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刚走到宫门,便被一名匆匆行来的太监拦了下来,一照面李宁便认出这太监是吐突承璀身边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只是说皇上有事传他,还好就在宫门碰见了。李宁问了半天也没闹明白是什么事,心头揣测不断,又询问了有哪些人,那小太监却是告诉他牛僧孺,李德裕,郭钊,郭家的几个旧部一起进宫面圣,文臣武将其聚一堂,有点边关大急的味道。
李宁哪里知道自己胡乱一番猜测竟然猜中了,若不是边关大急,郭家怎么能放下到手的利益,入夜进宫面圣。
在城门关闭之时赶来的那个受伤的男子便是剑兰节度使韦皋的亲兵,成都告急,那男子一人一马负伤而来,用了一天一夜,此刻恐怕成都已经被拿下,下一个目标便是长安城。
叛乱的节度使是山南道节度使李复道,只是此人年事已高,不知道为何临到老来会有如此动静。他的儿子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在外面给他惹了不少麻烦,而李复道本人一生专营官场,为人甚是精明,李宁怎么也想不通这个人为什么会叛变,他哪里来的凭借?山南道下辖二府三十州,主要是今天的湖北和安徽一带,经济和政治中心在襄州,又称襄阳,节度使府也设在这里。并不是什么富饶的地方,还有南蛮在外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开战,简直就是找死嘛。
李宁不太清楚这些情况,但是隐隐约约的从秘函上知道一些地域的概况,他不懂历史,但是他知道成都这座古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至于有没有这场,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是拿下郭家大部分兵权的最好时机。
也许是军人渴望战斗的天性,也许是在皇宫内被规矩束缚了太久,李宁这一次异常的坚定,他一定要去。
……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山南道节度使李复道,大逆不道,企图谋反,逆贼当诛,现命太子李宁为神策军元帅,郭钊为副元帅,统领十万大军平叛。即日出发。钦此!
―――――
李毅得到李宁离开的消息是在第二天。李宁匆匆回到家,连亲人都来不及告别,就赶到军营,他当过兵所以知道老兵油子对待一个突然冒出来不知深浅的头通常都有一种反感的情绪,有机会就会让你吃瘪,有时候还会来一个有令不行。这是他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至于郭家的副元帅,他心理有底,大唐的军队大部分都是郭家旧部,到了军中,他这个正职恐怕就要被架空了。所以没时间告诉李毅,李毅只有从他的杨太傅那里听到这个消息了。
对于李宁撒腿就跑的行为,李毅只有无奈。同时,没有机会向郭家动手,李毅也松了口气。就是有点抱怨这家伙再怎么忙,也不会连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吧?留下一堆烂摊子让他收拾,也不想想他走了他们的计划是不是会被打乱,一群还需要训练的孩子,一个夺权计划,还有那边圈钱的计划,这些都需要李宁出面才行。现在的李毅有点回到李宁没来时候的感觉,有力没处使啊。
与杨先生对坐于书桌前,李毅叹了口气,算了,好事不在忙上,先搁一搁吧。从这次的情况来看,他分析问题的方式没有错,分析人的性格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分析到周边的环境和大唐朝野的局势,还好郑丽娘有第二手准备,虽然没有用上,但是这次的教训让他不得不重新省视自己的不足。还以为尽快构架起自己的权利就可以了,却差点就把李宁的命给搭上,还差点暴露出一些隐藏在地下的势力。打死李毅也不会想到郑丽娘竟然能说动杜妃帮忙,杜妃这个人也不容小窥,李毅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见到杜妃的时候李瀍害怕的样子,现在杜妃帮他们,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她和郑丽娘那点单薄的姐妹情么?一个可以看奏折,左右皇帝决定的人,却没有儿子,注定了一旦皇帝死去,就会被接班人视为眼中钉,不过,依照她的美貌智慧,定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这次全力帮他们了,那么代价是什么呢?这样才貌双全的女人一定是有野心的,前有武则天做榜样,李毅心头不得不防。
这些先不提,现在最重要的是他要了解大唐的局势,唯一的道路就是通过杨先生。
杨千羽今天忽然听见李毅对国内局势感兴趣,心中甚是欣慰,他一直知道这个十三皇子不简单,小小年纪便胸怀广阔,自然也愿意他多多的接触这些朝政之事,日后复兴大唐就靠他了。
杨千羽是从大唐盛世开始说的,现在的国家形势让他有些感伤,不断的回忆太宗皇帝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奇景,对比现在藩镇割据的情况,让他始终郁郁寡欢,“太宗皇帝治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万国来朝,当时土藩、南昭、契丹、沙陀突厥、回鹘、鲜卑、党项、吐谷浑、新罗、百济、乃至远在海外的国家都仰慕我天朝上国的经济文化,纷纷来使。长安城内,各族人,各族的文化都流传过来,可谓是百花齐放。如今,吐蕃强贼夺我西北四镇,南蛮不断骚扰边疆掠夺我大唐疆土,契丹蛮夷也欺负我大唐日渐衰败,兵力赢弱。当年培育出无数战马的西北马场再也找不到一匹可以配种的好马,大唐神策军人数一减再减,现在连自我保护都做不到,唯有四处罗列藩镇,却不想是在引狼入室,现在大唐的藩镇有四五十之多,真正为朝廷所控制的地方也不过就是一个藩镇大小罢了。这次来犯的藩镇甚至比大唐真正的领土还要广袤。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朝中之人却只顾私利,结党营私,不同政见者互相攻坚,不思进取。宫廷内,太监结党成风,为争宠引诱皇上嬉戏,不思朝政。朝廷腐败至此,大唐焉有不亡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