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200000020

第20章 唐诗流派

第2章第4节唐诗流派

初唐宫廷诗人

唐初统治者对文艺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以李世民本人为代表,他虽然也主张文学为政教

所用,却懂得文艺同政治并无直接因果关系,他也不相信所谓“亡国之音”的陈词滥调。而

且,李世民在文艺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能够从艺术上欣赏文学。这虽不能直接引起文学的

兴盛,至少也是为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唐初的几代君主,不仅太宗如其自称喜“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高

宗、武后、中宗等,也都如此。为了炫耀大唐帝国的治世气象,他们又广引天下文士,编

纂类书,赋诗唱酬。由此在唐初先后出现了几个宫廷文人集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太宗朝的虞世南、许敬宗,高宗朝的上官仪,武后时的“文章四

友”(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中宗时的宋之问、沈?期等。这些

宫廷文

人,或位居显贵,或为帝王所奖掖,每有所倡,天下靡然成风。他们的大量创作,内容也不

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既无须亦难以深入抒发情思。与南朝及隋代 ⑹啾龋梢运瞪?

归于“雅正”,但也因为这种“雅正”而更显得苍白无力。其意义主要在于维持了一种艺术

风气。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沿革的消息;其中有的诗人,还对诗

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历诗人

大历诗人,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

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

,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痛定思痛,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和衰老,失去了

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的诗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

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大历诗人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诗人,“十才子”

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 、钱

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蔊、夏侯审。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所长

亦各异。如钱起才能很全

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李端才思敏捷,善于作

应酬的送行诗。“十才子”创作倾向和诗风比较相近。他们的生活态度,在钱起的《县中池

竹言怀》一诗中表现得很典型,所谓“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不再像前辈盛唐诗人那样充满兼济理想,真正的兴趣也不在

政事,而是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除了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

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作品多为

题赠送别之作。

另一部分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作品大多描写山

水风景。就题材内容而言,他们的诗歌并没有比前人提供更多的新东西,其清雅闲淡的艺术

追求,则深受盛唐王、孟诗风的影响,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然而,在与诗的风格情调和写作

技巧密切相关的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大历诗歌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由于大历诗人多有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受其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的诗歌的词语选

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在大历诗中,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

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形成了两种意象类型——象征性的意象和描述性意象

一味地采用白描手法做诗而偏重于描述性意象,也会使诗的境界流于浅近狭小。大历十才子

的诗,虽善于运用细微清幽的自然意象,以一、两联诗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境界

,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而且不少诗作过于讲究描写技巧而显雕琢,以致有佳

句而无佳篇。

韩孟诗派

唐诗经过大历年间一度中衰之后,在唐德宗至唐穆宗的四十馀年时间里又渐趋兴盛,并于唐

宪宗元和年间达到高潮。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

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极富创新韵味的各体诗歌,展示了唐诗大变于

中唐的蓬勃景观。而韩孟诗派就是进行这种新变的第一诗人群。

韩孟诗派成员有孟郊、韩愈、张籍、李翱、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等作为一个诗

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

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

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注重诗歌的抒情功

能。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渲泻

,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物质。

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笔补造化”。“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

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孟郊非常欣赏“手中飞黑电,象外泄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

”(《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的书法艺术创造,由此而及于诗,他认为虽“形拘在风尘”

,但可以“心放出天地”,用一己之心去牢笼乾坤,绳律“万有”(《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

之诗》)。韩孟诗派在倡导“笔补造化”的同时,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在《调张籍》

一诗中,韩愈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我愿

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与韩愈相同,韩孟诗派其他成员也大都具有崇尚雄奇怪异的审美取向,如孟郊声言自己为

诗“孤韵耻春俗”(《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卢仝自谓“近来爱作诗,新奇颇烦

委。忽忽造古格,削尽俗绮靡”(《寄赠含曦上人》);刘叉宣称“诗胆大如天”(《自问

》)、“生涩有百篇”(《答孟东野》);李贺更是倾心于幽奇冷艳诗境的构造,既“笔补

造化”又师心作怪。虽然这些诗人因自身遭际所限,视野不够宏阔,取材偏于狭窄,大都在

苦吟上下工夫,以致雄奇不足而怪异有馀,诗境也多流于幽僻蹇涩,但他们却以自己的美学

追求和创作实践有力地回应了韩愈的主张,强化了以怪奇为主的风格特点。

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

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

;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其远源可以追溯到

三百篇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

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元稹、白居易都对杜甫的写实之作全力推崇。白居易

说得更为具体:“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馀首……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与元九书》)这里,白居易将其全部注意力都投向了杜

甫的写实讽时之作,对于杜的其他作品以及“不逮杜”的作家作品,则评价偏低,说明白居

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元稹除了注目于杜甫的诗歌内容,还对杜诗的通

俗化倾向寄予一瓣心香:“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酬孝甫见赠十首》之

二)“当时语”即当时民间的俗语言。在诗中使用“当时语”,既然有老杜在前导源,则后

继者便有了坚实的依据。于是,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人纷纷起而效仿,致力于通俗

晓畅、指事明切的乐府诗的创作,白居易作诗甚至要求老妪能解(释惠洪《冷斋夜话》),

一时间蔚为风气。

同类推荐
  • 外星人之谜

    外星人之谜

    爱因斯坦曾说:知识是有限的,而未知却是无限的。今天,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不但不断走向微观领域,而且还更深入地走向了宏观领域——地面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宇观领域——宇宙的边界、起源和演化等等,沿着这条道路,人们不断从已知走向未知。本书集中了近年来,科学界对地外智能生命进行研究的资料和成果,数字准确,语言详实活泼,特别适合青少年朋友们阅读。从月球、火星、金星等宇宙天体到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发生的一系列神秘莫测的飞碟与外星人事件,为你尽情展示地外生命的神奇与宇宙的奥妙,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无穷的回味和思索。
  • 探险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探险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共有10本,包括《荒岛历险故事》、《海上历险故事》、《沙漠历险故事》、《森林历险故事》、《古堡历险故事》、《登山历险故事》、《空中历险故事》、《野外历险故事》、《探险历险故事》和《恐怖历险故事》。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

    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

    《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简介:软体动物贝壳的形状千奇百怪:有像香蕉的香蕉蛞蝓,有像耳朵的南非鲍,有像鸡心的鸡心螺等。贝壳的颜色也多种多样: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五彩缤纷。总之,千奇百怪的形状加上多种多样的颜色让贝壳变得十分美观。因此,它们就拥有了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美丽的贝壳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此外,贝壳还可以被制作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品。说到装饰品,恐怕人们最喜欢的就是珍珠。其实,珍珠就是在软体动物的体内制造出来的。软体动物还有很多神秘且有趣的故事,就让我们翻阅侯书议主编的《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带着一颗好奇的心,一起走进软体动物神奇的世界吧。
  • 伊索寓言(中英双语·百年纪念版)

    伊索寓言(中英双语·百年纪念版)

    著名哲学家阿波罗尼如此评价道:“我十分享用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影响最大的寓言,由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富于哲理,在全世界流传两千五百余年而经久不衰。阅读伊索寓言使人趋向聪明、理智、沉稳。这些用简单的盘子端上的一道道美食,他讲述最朴实明了的事情,却教给人们最伟大的真理。比起诗歌来,这些故事更接近真理。每个故事之后,他还附上一则建议与忠告,告诫人们应该做或不该做什么。”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作家阿里斯多芬尼斯、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等,都对伊索讲述的这些故事予以盛赞。
  • 最有趣的青少年益智故事全集

    最有趣的青少年益智故事全集

    独特的视角,零距离的进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独特的编排体例,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阅读习惯。一把开启亿万青少年心志的金色钥匙;一部激励亿万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全集;一本启迪亿万青少年智慧的故事精选,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书。
热门推荐
  • 幽冥征途

    幽冥征途

    末法时代,轮回破碎,神秘轮回珠随楚离降临在人间界。为生存战斗,为爱情征伐,且看楚离踏上幽冥征途,势不可挡!
  • 星本之源

    星本之源

    少年历时十五年修复破损星环,失去了太多。完成修复的少年,将带着星环征战天下,寻找一切的谜题,解开星界的奥秘。然那已被修复的星环中的星灵,是别有用心,还是死心塌地认少年为主呢~~~~
  • 秦中富人

    秦中富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性与社会

    性与社会

    性是人类两大生产方式的核心要素之一。应该说,没有性就没有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没有性也就没有人类历史,更不会继往开来。
  •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这是一部军事历史类的纪实作品。本书以作者首次在日本搜集到的四百多张日方照片和地图为线索,通过对这些照片中的历史信息进行中日史料对照分析和考证,揭示了东北正规军、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于1931年至1945年那段艰苦不屈的抵抗经过,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 魔王独宠,凤女傲异世

    魔王独宠,凤女傲异世

    21世纪杀手界令人闻风丧胆的黑白玫瑰的黑玫瑰,人称黑无常。意外穿越到一个废材女的身上,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唯有重抄旧业,才能让自己站在强者的巅峰。她要在这异世横着走,让整个天下的人都臣服在我脚下,她要傲视天下,俯瞰苍生。他随手便能让这世界颠覆,感情世界确如一张白纸,直到遇见那个狂傲,肆无忌惮的女人。一头紫色长发,一双让世人惊艳的紫眸的他,眼里从此只有那个肆意狂傲的女人。“伤她者,千刀万剐,粉身碎骨,挫骨扬灰。”从此,腹黑如她,狂妄如他,两人一起傲视群雄,独霸异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谁的青春不哭泣

    谁的青春不哭泣

    青春对于每一个男孩和女孩来说,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时期。在青春里我们曾经迷茫过、渴望过,也死亡过分不出是情还是爱的年代里,一份情感的出现会定格成美好的初恋,也变成终生的遗憾生活总是这样,你以为失去的,可能在来的路上你以为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每一次的坚持或者放弃都意味着一辈子一辈子的时光里,谁会惦记着谁,谁又在思念着谁
  • 一起走到底

    一起走到底

    一个萌哒哒的小女孩,一个突如其来的通知书,带她进入了一个甜蜜,波折的代学时代
  • 苏卿遥绝

    苏卿遥绝

    卿墨,一个从小在黑暗的地狱深处被培养成的天才精英,因为偶尔一次的准许偶遇了身世坎坷,却又坚强生活着的苏遥,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暗中部署。不要说你不是独一无二,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经历的人,正是那些想法,那些行为才造就了你。我想写的是一个最平凡不过的灰姑娘的故事,苏遥是幸运的,他们互相爱恋,但普天之下替代性很强的我们,是不是真的无法在这个世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呢?
  • 明神帝

    明神帝

    三年相遇在今生,日月青花定永恒。天道无情断前路,不死不灭涅槃重生。混沌时空,盘古开天地,后遭暗算。死后日月之精华穿越无数宇宙与空间降临地球。日月精华降临在一个叫梁明的小孩身上.。敬请关注盘古之死,梁明解谜。本小说纯属瞎编,望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