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众人刚才虽然骤然听闻筱雪儿得了小病影响了些许心情,但明显,影响并不大。至少包括雍正爷在内的众人都是仍旧保持着饶有兴趣的眼神看着那些最后的几个表演。后来,在烟花的绽放中,这场中秋盛宴达到了最高潮。
可是烟花过后,刚才的“耀武扬威”瞬间转为平淡。
恍惚想起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明明不是一个人独自观看烟花,但看着漆黑的天幕被烟花添上一层色彩,心里却莫名陷入一股悲伤与一股孤独中。就好像烟花在俗世的最高点,冷眼旁观这你我不停演绎着的彰显荒唐的故事。
烟花的命运和昙花一样,还未来得及观赏它的璀璨,“吼”声中一切随即烟消云散。烟花会对自己的命运不满么?一切来得太突然,而又走得太快,在这灿烂的红尘中只残存一瞬间的火树银花。却最终沉淀在无际而黑暗的天穹。烟花比一场雨都短暂,这才让我知道,原来,真的,世界上没有永远的东西。都那么唐突而骤然。
可是至少它曾经姹紫嫣红过。死亡永远不是生命的终结,只是让生命转化成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它让生命的回忆更加绚丽。所以,我想烟花它从不后悔,因为它为这世界抹上了闪耀的一笔。明了,原来,烟花消失的瞬间却留下了永恒的存在。
能选择么?变成烟花。享受只有烟花才能拥有的那份幸福。尽管只能有一瞬间的辉煌,可是却曾经美丽过,不愧于这世间。
第五节
本来在人们震撼于烟花的“传奇”色彩后就应该兴尽而归的。可是,年贵妃的婢女黄蝶又急急的赶来了,连礼都顾不上行了,嘶哑着喉咙,强自镇定着,但是颤抖着带着哭腔的声音却暴漏了她的激动心情:“皇上,格格病危……殇了。贵妃娘娘……也晕倒了。”然后再也忍不住,开始低声抽泣了起来。
全场震动!筱雪儿殇了!一瞬间,连雍正爷都顾不上九五至尊的威严,朝重华宫外奔去!
然后众妃嫔也如梦初醒,都都疑惑的望着皇后,思考,是否也应该赶紧紧随其后,也超重华宫外奔去。可是皇后在这个时候特别镇定,高声道:“今晚中秋皇家宴完满举行,现在请跟随福禄公公离场。”
然后皇后才领着众妃嫔朝重华宫外急急走去。之所以说是“走”,是因为这里的各位娘娘都穿的是高盆底瓷鞋,要是奔跑的话鞋子易碎,到时候更加不方便走路了。所以只能快速的走着。但是皇后等众嫔妃,温宪等众格格,再加上几十个宫女,那么个近百人,“啪嗒啪嗒”的用力踩着瓷鞋的场景也可以说是蔚为壮观。
等好不容易出了那个重华宫之时,雍正爷的龙撵已经只剩下残影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跟那些贵人们一起离开,可是朝后一看,黑压压的人群,如果我不想在这些人中穿梭被某些自诩为翩翩佳公子之人轻薄几句或者是有肌肤接触的话,我想我还是乖乖的扮演一个刚得宠的小小贵人,跟那些主子们去凑热闹好了。
然后,众主子要自己的小婢去叫自家的轿子,我这时就有点不知所措了。惠姊想我招招手,道:“琴儿,来,跟惠姊坐一个轿子吧。”
我大喜,忙赶过去,然后有点不好意思的乘了上去。
然后,轿子就飞速的朝紫禁城东方驶去。不多时便到了景仁宫。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初曰长宁宫,嘉靖十四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重修。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五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修饰甚是精美,装潢颇为别致。毕竟,这可是后妃第三人贵妃的居所。
当然现在无人去理会那些雕梁画栋。包括第一次看到那么漂亮宫殿的我。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个筱雪儿格格身上。
落轿下轿,惠姊领着我朝宫内走去。
还未进门,年贵妃凄厉的哭声就已经远远传了出来,那样悲惨,可谓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第六节
一进去便看到只看过两三面的年贵妃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再大声哭泣。一层又一层的眼泪痕迹在那小女孩的衣裳上重重叠叠的。那小孩颇为可爱,让人一看了就忍不住想抱抱,想去疼爱。可惜,已经殇了。不禁叹了口气,人道皇家子女多富贵,又有何人知晓皇家子女的忧愁,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皇家子女过早的便有了尊卑思想,极难有至交好友,往往都隔着一层利益关系,而且皇家子女往往兄弟姐妹众多,幼时便要开始争宠,兄弟姊妹情于他们来讲,可以说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东西。
而最伤人心的莫不是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了。宫里的孩子,极难存活,不知有多少孩子,在婴儿时期便殒了。也不知有多少孩子,连自己的母亲面都未见过,再肚子里已与世长辞。
因为他们母亲最大的夺宠障碍便是别人的孩子,可是难道自己便没有孩子么?情何以堪?
我望着筱雪儿那纯洁的面容,心想,走了也好,去其他家投胎去吧。记住,以后莫来帝王家,这里绝情断义。在外面,或许还能无忧无虑的过一辈子。
雍正爷却未陪在年贵妃身边,只在一旁询问那常太医一些事情。
我在这里不算离他们远的,和我一同来的各宫主子,要不然在安排景仁宫的秩序,要不然在安慰年贵妃,无人注意我,我便仔细倾听雍正爷和常太医的对话。所以他们的对话听得仔细,只听雍正爷威严问道:“常太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常太医是宫内年迈的老人儿了,我曾经见过,他照顾过不少公子小姐,当年雍正爷还小的时候也曾救过雍正爷一命,只不过这事关以为格格的殒命,言语中已不复平常的亲和。当然,我感叹的想,与其说关系着自己的女儿性命还不如说关系着自己皇家的威严,雍正,他向来绝情,一个格格,何时放在心上过了?刚才道的“平常的亲和”也不知有几分真意,怕是虚情假意还多些,只不过想笼络些宫里朝里的老人,让他们的阅历、学识为自己所用罢了。要知道,雍正的残暴无情是世间昭著的。
常太医浑身颤栗,似颇为惧怕,苍老的声音道:“曼诗格格好像是食用了蒸鸡蛋和豆浆,本来鸡蛋性味甘平,能补阴益血,除烦安神,补脾和胃。用于断奶期的乳汁减少,或眩晕,夜盲都有益处,在病后体虚,营养不良,阴血不足,失眠烦躁,心悸,肺胃阴伤,失音咽痛等病状都有奇效,最适婴儿食用。而豆浆相传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其母患病期间,用泡好的黄豆磨成浆给母亲喝,使刘母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豆浆就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本草纲目》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延年秘录》上也记载豆浆‘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只不过……鸡蛋和豆浆一起食用却会造成上吐下泻。”
雍正爷暴怒道:“上吐下泻又怎会殇了?”
常太医更是害怕,赶忙跪下:“臣……不知。”
雍正爷抬轿欲踢,就在此时,常太医的高足李落晨在常太医身后高声道:“小人或许知道原因!”
雍正爷皱眉问道:“说!”
李落晨长相英俊潇洒,美如冠玉,明眸皓齿的极惹宫里主子喜爱。明里暗里,宫里的宫女,包括一些小主都有些暧mei的情愫,暗送秋波的更是着实不少。所以虽然我不曾见过他,但亦猜到了是他。他在太医院的大夫中位列第一等,叫“御医”,只有十三人。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级别。但是因为医者关乎皇家人的姓名,所以就算只是一个七品御医,有些许功绩的俸禄并不比那些知州知府少,有的和大学士相差仿佛。
只听李落晨带有磁性的低沉嗓音缓缓道:“小人在格格的饮食里还发现了甜叶菊(确有此菊,原产南美洲,极为甘甜,菊容也颇美)。此甜叶菊乃波斯贡品,极为甘甜,甚至比甘蔗甜上二百多倍(毫无虚假,可在网上查),是平常制糖的最佳原料。也是最好的甜蜜调味剂。但是……就因这糖分过多,与鸡蛋一起食之,会导致中毒,婴儿体质虚弱,则会……死亡。(小稽稽并无夸大,鸡蛋与糖精一起食之确会导致中毒乃至死亡)可见,格格应该是先使用了鸡蛋与豆浆致使上吐下泻,又食用了甜叶菊制的糕点,致使格格,香消玉殒了。”
雍正爷震惊不已,呢喃:“小小甜叶菊,加上个鸡蛋,竟然……会致人死亡!”随即声音高调起来:“来人,把厨子拖出去宰了!”
“皇上且慢!”李落晨急道。
雍正眼一瞪,道:“李卿家想求情不成?”
李落晨不卑不亢道:“此等害死公主的小人,必须诛杀。但一般厨子又岂会明通医理?小人觉得应该严查秋毫,看看是否有背后之人指使!且鸡蛋豆浆,与甜叶菊分作两拨上桌的,说不定……此情复杂,有多人窥伺在侧,想谋害格格。”
雍正呼了口气,停顿安息了几秒,安稳住神情,道:“是朕被气糊涂了。没错,应该严查到底。来人,把那厨子架出来!”
在远处的我听到了那李落晨的这番讲话,暗暗寻思,此人思路敏捷清晰,口齿伶俐,是一个人才!而结交了一个好医生不亚于多了一个自救之法,不输于多了一条宝贵的命啊,我顿时起了结交之心。
瞬间,那厨子被两个侍卫架了过来。在雍正的逼问下,他道出详情,原来年贵妃要他做些豆浆鸡蛋的,但是却没做甜叶菊糕,不知是谁拿来喂得格格。
一下子,似清晰又好似复杂了。年贵妃不知医理,同时命左右喂格格食用豆浆鸡蛋不奇,可奇就奇在,这甜叶菊糕从何而来?实在是耐人寻味。
*附带资料:糖精,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缺点是风味差,有后苦,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糖精很多年来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产与使用的合成甜味剂,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糖精在世界各国的使用明显增加。常食用的糖是从甘蔗、甜菜等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植物界中还有一些比蔗糖更甜的物质。原产南美洲的甜叶菊,比蔗糖甜200~300倍;非洲热带森林里的西非竹竽,果实的甜度比蔗糖甜3000倍;非洲还有一种薯蓣叶防己藤本植物,果实的甜度达蔗糖的90000倍。
*附带一些不能同吃的食物资料:1、鸡蛋忌糖精┄┄同食中毒、死亡;2、豆腐忌蜂蜜┄┄同食耳聋;3、土豆忌香蕉┄┄同食生雀斑;4、牛肉忌红糖┄┄同食胀死人;5、羊肉忌田螺┄┄同食积食腹胀6、番茄忌绿豆┄┄同食伤元气;7、洋葱忌蜂蜜┄┄同食伤眼睛;8、白酒忌柿子┄┄同食心闷
【各位亲们,把本书加到你的收藏夹里不费你一丝一毫力气,只不过一眨眼的事情,可是对于小稽稽来说却是一种鼓励与支持,还望各位读者亲们在投推荐票的同时能帮帮忙,把本书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