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97100000058

第58章 高小水平

赵兴东说道:“大伯,俺在县城有个朋友,想在农村收些鸡蛋,这以后俺就每个礼拜都回来一趟,帮着收些鸡蛋。”

支书诧异道:“你朋友想要多少鸡蛋?还要每个礼拜都收?”

“咱县上上个月发了文件,号召大家按照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搞好、搞活经济,这不是恢复各地的自由市场嘛,俺朋友就想在农村收些鸡蛋,然后到市场上去卖。”赵兴东回答道。

支书听了恍然道:“噢,二道贩子。”然后又语重心长的说道:“东娃,虽说县里有文件,可谁知道中央精神会不会变,这万一要是变了,二道贩子都要挨批,这事你可要慎重!”

赵兴东这几天早已经把大势思摸清楚了,很有信心的说道:“大伯,你放心!这次中央的政策怕是很难变咧。”然后又故作神秘道:“大伯,你知道安徽那边的事不?”

支书心道,你个小屁娃娃,还管到中央咧,不过又看赵兴东欲说还休的样子,也不禁好奇,问道:“安徽出啥事咧?”

“安徽从去年开始,不少生产队都搞起了包产到户,粮食产量翻番,农民干劲大得很!”赵兴东说完,手还挥了一下,就仿佛他亲眼看见一样。

“真的?”支书眼睛瞪得牛铃一般,等看到赵兴东郑重的点着头,不禁内心有些发凉,问道:“那中央也不管,由着安徽胡闹?”

赵兴东解释道:“中央知道现在农民的日子不好过,就默许安徽那边先搞着,要是搞得好,就在全国推广施行。大伯,你想,国家现在连包产到户都让干,这做个小生意,算啥呢!”

“那要是安徽搞不好,这包产到户不就黄咧吗?”支书有些心不甘的问道。

“哎呦,大伯,咋可能搞不好嘛。俺听咱村老人说过,原来也搞过承包制,家家户户有余粮,比现在强多了。”

尽管支书抵触承包制,可心里明白,只要把地一分,农民绝对会好好干活的。地里产的粮食,除了给国家上交皇粮,还有一丁点村提留、乡统筹外,剩下的可都是农民自己的,真到那时候,大家还不是撅着腚从早忙到晚。所以,只要是包产到了户,就算遭了灾,都不会比现在差。

按理说,支书是个明白人,不应该反对承包制,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立场。支书姓魏,名生金。八代贫农出身,对使自己翻身得解放的党,那是充满了感情,二十五岁就光荣的加入了组织,每次政府搞运动,魏生金总是积极分子。*开始后,佩戴毛主席像章流行起来,魏生金总觉得自己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感情,应该比别人强,于是一狠心,就把像章别在肉上。当时就在公社出了名、摇了铃,县里造反派也对魏生金重视起来,先让他当了村支书,后又把他送到地区,在学习*思想大会上做报告,那时魏生金的风光,可谓一时无两,算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随后县里也准备重点培养他,还把他弄进了公社的班子里,可惜魏生金同志没有经过组织的考验,总是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错误,最终被踢回村里,在支书的岗位上一直站到了现在。

因为一生最辉煌的经历是和伟大领袖有关,所以魏生金对毛主席的敬爱那是到了骨子里,毛主席是反对包产到户这种小农经济的,魏生金自然也就不会支持。而从自身立场考虑,魏生金也不赞成包产到户,自己家虽说是四口人,可女儿在公社被服厂做临时工,农活自然帮不上什么,儿子又去当了兵,这全家上下只有自己老两口两个劳力,更是没有一个壮劳力。如果搞了承包制,虽说也不怕过不下去,但一定是混不到人前了。所以支书同志,对包产到户是不感冒的。

听赵兴东把包产到户说的这么好,支书有些不爽,说道:“东娃,你还是个学生,不要听风就是雨,要把心思多放到学业上。”

赵兴东听出来支书不喜欢承包制,也不愿意得罪他,就接过话道:“中,大伯,你放心,俺会抓紧学习的。”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大伯,俺以后要每个礼拜都回来收鸡蛋,可又担心只有一天时间忙不过来,想叫你给帮帮忙,平时替俺收着,俺以后光来你这儿取就行了。也不会叫大伯你白忙活,每斤鸡蛋俺给大伯一分钱辛苦钱,你看中不中?”

赵兴东他们村叫魏家寨,离县城有八十里远,只有一天时间,又要赶路还要挨家挨户去收鸡蛋,哪有那么多工夫,所以赵兴东想找个委托人,平时就在村里收。本来找个亲戚最好,可赵家是外来户,在本村没有亲戚,所以才找魏生金干这事。也是充分考虑了,支书同志一贯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优秀的**员作风。至于叫支书“大伯”,是赵兴东这一年龄段娃娃统一对支书的称呼,两家并无血缘关系。

魏生金听到赵兴东让自己平时先收着,而他自己光来取,不禁有些愤怒,自己堂堂村里一把手,听你个球毛还没长全的娃娃指挥,这不是开玩笑嘛。支书刚想发作,就听到了“每斤鸡蛋给一分钱辛苦钱”的话,顿时怒火小了很多,再一琢磨,一个礼拜收上个十斤鸡蛋应该不难办到,那就有一毛钱利润,一个月就是四毛多,够话匣子换电池了,不由的转怒为喜,说道:“中,东娃,你咋这么客气呢,那大伯平时就让你姨替你收着,每个礼拜你光来取就行咧。”

看到满脸笑容的魏生金,赵兴东感慨语文书里那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古文,是比毛主席语录更经得住考验啊。

随后两人又拉起了闲话,什么东家长李家短的,直到支书婆娘端着饭进来。赵兴东赶紧帮着收拾了一下桌子,三人围在八仙桌旁吃了起来。支书家的殷实,当然不是靠家里少的可怜的劳力,而是靠支书的两个弟弟,魏生银和魏生铜。这两人从小就从家乡参军出去了,现在都是公家人身份。其中老三魏生铜参加过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因为立了功,复员后被安排在地区商贸委当大车司机(一般农民兵复员是不安排工作的),平时对大哥一家很是关照,经常给家里弄些吃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桌上那个崭新的搪瓷盘子就是上次带回来的。老二魏生银更是了得,在部队里硬是提了干,从部队出来后,就在邻县做官,现在已经是县里三把手了,平时却对大哥家根本不管,不是他冷血没有亲情,而是对大哥贪财看不上。但魏家如果有大事情,老二魏生银都会出面料理。前年支书闺女当临时工,去年家里盖全砖木的偏房,今年儿子参军,都是靠了魏生银。

赵兴东原指望在殷实的支书家里吃顿好的,结果饭菜一上桌,大头也不禁失望,只有一干一稀一菜。杂面烙饼,基本以包谷面为主;小米稀饭,哪有米粒,碗里能清清楚楚映出赵兴东的大头;莴笋叶子拌的凉菜倒是一盆,可油少不说,连盐都放的少,吃到嘴里一股子野菜的腥味。

白吃枣就别嫌核大,赵兴东自我安慰了一下,甩开腮帮子大干起来。实际上支书家平时吃饭就这水平,仅仅是支书婆娘在给大头盛稀饭时,只捞了些上面的清米汤,锅底的米粒没捞罢了。(那年月,干部家也没余粮啊!)

饭桌上,支书对婆娘说起收鸡蛋的事情。这婆娘一听也觉得不错,挣钱不多,可也劳神不大,回头知会大家一声,往家里送就行。不过支书和他婆娘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贪财的理想主义者,后者更像是吝啬的实干家。

支书婆娘很快发现有三个核心问题都没有涉及,一个是收购价是多少,一个是收购的本钱谁出,一个是收购中的损耗谁承担,于是支书婆娘毫不客气的提了出来。

这第一个问题简单,三天后去田家汇总收集的信息,商讨研究后就能定出价格,下礼拜天回来时,告诉支书婆娘一声就行。可后面两个问题,赵兴东并没有想到,他不禁对支书婆娘刮目相看起来。不过毕竟是读书人,又头大脑子快,赵兴东迅速准备好了说词。

只听他说道:“姨,这收购价还没有定,你知道,定的高了,俺朋友没啥赚头,定的低了,乡党们也不愿意叫咱收,所以俺朋友还要再考虑几天,不过最迟下个礼拜天,我回村时肯定能定出来,到时候俺再跟姨沟个声。”

说完赵兴东喝了一大口清米汤,又道:“至于收购的本钱,俺看没有必要吧,都是乡里乡亲的,就先欠着,等第二次俺来收的时候,肯定就把第一次的钱给大家还上了。你说中不?姨。”

“不中!”支书婆娘兑了赵兴东个干的,说道:“这鸡蛋平时都是俺收的,乡党们肯定都是跟俺算钱的,你一分钱不出,就把鸡蛋提走了,万一赔了咋办?万一不回来咋办?你叫姨跟乡亲咋交代?”

这话还真把赵兴东噎住了,想了半天才问道:“那姨,你一个礼拜大概能收多少鸡蛋?”

支书婆娘听了就当场估算起来,魏家寨二百零二户,平均每家两、三只鸡,合起来,下蛋的鸡估计有五百只左右,现在是八月底,天气较热,乐观的估计母鸡三天就下一次蛋,全村大概一天能产一百六十个鸡蛋,通常一斤鸡蛋有九个左右(那时鸡蛋要比现在小),那么村里一天就能生产大约十八斤鸡蛋。尽管农民基本上都舍不得吃鸡蛋,可一来自己卖鸡蛋利润大,没道理让别人收;二来走亲戚、换粮票、换布票什么的,也不会让别人收。所以最乐观的估计,每天能收个三、四斤鸡蛋,就不错了。这样一个礼拜下来,大概能收二十来斤鸡蛋。

赵兴东听了支书婆娘的计算,真是叹为观止,这婆娘难怪平时老吹嘘自己是高小毕业(所谓高小,就是小学高年级,指小学四年级以上。高小相对初小,初小就是小学一到三年级),看来的确比同年龄的农村妇女强太多了,那时候四十岁以上的妇女,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初小水平的都不多见。

赵兴东作为高中生,当然不能叫高小水平的人小瞧,在支书婆娘算完帐后,合计了一下,说道:“现在一斤鸡蛋市场卖三毛五左右,咱的收购价肯定比市场卖价要低。就按姨说的,每礼拜收二十多斤鸡蛋,俺看有个十块钱足够了,对吧姨?”

“没错,东娃,这做买卖讲究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没有欠着的道理,你都是大小伙子咧,这道理肯定明白!”支书婆娘挤兑了一句大头。

现在的赵兴东可不愿被人小瞧,尤其是村里人,就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手绢叠的包(那时城里人也没几个有钱包,就别指望农民了),打开后,从里面拿出一张大团结(十块),递给支书婆娘,说道:“姨,你说的对,这钱给你当本钱,以后我每次从你这提鸡蛋,都现称现算,现场给钱。这样的话,这十块钱就能一直周转下去了。”

支书婆娘放下筷子,笑眯眯的接过钱,心道:啥还没干呢,就先弄了十块,老娘这就叫本事!看来兴东这大头娃,是受不了激的。瞧他这手帕里起码有一百多元钱,身上的穿戴也比农民强的多,看来大家说的他爹平反国家赔了好几千块,大概是真的。等下说损耗的时候,还要多占占便宜才行。

不过赵兴东下来一句话,让她再不敢小瞧这个大头娃了。

赵兴东把荷包收好,又从布兜里翻出钢笔和一张废纸,递给支书婆娘,说道:“姨,你打个欠条吧。”

支书婆娘眼睛瞪得多大,说不出话来,显然给气着了。那年代借钱通常没什么手续,人民还淳朴,借钱还不上的很多,可故意耍赖,借了说没借的事情,是极为罕见的。

如果借钱给别人,并要求别人打借条,那是对人格的污辱,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赵兴东让支书婆娘打条子,倒不是怕对方赖这十元钱,而是要建立在商言商的氛围,以便在下面谈损耗时,争取有利地位。

支书婆娘的反应在赵兴东的预料当中,笑着对生气的本村第一夫人解释道:“姨,你可别多想,要说信不过别人可以,要说信不过你,那就是笑话咧。先不说俺伯是村里最高领导,就说姨你自己,高小毕业,在咱公社妇女界都是一面红旗,万里长城可能倒,你这面红旗不可能倒。再说咧,姨,就看你把这个家拾掇的这么好,都把别人眼红死了。咱村谁家有真正的砖房?谁家能女子上班、娃子当兵,可你都占全了,俺这些晚辈,哪个不说你家娃好福气,村里那些长辈,哪个不说大伯娶了个好媳妇!”

支书婆娘尽管有高小水平,可平时接触的都是下里巴人,哪里听过如此有煽动性的恭维,心里的不快一扫而光,脸上露出几份得意。

赵兴东见马屁起了效果,接着说道:“姨,你刚才教育俺,做生意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对俺很有启发,做生意就要按做生意的规矩来,钱货就该当面结清,手续清清白白,姨你说是吧。”

支书婆娘边听边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就说道:“对!做生意就要按规矩来,姨这就写条子。”说完接过笔纸,两下写了张欠条,递给了大头。

赵兴东把借条塞进衬衣口袋,继续说道:“既然按生意场上钱货当面结清的规矩,那这收鸡蛋产生的损耗,就该姨你承担咧。俺这每斤鸡蛋都给一分钱的利,一个礼拜收二十斤鸡蛋就是两毛钱,这可不少咧。姨,你是个仔细人,俺就不信,你还能收烂鸡蛋回来,还能叫老鼠把收好的鸡蛋糟蹋咧。”

尽管赵兴东说的有理,可支书婆娘还是想争取争取,说道:“东娃,话可不是这么说的,鸡蛋不好保管,万一磕咧、碰咧,你要是不收,不都砸到姨手里了,一斤才一分钱的利,看看够本钱不?”

赵兴东当然不能退让,否则自己还有什么利润,反驳道:“姨,咱收鸡蛋是一个一个看好才收,放鸡蛋也是寻个妥当地方,咋来的损耗嘛?姨,你要是没有本事收鸡蛋,那俺就找别人帮忙咧,也省的你受累。”说完,就掏出欠条,递给支书婆娘。

支书婆娘明白赵兴东在将自己的军,有心一拍两散,可又舍不得收鸡蛋的利钱,有些皮笑肉不笑的僵住了。

历史再次证明,在关键时刻还要靠**员。魏生金此时发话了,“你这死老婆子,东娃是咱看着长大的,算是咱亲亲的晚辈后生,你替他收个鸡蛋,万一赔钱就赔钱咧,咱认不就行咧,跟娃计较啥呢!俺看,就按东娃说的办。”本来支书以为收鸡蛋能赚个电池钱,可听他俩刚才一算账,知道能挣得更多,自然是舍不得放弃。

支书婆娘见自己男人发话了,有了台阶,忙道:“中,就按东娃说的办,俺还就不信,万一赔了钱,东娃还能见死不救。”

赵兴东见交易终于达成,又把欠条收好,笑着说道:“这别人赔钱俺信,姨,你要是赔钱,俺这赵字倒过来写。”赵兴东的马屁,让支书婆娘很受用,饭桌上顿时又是一副和谐景象……

饭后,赵兴东拿了支书写的过周年的物品单子,在支书目送下,离开了魏家,来到自己已经破败的家门口……

……………………………………………………………………………………………………

作者语:再次声明,本书情节、人名都属于虚构,勿要对号入座,如有雷同,只能说这世界太小了……

同类推荐
  • 贴身强兵

    贴身强兵

    被迫退役的传奇军人楚河游走校园,只欲辅导美女校花,不料各色学生纷至沓来,官二代富二代,纷纷求辅导,楚河深觉不容易。特别是被一窝蜂追着求教的男人,更不容易。逼入死角的楚河万般无奈,高呼:请你们温柔点!
  • 圣仙都市游

    圣仙都市游

    修为通天,心境不稳何以成圣?他是一位修炼神童,小小年纪便成为一位准圣人。当他因为心境修为不圆满而来到下界,迈入滚滚红尘之中,感悟人间辛酸苦辣,又会发生什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呢?
  • 弓猎

    弓猎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切记这是一本异能小说,一定不要用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主角!所谓异能就是用科学方法无法证明,按正常人观点看纯属变态的东东。
  • 校园里的护花神

    校园里的护花神

    校园里不被看好的小男生,在意外获得名师点播后成为一代武学大师,在获得女朋友帮助后成为商界小老板。观看本书,看到更多意想不到。
  • 平凡崛起

    平凡崛起

    想知道官场生存之道吗?想知道如何经商吗?想知道如何在这个社会上有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吗?那么请您慢慢的品鉴本书吧。交流QQ群:107626470。
热门推荐
  • 天使的守护者:凝冰

    天使的守护者:凝冰

    浅凝和浅沫是一对双生姐妹花,可在她们8岁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曾经要好的俩人,一个过的是大小姐的富裕生活,另一个过的是女仆般的辛苦生活!浅沫凭着自己的成绩和努力,考上了斯亚德学院,巧的是,浅凝也在这里上学,这对姐妹花一次次的擦肩而过,却都没有相认,反而因为一个男人反目成仇,是这对姐妹花有缘无份,还是八字不合?在机缘巧合下,浅沫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又会怎么做呢?而浅凝又会怎样对待她这个曾经如胶似漆的妹妹?之前介入她们姐妹之间感情的男人,又将是谁的白马王子呢?
  • 小食物,大疗效

    小食物,大疗效

    自神农遍尝百草起,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我们的祖先慢慢地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食物不仅能果腹,还能治病。在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许多药食兼具的食物,如山药、核桃、龙眼肉、黑芝麻、大枣、蜂蜜、葱白等等,如今都为科学家们所证实,这些毫不起眼的小食物,其营养保健功效却十分显著。
  • 我的boss是前任

    我的boss是前任

    重新在一起后,两个人依靠在沙发上看着电影聊着天“阿苼,今天娜娜告诉了我一件事,她说,某人为了怕我吃安眠药,买了两打消食片来糊弄我呢!你说这个人这么担心我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华语嫣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一旁正专心致志的跑神的沈彦苼,如果仔细看可以看清某人泛红的耳根。婚后,某包子像粑粑控诉“粑粑,你已经和妈妈睡了六天了,让妈妈陪我睡一天好不好。”沈彦苼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包子,你是个男子汉,应该自己睡觉。”某包子不开心了,为什么粑粑和妈妈可以一起睡呢?难道粑粑不是男子汉?
  •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之年先生耗时数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对祖国山川之美和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并以诗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期盼祖国繁荣强盛的心愿。同时,之年先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作了独特的细致的描绘。
  • 九天仙葬

    九天仙葬

    2012年12月21日玛雅预言成真世界末日来临猪脚被传说中的修道者带出地球踏上了修道者的古星“仙葬”“仙葬因我的到来颤抖吧”!“我要让这九天十地唯我独尊”
  • 仙睐

    仙睐

    一个渴望成仙的少年,一双明如秋水的眼睛,注定了一个传奇。。。。。。王翰:“如果我没有宝剑,我就不能保护你,但如果我握有宝剑,我就不能拥抱你。”王辰:“为了生存,我们颠沛流离。为了报仇,我们拼尽全力。安宁长生,天做主由不得我。钢骨正气,我作主由不得天。”
  • 重生之众神的宴会

    重生之众神的宴会

    一场神灵的宴会,一个由神与魔主宰的世界。一个满身裂痕的少女的重生。“露薇儿你知道吗,你不只一个灵魂,你身上这每一块儿,都附着一个灵魂。”史可朗先生神秘兮兮指着她手上一块一块被裂痕分开的肌肤。一个古怪少年的黑暗身份,“如果当时有我在,你一定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你一定不会不记得我!”······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科幻神符

    科幻神符

    当整个世界的符修都在忙着感悟法理的时候,唐毅已经利用前世的科学知识,开发出了矢量控制、核能反应、量子操控等天赋。当龙象镇狱对上矢量控制时,作为力之王者的战神败退了;当金乌孕日对上核能反应时,号称光辉之王的日神失色了;当因果转业对上量子控制时,端坐灵山之上的佛陀沉默了!面对诸天强者的臣服,唐毅只是淡淡地说道:“这些天赋,只是你们看见的冰山一角而已!”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嫁得容易

    嫁得容易

    台湾作家[乔安]的免费全本小说《嫁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