到个人得失,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小智,能够顾及大家利益的是大智;只看到狭隘的圈子的人是小智,能从小圈子看到整个群体的人是大智;只看到局部的人是小智,能从局部看到整体的人是大智。
  • 汪精卫第二卷

    汪精卫第二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热门推荐
  • 谈判沟通攻关秘术

    谈判沟通攻关秘术

    巧借外力打开局面关于借,有人曾说:一切都是可以“借”的,借资金、借人才、借技术、储智慧。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收集起来并且运用智慧把它们有机地进行组合。
  • 我有个小医仙

    我有个小医仙

    我走在大街上,一老头突然神秘兮兮的问了一句:“要不要?”好奇心使我犹豫了0.03秒,但就是这不到一秒钟的犹豫使我这个正常人从此再不能过正常的生活......
  • 陈大冰的故事

    陈大冰的故事

    有些事情在被窝里想就好了,写出来傻逼,讲给别人听更是傻逼
  • 如见无忧

    如见无忧

    要让柳烟芸来形容见离忧的话,不外乎三点:1.长得漂亮;2.剑耍的挺溜;3.吃货。她以为像他这样名动江湖的美人是不会跟自己有什么瓜葛的,却不料,他竟对她说:你的包子救了我的命,恩情太重,已还不起。不如,我把自己给你吧。柳烟芸仰天长叹:俩包子引发的孽缘啊。
  • 丑男多变态

    丑男多变态

    两个包子馒头就能换个如花漂亮媳妇?真真是美事一桩。整个西山村的人都道是,那沈家阿丑是走了大运,抱回个天仙女。宁璇却是终日以泪洗面,不为别的,只因她便是那阿丑用两个包子馒头换回的美人!山下张三家的嫂子拉着她说——你家阿丑,可是个难寻的好男人哩。又有隔村的赵四家婶子点着她道——有了阿丑,可就知足吧。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男人嘞。日子久了,她也就真的知道了他的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记录成长轨迹(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记录成长轨迹(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小行星也能卖钱、做生意的眼光、把敌人变为朋友、黑夜是何时结束的……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好奇,也会遇到五光十色的事情,这需要我们用笔去记录,用眼睛去记录,用心灵去记录,进而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久而久之,记录的成长轨迹就成了一笔可贵的财富,受益一生。
  • 明伦汇编家范典姑侄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姑侄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总裁,笨拙少女

    霸道总裁,笨拙少女

    身为家里的独生女,她得嫁给沈斯廷。沈斯廷把楚小倩宠的上天。只要是她想要的,就没有沈斯廷给不了的。可楚小倩唯一想要的就是离开他而这也是沈斯廷唯一不能实现的。到了手的猎物,就没有逃脱的可能。“沈斯廷,你知道吗?你这个样子只会让我更加讨厌你。”
  • 探究式科普丛书-最美丽的石头:宝石

    探究式科普丛书-最美丽的石头:宝石

    本书就是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认识与了解宝石的构造、特征、分类、分布及保养等知识。它就像是一个宝石博物馆一样,向广大青少年朋友展示了世界上著名的宝石,不仅能让你的眼球得到极大的享受,而且还能让你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 封禅九天

    封禅九天

    镜子里的他,非常高!极其帅!穷逼……一次为爱而战的正义出师,牵出了一段千古传唱的妖魔颂歌,问世间可有神魔,长生?师兄说,我就是!那个梦魂牵绕的她是否就是命中注定的一生所爱?她说,你不配!人生如此艰难,何以解忧,去向何从?突兀的魔音响彻云霄,如指路明灯,“超脱出去!唯有超脱方是成就己身之大道!”于是,神话再度延续,自命不凡的可怜人,高唱着信仰之歌,强撑着步子,一步一回头闯入了那光怪陆离的神魔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