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1700000002

第2章 诗词创作的十大关系(1)

丁芒

诗词的“传达”,从诗人的创作到读者的接受,不但包含着实践和检验过程的时段,也是多种多样审美观念的激烈碰撞,矛盾从激化到归于统一的复杂过程。而结果总是:什么样人写什么样的诗,什么审美观写出什么样的诗来,毫厘不爽,这是无可奈何、假冒伪饰不得的事。无疑,诗词创作水平之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拿到钥匙就能开锁的事,基本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但事先懂得一些前人实践经验,掌握一些规律知识,在创作中知所遵循、提高警觉、少走弯路,总是好的。根据当代诗坛实际情况,现概括出“十大关系”,亦即十大矛盾,使广大诗词作者有个提纲挈领的概念,在创作过程中,加以权衡、抉择,择善而从,以提高诗词的品位及艺术水平。

一、古与今

我们是21世纪的人,写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运用的诗词形式,这当然是现代诗词作者面临的第一大矛盾。

复古与创新,在美学思想史上,始终是人们注意的中心。

我们赞成美是一个流动范畴的说法,美是由无数相对稳定的具有形式美要素的固定范畴组成的。形式美是人类实践积累下来的对美的规律认识的总和、体现。形式美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适应时代需要的活动性。

进步的文学艺术家,总是敏锐地感觉到时代的脉搏,呕心沥血地研究过去时代可以为当代吸取的美的规律认识。世界美学史上就曾发生过两次伟大的审美复兴热潮,一次是公元14至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早期文艺家美学家,如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等,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标榜,创造了空前繁荣的人文主义文艺与美学思想体系。第二次是17世纪至19世纪,以法国为典型代表的古典主义提出的美学思潮,高乃依、莫里哀、拉辛安柯尔、德拉克洛瓦、西瓦洛等,以古希腊古罗马文艺为典范,甚至采用大量古代题材,创造了典雅的古典主义文化。拿我国的例子来说,李白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是求真返朴,复古是表,求真是里。复古是其美学思想的形式,求真是其美学思想的精髓。王维、李白、杜甫及张旭、吴道子、公孙大娘他们表现的审美精神,都是敢于藐视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保守或颓废的艺术,善于吸取各种艺术形式的审美表现因素,以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形象,入书入诗入画入舞,进入了自由显现的境界。杜甫说过:“转益多师,别裁伪法”,也是包括了复古与创新的两个方面的含意的。

所以说复古(应该解释为学习前人的经验,而不是抱残守缺)与创新(应该说是面对现实,博采众长,标新立异)是辩证地存在于历史中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万物由此而传宗接代,繁衍滋生,文学艺术也是如此。为什么要一提“复古”就觉得像碰了马蜂窝呢?

当代诗词与新诗重大的不同,就在于形式上是古是今。当代诗词应该是仅仅古在形式上,至于内容,则无疑仍绝对要求是当代的。即使形式,也仅仅是指体式结构而言,例如古风、五七言律绝、各种词牌曲谱等;当然也包括格律因素中节奏问题(如平仄律、韵律),而在使用的语言上(包括韵辙),则仍然要求摈弃陈旧的、废置了的古代语言,而以当代语言语音来代替。当然,运用当代语言人古代的体式,会产生种种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需要确定一个概念:只应该以形式去适应内容,改变旧形式以适应新内容、包括新语言的需要;而绝不能以内容去适应形式,削足就履,改变新的内容(包括思想感情直至语言)来迁就和适应旧有的形式。这不但是时势之必然,也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可惜诗词界确实有不少人以复“古”为追求目标,认为不但形式,连思想感情、连语言,都要按前人足迹,亦步亦趋。要求无一事无来历,无一见解无鼻祖,无一感情无根据。写诗变成典故及僻字的新排列,那样的诗就成了《康熙字典》,诗人就成了“有脚书橱”。辛弃疾固是宋词大家,慷慨激越,声盖一代,因用典较多,犹不免“有脚书橱”之讥。至于用典,其最大也是最致命的弱点,是共知率太低。随着古典文学知识的普及率降低,对历史典故的共知率也越来越低。于是诗人就不得不用比诗本身多得多的篇幅来作注解。古人的诗词,今人花许多精力作注作笺,写赏析文章,才能稍加普及,那是万不得已的事。今人作诗又何必硬变成假古董,还要花许多精力和篇幅去作笺注呢?那不是多此一举吗?考其心态,有的是陷溺太深,拔足不出;有的仅仅是为了猎奇炫博,故作艰深,以此为荣。但这种泥古之诗,往往因为能见出古典文学功力和创作功力,而在诗词界拥有一定的权威性,受到不知究竟的人们的尊崇,从而形成诗词界的一个痼疾,影响极不易消除,何况其中还涉及到审美观念乃至写诗的目的之类的根本问题,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扭转过来的。

二、同与异

趋同容易求异难。趋同被认为是紧跟、合潮流,“吾从众”,保险、省事;求异则常被目为叛逆、标新立异(贬意)、脱离群众、离经叛道,既费力又不讨好。这是我国当代诗人比较特殊的社会心态、政治心态、审美心态在同与异这个矛盾问题上的表现。

趋同、求异,是人类比较普遍的社会心态。为什么一种服装款式会出现?出现后又会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为什么商品不断出现新牌号?出现后某些牌号能够吃得开?都是求异、趋同心态在交替主宰。

诗人是社会的人,诗创作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在创作心态中,不可避免的、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受这两种心态所左右,而有所选择。

诗是外界事物击落于人们心弦而发出的声音。强烈的个性是诗的本质特征。诗的个性化是诗的重要价值取向。标新立异当然就成了诗创作的自然追求目标。

然而,由于某些政治观念、习惯势力、社会思潮、个人的学力才力和性格作风的种种影响,趋同的召唤在诗人耳边更为响亮,使他们的心灵发生倾斜。

趋同性的社会心态和求异性(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就成了诗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需要清醒对待的矛盾。趋同性的精灵,往往在诗创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上作祟。

于是,你写西北风,我就写黄土地;你写孤独感,我就写百无聊赖;你一字一行表示流水,我也一字一行表示下雨;你“站成了一棵树”,我也“站成了一棵树”——这是趋同。

于是,陶渊明写“悠然见南山”,我也写现代的隐逸;林和靖写暗香疏影,我也来个疏影暗香。把古人的唾沫当味精用,把古人的词汇当积木用,一搭就是一首诗,一撒就是一股“香”。这是趋古。

写新诗者趋时的比较多,写诗词者趋古的比较多,都是趋同。其实也不尽然,既趋古又趋时,二者兼而有者也不少。因为既然不醒悟这种趋同的心态,写作时总是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的。但比较起来,诗词界趋同率比新诗界多得多。新潮诗蜂拥而上时,各立门户,发布宣言,虽然大多说的是空话狂话,但这种追求创造个性,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倒是应该肯定的。而诗词界恰恰缺乏这样的前进求异精神,趋同的观念把他们捆得动弹不灵。他们不但趋古,还趋时。今天八一,都写歌颂解放军的诗,明天开了个大会,又是一拥而上。“你写太阳我写霞,辉煌灿烂放光华”,重复别人也重复自己,套话成山,陈言如海。这种趋同性,简直成了旧体诗界的一大瘟疫。

趋同率高,原因很多,除了上述社会因素以外,主观因素也占很大比重。主要是不懂得诗歌要追求个性化的艺术特点,甚至有人根本不知诗歌创作为何物。有的一味模仿,把古人和今人发表了的诗词当作样板。何况趋同无论如何比求异创新要省事得多、安稳得多。

不过,趋同性往往又是事物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它和求异创新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没有趋同就没有求异创新的基础、对照物。某些人毫无诗歌的基本功,却侈言创立流派,适足以暴露其浅薄。连共性都不熟悉,怎么能创造个性呢?应该反对的是摈弃创作个性化目标的盲目的趋同,也就是把趋同本身作为其写诗的终极目标。同时,也应该消除导致趋同的精神枷锁,使创作心态放宽松些。总之,以创新、求异、追求个性化为主导,把趋同作为学习、借鉴的手段、条件,这样的趋同,是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的,一概加以反对,反倒是形而上学。

三、气与势

“气势”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似乎有点变幻莫测,其实它是真正存在于每一首诗中。人们一般都推崇阳刚美的诗,觉得气势磅礴。阳刚美是感情表达的美的类型,而气势则是感情在诗中的形态表现。再细析之:气是感情的浓度和力度的形态。所谓“神完则气足”,“神完”即感情饱满,指的是感情的浓度;“情极则句遒”,指的是感情的力度。气足则易出警句,情极则易出豪言。

但是诗不是一句两句就完事的,即使旧体诗中的绝句,四句之中也要有个起承转合的。所谓有起承转合,就是诗的内在的发展筋脉,诗的内部建构形态。气足的诗,不但表现于出现警策豪言,还要表现出气的推力,即诗人能以情驾驭诗,推进诗的发展,形成一种流动状态。“气”的流动,就是“势”。有势就能充分表现气的发展,也就是在发展中表现了气。否则神完气足地写了一两句后,就嘎然而止,就象屯兵于坚城之下的军队,不能形成“攻势”,那么“士气”很快就会泄光。大“气”磅礴,加上声“势”夺人,使气与势都能达到一定的高亢状态,这首诗才能获得完整的效果。气与势,不是矛盾的关系,是诗的“静”与“动”的不同形态。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人卢纶的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一首典型的阳刚美的诗,真正达到了大气磅礴、声势夺人的高亢状态。他表现气与势的特点是:不写出击过程和结果,却把抒写的笔触,放在最迫近战斗高潮的准备出击的一刹那,也即所谓“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士气最为昂奋的时刻。同时,他表现“势”的形态,则是通过静与动的强烈反差来完成。全篇其实都写静物:月黑之夜,雪满弓刀,都是“静”的极致的寓形。写士气高昂,也仅写到准备出征的静止状态。然而背景却是即将轻骑出击、追逐单于的强烈的动的意念。形式上似乎没有活动,其实暗中的气氛十分强烈,仍然使人感到夺人的声势。诗没有交代战斗场面及结果,然而其势却已贯到,读者会强烈感到战斗的激烈,战果的辉煌。孙子兵法上讲到“蓄势”问题,毛泽东著作中也曾讲到他对“蓄势”的运用。这种只把气鼓足、不把势用尽用到底的“蓄势”的用兵之法,不正是这首名诗写作的妙诀吗?否则直写到势尽气竭,全篇反倒黯然失色了。气要足,势要蓄;以大静,写大动……我们可以从这首诗里悟到许多处理气与势、动与静关系的为诗之道。

四、直与曲

写诗,是径情直遂好,还是委婉曲折好?是把诗情裸露出来好,还是掩藏一些好?风格是阳刚美好,还是阴柔美好?

诗言志,诗是感情的记录,是感情烈火下的结晶体,因此,直抒胸臆似乎更能传达真情。如果感情达到一定的程度,只要语言能够把它传达出来,就是好诗。反过来说,写诗与其矫揉造作、与其故作艰深、与其炫奇弄博,结果隐晦难懂,或令人肉麻,倒不如直抒胸臆,使感情畅达,倒还能达到自然、质朴、纯真的艺术效果。性格开朗豪爽的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刚健纯朴,他的诗风往往是阳刚豪放直露型的。

但诗文要求含蓄,要言简意赅,耐人咀嚼,饶有余味。这岂非矛盾?其实只要处理好,矛盾就可以解决。这两种风格各有所长,阳刚美的诗以气势胜,而阴柔美的诗以委婉胜。要点在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写的题材,作者的个性、风格和写作习惯,各有不同。适宜阳刚表现的就不宜委婉曲折出之;反之,适宜阴柔委婉表现的,就不宜铜琶铁板。有些诗人主张越晦涩难懂越好,结果诗写得象天书,他们还自鸣得意,自以为高明。其实,这是对诗的含蓄美的绝对化理解,是十足的自欺欺人之谈。

露与藏所形成的两种审美效应,可以并存于一体,因为它们是可以统一的。一个诗人可以因题材不同而写出审美取向不同的诗,一首诗中也可以阳刚与阴柔并美,以求得诗艺上的互济互补。前者如李清照,既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柔婉,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刚健;后者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通篇雄伟豪放,但也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缠绵悱恻之句。与“我欲乘风归去”这类豪言壮语,相映相衬,互济互补,形成了全诗的多彩多姿的综合审美效果。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直露与曲藏并擅,这是一个诗人艺术上成熟的表现,也是每个诗人在艺术造诣上所应该追求的高度。

五、理与情

情是诗的灵魂,诗是情的外化物。诗而无情,不知其可也。但是唯理而诗者,也往往能成为千古名篇佳什。尤其是诗词短制,篇幅极小,却要浓缩饱满的感情,往往更多出现“理”句,很容易误解为“情”诗和“理”诗完全是两码事。

同类推荐
  • 走马看黄花

    走马看黄花

    对于农业发展是这样,对于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这让我想起经济学上讲的“木桶定律”。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工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此外,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 故居

    故居

    《北仑作家文丛(第2辑):故居》主要内容包括:可爱的孩子、我们都是薛宝钗、敬爱劳模、河边一村、烈士墓、搓麻将、橘树林边、大学生活、我的初恋、快乐往事、古桂花树、遥远的芳邻、花事、故居、故国情思、清明随笔等。
  •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

    星星与月亮终于守不住阵地败退了,楼道里的那盏长明灯也在眨着渴睡的眼。我依旧伏在桌上捧读着那本《庄子》,一缕晨曦悄悄地拾起一片飘落于地的稿笺:“命运,只能支配你的昨天,而明天的命运却在你自己的掌握中……”
  •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夜歌声声挽淮洲

    夜歌声声挽淮洲

    本书又是一部纪念寻淮洲诞辰百周年的(夜歌)作品集,收录了有关这位双百英模的图片、书法、对联、诗歌、小说、研究报道及富有地域特色的系列夜歌作品。
热门推荐
  • 欢乐种田:翻身农女把歌唱

    欢乐种田:翻身农女把歌唱

    (1V1爽文宠文)剩女猝死穿农家,包子爹爹,换亲的娘,三个哥哥鼻涕长,家徒四壁响叮当!姐既不能歌又不善舞,不会下厨卖不了菜谱!肿么办?不怕,且看:姑娘手持杀猪刀,客官要臀还要腰?啥,竟然要贞操?朝你蛋蛋来一刀!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里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 爱上多金帅哥

    爱上多金帅哥

    一个蒙着面纱的灰姑娘,被另一个有着不菲身价的有钱公子哥爱上,两人之间展开一种纠结的若藕情缠,爱情金钱孰轻孰重?都市里,职场、女人之间的斗争;爱情,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斗争;婚外恋,是属于谁的斗争?这一场种种关系纠缠在一起的斗争,到最后又是谁输谁赢?城市森林里,一场恋爱正在发生。
  • 霸道特工:你们注定都是我的女人

    霸道特工:你们注定都是我的女人

    霸道特工,玩转黑白两道!萝莉淑女御姐,统统都是我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坏坏的男人,最可爱!
  • 霸道总裁:强制爱

    霸道总裁:强制爱

    一夜之间的公司倒闭破产,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女王变成了最底层的人,他让她恨到底,她却为了拯救她的亲人,变成了他最恨的人的情人!原本的一切却变得更可笑,男主却又深深的爱上了她
  • 西游遗闻录

    西游遗闻录

    天地开辟之时,阴阳分化,万物滋生,人类因部落纷杂,各自交相攻伐,北方共工氏因欲谋帝位,被黄帝之孙颛顼败于高阳,其后怒触不周山,圣人女娲炼五行石补天之后,遗下仙石将其弃之东胜神州花果山,那仙石久受日月精华孕育胞胎,化成石猴孙悟空,本书以孙悟空由道转佛为主线,其中穿插种种神仙及妖魔鬼怪的奇闻轶事。最后拜唐朝玄奘为师,开始了漫长的取经之路。
  • 花开薇夏:扑倒腹黑冷女神

    花开薇夏:扑倒腹黑冷女神

    她,高冷妖魅,身份神秘,高高在上犹如王者。他,冷漠如冰,强大如斯,淡漠冷血睥睨天下。青梅竹马的他和她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多年前,他不知为何与她不告而别,就此,阴谋的帷幕渐渐拉开,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多年后,他回国,却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曾经天真活泼的她变得冷漠少言,那个他同父异母的妹妹眼中总闪过阴狠的光芒。他和她本是最美好的一对,却不想一张化验报告斩断了情丝......她决定离开,因为他,她以为四年的时间,足以让他忘了她。离开那晚,他们.....四年后,她回国,不料遇上他的订婚典礼,那一刻,她苦笑......当腹黑遇上无耻,又是谁捕获了谁的芳心。
  • 掩妆皇后

    掩妆皇后

    【权谋+大女主+双强】朝堂上明争暗斗,她设计他丢了相位,又为了他引敌入境,颠覆朝廷。一剑穿心,他刺了她,她“死”,一夜之间他失心疯。战场上,他“死”,临终对她交帅印,托江山,她悔不当初。他为帝,她为相,却立她妹妹为后。相爱又相杀,何时并肩看天下?坐拥江山,独缺那位掩妆皇后;没有她,空拥有江山又如何?
  • Windsor Castle

    Windsor Cas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八路

    八路

    王一是怎样成为一名八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