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72500000001

第1章 与驼队一起远行(1)

深秋时节访王毅。

人刚从植树工地回来,一身劳动服,敦厚的身板,古铜色的皮肤。神情举止让我觉得,立在我面前的这条汉子酷似一匹在荒漠中长途跋涉的骆驼。

无疑,他身上透出的那份坚毅是为跋涉和因跋涉才独有的。他让我更形象地深信“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改造了人”这条真理。

我从他身上感受到整个彭阳的气息和品格。

感受到一种精神和力量。

在这块土地上,独特的人文气候处处给人景仰的天空。而浓缩在这块精神旷野里的彭阳人,确切地实事求是地说,他们并不能算作立于时代潮头“竞风流”的“无数英雄”,而是坚韧跋涉的驼队——

王振举、吴志胜、李志远、景世儒、马成录、杨万珍……

王毅,彭阳县林业局局长,全国绿化劳模获得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他,正是这支驼队中的一员。

他跋涉,是为这方土,更为这方人。

——这是他的心声。

1.绿色情缘

军旅·梦想

二十五年前的隆冬时节,农家出身的年轻后生王毅头一次离开生他养他的红河川,应征入伍来到兰州军区某部服役。穿绿军装,当一名军人,这是他从小的梦想,终于有机会以自己烫热的心亲身体验军营生活那独特的魅力,他的热血便每时每刻都激荡不息。

初来乍到,磕入眼帘的是一派荒凉。驻地周围那一望无际的荒滩戈壁,陡然冲军营扫荡而过的风沙几乎能把嘹亮的军号声顿然吞没。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年轻的列兵们头顶上那理想的光环里便揉进一丝对自然的忧虑。

从小就学会了吃苦受累,把劳动看得比什么都神圣的王毅,此时胸中更是冲荡着一股股激情。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情,重要的不是第一次走出了家门,来到了部队,而是历史赋予了他一种什么责任。

绿色。这里需要绿色。

“我就不信这里除了军营,再不会有绿色!”

好一个初生的牛犊。

从此,除了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刻苦钻研技术,学习文化外,他和战士们做得最多、最痴心执着的一项工作就是种树,搞绿化。

在部队五年时间,王毅和战友们种了五个春秋的树。在那里种树,成活一棵都是件不容易的事。越是不容易,他们就越是把树看得比什么都神圣,在战士们眼里,树就是防区的“哨兵”。

凭着军人练就的一身特有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凭着对树对绿色的这种超越自然而带着人文伦理情味的认识,春天种的树、枯死了,秋天他们一定得补上;秋天种的死了,第二年春天必要从沙缝里再找回来。对绿色的向往早已不是梦想,而是融进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法则。王毅正是凭着这种道德法则的规范而风骨铮铮地投身到以后的更广阔的事业疆场上的。

决择:想起父老乡亲

1978年夏,几年苦练的功夫全聚到扣动扳机的那一瞬间。就剩下最后一发子弹。屏息凝神,豆大的汗珠从黝黑的脸颊上往下滚,却全然不知。“砰”,扳机扣动了——战友们欢呼起来:9.9环!

好。王毅是好样的!

兰州军区举行的夏季大比武,王毅荣获射击第二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当是他平时勤学苦练所付出的汗水的最好回报。

随之,部队决定派王毅去西安陆军学院进修。多么难得的机遇,有多少和他同兵龄的战士求之而不能得呀!

教官!不久后的王毅将以教官的英武雄姿每天迈着款款的步伐走在军营到训练场的林荫道上。

要走了!

战友们争抢着握住他那双粗大的手不肯放。

流泪了。大家都流泪了。

噢,请不要,男儿有泪不轻弹,祝事业有成。

再见了,军营!

铺盖卷拎在手里,再次面对军营行一个军礼。

车开动了。

可要去的却不是到“陆院”的那条宽阔的大道,而是退伍还乡的崎岖的沙土路。

王毅啊王毅,你可得想好了,退伍复员意味着什么,你比谁都清楚。你可能因此将不会有职业,可能将在家乡的穷山僻壤里一生“农”到底……

知道,全知道。

我王毅认准的就是五头牛也别想拉回来。难道我真得不想再继续深造,干部队给我安排好了的差事?不是,我是觉得家乡更需要我,我的父老乡亲们更需要我呀!

再回首,生活了五个年头的驻地周围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

好呵,要使我的家乡的荒山秃源上也能让这样的绿色覆盖起来,那该有多好啊!

他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向往。

2.与驼队一起远行

跋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毅毅然决然地回到了阔别五年的家乡。那时,家里还很穷,生活十分艰苦,但他清醒地认识到,正因为家里穷,我才要走回头路。既然自己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艰难困苦,就将面临一次长途跋涉。

尽管路途修远,只要不失那份坚韧和执著,我将一步一步爬上荒凉的山坡。面对眼前苍然粗犷的裸露的山脊,王毅攥紧拳头暗中为自己鼓劲。

一段时间,他确实没有了工作,前路变得茫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1980年底,正当举步维艰的时候,他被县人事部门聘用,当上了新集乡武装干事。

铺盖卷再次背起来。

脚步,铿锵有力,虎虎生风。

刚一报道,乡政府大院里就再也不见了他的身影。

新集乡的每一个沟沟岔岔,每一个山梁深峁一时间印满王毅跋涉的足迹……

这方贫瘠的土地上,到底承载着什么?它的资源优势在哪里?

农舍里、场院里,田间、炕头,询问、调查。

那些裸露的山硷,刨食草根的精瘦的羊群,木讷的眼神,精着脏兮兮的屁股蛋乱跑着的娃娃,靠着墙根整天晒太阳的婆娘懒汉们……王毅看着,心疼着,这些不愿看到却不能不看到的形象磕入眼里,留在心里。

一个多月时间里,他走遍了新集全乡的11个行政村的44个村民小组,走访农户百余家,一时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就因为坐不住,宿舍像店房,乡上个别领导对他有了看法。王毅想:光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甚至清谈闲谝,那算什么共产党的干部。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不到群众中去,还能算他们的勤务员吗!

坐着谈,何如起来行。紧迫感就在王毅当上“人民的勤务员”的第一天起,便从他的心里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原动力。

初试锋芒

1981年,春寒料峭时节。

马旺堡村南山梁。一场特殊的战斗打响。目标:荒山、荒沟;任务:整地、造林;志战员:200名民兵、258名群众。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研究,王毅发现新集乡沟壑纵横,宜林荒山面积大,而这里却林木稀少,群众盖房用椽要花钱到外地去买。思考奔波的结果是他坚定了一条信心:必须让这些沉睡多年的荒山野沟绿起来,以此造福这里的人民。

他充分发动群众,主要是依靠民兵这支得天独厚的有生力量,抓点示范,攻下一座梁,整活一条沟。

给领导如此这般一汇报,对方瞪大了眼睛:哎,有眼光,办法不赖,还真没看出来。于是点头,是支持,也是赞许。

荒寂的沉睡的南山梁欢腾了。

帐篷锅灶搭起来。

红旗随风飘起来。

铁锹镐头挥起来。

劳动号子喊起来。

革命歌曲唱起来……

王毅和民兵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40个日日夜夜,他没有回一次单位,也没有回一次家。多么有份量的一个开头呵!

这次会战,他们共整地造林1500亩,其声势浩大,前所未有。

从此,新集乡“绿色工程”的序幕拉开了。

几年奋战,洒下几多汗水。如今的这个乡,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8%。山绿了,沟活了,农田林网纵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通过灿烂的现实之路驶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战红河

彭阳人民战荒山战荒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实在是一部苦干实干、艰苦创业的历史。纵观这段历史,我们不难看到,由一批批创业的“驼队”所构成的独特的风景,正亮丽在我们的视线内。

究竟是什么力量在调动千军万马,锲而不舍地向自然发出一次次坚韧不拨的冲击?是“驼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历史翻到1989年。

在创业的风风雨雨中经受过多年磨练的王毅,显得更加坚毅和成熟。

这年,由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他被组织上调往沟口乡,并走上领导岗位。

刚到任,他就把目光紧紧地盯在了红河流域上。

沟口当川,红河从这里蜿蜒穿过。河床左右摆动残蚀着河两岸的川地。坐落在当川的白河村群众为此叫苦不迭。

王毅清清楚楚地知道这里群众的苦衷。他生在红河岸边,长在红河岸边,他心里非常明白,红河在惠泽了这片土地的同时也给这里的群众带来了灾难。

治理红河。

时不可待,说干就干。

他说:“人民的父母官,就得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办实事。”

十一月的寒风刮得像刀子。王毅整天带着几个乡村干部,顶风冒雪奔波在庙咀水库至沟口中学之间的河滩上。丈量面积,察看地形,挖土壤剖面,调查立地条件和土层厚度。

整整一个冬天,他几乎是在白河村度过的。

地刚一解冻,战红河的旗帜就扯开了。上千名回族男女挥锹奋战,修整着自己的母亲河。

此时的王毅,完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锹不离手,说服动员不离口,和回族群众打成一片,亲密无间。

当春暖花开,万木吐绿的时候,这里的乱石滩已是旧貌换新颜。他们奋战70天,千余亩乱石滩变成平地,栽上了杨、柳树。

围堰筑起来了,河水得到了控制,从而结束了白河村宝贵的川地被冲蚀的历史。

与当年的马旺堡村一样,这里的乱石滩,现在已是一片葱茏。王毅,这位农民的儿子,因为他深深懂得世代老百姓所受的苦难,也能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哪里需要,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战红河,他硬是替这里的老百姓从乱石滩里捡回数十万根椽木和近百万元的产值。白河村的回族乡亲们打心眼里信服他、感激他。

3.咬定荒山不放松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又要起程了。

背包打起来,一只黄挎包里塞两件换洗的衣服,说话间就走人。这多像当年在部队里急行军,总是一副起跑的姿势。起跑,似乎是他的天职。

1990年6月,王毅走马上任该县条件最艰苦的乡之一石岔乡担任党委书记。

等待他的是什么,他心里清楚。老书记调走,两位乡长因经济问题被停职,加上该乡又是个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更别说,典型的干山枯岭,走半天路见不到一棵树、一只鸟。

正当麦黄时节,家里的老人、妻子也正等着他回家割麦子。

权衡。

同类推荐
  •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情怀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情怀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 疯狂的阿登

    疯狂的阿登

    停止增援诺曼底,法西斯面临审判!戴高乐崛起,法国人为荣誉而战,德军撤出巴黎,维希政权全面瓦解!希特勒签订停战协议!蒙哥马利热情不减,“彗星计划”成最后一搏!希特勒拒绝纳谏,阿登上演最后的疯狂!这是德国在西线最大的反击战,双方投入近60个师,伤亡各达8万余人,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攻势。
  • 醉春风

    醉春风

    《醉春风》这一组散文、诗歌、小说完全是一种文化与文化的交谈、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个性与个性的交锋。
  •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本书分两部分:一是“注目”,作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国内最知名的作家、文化名人等共二十几位,其中有冯唐、张嘉佳、海岩、几米、九把刀,安妮宝贝 ,梁晓声, 朱天衣,吴念真等,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成名前的艰苦岁月、他们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对当前文学市场的现状分析及文学发展前景预测等等。第二部分“回望”记录了作者一些人生感悟的随笔和对周华健、李宗盛等明星的采访。
热门推荐
  • 三生月舞

    三生月舞

    邪恶的法师联盟,突然崩溃的和平,有序崩坏,变成了无序而混乱的漩涡。我只是个小小的武者,却见证了和平如泡沫般的崩溃,血腥与杀戮如何像海啸和巨浪吞没了这块大陆。挽救世界?拯救和平?不不不,我只想保护我自己和自己所珍视的人而已,凭着自己的双手为自己,为他们,武出一个小小的立足之地而已。。。。。仅此而已。我这样对我身边的士兵说道,然后问他:”你信么?”他看着我,就好像花花公子否定对面女孩肚子里的孩子是自己的产品一般,坚决而果断的摇了摇头。我黯然的转过头去看着臣服在地的臣子们,嘴角挂起一缕苦笑:“我信。”
  • 执子之手好孕自来

    执子之手好孕自来

    半生不熟的老熟人419后,被甩,在遇老熟人。求子心切的她,再是求子心切的他。爆笑
  • 天下如水

    天下如水

    我,凤亦,现世的传说,穿越到古代······即使女儿身怎么了?我依旧为王!
  • 末世之莫生莫死

    末世之莫生莫死

    讲述了几个女孩在末世苦苦挣扎最后友情破碎的故事
  • 史莱姆之天下霸图

    史莱姆之天下霸图

    魔力大陆爆发惊天大案,龙之帝国的王子11了前来朝见的七国公主,仓皇逃亡至迷之森林莫名其妙的变成一只水蓝史莱姆,从而拉开了魔力大陆上前所未有的史莱姆争霸天下之序幕。远古的神话,神秘的文明,野蛮的侵略,血腥的屠杀,不同的种族永远上演着相同的故事,神、魔、精灵、亡灵与人类的恩怨纠葛难清,残酷的大战一场又一场,最终愤怒的史莱姆举起统一的大旗.....
  • 暮色难

    暮色难

    卫江湖正道,武当弟子下山诛杀淫贼叶楼凯,却不知不觉搅进了更大的一场阴谋中少林,君子堂,锦衣卫,极乐谷,蜀中唐门,峨眉,丐帮,相继登上舞台一个能将天下重归战火的圣物一群热血的侠义少年江湖,已近暮色
  • 娃娃情人

    娃娃情人

    丁雨恬这小女生真的是生来折磨他的,偏偏他还甘之如饴!她九岁时,他只觉得可爱;她一年年长大,他变得愈来愈疼爱她……一直以为会这么疼爱她,是因为当她是个干妹妹,疼得很天经地义。直到她十七岁的那一年,他才意识到兄妹之情早已偷偷变成男女之爱,很想爱她却不敢太放肆……
  • 宠妻无度,叶少的呆萌小老婆

    宠妻无度,叶少的呆萌小老婆

    那一天,沈小喻被自己的好闺蜜卖了,却毫不知情。从此叶逸踏上了追妻之路
  • 霸道总裁强宠爱

    霸道总裁强宠爱

    (本书暂停)她,橡树周刊当红女记者朱熙熙。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当下炙手可热,手挽狂劲的S集团首席总裁,顾澈。有一种缘,叫误打误撞。有一种罪,叫一眼相中。有一种情,叫若即若离。
  •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