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沿着密道往前走,走了约莫有半刻钟的功夫,密道中渐渐有了有了光,林允颜惊讶的看着密道中突然出现的多个岔路口。墨兖皖没有再开口,只是平静的熄灭了火折子,领着林允颜在那些岔路中七转八拐之后,他把林允颜领到了一处古旧的院落前。院落上方的石壁上,隐约的可以看出一个镶嵌的“悟”字。
林允颜自发的停在院前,墨兖皖则是上前敲门。院门是关着的,林允颜看不到院内院内的景物,只是院内诡异的安静让她感到深深的不安。
墨兖皖的敲击很有技巧,三轻两重一轻,约定好的暗号。很快,院内响起了极轻的脚步声,应该是有人急急的往院门口走来。
院门打开,出现在林允颜面前的是一张出落的极为白净的青年男子的脸孔,他的脸上没有胡须。这人林允颜看着有些面熟,但是一时间想不起来是在那里见过的。只见他探究般的打量了林允颜一番之后,脸上有着明显的失望和不屑。
张口便是一副公鸭嗓子,对着林允颜道,“进来吧!”
“是!”林允颜应声道,视线却是不由自主的往墨兖皖那里望去。
一旁,墨兖皖很平静,挺拔的身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林允颜失望的收回目光,紧紧地跟在白净青年身后。
那个白净的青年面无表情的把林允颜带到院内,想了想还是嘱咐道,“一会机灵点!”
林允颜点头受教。
白净青年把林允颜领到一间禅房前,尚未敲门,门内传来了颇具威严的声音,“让她进来!”
“是!”
白净青年极为恭敬,推开门示意林允颜进去。他自己则是知趣的守在了门口。
林允颜一跨进禅房内,立马就感到了有一股极大的压力,狠狠地冲击着她的神经。这是林允颜进屋后第一次真正的见到了海龙熠,那个传说中昊胤国年少有为的皇帝。细细的朝他看去,林允颜惊讶的发现,这个让她十分不耐的皇帝竟然是一个美男子,一袭白色的云锦长袍,手里拿着一把山水扇,一脸若有所思的看着她。
还是那股威严的声音,略带着隐隐的疑惑,“你就是林允颜?”
难道她林允颜还值得冒名顶替,林允颜一愣,心里一阵苦笑。实在是这话听起来怪耳熟的,太后也曾经这么问过她。
“民女林允颜,参见皇帝陛下!”林允颜索性对着声音的方向直接噗通一跪,恭敬地回道。
心里却是渐渐的提高了警惕:她可不相信皇帝会如此的无聊,有心情陪她聊天。
“哦?”海龙熠一挑眉,随即了然。
墨兖皖应该是不会明说的,不过他的身份其实也好猜,尤其是对于林允颜来讲,她根本就是见过自己的。海龙熠索性直接承认了,直入正题,“你可知朕为什么见你?”
“民女不知!”
林允颜听不出海龙熠话语中的情绪,只听到一阵稳稳地脚步声之后,海龙熠已经站在了她的面前,静静的俯视着跪在地上的林允颜。
“起来吧!”
海龙熠语调平平的,看着林允颜镇定十足的样子,眉角一撇,说出来的话确实让林允颜怒意十足,“说起来,朕还是你和赤程英的大媒呢?……怎么,不感激朕?”
呸,她才不感激呢,只是这话不能实说。林允颜站起身,仍然保持着低眉谦恭的模样,闷闷的声音道,“皇上圣明!”感激的话,打死她她也不说。
“朕圣明?”
海龙熠的声音中带着玩味,目光却是一点不落的把林允颜的动作看在了他的眼中,“……你心里怕不是这么想的吧!”
林允颜要咬牙,心里十分不满海龙熠的咄咄逼人,声音听起来更加的惶恐,“民女不敢!”当然,可怜的林允颜并不知道,她的行动完全泄露了她的不满和恐惧。
海龙熠没有错过林允颜衣角上那双紧握的双手,“不敢最好!”声音中泛着冷冷的怒意,“你怕朕?”
林允颜愕然,“是,……不怕,皇上是仁君!”
林允颜心里那个郁闷啊,她实在是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皇帝,只能小心翼翼的斟酌着回答。
“仁君?”海龙熠明显的不满意林允颜的表现,“……有一件事我想你还不知道吧,一个月后也就是你和赤程英大婚的那日,朕的骠骑将军将会与白家的三女白真成婚,婚礼在军中进行!”
白真是前几年白醇靖认养的义女,地位完全不能和嫡女的白姗姗比。至于白真和肖绝音的婚事,由于是与林允颜与赤程英的婚事同时下的旨,林允颜之前并不知道,所以,此时由皇帝来告诉她,她更加震撼和不甘。
林允颜努力压下心里的痛,脸上却是不敢露出声色,“民女不懂皇上的意思?”
海龙熠从衣袖中拿出一场纸,扔到林允颜手中,“看看这个你就懂了!”海龙熠的眼中闪过一阵寒光。
“这是……?”
林云睁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手中的那张纸,惊恐的抬头,“密旨?”
林允颜一打眼,那张纸正中,十分明显的朱砂柳体,写着两个大字,“密旨!”,只是,越往下看,她的心越惊慌,脸色煞白。
海龙熠仿佛没有注意到林允颜的恐惧一般,点点头,“不错!”
“民女怕会有负陛下重托!”林允颜的目光直直的看进海龙熠眼里。
海龙熠淡淡的看着她,“可以,只是江陵林氏一族恐怕……”
林允颜急了,“皇上,你这是在恐吓!”果然,她还是被人抓到了软肋,无力的垂下头,林允颜放弃辩驳,“……这件事情让我想想!”
海龙熠自信的道,“好,想好了告诉墨兖皖,他会通报给朕!”
林允颜愣愣的坐在禅房里,皇帝海龙熠已经离开。
她痛苦的看着手里的那张纸,那纸早已经被她蹂躏的不成样子。“密旨”两字之后,清晰的写着九个楷体字,“避刺杀,入赤府,进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