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43200000026

第26章 容我三言 且细论沉浮(中)

郓哥儿之言宛若惊雷,在乔老爹与黄文嘉耳边炸响,两人一时失声。

窗外鸟儿嘤嘤成韵,鸣声上下,拨动着窗棂,那歌喉婉转,如许美妙,可惜却现下无人怜惜,只得空对庭院,好似唱着《玉树*花》的商女,不知屋中人正为天下凌乱而愤恨。

半晌,黄文嘉深吸一口气:“国事隐忧如此,可恨当道兖兖诸公无此识见,我等在此空发议论却于事无补,实在叫人气苦,朝中奸佞把持朝政已非一日,权臣如此横行,怪只怪那王安石,你看看他手下那一群奸佞小人,自吕惠卿以降,蔡确连起大狱,王韶创取熙河,章惇开五溪,沈起扰交管,沈括、徐禧、俞充、种谔兴造西事,兵民死伤皆不下二十万,乃至如今把持朝政的墙头草蔡京,皆为国之蛀虫硕鼠,其人虽身死,但余毒流布天下,至于今日而未绝,哲宗皇帝便深受其蛊惑,才会在亲政之初打压忠良,贬斥苏轼兄弟,出恶言而伤已然故去的司马光公,凡此种种,皆以王安石祸国殃民之变法为滥觞,导致朝政失控于上,其恶名必遗臭万年,偏偏推行青苗诸法,坏我大宋建朝来推行的富民之策,弄得民怨沸腾,朝廷元气大伤,哼,郓哥儿这故事的说法倒算仁善,说哲宗皇帝之祖母高太后归天前也称赞王安石是个为国为民的好人,只是措施不当,欲速不达,这简直就是在为王安石翻案,王安石用人重才不重德,这算什么?读过几天书的人谁不知道自古只曹操用人如此,他王安石就是大宋的活曹操!现下除了朝廷上的奸党为其歌功颂德,天下百姓哪有不对王安石恨之入骨的?高太后到底是深宫妇人,见识有限,难怪哲宗皇帝行事如此操切……”

郓哥儿还是第一次听宋人当面如此抨击王安石,黄文嘉如此是非分明之人尚且言辞激烈,若是换成旁人,只怕还要激烈百倍。

其实王安石有点冤,谁让大奸臣蔡京是他提拔起来的呢?在他这个后人看来,把王安石与蔡京相提并论,实在滑稽,但他在宋人口中背上如此骂名,亦怨不得别人。

王安石的是非功过郓哥儿不想评说,后世史书谈到此公时,学生诵背的是“伟大的改革家”,是个失败的英雄,这说法固然有道理且很少偏颇。

但这种所谓的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评价历史人物其实应叫事后诸葛亮,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旁观者清是清了,但未免不近人情,宋人百姓斥王安石为****,在后人看来可算是当局者迷,但利之所在,谁人能太上忘情?

也许变法有诸多天下大利,但变法者举止失措,甚至以权谋私,推行变法后,未见强国大利,先见伤民大害,这如何了得?

须知升斗小民不是天生圣人,安贫乐道,还得意于“君子固穷”,目之所及不过眼前一日三餐、吃饱穿暖,你若可令其发家,那便万家生佛;但断了他眼前实实在在的生活,却许诺看似茫不可知的来日如何如何,不给人点儿甜头,人家愿意和你干吗?你叫百姓如何信你?

到头来还不是怨声载道,斥之以****?

乔老爹瞥了一眼郓哥儿,见他默默点头不语,才道:“文嘉此言差矣,高太后称赞王安石未必没有报国之心,并非无的放矢,他那政令亦不全是祸国殃民之举,如出卖坊场用来召募衙前差役人员等等,诸般政策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只是因时将其中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作了某些修改,但那底子还是变法的政令,再说创行保甲、保马之法,亦是为了要国家富强,洗雪大宋数代之耻。当年司马光公未尝不想与王安石探讨变法可行与否,但王安石认定司马光公只会破坏变法而拒绝,却去和那一群小人商量,致使大宋开党争之端,这事情王安石却需负上全责。”

郓哥儿很是意外地看了便宜老爹一眼:这老头有两把刷子啊,竟能看出王安石新法的利国利民处。

至于党争,那便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立场不同,争辩起来便是鸡同鸭讲,毫有意义,大宋衰落下来是不争的事实,这里面未必都是王安石的责任,但亦难辞其咎。

郓哥儿未见过王安石,自无权评判此人品行,但书生革命好走极端自古皆然,王安石的西汉本家王莽那厮就是一例,改革起来一股脑、没步骤、喊口号类的搞******的未必只有三流穿越小说的主人公才会,古代书生每多这种理想主义者,稳坐书斋,幻化出自编的黄金世界,以为天下皆浊而我独清,殊不知为政者不可书生清议,须得稳重持国,改革要兼顾各方既得利益,又或革其旧利时即许之以新利,方可逐渐减少阻力,顺利颁布推行政令。

他那诗里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固然志气庞然,但站得高,只能看得“远”,却一定看不“细”,只在巅峰踌躇满志一眼囊括江山如画,却不道勾勒细微分毫最见功底。

脑袋里想着一夜春风遍地,天下万象更新,一到现实,若别人稍有异议,不问青红皂白,便乌眼儿鸡般认定对方必是敌人,不容辩驳,大加排斥,把所有人都推到对立面上去,而后那才真的是为自己树敌呢。

王安石即为此类仁兄,如此行事操切,简直枉称儒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都忘到天脚底下去了。

王安石为国为民,难免自视甚高,但他却不知自己亦不过是当局者,与大宋万民一般无二,朝中的反对者“迷”在看不透王安石的富国强兵之策到底居心何在上,而他王安石是“迷”在用人之道与改革之策是否妥帖上。天下万事哪里有一蹴而就的?

若是循序渐进,用人得当,这变法大事未必不能成功。

可惜这时机已然错过,值此乱世,君昏臣奸,若再行改革,那便是雪上加霜了。

这些事情黄文嘉自然知道,但对王安石依然无法改变观感丝毫。

郓哥儿笑道:“说这些无谓了,且先不管朝堂如何,咱们不是当官的,什么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什么忧君忧民,这些个话语说出来也没有人听,还不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须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管别人,远的不说,单单是为自己,我等亦不能坐以待毙,若是到那乱时再奋起反抗,那就晚了。”

乔老爹与黄文嘉困惑地看向郓哥儿,天下危如累卵,闻之令人束手无策,不知道他一个在别人眼里大字不识的小屁孩儿有何打算?都说国破家亡,若是大宋不幸,自己这些小民又能如何呢?

但两人没有丝毫轻视的意思,只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就非英雄而能放言。

乔老爹亦再无法把郓哥儿当成是不懂事的孩子。

郓哥儿是非常人,绝不可以斗量海、测其深浅,今日这故事已给两人带来了极大震撼,如今郓哥儿宣称要有所行动,自然一个二个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郓哥儿语气淡定,好似在述说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此事多说无益,最要紧我辈需脚踏实地做些事情竭力补救,朝廷不能防患于未然,那我就要未雨绸缪,要对付游牧民族的进攻,乃至收复汉人原本的失地,咱们大宋就得有一支所向无敌的强军,若是有可能,我倒希望能训练这么一支强军。”

郓哥儿说这话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还没那么狂妄,自大到认为自己现下就能打造出一只军队来,他的目的不过是要把便宜老爹与黄文嘉绑上自己的战船,有了帮手,日后再谋其他。

至少,这一文一武的,在乱世中保命也算是有所依仗,当然,这事情对两人也有好处,免得坐等家中,没有准备,等到女真人南下,再拼死反抗,那就来不及了。

什么?训练一支军队,还所向无敌的强军?

乔老爹与黄文嘉目瞪口呆,虽然他们做好了心理准备,却未想到郓哥儿会有如此之语,这话落到耳朵里面不用细琢磨,你就觉得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朝廷每年的养军费用不计其数,还有天下这么多的能臣干吏,也没听说过谁能练出一支可以对抗契丹人的军队来,现在郓哥儿却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要练出一支强军来,未免太过天真了。

郓哥儿说过这话,亦觉得心虚,但他本意在争取眼前两人的支持,练一支强军这事想着都悬。

乔老爹倒不觉得郓哥儿这番话语好笑,实际上他高兴还来不及呢,郓哥儿今天这番言语甭管有多么的不切实际,但到底有名门之后的家风,不算不孝。

但也仅仅如此,郓哥儿这话不用细想,也知道有多不靠谱了。

不说郓哥儿是否懂得军中行伍之事,单单是兵员、粮草、军饷、场地、住处……这些都是问题啊,可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

一想到在阳谷县这个小县城里铺天盖地驻扎十万雄兵的场面,乔老爹连忙摇头,努力摆脱头脑中的幻想,仿佛这场面会成为现实一般。

看向郓哥儿,乔老爹皱眉道:“练一支强军的确是首要之急,以备日后不测,可你如何施展这抱负呢?难不成你要从军,借鸡生蛋?若是如此,我第一个就不同意。”

郓哥儿心头一放,知道乔老爹被自己带进沟进去了,照这个趋势说下去,不但自己日后可以栖身草莽,还能让便宜老爹心甘情愿地跟着自己,这多好啊。

同时郓哥儿亦心中大奇,心道便宜老爹今天是不是吃错药了,他不是一直念念不忘投效边军的事情吗?忍不住搔头道:“爹爹,你不是一直希望我从军,光宗耀祖吗?怎么今日?”

乔老爹嘿然道:“你小子犯什么糊涂?再光宗耀祖那也是咱们一家子的事儿,哪有举国之事为重?老子原本要你去参军,那是希望你记着祖宗,堂堂正正做人,不要无所事事,对不起先人,可如今咱们大宋危在旦夕,你又有此志向,我怎么能把你送到火坑里?军队那种地方,不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能给上官送钱,那你是混不出头的,就算凭借战功,苦熬做了个小校尉又能如何?你又能练出几人来?这于大局无补啊。”

郓哥儿笑道:“原来爹爹亦想明白了,孩儿还在担心爹爹会为往日耿耿于怀,要我替爹爹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呢,若知如此,我早便直说了。”

乔老爹一怔,才摇头失笑道:“原来你小子早就打定了主意,今日明里讲故事,其实却是一套说辞,臭小子,你倒是好手段,瞒的我好苦!”

郓哥儿陪笑道:“爹爹才是厉害,我这里说话才一漏出点马脚来,您便猜到了,我这点儿弯弯绕实在登不上大雅之堂,可您老人家归隐阳谷,实在太过埋没,日后这操练将士的重任还要爹爹为我分担一二呢。”

乔老爹笑骂道:“少拍你娘的马屁,还要我操练士卒?你倒真会腆着脸用人,仔细我捶你,你倒说说看,你要如何才能练出一支强兵了?难不成你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郓哥儿还未说话,黄文嘉却在一旁截口道:“郓哥儿,我和你去孟州。”

黄文嘉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把乔老爹与春梅弄懵了,去孟州?为什么去孟州?他们看看郓哥儿,才发现郓哥儿一脸惊讶地看着黄文嘉,才知郓哥儿果然有趣孟州的打算,而且这话并未与黄文嘉说过,这小子是猜的!

好小子!果然不负我对你的期望。

郓哥儿惊讶之余,忍不住对黄文嘉真心赞叹起来,这小子果然头脑活络,闻弦歌而知雅意,自己才说要练一支强军,他便能想到自己卖力帮助武松的目的何在。

郓哥儿更高兴自己在黄文嘉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日后只怕不会乱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就算是自己班底的第一人了。

不过自己是不会同意黄文家的请求的。

黄文嘉与自己不同,便宜老爹虽然舍不得自己,但尚算开明,自己毕竟有说服他的可能,黄文嘉则完全没有可能,别说家里人对他的溺爱、对他的期许,看他老子对他不放心的态度,就可知黄素很难能放手让黄文嘉和自己出去历练。

即便黄文嘉偷偷和自己跑了,以自己现在的格局是否可锻炼黄文嘉、日后发挥黄文嘉能力,这亦是个问题。

这个黄文嘉如何历练,发挥最大的效用,郓哥儿还未想好,不过他已隐隐约约意识到:这个黄文嘉不该跟着自己乱跑,留在阳谷会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眼下,能在黄文嘉心里埋下提防女真人的的种子就算是非常成功了。

乔老爹与春梅还在迷糊,郓哥儿却对黄文嘉微笑道:“你有这心很好,但我不能带你去闯荡,一者你家中多有拖累,父母如何会放你离去?这二者,现下你与我同去并不能助我太多臂力,我总须得定下来才好用你……”

黄文嘉脸色变了变,却颓然点头,心中满是懊丧,曾几何时,他黄文嘉都是眼高过顶,目无余子,岂料今生交的第一个自认为对等的朋友却认为自己累赘无用,而且还言之成理,叫他反驳不得。

是啊,自己现在到底能帮上郓哥儿什么呢?江湖即便不像郓哥儿说的那般处处险恶,但眼下世道大乱,盗贼横行,自己一介文弱书生除了些微智慧可值得称道外,并无一样本领可应付外面的世界,但即便自己一向自傲的计谋识见,在郓哥儿面前亦不足道,跟着郓哥儿还真就是给人家添麻烦。

有了这种明悟,黄文嘉在初始的难堪之后,便暗下决心,哪怕就在阳谷,也要好好历练一番。

郓哥儿看黄文嘉默然不语,便笑道:“事情不像你想的那样,你留在阳谷对我日后反有大用。”

郓哥儿的意思是要黄文嘉先在阳谷历练一番,再增长些学识才干,别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万一日后跑出去跟人家斗智斗勇不是对手,丢人是小事,再把小命搭进去,那就可惜了了。

抛开人与人间必有的温情不算,若论硬起心肠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那这个世界是极端不公平滴,小时候你上学分年级,大家起点差不多,可是你走上社会,没人会谦让你年纪小,就不下辣手对付你,要想毁了你,那可真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名的用名,有权的用权,肯定都来给你捧场,恨不能观瞻你身败名裂的遗容而后快。

郓哥儿后世三十年沉浮,没有功名,却成了人海里的尘土,原因无他,皆因涉世之初不知深浅,做了情场商场官场职场各种各样的场的炮灰,“粉身碎骨”了。

自己这前车之鉴,今生可以避免了,但不能看着黄文嘉重蹈覆辙不是?

黄文嘉虽说对官场十分熟悉,但到底年纪小点儿,许多事情未亲身经历过,到底要历练一番。

至于如何历练,郓哥儿还未想到,不过眼下时间尚算充裕,慢慢想吧。

黄文嘉却会错了意,闻言心中一动:郓哥儿莫不是在考教我?他留我在阳谷别有良谋?登时,一腔如雾气缭绕山顶的懊恼登时飘散高扬不见了,脑袋飞快地转了起来,潜想自己到底如何旁敲侧击,能帮助郓哥儿练一支强军出来。

乔老爹听到这里亦明白过来,色变道:“郓哥儿,难不成你要随武松兄弟前往孟州不成?……你的办法就是栖身草莽,从江湖汉子身上下手?!”

郓哥儿镇定地点了点头,看看对面便宜老爹的那一张脸开始涨红,里面还泛着铁青,弄得好似炭火烧透的锅底似的,他就知道穿越以来最大的难关到了。

你说有这么个监护人管着,很棘手啊。

同类推荐
  • 上品闲臣

    上品闲臣

    皇城幽深,建文小儿举杯对月,叹年少风华。金殿堂中,文武百官挥袖唾论,对逆贼朱棣破口大骂。而深居之内,大明公主独抱琵琶萧怅然……是谁搅浑了朝堂这江春水?又是谁热血洒满了午门,权倾天下!然而这一年,君子哥杨青来了……
  • 清末留学生

    清末留学生

    “1872年,当我以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踏上美利坚的土地的时候,我就暗暗发誓,我要推翻满清这个腐朽的政府,带领我的同学一起开创一个盛世中华。这是我一个穿越者的执念,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以上话语,摘自《刘家照同志语录》。
  • 玉观音之前因后果

    玉观音之前因后果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山西洪涝之灾,数日大雨倾盆不止,临安县内有一程家村跟赵家村,两村间有一河流以为界,此河不知多少年岁,村里老人亦不知,只道古时两河间不通往来,后来建一木桥以通之。两岸村民皆饮此河之水。这年天涝,大雨已连绵下了数日,村民皆去龙王庙里以祈福。一日,雨骤停,忽见天色半青半红,似一道霞光。村民皆以龙王显灵去庙里还愿。这时有人惊呼发现河中之水与那天色一样,皆是半青半红
  • 《红流纪事》血战台儿庄

    《红流纪事》血战台儿庄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热门推荐
  • 一世情殇:舍我,你爱谁

    一世情殇:舍我,你爱谁

    学生时代的纯情爱恋因突发意外而终结。抑郁、酗酒、自杀,只因认定心爱的她已不再人世。多年后,她站在另一个他身边,顾盼生辉。颜雅绿,当初你处心积虑离开我就是为了这个男人?这些年痛彻心扉的滋味,不能我一个人独享。她在他的深情中再度身心沦陷,他却等待时机给予她毁灭的打击。颜雅绿,这是我的未婚妻;而你,不过是身怀野种的逢场作戏。以报复掩盖情殇,没有期待中的快感,却将她再次推向死亡。这一世,心已失。就算下地狱,你也要等着我一起!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引导孩子结识大师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引导孩子结识大师

    这本散文,是作者从众多发表过的文章中精心选取的,粗略地勾勒了作者大半辈子的生活印迹,“东鳞西爪,点点滴滴,虽然只是印迹,却也能看出我们走过的那个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里我们知识分子群体的性格”。是作者多年文章的合集,非常具有各种感染力。
  • 带着修神系统混都市

    带着修神系统混都市

    徘徊美人妻,醉醒天下流。都市一名穷屌丝,无意中激活了修神系统,从此踏上了一条凶险而又带着刺激的路。校花?极品人妻亦或是圣女都对他芳心暗许,不,你们不要这样,我只想一个人静静地修神。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谁敢欺我,我必百倍奉还。
  • 圣昆阁

    圣昆阁

    圣昆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不知道,他也不知道。我只是知道,自从命运之神在我身上埋下一颗种子之后,我就再也接触不到了世界的光明。我走到了这个世界的背面,去同他面对我无法理解的邪恶,去追寻一些别人遗留的东西,去试图改变死去的人的命运。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不但住着凡人,还有他们。当我站的更高了,我看见他们了!
  • 物初大观禅师语录

    物初大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凡本纪

    王凡本纪

    这是一本恶搞的小说,唉,其实也不算什么小说,就是有点像而已。因为在世界上还没有这文体。PS:这是一剧情基本上没有的小说。PS再S:通过此书,你可以没事笑笑。PS再PS又PS:本书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叫王凡,只要是因为这个名字好打。
  • 异能者王本来

    异能者王本来

    美女的菜馆遭到“食界狙击魔”老蔡的狙杀,面临倒闭的困境,于是高薪聘请能人大厨,对付老蔡的狙杀,可是连持有一级厨师证的大师都望薪摇头叹息,正当美女绝望时,一个刚离开保安公司的小保安走进了美女的视野,属于异能者王本来的一个个传奇就此在展开,为你慢慢叙述------
  • 大狂咒

    大狂咒

    刀尖上跳舞,阴影中漫步!是独行的王者,是死亡的使徒!这一世注定强势逆袭,站到最巅峰!
  • 罪孽至尊

    罪孽至尊

    “为师见你我有缘便收你为弟子,你有师兄师姐十七个,你便是为师第十八个亲传弟子,从此为师赐你道号十八,你拥有十八世转生大运,若这十八次里有一次能渡过考验,为师就给你恢复十八世记忆传授你法门,若是渡不过---你便好自为之。”
  • 仙侠奇缘之魔珠记

    仙侠奇缘之魔珠记

    “天魔圣珠”乃是上古魔界历代天魔教的“魔君”,收集各界生灵的黑暗负面情绪,以及冥界最污秽的怨气和万千的煞气凝结成的“天魔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