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2800000002

第2章 “野人”的来历(1)

喜马拉雅雪山“耶提”

“雪人”是人们对传说中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高山悬崖间的奇异动物的称谓,尼泊尔的舍巴人称之为“耶提”。

矗立在中国和尼泊尔两国接壤之间的喜马拉雅山,不仅以其世界之巅的高耸吸引无数国内外的登山勇士,而且近百年来又以传说有雪人之谜,燃起众多考察者的揭谜热情。

对“雪人”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在一张描绘着西藏高原野生动物的中国古画中,就出现了“雪人”的画像。

喜玛拉亚雪山环境早在1832年,尼泊尔的第一位英国公使B·H·霍德森在他的着述《阿尔泰·喜马拉雅》一书中描述了一种尚未为人知的生物,它“能直立行走,遍体长长的黑毛,没有尾巴”。自那以后,雪人常以这种或那种样子在人们的视线中时隐时现。

1887年,英国军医、法学博士兼林奈学会会员瓦德尔少校,在锡金5000米高的雪地上,看到一些像人脚印的巨大脚印,当地挑夫告诉他,那是“雪人”的足迹,瓦德尔在他所着的《喜马拉雅群山之间》一书中也写到了当地人讲的“雪人”,但声明他自己并没见过。从此“雪人”这个名字便更广泛传播开来。

耶提的足印拓片有关“雪人”的传闻由来已久,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能要数清人纪昀所撰的《滦京消夏录》了。其一云:“方桂,乌鲁木齐流人也,尝牧马深山,一马忽逸去。摄迹往觅,隔岭闻嘶声甚急。循声至一绝谷,见数物,似人似兽,周身鳞皮斑驳如古松,发蓬蓬如羽荷。目睛突出,色纯白,若嵌二鸡卵,共按马生啮其肉。”

20世纪50年代,由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成功,雪人的传闻迅速传到了世界各地,世界上很快形成了一股“雪人热”。很多国家纷纷派遣探险队进入到喜马拉雅山人迹罕至的雪岭冰峰进行考察。在中国国家体委组织的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中,就曾有调查“雪人”的项目。

1951年11月8日,英国登山队队长锡普顿和华德从圣母峰勘察归来,正在探测万比冰川的西南坡时,在那里发现了一串像人的巨大脚印。锡普顿拍下了几张清晰的脚印照片。脚印长313厘米,宽188厘米,拇趾很大而且向外翻开,表示留下脚印的是一个约有2.2米高的直立两足行走的动物,而且动作很灵活,第二趾瘦长,其余足趾则较短,后部还连在一起,大足趾和其余足趾看起来是分开的。锡普顿深信,在喜马拉雅山“有一种像猿的巨大生物存在,这种生物是科学界还未能确定的,至少不在已知的中亚洲地区动物之列。”

锡普顿说,熊的足迹没有这么大;如果说是因雪融化而扩展了,则不可能这么清晰。他说:“真正使我毛骨悚然的是,在那里,我们不得不跳过冰隙。才能清楚地看到,冰隙里有这个生物脚趾踏过的痕迹。”

1948年,挪威一位名叫简·弗罗斯特斯的探铀矿者声称,在锡金的泽莫·加普附近,他遇见了两个雪人,其中一个向他进攻并严重地打伤他的肩胛。

20世纪50年代,在尼泊尔发现了雪人的皮肤碎片,1个食指的关节和1个木乃伊状的拇指。经动物学家和人类学家鉴定,它们几乎和人的一样。在某些方面类似尼安德特人(更新世晚期、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种古人)。

1952年意大利人汤布兹声称,他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卡布尔山麓,看到一只“耶提”(“雪人”的藏语音)在300米之外匆匆走过,随即消失在杂乱的冰堆后面。汤布兹写道:“耶提外形像人,周身长满了暗色的长毛,健步如飞……”

1954年英国到喜玛拉雅山寻找“雪人”的考察队,在尼泊尔一座喇嘛庙里发现这里保存着的两块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雪人”头皮。皮上长满了夹杂着褐色的红色长毛。头皮曾被送往巴黎、伦敦、芝加哥的博物馆请专家鉴定。结果,证实为“雪人头皮”是用羚羊头皮伪造的。但英国着名的研究灵长类的专家奥斯曼·希尔不同意它是伪造的,他认为这块头皮的毛虽与羚羊毛有相似之处,但带有猿的特征,他将这些毛的色素与羚羊的相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排列方式并不相同。

此外,头皮上的寄生虫也与羚羊的不同。这样一来,这两张头皮的真伪又成了一个有争议的悬案了。

1957年,在尼泊尔旅游的美国得克萨斯石油工人托马斯·斯利克遭到“雪人”追踪。尼泊尔乡民告诉他,四年来这里遭“雪人”袭击的人不下5人。

1958年,美国一登山队员在喜马拉雅山尼泊尔境内的一条山河旁,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雪人”在吃青蛙。

1956年,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曾派出专业人员对“雪人”进行专题调查。在海拔6000米的雪地上又发现了“雪人”的脚印,大小与登山鞋印相似。5月20日晚,队员尚玉昌正在营帐里写日记,突然听到山谷里两声枪响,只见藏族翻译气喘吁吁地跑来,大喊:“雪人!雪人!”原来一个“雪人”从山谷下正往山顶走去,全身长毛。

翻译紧放两枪,但因天黑而未打中,“雪人”逃走了。这之前,绒布寺一喇嘛看到了“雪人”,它的特征:全身长毛,身体比人大,直立行走。

1959年6月24日,在卡玛河谷中游的莎鸡塘。一个住在中国境内的尼泊尔边民报告说:他的一头牦牛被“雪人”咬断喉咙死去。“雪人”吸尽了牦牛的血。由中科院有关人员和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教师参加的考察队赶到现场,在死牛附近找到一根棕色的毛,长15.6厘米。带回北京鉴定后,认为与牦牛、猩猩、棕熊、恒河猴的毛发在结构上均不同,但是当时也无法证明它就是“雪人”的毛发。但无论怎样说,这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有关“雪人”的实物。

1972年12月17日,英国动物学家克隆宁、埃默瑞与两名尼泊尔舍巴族助手在圣母峰与金城章嘉峰之间3000多米的阿安谷地上扎营。他们宿在与康格玛山相连的山脊上。这个脊地形险峻,地上覆盖着白雪,雪地上完全没有兽迹。次日拂晓,他们钻出帐篷,发现雪地上有十多个清晰的脚印。这些脚印一左一右,排列得特别清楚,甚至显示出脚趾和脚掌的细节。每个脚印长27.5厘米,宽15.2厘米,两个脚印间距非常短,经常小于30厘米,似乎雪人在缓慢、谨慎地步行。

他们说,由于到达这里必须攀登一处非常陡峭险峻的山坡,如果不是力大无穷,身手敏捷的动物,是不能爬越这样的障碍的,他们拍下的足印照片同1951年锡普顿拍下的极为相似,看上去好像是一位直立的巨猿留下的。他们相信那是“雪人”的脚印。克隆宁后来写了一本书,认为:“雪人”可能是远古时代亚洲巨猿的后代,这些巨形类人猿可能在新生代中期,与更先进的直立猿人竞争失败而逃进喜马拉雅山的山谷中。

1979年11月,一支英国登山队从尼泊尔境内攀登喜马拉雅山。11月10日,队员爱德华兹和艾伦在返回基地途中,在海拔5000米处的一个天然洞穴附近的雪地上发现了一些似人的脚印。

这时,两人忽然听到“长达五至十秒钟的尖叫声,完全不像人发出的,听了令人毛骨悚然”。他们相信,附近一定有“雪人”存在。

第二天,全体队员在队长怀特率领下来到那里,看到了更多的脚印,脚印有大有小,显示有两个或更多的“雪人”到过这里。怀特说:“我相信……山上必有一种动物学家们所未知的动物。”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我国西藏地区,也多次有发现“雪人”足迹的报道。特别是1972年12月,驻伸巴地区的边防部队曾接到边民的报告,说两个能直立行走的动物经常来偷牛羊,并说这两只怪兽不是把牛羊咬死,而是成群赶走,看管起来慢慢吃。边防军出于为民除害的目的,派一位副团长带着几名战士上了山,很快找到了两只怪兽。在相距400多米处,战士们开枪打伤了一只,另一只逃走了。但受伤的那只怪兽竟抱起一块三百多斤重的大石头朝开枪的人冲来,没冲多远终于倒下了。

据战士们说,这个怪兽长得像猿又像人,尖尖的头顶,长着二十多厘米长的棕红色头发,有眉骨,大嘴,牙齿尖利,前肢很长,没有尾巴。在场的官兵没一个人见过这种动物,但由于当时交通、通讯条件的限制,这个很可能是“雪人”的怪物尸体就被白白抛弃了。

1985年10月,有一浙江个体户牙医到那曲羌塘为人医牙,在乘汽车返回拉萨途中,见一群驴从山中狂奔而出。后面有一棕色怪兽紧追不舍。野驴放蹄疾驰时,时速可达百里,但一会儿,一头落伍的野驴竟被棕色怪兽攫去。他认为这个怪兽与人们描写的“雪人”相似。

另有一则经由多方转述时间不详的传闻,据说有二人入藏贸易各剩一骡,山行迷路不辨东西。忽有十余物自悬崖跃下,他们疑是“夹坝(劫盗)”。走近一看,都有二米多高,身披黄棕色长毛,似人非人,语音清晰难辨,二人战栗地以为必死。这些怪物无加害之意,反把他们夹在腋下翻山越岭,轻捷有如猿猴飞鸟,送到大路旁而去。这一传闻被多种读物所援引收录。

居住在喜马拉雅山的舍巴族人早已知道“雪人”的存在,他们称“雪人”为“耶提”,说它栖息于喜马拉雅山最高的森林地带。那里灌木丛生,人迹罕至。它离开密林到雪原上时,人们才得以看到它或发现它的足迹,舍巴人认为,“耶提”到雪原上来是为觅食一种含盐的苔藓。有的藏民把“雪人”叫做“岗位仓姆吉”,意即雪山上的“野人”。据说“雪人”体型高大,二米左右,全身披浅灰色长毛,头发为棕黄色,直立行走,快捷如飞,以食草根、捕捉雪兔、雪鸡等小动物为生,力大惊人,敢与凶猛的灰熊搏斗。因为它生活在雪山之上的悬崖绝壁、冰川雪岭之中。毛色又几乎与积雪荆芥相混,发现它实属不易,兼之它极为机灵,一有响动就飞速避匿,所以照相机也很难捕捉。自1956年中国成立雪人考察队以来,几番探寻,也只拍得几个脚印,迄今未见到雪人的确切行踪。对种种脚印,学术界的看法不一,有人对其持否定态度,认为它可能是大型哺乳动物留下的,还有人认为它是经风吹日晒扩大和变形的结果。但克罗宁则根据自己亲眼所见脚印,认为这些脚印是新鲜的,不可能是风吹日晒变形的结果。

通过许多考察队的考察,得到的雪人印象是:身高1.7~1.8米,身体健壮,满身是棕红带黑色的毛,散披肩上;面部无毛,较为平坦,下颏粗壮,牙齿很大,口也很宽;头呈圆锥形,顶部尖;两臂几乎长达膝部;用足行走,能发出刺耳的大叫声;受惊时或在多石、雪深的地方则用四肢行走。

雪人留下的脚印学术界目前对“雪人之谜”的看法颇不一致,有人根据此地险恶的地理环境以及没有找到“雪人”存在的直接证据而否定它的存在,认为可能是熊一类的大型动物。也有人认为“雪人”可能是大型灵长类动物。也有人认为“雪人”可能介于人和猿之间,即比猿高等些、比人低等些,为至今科学界尚不知晓的一种高等灵长类动物。

到目前为止,有关“雪人”的线索仍然停留在脚印、头发、传闻和目击者的报告上,还拿不出真凭实据。但是,据研究,雪人不仅仅是一种猿的活化石,而且是活生生的可供我们对现实的人类进化史研究的活标本。种种分析与推论中,呼声日益高涨的是:认为所谓的“雪人”可能是中国南部的巨猿保存到现在的代表。当然,要想揭开西藏“雪人”之谜,有待于科学家的努力和确凿的证据。

美国科学家伊·乌·克罗林论述巨猿在喜马拉雅山如何适应这种冰天雪地的环境时说,“雪人”或巨猿并非在雪地居住,而是隐蔽在丛林密集的深谷中。之所以在雪地上遇到“雪人”是因为如同发现它们脚印的登山者一样,它们不过是利用雪地作为途径从一个山谷到另一个山谷去。喜马拉雅山的地势迫使任何动物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转移都必须利用有限的隘口和山脊作为途径。

崎岖不平的地势使大型灵长类得以容易地躲藏起来,就像传说故事中的妖怪一样。“雪人”可以在无数的溪沟、峡谷、悬岩、洞穴和崎岖的山坡上突然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山区里,在平面地图上所看到的一小块面积,实际上在立体地形地图上却包括了很大的地区,重叠起伏的峰峦隐藏着大面积的土地。

由于“雪人”居住隐蔽,像其他许多哺乳动物一样,为了避免受人侵犯,“雪人”可能已经习惯于白天躲藏和睡觉,而在晚上行动和觅食,这就使得我们发现和捕捉如此困难。所以要想证实它的存在与否,我们还需耐心一些才好。

天山西部的“其伊克阿达姆”

位于天山西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基什——卡印迪自然资源保护区,有个科学工作者带领一群中学生在这里进行野外考察活动。一天晚上,在他们返回营地途中,前面30米处突然闪现出一个身材高大、两脚直立行走的怪物。在月光下,这个浑身毛发灰白的不速之客同这群学生对视了一会,然后便消失在黑暗的密林中。

许多年来,这里一直流传着雪人出没的传说,这一次又证实了传说中的雪人确有其事。当地居民把雪人叫做“其伊克阿达姆”。由于没有捉到这种野生动物,雪人一直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引起生物界的浓厚兴趣。

为了探明雪人的行踪,一支探险队来到了位于天山南麓的阿克苏河谷地,并在这里的蓝湖湖畔安营扎寨。这里海拔4000米,森林密布,山洞点缀其中,是个人迹罕至的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边远地方。探险队决定从这里开始搜索。他们把灵长类动物经常分泌出来的一种信息素涂抹在作记号用的布条上,然后挂在可能属于雪人活动地域的树枝上,希望能把雪人引出来。

第二天夜里,一名探险队员被帐篷外沉重的脚步声惊醒,并闻到一股类似一个人多年没有洗澡所散发出来的汗臭味。由于外面漆黑,他不敢贸然爬出帐篷看了究竟。清早起床后,他们发现帐篷周围留下了几个巨大的与人相似的脚印,于是查遍了附近树丛岩洞,但雪人去向不明,他们只好悻悻而归。

第四天,自然保护区的几位野生动物饲养员骑马来到探险队营地,他们向探险队员报告,发现一些粗大的赤足脚印。队员们立即跟随他们去查看现场,在有信息素作记号的地方果然留下一些杂乱的脚印,脚印长33厘米,步距110厘米,非常清晰,谁也不怀疑它的真实性。

根据脚印的深度来看,这只庞然大物的重量可能不少于250公斤,队员们把脚印做成石膏模型,经过分析比较,形状与人的脚印大体相同,只是大得多,而且脚掌中部较深,现代人的脚尖大趾头到小趾头呈倾斜状,而雪人的脚趾头长短齐平,几乎成一条直线。

同类推荐
  • 探索未知-趣说无机化学

    探索未知-趣说无机化学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探究式科普丛书-无处不在的纤维

    探究式科普丛书-无处不在的纤维

    本书介绍了各种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质、用途、制作工艺和发展前景,以及麻纤维、棉纤维、丝纤维、化学纤维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纤维新材料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 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

    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

    本书以专题形式分别探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地理学思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研究意义,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体系,黑格尔地理环境理论的辩证分析,历史社会地理学与区域社会史的若干理论等。
  • 节约用水科普读本

    节约用水科普读本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节约水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途径。
  • 激光聚焦

    激光聚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热门推荐
  • 春暖花开的时候

    春暖花开的时候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前后,在河南境内大别山下的一座小县城里,一群热血青年办起了救亡工作讲习班。这里有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各不相同的青年男女,他们不论担任教师,还是学员,都怀着同样兴奋的心情,办壁报,搞演出,下乡宣传抗日。他们的中坚人物参加了共产党或党的外围组织,活动实际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着。其时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战的政策,特务组织的魔爪已伸到该县,县城内的封建顽固势力也竭力反对和压制讲习班以及后来的战教团的活动,这样,各派势力、各种人物都无可避免地在抗日救亡的大考验前显出真面,甚至于一个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表现也是泾渭分明。
  • 大千天域

    大千天域

    无尽世界,万道争锋,百家争鸣,唯武独尊!少年越轲凭借一方神镜,修得无上神通,从此踏入逆天之途,屹立于苍穹之巅,俯仰大地,傲视群雄。万水千山,八荒六合,吾愿君临天下!
  • 胆小鬼在行动——雾岛幽灵

    胆小鬼在行动——雾岛幽灵

    颜旭在旅途中遇到男孩玄国,玄国邀请颜旭去雾岛旅行。在雾岛:颜旭遇见了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夜半三更出现的侏儒怪兽、神秘山洞中的隐身人、已经失踪了70多年却依然年轻的校长。在跟踪调查中,颜旭察觉了玄国的秘密谋划。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是谁?醉翁树下的愿意能否实现?当一切看似不再可怕时,噩梦重又袭来。
  • 诱妻成瘾·高官大人,别乱来

    诱妻成瘾·高官大人,别乱来

    男朋友被抢,工作也丢,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说她是低贱的灰姑娘?No,她本是京都四大家族解家的真千金。说她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医生,走了狗屎运勾搭上了市长大人。No,明明是那厮对她用尽手段死缠烂打不放手。只是,为何当她陷尽他亲手为他编织的情网时,却有人来告诉她,她不过是二个男人之间的游戏。【片段一】“龙宇泽,我真的只是你们二个人之间的游戏吗?”当她声声质问,他却郑地有声毫无愧意的说:“是游戏,但你却是我这辈子永不想结束的游戏。”【片段二】“谢萌,只要是属于龙宇泽的,我都会抢过来玩玩,他摸过你哪里?这里?这里?只要是他摸过的女人,我都会抢过来摸摸。”龙宇泽同父异母的兄弟,厚颜无耻极度邪恶的在她身上乱摸乱放电。‘砰’的一声,下一刻门被踢开,就有人冲了上来。“占文乐,拿开你的脏手。”拳头霍出,二个兄弟立刻又打成一片,互不相让。斗了一辈子,这一次,为了她,也义无反顾。此文为《家有娇妻,是个宝》系列文,小虐大宠哦。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思路之中,包含的是智慧、心胸、品质和魅力,它更孕育着无穷的能量。想要成为生活中的佼佼者,就应该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学习和积累经验,善于发现新思路,以更快、更好的方法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
  • 埋在心头之EXO

    埋在心头之EXO

    如果你爱的是我,我不怕你远走高飞,我不怕你不在我身边,只求你爱我便好。若此时此刻的心连在一起,那就足够。
  • 学园都市之地狱之炎

    学园都市之地狱之炎

    意外被“神”杀死的宅男,许愿来到了学园都市,为了炮姐,为了女王大人!携带着拳皇的力量,以草稚之剑劈开黑暗!本作品不定时更新,但一定写完,试笔之作,写不完就撞墙而死。
  • 心轩恋

    心轩恋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做“蓝心儿面无波澜的看着面前的男生,”柳心悦,啊,不对,是蓝心儿,你以为你换了身份能改变我的想法么?“陈卓玩世不恭的看着眼前的蓝心儿,”很好,再见“蓝心儿握紧了拳头,然后转身,离去。。。。。。。
  • 奸巧龙

    奸巧龙

    敖浪真不明白自己怎会如此在意白璐这个小ㄚ头,这么拿她当回事,想必是修炼的日子太闷了,他总是形单影只的,太无聊寂寞的缘故,数百年难得碰上这个看得见他的小ㄚ头,当然要缠着她陪他玩耍解闷。一年又一年过去,这小ㄚ头,变得愈来愈不怕他,以前出入她房里,直接开门就进去抓她出来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