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49200000043

第43章 法藏(2)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法藏二十六岁。这时,他已能背诵多部经典,只是还未出家,心中总觉不快,于是就前往释迦弥多罗尊者住的地方,请求接受菩萨戒。菩萨戒是在比丘戒、比丘尼戒之外的另一种戒律,据说还有烧身供养以示愿行坚固的习俗。由此可见法藏出家修行的内在要求和心情,当某僧人将他引见给尊者时,尊者详细询问并听取了他择师学法的经过。尊者对法藏能背诵《华严经》,兼讲《梵纲经》,非常惊奇,他赞叹地说:“只要掌握了净行一品,就可以得到菩萨大戒,何况还能义解发挥!”

同年,智俨梦中显示般若台倾倒,预感自己今生因缘将尽,便当即召来门人弟子,告诉他们说:“我将要去净土极乐处,游览莲花藏世界。”他看了看法藏,眼光落在法藏的俗家服装上,意犹放心不下,特此将道成、薄尘叫到床前,再三嘱托他们照顾好法藏,还说法藏(他称其为贤者)“随心留意于《华严经》,能无师自悟自通,将来定能弘扬我门遗法。”这样,智俨在弥留之际,就把衣钵指定给法藏这位俗家弟子,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准确的预见啊。十月二十九日夜,据说夜空之中,徐徐有音乐声从西方飘来,随后又自东向西而去,智俨就在这音乐声中圆寂归天。

逝者逝矣,但逝者的精神永存。智俨的弟子中,道成、薄尘年龄已大,他们在当时被称为大德,法藏与义湘年纪相当,几乎是同时进入师门,二人是真真正正的同学。而义湘又属于朝鲜新罗人,回国后被该国推为华严宗初祖,后来与法藏不断有书信来往,这是后话。赫赫有名的一代宗师去世,而他指名的衣钵传人竟是一名俗家弟子,这对华严宗来讲,显然有不利的因素。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当然,这是依当时的大环境而言的,一个没有出家受戒、又没有什么影响的人,在游讲参学过程中,难免被人小视和瞧不起。所幸小环境还不错,道成、薄尘在师父去世之后,自动承担起责任,他们没有为自己的得失而耿耿于怀,始终牢记师训,随时留心法藏的出家事宜。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荣国夫人杨氏去世,武则天借此机会,在佛门度僧,并特将住宅辟出施舍,改成“太原寺”。依当时的惯例,大凡皇室宗亲上归冥路,都要兴建寺院,以表达生者对死者的慈爱、留恋和祝福。如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二月二十四日建成的大慈恩寺,就是太子李治为报答其母长孙皇后之爱而兴建的。寺成后,聘请玄奘为大慈恩寺的住持,该寺也就成为玄奘的译经场所。不过,那时的佛教多限于知识阶层,贵族文化的气息很浓,特别是玄奘师徒所弘扬的唯识学派,一般民众对其难免有敬而远之之感。但是,这时的佛教正在深入于普通群众之中,为了用佛教笼络民心,武则天以自己的化妆费为支柱,令人在龙门石窟奉先寺铸成大佛像。这次,她又以太原寺为契机,广为推行佛教政策。

听说武则天舍宅为寺,欲度僧尼,道成、薄尘等乘机联络一些大德名僧,联名写状,推荐法藏,请求度他为僧。这篇联名状写得恰当得体,开头写了法藏自小思慕佛祖以来的拜师求法经历,说他“少有佛志,长而从师”,对佛家经典“背诵如流,运用娴熟”,是个不可多得的佛界奇才。接着笔’锋一转,叙述了法藏至今居俗的客观原因,是由于他多年奔波、遍寻佛法、迟遇良师等因素造成的。最后,状文歌颂了本朝太平盛世时的佛教政策,指出天下万民“身当四方合统之朝,时值三宝重兴之运”,所以借此“自天降康”的美好时机,希望能为法藏剃度授戒。这篇状文,非比寻常,首先它是由佛界有名望的僧人联名写的,说明法藏在佛界已渐露头角,同时也表明是代表了佛界的一致意见;其次,机遇很好,正值皇家朝廷开门度僧,一旦有人被选中,那前途不可限量。那时,朝廷的举动意味着尊严、地位、威望、声誉等等,假若能被朝廷以法律的形式认可,那就不可小视,不可漠然处之,真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对一般人来讲,这种机遇很少、很渺茫,但是法藏已经迎来了这种机遇。

推荐状文很快得到恩准,敕令在太原寺道场为法藏削发授沙弥戒,并聘任他为该寺住持。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圣旨又令在京城的十大德法师,给法藏授具足戒,诏令他在太原寺讲解《华严经》。这时武则天已完全掌握朝政,她令臣下称她为“天后”,称高宗为“天皇”,常常以天后名义发布诏令。端午时节,天后武则天派使节到太原寺,给法藏赏赐衣物,以示慰问,祝他寿如茂松,“永耀传灯,常为道首”。此后,武则天又把《华严经》中“贤首菩萨”的名号赐赠给他,尊称他为“贤首国师”。

四贤首国师

674年这一年,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年代。与武则天提出十二条政治主张的同时,法藏不但实现了盼望已久的出家愿望,而且也获得接二连三的特殊待遇。贤首国师的声望如日中天。

法藏在新落成的太原寺讲解《华严经》,听众络绎不绝,从此名声大振,各寺纷纷请他讲经弘法。次年,他应玄华寺之请,为僧俗群众开讲《华严经》。这次讲经,又是一个提高进步的机会。本来多年前,他就能默念背诵,加之后来听讲时的领悟心得,讲经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但是,每次讲解都有新的收获体会,都会有新的灵感涌现出来,这使得他讲经更有条理,更吸引听众,更容易征服人心。你看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会儿讲得玄妙入微,一会儿讲得具体生动,听众无不敛声静气,凝神思索。这次讲演大快人心,其影响之持久,传播之深远,超出想象。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中印度的沙门地婆诃罗(中译:云日照),来到中国长安讲学。法藏得知消息后,喜不自禁,当即前往参拜问候。他带着问题虚心请教:“印度对佛陀的一代教法是如何判释的?”云日照告诉他:一‘印度那烂陀寺有两大法师,一个叫戒贤,一个叫智光。戒贤根据《深密》、《瑜珈》等经论,将有、空、中作为三时教判。智光则依据《般若》、《中观》等经论,以心境俱有、境空心有、心境俱空为三时教判。”这一珍贵信息给法藏以新的启迪,他将此连同以前的所思所学、译经心得交融在一起,豁然开朗,智慧大增。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法藏以一教之尊,且又有国师称号,可谓功德圆满,无所不晓。但他不耻下问,学问相长,探究研讨永不知足,从而为弘扬华严宗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佛教各宗派,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净土宗等,纷纷着书立说,弘扬门派,争奇斗艳。华严宗在当时已较有名气,但如何完成师父临终“绍隆遗法”的心愿,法藏内心激动不已。

华严宗自初祖杜顺和尚至今,已有三代,而则天皇后把“贤首菩萨”、“贤首国师”的荣誉赐赠于己,这是华严宗的自豪和骄傲。但是,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称华严宗为贤首宗,这是始料未及的。所以,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前两位师父的思想观点,另辟新的途径,使华严宗的教观、教理、教规丰富和完善起来,以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阐发微言大义,故此得名。法藏眼前似乎晃动着师父的身影。师父常常提起,杜顺初祖是陕西临潼西北人,他依靠《华严经》,宣传教义,法界圆融思想,就是他首先在中国大力提倡和弘扬的。师父智俨,甘肃天水西南人,被称为华严宗二祖,早年随杜顺出家学法,后在智正法师藏经阁前,肃静致礼,默念立誓,信手取得《华严经》第一卷。师父卓异非凡,每读《华严经》,都有新意,别乘一教、无尽缘起思想,是他对华严宗的重大贡献,从此奠定了华严宗的主要理论基础。法藏又想到,自己若干年来一直纠缠不清的相印相融观点,在和印度、西域高僧的交流接触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法藏的回忆与想法,正是他印证自己论点,捋顺思想体系的逼真反映和写照。法藏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的判教学说,他把当时在中国的各家佛教宗派,分别判为五教,其名称和次序是: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和一乘圆教。法藏认为,华严宗在五教中地位最高,属于一乘圆教,而其它宗派则属于偏颇而有弊端的“偏教”。因为世间,一切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特性和界限,它们是“因缘生起”的,而缘起的实质就是“法界缘起”,或者是“真如缘起”,所以,法界为真如(在佛教教义中,真如等同于佛性、法性、如来藏)之法界,缘起为真如之缘起。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真如或者如来藏派生出来的,山、林、河、尘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如的法界,真如的缘起。只要领悟了这个“一乘圆教”,那么就可“即身成佛”。

法藏的判教学说和主张,使华严宗的思想体系更明确,更充实,更完备,所以,世人公认法藏是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当然,也有例外,他的弟子慧苑就认为,“五教”只不过是在天台宗的“四教”之外,加上了一个“顿教”,意义不大。慧苑也因此被摈弃于正统的华严宗人之外。事实上,法藏能融合各家学说,自成一派体系,功绩和作用已成定论,何劳他人评说!

华严宗因“贤首国师”而名声大噪,一时成为与其它宗派鼎足而立的一大宗派。据传说,法藏讲经常常伴随着一些神妙莫测的东西,这就使得华严宗变得不可思议而又非常诱人。须知,当时大多数人对高深的宗教理论和哲学问题不感兴趣,能让他们信服、趋之若鹜的,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法藏以什么办法,使讲经场所有如神明降临,他都在有意无意中,传输一种信息,即华严宗是真正的圣教,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这就是法藏,这就是法藏的讲经。

据说,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八月,法藏举行了一个戒斋忏悔法会,当众为亡灵超脱祈祷。事情的原委是,上年五月间,雍州万年县何容师,因嗜吃鸡子,杀之无数,而暴病身亡。死后与其它七百个鬼,被打入地狱,经受油汤煎熬之苦。在实在不能忍受的时候,他返魂托梦,让第四个儿子行证恳求法藏赎罪,法藏就令他诵读并抄写《华严经》,到这时方才完成。在众目睽睽之中,只见何容师等七百鬼飘出地狱。

武周天授二年(691),法藏应山东曹州枚宰之邀,前往讲经说法。会中有个不信佛法的人,口出狂言,大骂佛、法、僧,没想到第二天就面容破伤,发眉随手脱落,遍体脓疮泡疹,他恐惧思过,求助法藏。法藏训诫他说:“这都是报应!从今日起,你应当礼敬三宝,诚心诚意地朗读《华严经》,而且要读一百遍,罪才可以免除。”这个人千恩万谢,感激涕零,拿起《华严经》,就高声读了起来。谁知,只读到一半的时候,就形体复原,完好如初。后来,这个人逢人便说法藏的恩德,到处讲解《华严经》的神灵。

上述两则小故事,是法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宣扬佛教,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信服它,接受它。他附加于华严宗一些神妙玄虚的东西,只能这么来理解和看待。如果说上述种种,是着眼于本门本派,是振奋宗风的需要,是为自己派别服务的,那确实产生了重大效果。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还不能全面理解法藏,否则,他就不成为“贤首国师”了。

法藏是朝廷崇赏的一代宗师,他也是社会的一分子。讲经作法、弘扬门派,需要借助于朝廷,对朝廷及其政局,不可能超然于局外,但是他有自己的参与和判断准则。在某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法藏始终能把握好分寸,与时俱进,甚至为国分忧。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族首领李尽忠等,在今辽宁朝阳一带举兵反唐,造成大乱,近七八个月的时间,叛军连陷几座城池,矛头直指河北中南部一带,唐朝十八万大军弃甲而逃。在这紧急关头,武则天又调二十万军队出师讨伐,同时还诏令法藏依经作法,协助王师。君令如山倒,法藏于是沐浴更衣,建立道场,内部放置十一面观音像,默默吟念祈祷。据说数日后,叛军看见有无数神兵汹涌而至,观音腾空闪现,一时间,天鼓之声不绝于耳,敌兵胆战心惊,不战自乱。唐军随即平定叛逆。武则天大喜,称赞法藏的恩德和神兵的威力,于是改年号为神功元年。

当然,将法藏的法力吹得神乎其神,似乎可抵几十万大军,的确言过其实,但就客观效果而言,他对稳定人心、鼓舞斗志,也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重译华严

武周圣历二年(699),法藏以近六十岁的高龄,参与重新翻译《华严经》。

《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又称《杂华经》,是印度大乘佛学经典的一部分。大约在公元二——四世纪之间,南印度、西北印度和中印度都先后流行《华严经》。我国在东汉时,《华严经》中的《兜沙经》,就已经有了译本,至唐朝时,有关此经的篇章译本就达三十五部之多,但其中较早、较全的汉译本,当属东晋时译注的《华严经》,分六十卷三十四品。不足的是,晋译经卷,译文繁杂,许多地方不符合原意,并且《入法界品》内有两处脱落。三百多年以来,晋译本照旧,无人更改,法藏时常叹息,有时默默凝视西天,希望有所补救。680年,中印度和尚云日照来中国时,正好带来了《华严经》的梵文典籍。当法藏知道云日照所带梵文本中有《入法界品》时,他便和云日照一起,翻译、校对、查寻。据说二人译注时发出的声音,如雷震荡。《人法界品》终于被完整地译成汉文,整个译文流利顺畅,言简意赅。

天授元年(690),是个在中国历史上永载史册的年代。这一年,武则天终于废弃唐朝,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将洛阳改为神都。同时,武则天向天下颁布《大云经》,在全国各地兴建大云寺。之所以如此,据说后凉时昙无谶翻译的《大云经》中,记载有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的说法。于是有些人就穿凿附会,说武则天就是弥勒佛降世,应该代替李唐作皇帝。武则天建立周朝后,就广泛推行崇佛政策,她派遣使者,去今天和田一带,请来沙门实叉难陀(中译:云喜学),让其讲解佛经。同时又诏令法藏去洛阳大遍空寺,共同参加笔受。

武周证圣元年(695)初,法藏从长安出发,奔向洛阳。长安至洛阳,大约有八百五十里的路程,又值冬季,寒风刺骨,黄土滚滚。潼关、函谷关两侧,耸立着数十丈高的断崖绝壁,绵延数十里。大约二三月间,法藏抵达洛阳,他不顾旅途劳累,立即投身译场。真是天公作美,这次翻译的正是《华严经》,而义净、弘景、圆测、神英、法宝等各位名僧大师,均列席就坐,真是人才济济,满堂生辉。法藏奉旨进行笔受。这次翻译搞得有条有理,壮观非凡,译经寺前,百叶莲花盛开,译经寺内,各位大师字斟句酌,勤勉有加。

有一天,武则天兴致勃勃地光临大遍空寺,亲自探视翻译进展情况,并赏赐饭食,以示慰劳。武则天的幸临,表明皇室对佛教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法藏等人译经的劲头更足了,信心更大了。后来,译经场所改到佛授记寺,法藏愈显得精神焕发,老当益壮,他借这次新译的有利时机,将以前云日照补译的两段经文插入新译经书。这次译经时间长达四年之久,至武周圣历二年(699)方才完成,新译《华严经》长达八十卷。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793),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第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
  • 长征英雄谱2

    长征英雄谱2

    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所经历的故事,在这漫长的艰辛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的种种英雄气概,记载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打过的一个个漂亮胜战的精彩片段,记叙了他们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 大师

    大师

    民国时期,百业凋敝,唯独教育不曾腐败,还算成功,其根源就在于:那个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大师云集的时代。《大师》讲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清华校长梅贻琦,以及蒋梦麟、马寅初、傅斯年、罗家伦等六位民国教育大家的精神所在。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提倡“学术自由”,以其雅量、远志成就了北大之“大”。
  • 我认识的杜润生

    我认识的杜润生

    本书收录了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对杜老工作生活往事回忆的文章,真实再现了杜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方法,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与启发。书内还有媒体采访杜老的稿件,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为“三农”奉献一生的杜润生。
  •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

    本书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实地探访历史遗迹,爬梳史料,带着温情与敬意亲近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等北洋时期代表人物,追述他们在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北洋时代的风貌,颠覆了人们对北洋的既有认识,呈现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热门推荐
  • 我被电脑上身了

    我被电脑上身了

    你的大脑拥有了电脑的功能,能像CPU般运算各种数据,能像内存和硬盘般储存和搜索各种数据你的眼睛和耳朵无论摄入任何外部信息,都能在一瞬间储存进大脑,即使当时没有注意到的信息,也能通过大脑事后搜索出来你的身体能接受到大脑的具体指挥,将身体各部分的营养健康调节到最佳状态你的身体长了个肿瘤,大脑能命令正常细胞齐心协力将变异的有害细胞排挤出来,再通过防御系统将其杀死,或是通过排泄系统将其排出体外你能接收和分析外来各种电波,任何生物都无法悄悄靠近你,你能读懂任何人的心思,尤其是漂亮女孩和你在商业等各领域竞争对手的心思当你的身体变成了一部活电脑,或许你能干更多的事,发挥更大的本领你想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吗?你成了这样的人后,你会做些什么?李坚就成了一个这样的人,结果他能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他控制了世界吗?他最后被迫逃离了这个时代!李坚最后能找到适合他的时代吗?
  •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上个世纪,听着很遥远,也不过十多年前。那个时候电脑是奢侈品,网络是新事物,最牛逼的手机是翻盖的,美女都还不是同一张脸。世纪之初的钟声响起时,你多大?什么样?在做些什么?是否也在某个城市喧嚣的人群中倒计时?是否某个牵着手的人一转身就再也见不到了?世纪交替的日子里,经历了一些暴力血腥,一些暧昧色情。是否不太寻常的成长路,让我们走到现在这一步。
  • 破碎的审判

    破碎的审判

    他们是教会最神秘,最强大,最忠诚的骑士——审判骑士。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是代替神灵降下审判的使者。然而……“这一切都是错误的!”一个声音莫名的响起……
  • 痴情恋人生死相许:挽离裳

    痴情恋人生死相许:挽离裳

    生死相许的他们竟是兄妹?!他和她相互扶持多年,面对敌人,宁愿选择共赴黄泉。然而一场熊熊烈火,让他们找到了各自失去的记忆!当记忆回归,他们还能否继续携手?当她披上他人的嫁衣,他是选择祝福,还是劫取轿上的新娘?
  • 修仙道士

    修仙道士

    他是一名学生.在偶然之中得到了几本书,从此就改变他的一生,他开始捉鬼,修仙,而且还有美女相伴。希望支持.多推荐
  • 君落何芳

    君落何芳

    月归何夜?君落何芳?灼灼桃花,三千繁华。梦醒几时?泪流几分?清纱漫舞,一扫红尘。孰知吾念?孰晓吾心?昙花过境,一现芳然。可否画情透骨?可否相思无痕?可否忘却前尘?可否划别三生?夜已将至,琴音未绝。但晓黎明,惟君独酌。如若愁情入骨,如若相思化泪。如若离人成殇,如若如初亦难。倾你一世容颜,误我红尘三生。许你千生似锦,弃我万里山河。
  • 此方雅趣

    此方雅趣

    他,无姓无氏,身份成谜,也许是落难于此的公子,也许是隐于世的大家,也许有着更不为人知的秘密,但他超然的琴技却毋庸置疑。她,笑靥如花,乐观开朗,却天生一双阴阳眼,有着不堪回忆的悲伤过往。它,好吃懒做,钟爱鱼干,喜欢整蛊和欺凌弱小,却是法力强大的上古神兽。无论他,她,还是它,似乎每个来过雅趣里的人都有着他们的故事和秘密,伴着茶香与琴音,那些尘封的往事就从这里开始娓娓道来……
  • 过路人的不凡路

    过路人的不凡路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百无聊赖中,一个黝黑不失明亮,沉稳不失睿智的少年口中衔一根溪草,有意无意的絮叨这所谓不错的顺口溜。有的人活着碌碌终身,而有的人活着走的必然是不凡路,即使是个过路人……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海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海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妃倾天下:嫡女荣华

    妃倾天下:嫡女荣华

    苏桁,我崔凌依死后一定化作厉鬼夜夜索命,一愿你子孙各个如你一般,嗜杀手足!二愿你结局如同你父皇一般,被子孙谋逆!三愿你后宫勾心斗角永无宁日!若有来生,必当血债血偿,以报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