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半山腰,青石板的路到了尽头,一方开阔的平场,几处突起的石块,边缘尖锐粼峋,阶梯似构成小丘。林木愈发茂密苍翠,在不远处汇成高高低低的碧海。沿左边的小路前行,赫然出现一面宽厚的石墙,拥挤重络下的藤蔓上两个丰腴雄浑的朱红大字——“剑池”。据说此乃颜鲁公的真迹。
陈贞慧、李贞丽在前,阿天在后,三人刚刚行至石墙左边的圆拱门,便听得里面有人在大声叹息:“九华之奇,不入江上名山志;巢湖亦江淮巨浸,不入禹贡水经。虎丘虎丘,区区一小丘耳!何足道哉,居然名扬四海。山川有知,宁不敢愤!”
阿天随陈李二人跨入圆拱门,抬眼一看,只见一僧一俗站在剑池旁。僧者须发皆白,慈眉善目;俗者儒衣飘飘,气度不凡。刚才这话自是出自这位儒者之口,他此刻的脸上还洋溢着不忿之色。
“鹄湾先生这是在说山水呢还是在说人?”陈贞慧朝着二人拱手笑道。
“定生兄来了!”鹄湾先生闻声转过头来,脸露喜色,“呦!大娘也来了?我就知道,定生兄一来,大娘必至。”说罢,迎上前来见礼。
这位被称作鹄湾先生的儒者三十来岁年纪,一表人才,生得眉清目秀。但肉不掩骨,皮不藏肉,清秀中透出几分孤薄,显然不是个多福多寿之人,也就难怪会自叹怀才不遇了。
这时那位老僧也移步过来见礼。陈李二人称之为‘大师”,执礼甚恭。
熟人间稍事寒暄,李贞丽便拉过阿天,先把他介绍给鹄湾先生。
鹄湾先生名叫谭元春,乃是湖广人士。听了李贞丽的介绍,打量了阿天一眼,略一拱手道:“好一个翩翩少年郎!刚才我还以为是大娘带了个梨园佳弟子来呢?”
这话一出,不仅是李贞丽,就连陈贞慧也有点尴尬。谭元春的狂傲实在让人难堪,哪有一见面就把一个世家子弟****成戏子的?这可不是戏子为明星偶像的年代。
“鹄湾先生谬赞!”阿天似乎并不在意,似笑非笑地欠身还礼,但随后的话就不那么中听了。“虎丘胜景,来一梨园佳弟子倒也相宜得章,就怕那种自恃才高,却不得志的酸楚文人,在此大放厥词,大煞风景!”
谭元春万没料到这么个小小儿郎竟敢如此当面嘲讽他?而且话锋直指他的要害,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怒道:“你……”
李贞丽也有点发急,这小子怎么像个刺猬似的?拉了拉他的衣袖,斥道:“天弟,不可无礼!”
阿天却恍如未闻,呵呵一笑,自顾说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天生我才必有用’,自怨自艾,怨妇也!”
“黄口孺子,无知之徒!”谭元春怒极,可一时又无以驳斥,骂了一声后也不与其他人打招呼,愤然拂袖而去。
“友夏兄……”陈贞慧出言叫道,可谭元春头也没回。
“天弟,你怎么可以对鹄湾先生如此出言无状!”李贞丽对阿天埋怨道。
“他送我一个梨园佳弟子,我回他一个怨妇。”阿天不以为然地笑道:“丽姐,妙也不妙?”
“你呀……”李贞丽跺脚道,“早知道这样,我真不该带你来。”陈贞慧在一旁摇头叹息。
“阿弥陀佛!”那老僧颂了声佛号,笑道,“大娘不用埋怨,这位小施主的话又何尝无理?”
刚才只给介绍了谭元春,还没给阿天介绍这老和尚。阿天这态度,李贞丽倒有点不敢介绍了,但老僧这么说了,也只得心有余悸地对阿天道:“这位就是此处云岩寺的方丈慧空大师。”
“原来是方丈大师,多有失敬。”阿天恭恭敬敬地深深作了一揖。一来这老和尚看着顺眼,一点没架子,二来,他是云岩寺的方丈,阿天也有意示好。
阿天曾经看过一本介绍中国寺庙历史的书,对和尚们的能量是有所了解的。
在现代,有时候人们提及寺庙有行政级别时往往感到很好笑,其实这并不是今人的发明,而是自古有之。拿明代来讲,可能是朱元璋有过一段出家为僧的经历,他对佛教既有一种天然的好感,但又洞悉其内部的诸多弊端以及这些弊端对于江山稳固的危害,所以,他在重视佛家的同时,又对佛教进行了整顿并加以严格管理。
他先是创设了善世院,让僧人慧昙管理佛教事务,初步确立了佛教管理机构。后又革去善世院,成立了僧司衙门,在礼部的约束下,专门检束管理天下的佛教徒。
僧司衙门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在中央,设僧录司,掌管天下僧教之事。最高长官为左右善世,都是正六品衔。在地方上,府设僧纲司,掌本府僧教之事,最高职衔是都纲,为从九品;县则有僧会司,掌本县僧教之事,有僧会一名,无品无秩。所有僧众,均由这些僧官衙门管理,僧众要恪守戒律清规,如果有违反,就由僧录司处理,其他衙门不得干预。唯有僧众所犯之事和军民相干,方许有司惩治。当然,僧官衙门的所有官员都是由和尚来担任的。
而稍稍有些名望和规模大一些的寺庙,其主持的产生,也不像我们从某些小说中看到的那样,由上任主持来确定,而是手续、过程繁复,不亚于俗家官员的任命和提拔。
那些有影响的古刹和钦赐的大寺院,主持一般由僧录司官员兼任,有的甚至直接由皇帝钦点。
还有些规模不大不小,在本地有相当影响的寺院,想要当上一名主持也不容易。其选拔不但受到僧官衙门和礼部的双重管制,还得由礼部尚书大人来亲自陟黜。具体程序为:先由寺中众僧各以名上,再由礼部尚书在其中遴选一人为主持,并由僧录司出示由礼部尚书亲自签署的任命札付。
而云岩寺正是这一类的寺院。所以别看眼前这老和尚一脸与世无争的大师风范,其实绝不是个简单的角色,许多达官贵人、缙绅大佬都和他有所交往,因其特殊的身份,他对苏州城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连知府大人也不一定比得上。
(这些天事比较多,加上春节长假的惰性,更新上实在是对不起书友!但请放心,本书不会TJ,下个月老吴也会发点力,小小爆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