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40600000203

第203章 父子情

舒乙

“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种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人不大能和这个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既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他是个新旧时代交替之际的人,所以他比较复杂,当然,也是个复杂的父亲。

我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力最早是几岁产生的,科学上好像还没有定论。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什么也不要,只问有小孩没有,于是,父亲把我抱了出去,看见了我,老道说到十四号那天往小胖子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避难。我被老道的样子吓得哇哇大哭,由此便产生了我的第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父亲当时写了一篇散文,说:“一看胖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一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于是上街买了两尊兔子王,感到老道,红线,兔子王,都有绝大的意义!”使我遗憾终身的是,在我的第一个记忆里,在父亲称之为有绝大意义的事情里,竟没有父亲的形象,我记住的只是可怕的老道和那扇大铁门。

我童年时代的记忆里真正第一次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在济南齐鲁大学常柏路的房子里。1982年我到济南开会时去看过那房子,使我惊奇的是,那楼梯,那客厅竟和我记忆中的完全一模一样,足见两岁时的记忆已经很可靠了;不过,说起来有点泄气,这次记忆中的父亲正在撒尿。母亲带我到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亲走了进来,做示范,母亲说:“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你们俩一样!”于是,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而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样。

在父亲1935至1937年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有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句子好词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我很抱歉的是,这些情节我竟一丁点儿也记不起来,我只记得他和我一块儿撒尿,虽然,我很为此而感到骄傲。

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他已经不是那个在地上爬来爬去的牛了,我也不是可以任意喊他开步走的胖小子了。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们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碚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我发觉,他一定在很仔细地观察我,因为我老听见他跟客人们说这个傻小子怎么样怎么样,闹得我常常自己纳闷,怎么我就不知道自己身上有这些特点,值得他如此仔细过去和别人讨论。他自己从来不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只有在他和朋友们的谈话中,你才间接地知道原来他很喜欢你做了这件事或者那件事。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完全不放在心上,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画画有兴趣,对刻图章有兴趣,对收集邮票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知道我上五年级时被选为小学生会主席时禁不住大笑起来,以为是件很可乐的事情,而且还是那句评语:这个傻小子!我刚到四川时,水土不服,身体很糟,偶尔和小朋友们一起踢一次皮球,他就显得很兴奋,自己站在草场边上看,还抿着嘴笑,表示他很高兴。他常常研究我的北京话,总是等事情过后把我的说法引述给他的朋友们听,向别人解释道:“听听,这个词北京话得这么说,多好听!”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由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听他的朋友说,在国外他很想念自己的三个孩子,可是他从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写过信;虽然他倒是常给朋友们的孩子,譬如冰心先生的孩子们写过不少有趣的信。

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要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他仍然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他还把这个写到文章里,说自己的晚年有“可喜的寂寞”,儿子闺女和伙伴们谈话,争论得不亦乐乎,他竟一句话也插不上,因为一点也听不懂!

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觉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知道准有车票,放得也是地方,他才放心了。接着又问:“你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他说:“不成,要两根!”干嘛要两根?他说:“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问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男人之间的爱,父爱,深厚的父爱表达得竟是如此奇特!

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同样采取了超然的态度,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婚礼的当天,他请了两桌客,招待亲家和老友,饭后大家请他表演节目,他说当了公公不再当众唱戏,改说故事,于是讲了他的内蒙之行观感。他还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下署“老舍”,这是续矿石标本之后他送给我的第二份礼物,以后,一直挂在我的床前。可惜,后来红卫兵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下乱踩,等他们走后,我由地上将它们拣起藏好,保存至今,虽然残破不堪,却是我的最珍贵的宝贝。

直到前几年,我由他的文章中才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过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

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同类推荐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精装插图本时代经典)(精)》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第一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
  • 遇见最完美的自己

    遇见最完美的自己

    世界上没有穷人,只有懒人,如果你想成为富人,就要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和行动。本书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为你揭开富人的秘密,让你了解富人的财富是怎样创造的。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何在?希望本书能成为一把钥匙,帮广大读者打开财富之门。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 雨夜的列车

    雨夜的列车

    散文的文体,说起来相对自由,仿若它门槛儿不高,人人都可把握似的,可若孔子所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般总是要有对文采讲究的文章,才可视作散文。
  • 红楼止梦

    红楼止梦

    作为资深媒体人,崔志刚借助其理工科背景和新闻从业理论及实践经验,第一个从逻辑、法理、传播的角度,对目前纷繁复杂的“《红楼梦》研究”进行评析解读,在客观肯定“《红楼梦》研究”现阶段成果的前提下,详加解剖出现于公众视野里的各种“奇说怪论”,理智而严肃的系统提出应该阶段性停止“《红楼梦》研究”的独家观点,倡导把“《红楼梦》研究”转向与时代契合的步调上来。作者文笔犀利,论证有据,同时不失风趣,可读性极强,此书不但是一本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研究性作品,更是一本对于诸多“《红楼梦》研究”爱好者们来说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生育者2047

    生育者2047

    公元2047年,中国面临人口增长率危机。北京、上海、香港三个大城市人声鼎沸,但少有人去结婚生子。在中国其他地区,则一片萧条,老人们互相扶持走向死亡。“生育者”是公众对坚持生育人群的代称,他们对生育子女抱有独特的热爱,成家族的在人迹稀少的荒废城市生活。本文讲述的就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中国内蒙古“生存者”家族长老的最后故事。
  • 校花的贴身少主

    校花的贴身少主

    一个异间少年在人类学习,喜欢了一个女孩。随着异间大战开始到停止,少年用自己的生命救活了她。他们虽然爱上了对方,但是她的父亲一直反对。最后又因为天空裂痕,洪荒十大魔兽通过裂痕到来。让世界进入死亡之地,也因为如些人类也自行组职了名为“猎杀者”的人群…………
  • 九君剑

    九君剑

    一个平凡的少年邂逅了大宝剑,人与剑之间发生了这样或是那样的事,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关注史诗级灾难小说《九君剑》
  • 玄风馆

    玄风馆

    张一本是山中清修的玄门弟子,自从修行所在被开发为风景区,张一就只得下山。在同门师兄弟的帮助下,张一开了一家小小的玄风馆,主要业务:捉鬼降妖,然而混迹红尘几年后,小小的玄风馆突然名声大震,美貌女鬼loli当徒儿,九尾狐狸大管家,还有狗腿子给看门,小小的玄风馆如何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请看《玄风馆》演绎现代都市的玄门弟子传奇人生。
  • 异球恋

    异球恋

    男;如果忘不了,你会记得我多久女;一千年男;为什么只有一千年女;一千年轮回之后我还会碰到你。。。。。。
  • 三步成仙

    三步成仙

    周冲,顺天应道,天赐仙资之人。拥有最强灵根,最强根骨,最强悟性的修道之人。本应在十五岁“三步成仙”,不想却遭天下修士的嫉妒而遭到围攻。本来实力强横的周冲并不惧怕,不料,修士中的三强联手,运转上古著名的可以斩仙的法宝“浑天斧”,偷袭得手。虽然周冲得以成仙,不过毕竟未曾稳固仙基,终究是仙躯破碎。所有人都以为周冲已经身死道消,却不知道,也只是暂时阻挡了他成仙的脚步。
  • 悬疑惊悚:人皮猜想

    悬疑惊悚:人皮猜想

    一个叫陈家坞的村庄连续发生死亡事件,离奇诡异,死因不明,连同搬走的村民、警察还有到村里采访过的记者都受到死亡威胁。出现在尸体周围的来路不明的头发,村民们关于闹鬼的传说,几个留守在村里的可疑村民,处处疑云。凶案,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场接一场发生。同时城里也在发生恐怖谋杀案件,死者都是一刀致命,双眼被挖,生殖器或者子宫被毁,背部被切割掉长方型的一块人皮。一个微小细节,把两个不同地方的命案,串联到了一起……
  • 非神之志

    非神之志

    正所谓祸害活千年,好人不长命。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做个短命鬼呢?
  • 幻想乡的逆天乡长

    幻想乡的逆天乡长

    各位抱歉,因为突然写到后面发现大纲崩了……导致和我确定的原结局发生变化……话说,这样写下去,刀剑要怎么收场啊!姐弟恋!?抱歉,这是不可能的,就算桐子在喜欢自己弟弟,也不可能触犯法律……所以根本写不下去啦!之前写好的都废了!所以我打算停几个月理一下思路从头开始。大概会在,欢乐书客那边更新。作为补偿,我会把新书男主穿越前的故事写在这里。真的横对不起
  • 至道

    至道

    修武,锤炼本身,提升本身力量,炼体。修魂,锤炼灵魂,提升本源力量,炼神。修道,感悟天道,汲取天地力量,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