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71600000051

第51章 “高处不胜寒”(1)

从70年代初开始,毛泽东确确实实进入了老年阶段。他年迈体弱,加上长期劳累和“林彪事件”的打击等原因,常患疾病:感冒、肺心病、老年性白内障、心脏病……陷入病痛的折磨中,尽管如此,他依然为党为人民操劳着。1976年,无论对共和国还是对毛泽东,都是一个多事之秋。似乎谁也离不开谁的风雨同舟几十年的周恩来和朱德先后逝世,他再也经受不住精神打击了,病情也逐渐恶化,这时的毛泽东常吟诵着《枯树赋》,道出了此刻的寂寞和悲凉的心态,也预感到自己快要去“见上帝了”。他一生遇到许许多多险难,但都化险为夷,可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无法抗争的,他于1976年9月溘然而去。

年迈体弱的毛泽东,常患疾病。一次,他突然休克,经过抢救才脱离了危险

1970年夏,毛泽东住在中南海内一个叫“游泳池”的地方。这里环境幽静,既可游泳又可办公,是毛泽东工作、生活、锻炼之处。

这处建筑,是建国后为中央领导同志游泳而修建的,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游泳池。毛泽东住在室内游泳池旁,一间供临时休息的、不太大的房间里。此处还有一间大厅,里面摆放着藏满书的书架,是毛泽东会客、读书、工作的地方。

当时的毛泽东早已是古稀之年。77岁高龄的毛泽东不再像以前那样“红光满面”,比较憔悴,皱纹爬满额头,头发花白,显得苍老多了。但他的头脑依然那样清晰,思维那样敏捷,谈吐那样侃侃。

他担任着党的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政治局常委等职务,仍然日理万机地为党为人民操劳着。除非有重要的外宾需要接见,他才去人民大会堂或者去钓鱼台,平时,就在“游泳池”办公。那时,他主要与文件打交道,工作之余,阅读书籍。他的活动范围缩小了,工作也显得比较单调。此时,找他的中央领导同志也较少,和家人接触也不多,一切又显得那么孤独。

他与中央政治局以及中央军委的联系,主要是同周恩来面谈,或通过电话与信件的方式进行。陪同毛泽东接见外宾,是一些中央领导同志面见毛泽东的主要机会。

每到初冬初春时节,毛泽东总是和那些体质弱、抵抗力差的人一样,爱生病,不是感冒就是肺炎,而且病得都很重。但毛泽东的身体状况是极其保密的,特别在病重期间,在宣传上依然说他“健康”、“神采奕奕”、“精神愉快”。因为毛泽东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密切相关。他的健康状况,在很小范围内的人知道,病到什么程度,知道的人则更少了,几乎只限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

1971年初,毛泽东因感冒引起支气管炎,昼夜咳嗽。这时,对于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休息和积极治疗,而这对于毛泽东来说是难以做到的。他仍然要工作,仍然要吸烟,又不大信医,使病情发展为大叶性肺炎。

自信是毛泽东的一大性格,就是在治病方面也能表现出来。他不大相信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而相信自身的抵抗力,认为得了病,总是可以抗过去的。这对于那些体质好的青年人来说,在有时候是可以做到的,但对毛泽东的当时情况无论如何是不可以的,所以病的时间较长,受尽了病痛的折磨。他阵咳不止,夜不能寐,也不能卧床,只有坐在沙发上,偶尔打个盹。这时,张玉凤和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从事保健工作的护士长吴旭君不分昼夜地照顾和护理毛泽东。她们想出了各种办法,精心照顾,加上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毛泽东后来的积极配合,使毛泽东的病情一天天好转。

毛泽东这次病重,江青和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一样,并不知道。后来,她知道了消息,便说:“主席的体质很好的,怎么能病得这么厉害?你们谎报军情!”她无理地批评了许多人,指责了许多人。江青不大关心毛泽东的身体状况,也很少来看毛泽东。后来,毛泽东动情地说:“你也不体谅我,我八十岁了。”

1972年1月,毛泽东突然休克。

由于肺心病以及严重缺氧,毛泽东突然休克,连他身边工作的人都始料不及。面对此状,在场的人一片惊慌,不知所措。

护士长吴旭君首先发现这一情况,立即打开游泳池从来未打开过的一扇玻璃大门,连声叫喊:“快、快、快来人!”

张玉凤正在警卫干部值班室,听到呼叫,几个人一起跑到毛泽东会客厅(当时已成卧室和治疗室)。给毛泽东看病的医生也到了。吴旭君慌忙向医生报告说:“摸不到脉了!”可能是她极度紧张的原因。

毛泽东侧身躺在床上,像是“睡着了”,很安然。

一场抢救开始了。主治医生口述需要注射的各种药物,护士长吴旭君复述一遍药物名称后,再往针管抽药注射,一针又一针……

抢救现场的气氛十分紧张。一位年轻的心脏病专家轻轻地扶起毛泽东,并不停地捶着他的背部,连声呼叫:“毛主席,毛主席……”张玉凤也帮助捶背,急切地叫:“主席,主席……”

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的住处门口,周恩来的小轿车停下了。周恩来许久下不了车,双腿挪不动,下车后又迈不开步,太紧张了!周恩来到抢救现场,要求抢救人员要全力抢救,并激动地说:这个国家的担子,我担不起来,不能没有主席。他深知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

张玉凤想,这是周总理发自内心的话。当时的形势并不好,林彪仓皇出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的消息还没有向全国人民公开。“四人帮”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跃跃欲试地在抢班夺权。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都没有思想准备,周恩来确实难以驾驭形势。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抢救,毛泽东醒来了。他慢慢地睁开眼睛,看到眼前的一切,有些愕然。刚才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我好像睡了一觉。”得知自己刚才休克了,毛泽东若无其事地说。

在场的人看到毛泽东醒来,像孩子似的那样高兴,听到毛泽东幽默的语言,都同声地笑了。一切又那么正常,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工作人员把周恩来、汪东兴请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说:“谢谢你们。”并亲切地邀他们两位一起到沙发上去坐。他们问主席:“是否把刚才的情况告诉江青同志?”

毛泽东看看大家,又看看周总理,说:“不要告诉她,告诉她只能添麻烦。”江青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形象,便是如此。这是为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不过确实是这样。

毛泽东康复后,同医务人员及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感情十分深,为了答谢参加医疗抢救的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他自己掏钱请大家吃饭。这顿饭,破例由人民大会堂师傅做的。遗憾的是周总理由于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和大家一起用餐,后来抽时间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事后不久,江青知道了毛泽东这次病重情况,不但不感谢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同志,反而欲加其罪。

原来,在抢救中,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这些药物都有副作用,一旦出现意外,可不一般。使用抗生素是抢救的必备药物,事实上成功了,尽管如此,江青还诬蔑医生说:这是谋害毛泽东。

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批评了江青,说:他们跟我这么多年,要害我早就可以害。我知道我的病,我知道他们都是些非常好的同志。毛泽东的话,免去了参加抢救的医生们一场灾难。

毛泽东病重的消息是国家的最高机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才首次外泄

1972年1月休克后,毛泽东的病情在加重。但这消息仍是国家的最高机密。2月以后的情况则不同了。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后,新闻媒体就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访问报道中,改变了以往的词句。张玉凤回忆说:“我们的新闻单位在有关毛主席会见外宾情况的报道中,较为客观地报道了这次会见。报道说:‘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住所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并同他们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会谈。’我注意了,这次报道中没有出现‘神采奕奕’、‘身体非常健康’之类的词。”

1972年2月21日,是揭开中美关系新一页的重要时刻。

美国总统尼克松于此日访华。对这样重大的外交活动,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做了周密的安排。

为了使毛泽东在会见尼克松时能穿上合体的衣服和鞋,张玉凤和吴旭君等服务人员也忙碌起来。她们商量为毛泽东制作衣服,但主席在病中,师傅们不可能为他量体裁衣,只好找出平时常穿的那套“毛式”服,拿到北京红都服装店,请他们给放大些。服装店的师傅赶做好后,由张玉凤和吴旭君给主席试着穿。有了衣服,还缺少鞋子。毛泽东的脚肿得很厉害,过去的鞋都穿不了,又为他定做了两双圆口黑布鞋。

毛泽东虽然在病榻上,但他还清晰地记得尼克松抵达北京的日子——2月21日。他不时地问身边的同志,尼克松到达的具体时间和抵京后的情况。工作人员出出进进,把随时得到的情况报告给毛泽东。

周恩来为尼克松一行举行欢迎午宴后,贵宾们刚回到宾馆,毛泽东临时决定立即会见尼克松。这时,尼克松一行到达北京才刚刚四个小时。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这是尼克松访华期间的一项重要日程,但没有定安排在哪一天。可是,谁也没有估计到毛泽东要求会见的这么快,这是所有工作人员始料不及的。这就为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安排带来了一些难度。首先,整理会客室的任务很艰巨。在毛泽东生病期间,这间客厅就成为他的卧室和治疗室,一张大床,还有各种物品,一切都那么零乱,需要整理。毛泽东生病一个多月,衣冠不整。他的头发很长,胡子也好久没刮了。

毛泽东平时就不大讲究外表,所以他只让理发刮脸,别的事就无所谓了。理发师是一个技术很熟练的人,很快就理完发,刮光脸,然后再搽上头油梳理一下,又换上新做的灰色“毛式”衣服。大家熟悉的领袖形象又出现在面前,除了浮肿和有些虚弱外,别的什么也看不出来。

这时,周恩来立即找基辛格:“毛主席想见总统,请你一同去。”

1972年2月21日午后,毛泽东在他的住所会见了来访的尼克松、基辛格和随员洛德先生。

当客人走进门时,张玉凤搀扶着身体虚弱的毛泽东让站起来,和客人们互致问候。

根据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原定会晤时间为一刻钟。可是,毛泽东以他特有的毅力和清晰的头脑,加上讨论内容的吸引,会见延长到一个小时才结束。

会见时,周恩来一直注意看主席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对延长会晤时间,他心里有些担心,但也为毛泽东的意志和毅力所折服。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起来陪客人走到门口。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迈着沉重的脚步,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慢慢地往前移动。

此时的尼克松十分清楚地注意到:这位风度翩翩的伟大人物,确实病得很重,但他的精神十分饱满。

毛泽东在向尼克松告别时说:我的身体一直不好。

尼克松说:“不过你的气色很好。”

毛泽东耸了耸肩说:“表面现象是骗人的。”

毛泽东患了“老年性白内障”,几乎失明使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1974年春天,毛泽东患了“老年性白内障”。这是后来确诊的结论。开始,毛泽东就是觉得看东西模:糊,借用放大镜阅读文件也十分吃力。他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也没有想到那么严重,总认为过一段时间会好的,因此嘱咐张玉凤不要将此事外泄。

可是不久,毛泽东双目失明。

他震惊了,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毛泽东虽然一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员,涉密的范围和程度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机要秘书才能看送给他的文件、报告、信件,未经他本人指示,任何其他人都不得翻阅,他的亲属和子女也不例外。毛泽东的保密观念极强,这也是他多年的党性原则。

毛泽东的机要秘书是徐业夫。由于徐患重病住院治疗,秘书工作(开始只是收发文件)由张玉凤代理了。1975年初,经中央研究同意,正式任命张玉凤为毛泽东的机要秘书。

由张玉凤代替毛泽东阅读文件、签署意见只是权宜之计,必须想方设法为毛泽东治疗眼病。

1974年7月,中央决定毛泽东外出休养、治疗。8月在武汉东湖宾馆下榻。请来了当地眼科专家为毛泽东会诊,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两眼轻重不一。治疗这种病,就当时的医疗手段和医疗技术来看,确实是个难题,特别是为毛泽东治病就更难了。但是,医生们竭尽全力研究病情,最后认为只有做手术才能解决问题。但是这时毛泽东的身体状况不好,不能马上手术,只有等健康状况好转后才能考虑,目前只能耐心等待。在武汉休息了一段时间,又回到了家乡湖南长沙休养了114天。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回家乡。经过在家乡的静养,毛泽东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1975年春,毛泽东回到北京。北京的著名中西眼科专家们再次为他会诊。7月,医生们提出了做手术方案。经中央医疗小组审阅批示后,又报告了毛泽东本人。

7月23日,预定的手术时刻到了。主刀的是著名中医眼科专家唐由之,采用的是针拨法。

手术开始时,毛泽东让张玉凤放《满江红》唱片,一边接受手术,一边听音乐。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这词、这曲,激励人生,回首人生,壮怀激烈。

平时技术精湛而娴熟的唐由之,也显得有些紧张,汗水不时从额头滚下,心脏跳动的频率加快,气喘不匀。而毛泽东却很平静。

手术室外,游泳池大厅里,周恩来、邓小平、汪东兴等人都静静地守候着,默默祝愿着……

手术进行得很快,也很顺利、很成功。一周后,摘掉蒙在眼睛上的纱布,毛泽东又能看文件、读书了,他又开始了往日的工作。他高兴地对唐由之说:“我又能看东西了,真高兴。明年我请你来做那一只眼睛。”

显然,毛泽东对自己的康复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信心。

事实上,毛泽东自病倒时起,就一直以他那种特有的刚毅的意志与疾病作斗争。他以乐观主义的态度对待疾病。在他病重的日子里,身边的工作人员没有看到他痛苦、悲观的表情,相反,还时而听到他谈吐的风趣、幽默,使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之敬佩。

但是,毛泽东毕竟衰老了,病重了。尽管他意志依然坚强,心理却不可避免地变得有些脆弱和易动感情。依心理学原理,任何人都有刚毅的一面和脆弱的一面,当一生的阳刚之气将尽之时,脆弱的一面就显而易见了。毛泽东不再像以往那样豪迈了。1975年,当一名当年的文工团员,在离开八年后再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引用了《三垂冈》诗中的两句:

风云帐下奇儿在,

鼓角灯前老泪多。

毛泽东说:这两句诗,就是我现在的心境啊!或许这是贴切的……

毛泽东得知周恩来逝世消息后,热泪滚滚,他再也经受不住任何精神打击了

1976年,无论对国家,还是对毛泽东,都是一个多事之秋。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周恩来与世长辞。

同类推荐
  • 萧劲光传

    萧劲光传

    《萧劲光传》由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海军有关单位成立编写组撰写。编写组数十次赴萧劲光的故乡长沙,他工作过的延安、东北,以及他长期工作的海军机关和部队,采访调查了许多与萧劲光一起工作、战斗过的老同志,并多次到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海军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历经十一年,终于写成此书。这部《萧劲光传》展示了萧劲光这位几乎经历了20世纪中国全部战争烽火、政治风雨的杰出人物的一生,再现了他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社会主义中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光辉业绩,以及他不懈奋斗、实事求是、忠于党和人民、勇于坚持真理的高尚风格。书稿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审定。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 QQ王子马化腾

    QQ王子马化腾

    马化腾,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现担任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被称为“QQ之父”,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大理学士学位。1998年和好友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在创办腾讯之前,马化腾曾任职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寻呼软件研发工作,在电信及互联网行业拥有10多年经验。这本《QQ王子马化腾》是“小蓝狮子财富名人”其中一册,讲述了马化腾的故事。《QQ王子马化腾》的作者是俞志荣。
  • 无冕之王:吕雉

    无冕之王:吕雉

    本书从汉高祖斩蟒起义开始,一直到吕后死后诸吕被除,吕氏一族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一段时间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介绍了吕后复杂又充满矛盾的一生。
  •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老先生的自述,追忆了八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记载了儿时的欢乐和懵懂,成年后的人生高潮和低谷,老年时对师长、朋友的怀念和感恩,同时书中还体现了一位老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关心国事民生的胸怀。在文中,作者有时轻轻带过,有时浓墨重彩,对人生中的光彩和落魄都勇于直面,能够比较真实地坦诚地还原个人历史,陈老的叙述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读者尽可能地捕捉整个时代的印象,其人格魅力也有积极影响。
热门推荐
  • 浪子不回头

    浪子不回头

    从未有一天,会想到自己走上这条道路。可是成为了浪子,我早已别无选择,有人劝我,浪子回头金不换,我只想告诉他!浪子不回头!
  • 节士

    节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烟雨红楼之漱玉传

    烟雨红楼之漱玉传

    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有些情,一旦眷恋,便海枯石烂;有些缘分,一旦交织,便在劫难逃。佛理有言,姻缘有定,今生相遇,前世修行。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玲珑心,她是绛珠仙草,灵河岸边,三生石畔,一夕承露,永世缱绻...万千柔情只许一人,他是冰龙敖晟,却为她,陌陌红尘,一路追随,只为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独宠...君子如玉,他温润忠纯,却为她,苦苦煎熬,一叶绽放一追寻,一生相思为一人,当三千青丝落尽,断得了红尘,忘不了痴情...邪狷如斯,他逍遥尘世,本以为可以无所挂碍,却偏偏逃不脱情之一字,傲气散尽,只为默默守护她的幸福...
  • 终极一家之荼蘼

    终极一家之荼蘼

    特别提示,看此文的人一定要看过台剧终极系列,因为银拉写的是同人文。看过台剧就相当于看过简介了,此文的女主角是电视剧里面没有的人物,安安,讲述她身为夏公馆养女的故事。
  • 惹火法神:殿下很勾魂

    惹火法神:殿下很勾魂

    利默里大陆魔法至上,元素多系,风国皇室更是囊具佼佼者,除了...毫无元素波动的蔚王时蔚音,美貌出众可惜堪比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偏偏这样的人还以貌自诩甚为狂傲,仗其权势笼络能人围绕周围卖命,被人无比厌恶奈何愚昧不自知,看似顺风顺水远行历练终遭预谋重伤命危,失踪已半年,流言纷纷,然一日...淡漠少女从渺渺团团的白云中迅忽而来,素手持一桃木扇,扇面平展,朴素无装饰,却蕴着强大的魔法力量。不同于以往的着装,纤白双肩裸露在外,裹身长裙上团簇妖娆绽开的浅绯桃花为之添上几分惑人的冷艳之美。云团擦过相拥,淡蓝的少女仿若挟繁花而来,白云浮玉堆蓝,烟霞散彩摇光。“呦,哪儿来的强大又美丽的女子?!!!”“呀,看起来有点眼熟!!!”“切,就你,能见过人家?!”“奇怪,看不出元素波动,凭飞行法器么?”众人纷纷抬头看天...
  • 我的同桌爱人

    我的同桌爱人

    从第一次见到他,她就知道,他是她的劫。那是一个静谧的午后,她看见他时,他笑得一脸没心没肺。或许那样的他很丑,但是在朴灿美眼里,他很帅。不知道是哪根弦搭错了,朴灿美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他,奈何他已经有女朋友,只好忍痛放手。谁知……他居然!!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紧扣当代国际关系的时代脉搏,从全球视角全面研讨世界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阐述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问题;展示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政治的新特点:提供有助于了解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最新发展变化的新内容,如美国次贷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奥巴马新政、中臼关系新变化等。既可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参考用书,也适合关心国际问题的读者阅读。
  • 恶之美学之大成

    恶之美学之大成

    自带伪娘属性的主角,混乱中立的小恶魔。“反正大家都死了嘛,找些乐子也无可厚非。”
  • 夜凉如水人倚何处

    夜凉如水人倚何处

    “我这人啊,最大的梦想就是那种一呼百应的女流氓,黑社会大姐大。您知道不?”叶筱安豪言壮语。“嗤。”隔壁桌传来嗤笑声。叶筱安转头一看,要死真他妈帅。相个亲还能遇见这样的极品帅哥。要是能摸一把人生无憾了啊……
  • 奈何桥上不胜寒

    奈何桥上不胜寒

    十五年的无助,苦痛,撕心裂肺,谁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谁在我们呼唤的时候带来一丝光明?天忘我,欲亡我!那我便逆流抗争,囚我十五年便斗争十五年!什么人体试验,什么违反自然规律!统统靠边,冷血也好,杀人无数也好,命就在这里,不就是逃吗?我还不信十五年了,还逃不过这糜烂的黑暗!即便是逆天而存在,我们这几十号人也照样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