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1500000045

第45章 大师对抗赛

第三道题便升华到另一个高度,不再是小打小闹不费心思的简单的题目。

古代数学较于现代更具有生活性,比如《九章算术》里,第一章讲田亩面积计算,第二章讲谷物粮食按比例折换,第三章是比例分配问题,第四章是一直面积,体积,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第五章求土石工程,体积计算,第六章是合理摊派赋税,第七章是双设法问题,第八章是一次方程组问题,第九章是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各类问题。

出题委员会给的第三道题是一道水利题,张文晴颇尴尬的看了沈括一眼,对方依旧不慌不忙,读题思考。

沈括本来就是水利专家,在他担任沭阳县主簿就主持了治理沭水的工程,不仅解除了当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而且还开垦出良田七千顷,那时他只有24岁。

后来担任宁国县令时,又主持修筑春圩,开辟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良田一千二百七十顷,同时还写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关于圩田方面的著作。

到熙宁五年,他又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设,亲自测量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势。采用“分层筑堰法”,测得开封和泗州之间地势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这种地形测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许多段,分层筑成台阶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内,然后逐级测量各段水面,累计各段方面的差,总和就是开封和泗州间“地势高下之实”。仅仅四五年时间里,就取得引水淤田一万七千多顷的显著成绩。

张文晴这种抱着课本傻读书的人于实践上自然比不得沈括,冥思苦想,差点就认输了。幸好,在投降之前,想起自己干瘪瘪的钱包和即将喝西北风的日子,坚持下来。暗想,不就是计算治水的土石方么?我还不信,这臭水沟我还游不动了。

沈括不愧为水利工程学的大师,仅仅花了三炷香时间就将这题解了出来,众学者一阵惊叹,接过沈括递过去的解答过程,几个脑壳凑在一起研究人家的解题过程,但依旧一片茫然。于是,不再谈论,搁下答案,等张文晴的结果。

沈括回过头笑眯眯看向挠头枯死的张文晴,而一旁的范沛则是得意洋洋,心想,这下你不回了吧!

张文晴实在不知该如何解答,而四周说话的说话,偷笑的偷笑,都不打算给他一个良好的计算环境。他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解题。

这题要求精算,而不是概算,张文晴真想跑到那条臭水沟去计量一下,抓头挠腮,汗水如雨,实在是尴尬得很。再加上长时间解答不出,心里更是烦躁,脑子越来越乱。

下面的讨论声越来越大,听得张文晴发毛,猛一抬头,扫杀众人。可惜,众人目光都不在他身上,依旧如故的讨论沈括的才华。

“别急,慢点儿来。”沈括微笑着给了张文晴一个鼓励的眼神,这才让他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又花了一炷香时间,他终于自信的把解答过程交给诸位评审。

沈括率先做完,便由他先解说自己的解答方式,他说得很慢,每个细节都有顾及到,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能理解。轮到张文晴讲解时,他口若悬河,但说得太过,有几处出现失误。下面一片嘘声,他嘿嘿干笑,恨不能找条地缝钻起来。此时,和蔼的沈括微笑的向他投来鼓励的目光,那笑容顿让他心平气和,细细讲解。

做完这题两人休息了两炷香时间,张文晴累的趴在桌子上,从来没觉得做题会是这么折磨人,不仅是精神上的,还有身体上的。

中场休息时间结束,切磋继续,第四题是垛积术,即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

张文晴用他贫乏的文言文水准翻译出来:有一个酒窖,里面有N多酒坛子,堆叠起来,下面大,上面小,与长方锥很像。但是酒瓶堆的边缘不是平的,中间又有空隙。求这堆酒瓶子的体积。

长方锥在古代名曰刍童,但它又不是纯正的长方锥,所以不能照搬长方锥的体积公式。

张文晴对这个题倒有把握些,毕竟它不像臭水沟那么生活化。

而另一旁的沈括开始陷入冥思苦想之中,他先试着用刍童体积公式计算,设最上层为纵横各2个坛子,最下层为纵横各12个坛子,相邻两层纵横各差1坛,酒坛共11层。再假设每个酒坛的体积为1,用刍童体积公式计算,总体积为3784/6,酒坛总数也应是这个数,但得出的结果却是非整数,所以计算错误。

张文晴则使用高阶等差求和进行解答,虽然知道解答方法,但也累得一身臭汗,轻风拂过,不禁打了个寒颤。

沈括的青衫也被湿透,冥思苦想,面容愁苦,但依旧找不到门路。

花了一个时辰,张文晴终于做完,打了个哈欠,嘴巴张得老大,“啊趄——”像雷一样把众人的目光劈了过来,接着又是几个喷嚏,鼻子通红,迎香穴生痛。张文晴看着自己湿透的衣服,向山长大人道:“我能去换个衣服吗?”

山长大人打量着他,问:“那你解完了吗?”

张文晴点点头,山长大人看着他落汤鸡的造型,点头道:“那你去吧!”张文晴欢喜的说了声谢,然后看了沈括一眼,就像沈括看他一眼,非常友好的目光。

沈括也回了他一笑,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张文晴向宿舍跑去。

一上午的切磋,差点让他虚脱,杜材适时送上吃的,让他感激涕零。

而还在战场上的沈括颇为烦躁不安,但姜还是老的辣,不久便心平气和下来。

他想了想,在原有的刍童体积基础上加上一项“(下宽-上宽)×:高/6”,即为110/6,酒坛实际数应为(3784+110)/6=649。加上去的这一项正是一个体积上的修正项。他以刍童体积公式为基础,把求解不连续的个体的累积数(级数求和),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

张文晴可没有耍大牌的意思,换好衣服吃了两口饭便急急赶回讲台。

这一次再来,众人看他时的目光发生了变化,不似先前那么幸灾乐祸,而是多了一份疑惑,疑惑张文晴是否有真本事。

张文晴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评委们招手把他唤了过去,满眼疑惑的打量着张文晴,问:“你写的这是什么意思?”

下面那帮观众一听,顿时一阵哗然,猜想张文晴不懂装懂,欲蒙混过关,却被评委揪了出来。

山长大人白了评委们一眼,道:“等会儿再说。”

一旁的沈括搁下笔,大笑道:“不必了,文晴讲解吧!”

张文晴朝沈括颔首微笑,然后讲解方法,沈括连连投出赞赏的目光,其大度远超过那个旁观者范沛,那家伙自张文晴搁笔,脸色就越来越深沉,现在直接可以媲美百年前的名臣。

四道题就花了大半天时间,再切磋下去只怕有人体力不支倒下去了。于是,山长大人宣布今日比赛结束,明天继续。

学子们一阵欢呼,恨不能冲上去讲通情达理的山长大人高高抛起。

两个参赛队员体力大透支,懒得参加饭局,各回各屋歇息去了。

卫朴跟着张文晴进屋,眼神比以前更崇拜:“夫子太厉害了。”

张文晴笑道:“不是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卫朴一愣,张文晴继续大笑,把卫朴推了出来,道:“我要睡觉,你出去玩了。”

这一睡,睡到晚饭,期间有人敲了好几次门,都被睡得迷迷糊糊的张文晴臭骂走了。

晚饭是由杜材亲自送来的,而且还提了一瓶酒,说是提前庆祝,对旁观者而言,张文晴能做到第四道题已经是奇迹了。

张文晴也较兴奋,欢喜的喝了两口酒,吃饭间,其他的兄弟也前来恭贺。

“还早着呢?”

“你还想怎样?”所有人觉得,他走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而余下的路更加艰难。据可靠的内幕消息,后面的题越来越难,很有可能沈括都做不出来,像张文晴这样的初生牛犊就更没戏了。

事实果真如此,到第五道题的时候,张文晴刚看完题就自动弃权,坐在椅子上看沈括冥思苦想。场下顿时一片嘘声,昨天看他威风八面,还以为今天会更威风,没想到刚上场就举手投降。

张文晴哀叹,他也想继续威风下去,可是算岛屿面积的问题他真的束手无措。

沈括整整花了两个时辰才把这题解了出来,四周掌声雷动,张文晴也鼓足劲儿拍掌。沈大师不骄不躁,依旧淡定微笑。

接下来的两道题,张文晴终于发挥了,一道是方田,一道是不盈足,两人皆顺利通过。

又整整花去一天时间,原本设定的讲学现在变成了笔试切磋。精彩倒更精神,而且也提起了学者学子的兴趣,但理解的人却少了。前来的个个成了观战员,只追求比赛结果,而不注重期间过程。完全不能达到最开始的预定的效果,反而拖累了学子们的学习进度。山长大人气呼呼把肇事者范沛喊到办公室一通教训。不过,这人在外面却风光得很,因为大家都很感谢他缔造了一场盛世。

可是事到如今,这路不得不继续走下去。

山长大人长吁短叹,那后面的三道题,他叫人提前送了过来,很难,非常难,难得教人吐血。

第八题,张文晴又丢盔弃甲,狼狈落败。而沈括则花了整整一天解答出来,他笑道:“以前也解个类似的题目,要不然,算上一年半载也得不出答案。”

第九题时,张文晴终于拿回颜面,拿起鹅毛提,刷刷速写,而沈括却举手投降。

整个切磋,已经花了四天时间,大家看的也索然无味起来。在切磋第十道题的时候,席下的学子越来越少。山长大人也不强求,这样的题目让那些孩子了解后,只怕越来越麻烦。

开始冷冷清清的第五天,这第十题是天文计算,十分繁难,测算子午线的长度。

张文晴道:“这花了几十年也未必有答案,你们这些人也太缺德了。”

出题委员会面面相觑,他们早就后悔,但是骑虎难下,苦笑道:“你做不出来,不代表沈大人也做不出来。”

沈括哈哈笑道:“我也做不出来。”

出题委员会如霜打的茄子,这脸丢大发了。出的题没人会做,那并不代表他们本事,相反却说明他们无能。

张文晴道:“这题不仅要计算,而且还要实地测量,这这点考试时间谁答得出来。”忍了这么久,终于不再忍气吞声。

出题委员会讷讷不敢言,尴尬望向山长大人,山长看了沈括一眼,沈括无奈回了他一笑,山长又看向张文晴,张文晴冷冷道:“我只想到理论,算不算数?”

这么好的台阶谁不要,点点头,众人齐道:“那好,你快说。”

张文晴一通乱扯瞎忽悠,大多数人连连摇头,端起板凳离场,就连学者也撤走的有。唯有沈括给他面子,说着说着,两人交流起来,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同类推荐
  • 楚氏物语

    楚氏物语

    荆州楚氏只这四个字,就让他有挥霍天下的资本而那个深秋的雨夜命运的轨迹渐渐偏离,或者,真正回归……
  • 帝源纪

    帝源纪

    末代沙皇太子穿越到华夏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
  • 神农架野人传奇

    神农架野人传奇

    故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干旱的年景,百姓饥寒交迫。县令横征暴敛。钱大杀死官兵,带着长工、娟子、女儿钱小小逃亡到神农架原始森林,又误闯入到神农架原始森林里还是唐朝社会的唐家营,同虎、豹狼、豺、为伍。战胜千难万险,摆脱官府的追捕,同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野人。
  • 老子要当官

    老子要当官

    回到二十年前的云子轩发誓:“老子要当官!老子要改写命运!”从此,云子轩的生活美女接踵而来,权势节节攀升!ps: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我想为它拼搏一次,每一位读者都是我的圆梦天使。因为我没有伞,所以我只能奔跑,谢谢大家的支持!
  • 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抗日战争中,发生在伪满洲国辽南地区的故事,一批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逐渐觉醒,起来与日本鬼子,汉奸,恶霸作斗争。决心作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们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光复后,又经历了民主联军解放时期;国民党占领时期,直到全国解放。在与敌人顽强斗争中,在新中国的红旗下长大的一大批真正的中国人,成为建设新国家的栋梁之才。故事凄婉,悲情,残酷,跌宕起伏……又具有人情味。文中主人公张明元同志,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的全过程。最终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他在文中以第一人称名义出现,使读者读起来有亲切感。
热门推荐
  • 海岛上的小日子

    海岛上的小日子

    买了座海岛,只想吹吹海风,晒晒太阳,结果大家都往岛上跑。建酒店,修别墅,大学还来凑热闹。养个牛,溜溜马,还有一堆小动物。买飞机,买游艇,竟然还要买军火。我是夏天,工作太忙,日子过得真蛋疼啊!
  • 乱世红颜:倾城皇后

    乱世红颜:倾城皇后

    她,见证了一代帝王的霸业。她,虽是平民,却最终成为传奇皇后。风起云涌,战乱纷繁,她却可以应对自如。谁可知帝王霸业之后的红鸾帐下,她内心的苦楚?以言情书写历史,用历史见证感情。乱世之中,帝王霸业,红颜为后,可是你的唯一?
  • 重生末日之文明退化

    重生末日之文明退化

    太阳被黑质子侵袭,莫名的瘟疫引起了社会的严重动荡,现代的文明秩序被无情践踏;地球保护层被陨石破坏,人类引以为傲的科技变成了废品,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拿起久远古代的刀剑……
  • 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

    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

    本书通过“现象透视、专家评析、走出误区、特别提示”四个部分,针对求职者容易犯的错误,总结、细分出求职道路上的52个误区。
  • 晓生看历史

    晓生看历史

    每个人似乎都曾幻想过,或睡前,或闲暇,或坐公交车上,都会不由自主地幻想着:比如幻想成超级美女、帅哥,走在大街上被星探发掘,然后一举成名,万千瞩目;幻想成富家弟子,挥金如土,放荡不羁,开豪车,住别墅,游戏在芸芸美女之间;幻想自己拥有绝世武功,惩恶扬善,打抱不平,总在不经意间惊呆所有人,而自己却不留姓名潇洒的离开,引得一众美女阵阵花痴,有时候还有其它稀奇古怪的幻想,逗得自己忍俊不禁“扑哧”一笑。如若有一天,你的右半脑真的脱离现实穿回过去,你想在那里看到什么?而白晓生又看到了什么?
  • 交织的幻与实

    交织的幻与实

    一位从小只想父亲认同自己的主角,从小就不曾获得过小孩应有的童年。进入新的校园发生新的事故之后,就好像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件件事故发生在他身边……从小到大被混混缠上,被不认识的女性缠上,被奇怪的陌生人缠上,被神秘的黑衣人缠上,对主角来说事件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大。终于,他失去了生平中仅有的陪伴在他身边的人之中的未来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莫名的愤怒,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事情的真想好像并不是偶然,命运的齿轮不是自然的转动,而是被人强制推动,再也无法停下……
  • 失去后珍惜我们懂了

    失去后珍惜我们懂了

    有些人,默默地守护着爱。彼此之间的感情就向一个小秘密,互不知情。从此以后再也找不到那心动(我实在不会写这个介绍)
  • 你让我的青春不后悔

    你让我的青春不后悔

    她转学到了他的学校,他们从陌生人走到了情侣,从情侣走到了陌生人,虽然他没有给他一个童话般美好的初恋,但她不后悔,因为他给了她一个轰轰烈烈的初恋。
  • 京城帝少:叶少娇妻归来

    京城帝少:叶少娇妻归来

    叶琛,帝都红三代的佼佼者,一直是站在宝塔尖的帝王,心中的那抹朱砂痣离开了三年....他为其洁身自好。那妍,曾经有与他比肩的身份,父母双亡让他的母亲嫌弃,在为父母办好葬礼后,生生被逼走.....他为其入军营...她为躲避入国安局,两人因任务再次相遇....这是霸道总裁与普通女孩的生活....他从高高在上的帝少,变成了宠妻暖男......
  • 象崖珽禅师语录

    象崖珽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