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回到前线也有一阵子了,当然当他回到太原前线,把皇上的圣旨宣读出来时,他看得出来,他手下的这群将领们真的很兴奋。宗泽带着他们一起宣誓,效忠皇上、保疆卫土。得到了赵构绝对支持的宗泽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整顿编排勤王军。
按照皇上的任命,现在的神武军包括以前勤王军的大部,另外就是御前军左右二军。总共45万人。一共分为御前左右二军、神武军第一至第五军。其中御前左军为张俊所统辖,御前右军为韩世忠所统辖,这两军是神武军乃至大宋军队的中坚力量和最强武装。现在分别驻扎在太原、真定二城之外,对二城保持一种压迫态势。
其余五军的统领分别是,第一军,刘世光,驻地:太原;第二军,吴阶,驻地:京兆;第三军,杨沂中,驻地:真定;第四军,田师中,驻地,大名;第五军,岳飞,驻地,太原。
也就是说,整个神武军一共驻扎在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永兴军路四路。另外,秦凤路的防务由郭浩负责。但宗泽认为仍然有必要加强一下秦凤路的防御,所以在请示了赵构后,从岳飞所管辖的第五军分了2万人给编入郭浩部。这样在北方、西北方,与金国交界的几路,都有了一定的防御力量。
宗泽首先要做的便是划分各自的兵员归属。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御前二军到是好办,因为他们之前本来就有着编制的,一切照旧便是。但是其他五军就没有这么容易了。以前的勤王军都是什么什么部,比如说刘浩部,还有就是由谁从自己所在带来的部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勤王军的编制是很混乱的。
现在要把他们重新编排好,还是得费上一番工夫的。里面得考虑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各支部队统领间的关系,还有一些来自附近州县的部队编在一起也有利与管理等等。
为了这个问题,宗泽叫来了张所,两人讨论了几天,加上岳飞的帮忙,才最终确定了所有五军的人员编制。
确定好了编制之后,宗泽赶紧上报了朝廷,赵构拿到手后,只略微翻了一下,便把它扔给了枢密院。让枢密院的那些人审核完毕后,再最后由张浚排定了最后的人员编制。
岳飞他所在的第五军比较特殊,他的部队,先前就决定抽调2万人去秦凤路。剩下的人中,主要已先前赵构所在的相州、磁州兵为主,还有那些参加过“特种战”的绿林兵们。
其实这也是赵构的意思,毕竟他非常信任岳飞,而相州、磁州兵跟他最久,可谓是老底子部队,算得上是赵构的嫡系部队吧。
而那些绿林兵又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了。他们确实具有很强的单兵作战能力,但就目前为止,在团体作战,特别是大规模的会战上,他们的优势便体现不出来了,甚至有的时候,他们还会成为其他部队的累赘。
针对这样的情况,赵构在和宗泽、张浚、张所等人商议后,决定把这些人通通划到一起来。最后,在征得了岳飞的意见后,赵构拍板决定把他们都划到岳飞的第五军帐下。而他们第五军也被决定用来实验和完善“特种战法”。
现在岳飞的第五军,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赵构的老底子部队,也就是相州、磁州兵,另外有部分则是那些绿林豪杰组成的绿林兵。其中第一部分由刘浩统领,说起来这事就有点怪,刘浩本是岳飞的上司,但是由于岳飞的优异表现,最为主要的是赵构不遗余力地提拔,现在岳飞已经反过来成为了刘浩的上司。好在刘浩也是获得了非常大的提升,现在的刘浩还没什么大的想法。
而绿林部则是由宋成与王五两人担任正、副统领。宋成、王五自从那次伏击战后,就一直在贴身保护着赵构,和赵构接触得最多的他们,相对于别人,赵构更信任他们,同时也对他们的能力最为了解。所以派他们担任绿林军的统领是非常合适的。
在编排好军队后,便正式进入了训练期了。现在宋金两国的态势很是微妙。金兵占据了太原、真定一线的一些城池,无论宋兵怎么样?就是死死首在里面,任你在外面骂得天昏地暗,任他外面地动山摇,就是龟缩在里面,与宋兵老死不相往来!
宋兵对于这样的个龟缩战法,也是没得办法。更为可惜的是,金兵现在已经吸取了教训,再想像以前那样偷袭金兵的运粮部队,已经很难了。于是整个战场就这样胶着着。宋兵每日例行地到城下骂上一阵,金兵也照例出来射上两箭,然后两边人马都无趣的结束这么一场每日上演的闹剧,最后相安无事。
宗泽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可奈何,他不是没有攻过城,但就以现在的战斗力,想要攻下这几座城,无异于要金兵现在去攻下大宋的京城。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要实施特种战,只是现在金兵已经加强了戒备,甚至还有了一些应对之策,还有主要的就是,现在宋兵的特种战法还不成熟,有些东西漏洞、破绽还有很多,宋兵的几次行动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针对这样的情况,宗泽终于决定整顿完毕后,就进行一番大的练兵。
岳飞他们所在的第五军练得挺刻苦,岳飞更是自己亲自和绿林军一起操练。在绿林军中,有的人武功身手要比岳飞好,岳飞也找他们练练手脚。加上现在的特种战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岳飞为了更好的完善改进它,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自己也参与到实践中来!
还别说,到目前为止,他们这个特战军还真的超受重视,宗泽经常来巡视不说,皇上都隔三差五的来封手谕什么的,勉励他们一番。直让这群汉子们劲头更足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