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2500000075

第75章 明(8)

宦官权奸魏忠贤见孙承宗督边的声望一天比一天高,借熹宗派宦官去前线犒军的机会,竭力拉笼孙承宗,想让他成为自己的人,让应坤等人去说明这些意思。但孙承宗报以蔑视的态度,一句话也不与他们说,魏忠贤因此怀恨在心,唆使党羽在熹宗面前屡次诽谤孙承宗。熹宗终于在天启五年(1625)派高第取代孙承宗,撤退关外守军。孙承宗满腔义愤要求辞职。而后关外明军撤退,袁崇焕坚持不撤的宁远城变成了一座孤城。努尔哈赤乘机于天启六年正月,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袁崇焕利用孙承宗督师经营的城池、兵马、器械和西洋大炮,取得了宁远大捷。朝廷里的正直之臣都认为,宁远大捷与孙承宗的数年苦心经营关防是分不开的。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朝廷准备封他的儿子为锦衣卫千户,孙承宗没有接受。

三、不避艰难慷慨自尽

宁远一战,后金军不但被明军打得大败,而且努尔哈赤本人也身负重伤,不久就死去了。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

思宗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皇太极避过袁崇焕,绕过辽西,从大安口、龙井关、河山口(今河北遵化、迁安北部)等地入塞,很快攻下了守备薄弱的遵化,直逼京城,局势十分危急。思宗于匆忙之中令孙承宗以原官兼兵部尚书,扼守通州。孙承宗来到通州时,后金军的哨骑已经在通州四郊活动。城里的明军无心坚守,有的甚至想与敌人议和。孙承宗坚决反对议和,大家看孙承宗守城的态度这样坚决,军心就逐渐稳定下来,孙承宗便积极着手部署御敌防务。这时,袁崇焕在北京广渠门外大败后金军。

后金军在广渠门失败后,在退兵途中相继攻占了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滦州(今河北滦县),并在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四城驻军皆由了解内地情况、智勇兼备的将领指挥,这四座城就如同四把尖刀,插在北京的脊梁上,若不拔除,北京就不能解除后金军的威胁。孙承宗于崇祯三年(1630)五月令马世、祖大寿等率军进攻滦州,自己坐镇九宁督战。由于孙承宗采取了声东击西、攻弱避强的战术,很快就攻克了滦州,迁安、遵化也相继被攻克。明军从攻打滦州到收复四城,只用了十几天时间。

孙承宗收复了四城,即于崇祯四年七月修筑大凌河战略要点,工程尚未完成,后金军突然发起进攻,大凌河失守。大凌河之役失败之后,孙承宗被免职,回到家乡高阳。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皇太极派其弟多尔衮率兵分道入关,十月会师于通州,十一月攻高阳。已经76岁的孙承宗率领家人登城作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城被攻陷,孙承宗被俘。清军(此时皇太极称帝,改金为“清”)要他做军师,他不屈服。他向北京方向叩了头,然后自杀而死。

熊廷弼

熊廷弼(1569~1625),明代末叶着名边将。字飞白,号完冈。江夏(今湖北武昌)人。进士出身,后来为辽东经略,并晋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他有勇有谋,指挥有方,最后却被魏忠贤冤杀。

一、积极防御固守边境

万历二十五年(1597),熊廷弼参加乡试,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年,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以保定府推官,不久提升为御史。

万历三十六年(1608),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当时皇帝诏命要大兴屯田。熊廷弼上章说,辽东有很多荒地,每年只要让规定常驻那里的八万军队中3/10的士兵去屯田种粮,就可收获粮食一百三十万石。神宗皇帝特地下诏书称赞褒扬他,并命令在各边境地区推广实行。戍边的将领都喜欢不时主动出击去捣毁敌人的据点、巢穴,因此往往肇启边境争端。熊廷弼上疏说,戍边应以防卫为上策,在边境修筑垣墙、建造城堡,有十五大好处。皇帝批准了他的奏章让各地施行。熊廷弼在辽数年,杜绝馈赠贿赂,仔细查核军队实际,考查、审决将领官员的政绩和讼狱,治事认真而不无原则宽容姑息,使那里的风纪大为振作。

万历四十七年,杨镐在辽东大败之后,神宗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认为熊廷弼熟悉边防事务,于是起复他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并命前去宣抚、慰劳辽东军民。不久又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替代杨镐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在辽东监督军士们制造战车,修治火器,疏浚加深护城的濠沟,修缮加固城墙,为防御坚守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号令严明,依法办事,仅几个月,那里的防御守备就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加强。

熊延弼身材高大,有胆量又懂军事,擅长左右开弓射箭。自从他在万历三十六年巡按辽东起,就坚持固守边境的主张,到这时他的固守边境防御敌进的主张更加坚决了。但是他秉性刚烈,好骂人,不甘屈于人下,因此人际关系不太好,附拥他的人不多。

二、朝臣不和奇志难抒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五月,清兵攻占了花岭,六月攻占王大人屯(今辽宁辽阳北),八月攻占蒲河(在沈阳北)。给事中姚崇文向朝廷传送毁谤熊廷弼的文书,上书陈说辽东地域日益缩小,诋毁他从不听别人的策略和意见,只坚持自己的主意,并攻击他“军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亲附,严刑有时用到极点”。他还鼓动自己的同伙攻击熊廷弼。御史顾慥弹劾熊廷弼,御史冯三元也奏劾他八条无谋略、三条欺君的罪状。当时正值光宗驾崩,熹宗初立,朝廷的事情很多。最后还是缴了他的尚方宝剑,免去他的职务,任命袁应泰代替他。

天启元年(1621),沈阳被清兵攻破,袁应泰殉职自尽。朝廷又想起了熊廷弼。但给事中郭巩极力诋毁熊廷弼,并牵涉到内阁大臣刘一燝。不久辽阳又被攻破,河西的军队和百姓全部奔走逃亡。在朝臣的再次荐举下,皇帝于是惩处以前弹劾熊廷弼的人,下诏将他从家中召回复职,同时提拔王化贞为广宁巡抚。

在此之前,袁应泰死后,薛国曾代任经略的职务,但因身体有病,他并没有具体管事。王化贞就命令诸将领沿三岔河设六个军营,每营设参将一人,守备二人,划定地界分守。西平、镇武、柳河、盘山等要害地方,都设置营垒防守。这一建议送上后,熊廷弼不同意这样做,上疏分析了不可行之处。奏疏送上,皇帝给予嘉奖。正巧御史方震孺也上章指出沿河设防有六点不可靠之处,于是这一计划就没有实行。而王化贞因为计划没批准,很生气,就把军务推给熊廷弼。熊廷弼于是奏请皇帝告谕王化贞,不得借口要受上级节制而坐失事机。自此以后,王化贞与熊廷弼便有了嫌隙,而经略和巡抚两人不和的议论也起来了。

王化贞为人古板而又执拗,向来不熟悉军事,却又轻敌,好说大话。他一厢情愿地以为投降敌人的李永芳会当官军的内应,又相信西部人所讲的,虎墩兔会出援军四十万,于是就想以不战而取全胜。所有兵器马匹、士兵卫队、军队粮草、建营扎寨等事他一概置之不问,专门讲大话欺骗朝廷。兵部尚书张鹤鸣对他深信不疑,他所提的请求没有不同意的,这样熊廷弼就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了。广宁有十四万军队,而熊廷弼在山海关却没有属他指挥的一兵一卒,只是空挂了一个经略的名号而已。从延绥来到卫所的士兵都不堪任用,廷弼请求任用佟卜年,张鹤鸣又上书反对。熊廷弼上奏请求派遣梁之垣出使朝鲜,张鹤鸣又故意拖延给他粮饷。两人互相怨恨,事事意见不合。熊廷弼也心胸浅窄而又强硬执拗,脾气火爆,一触即发,又盛气逼人,因此朝中群臣很多人都讨厌他。

三、奸佞误国忠良遭戮

熊廷弼主张坚守,并说辽东人不能用,西部少数民族的力量不能依靠,李永芳不可相信,广宁多间谍可能贻误大事。王化贞则一切反而行之,绝口不讲防守,说只要我一渡河,河东的百姓必定会起而响应。他还致书朝廷,大言称仲秋八月,大家可高枕而卧等听大捷的佳音。

到了十月,河道的冰结严实了,广宁的百姓认为清兵一定会渡河来犯,纷纷都想逃跑。王化贞于是与方震孺计议,分兵守卫镇武、西平、阊阳、镇宁等城堡,而以重兵镇守广宁。张鹤鸣也认为广宁值得担忧,就请皇帝下令让熊廷弼出关。熊廷弼于是又一次出关,到右屯,计划用重兵内守广宁,外扼镇武、间阳。下令刘渠带领二万人驻守镇武,祁秉忠率一万兵马驻守闾阳。又命罗一贯率兵三千守西平。

部署刚停当,王化贞又听信间谍的话,突然发兵袭击海州,接着很快又引兵退回。熊廷弼就上言说:“抚臣王化贞的出袭,连这次已经是第五次了。他率兵屡进屡退,敌人已经看透了他的伎俩,而我的名声也因他的轻率出兵而受到损害。希望陛下再次明确告谕抚臣,举止行为要慎重,不要让敌人耻笑。”王化贞见了熊廷弼的上疏十分不高兴,急驰上章辩白,扬言:“我愿意请求率兵六万,一举荡平敌人。”于是请求给他随机自行处事的权力。

天启二年(1622)正月,员外郎徐大化以莫须有的罪名参劾熊廷弼,说他以大话蒙骗世人,嫉能妒功,不罢免他一定会将辽东的大事弄坏。皇帝将奏疏一并下给六部,张鹤鸣于是召集朝廷大臣议决。还没等讨论出结果,适逢清兵进逼西平,于是停止了讨论,仍然同时任用熊廷弼和王化贞,令他们戴罪立功,以功赎罪。

不久,西平围困告急。王化贞听信中军孙得功的建议,将广宁的部队全部发出,交给孙得功和祖大寿前去和祁秉忠会合,然后一起向西平进发作战。熊廷弼也急传命令给刘渠,令他拨营赴援。二十二日,官兵在平阳桥与清兵相遇。两军刚交锋,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等就先逃跑,镇武、闾阳的部队于是大败,刘渠、祁秉忠在沙岭战死,祖大寿逃到觉华岛。这时清兵屯驻在沙岭没有前进。王化贞一向将孙得功看成是自己的心腹,但孙得功已经暗中投降了清军,想活捉王化贞立功。王化贞这时还关了衙署的大门在看书,不知道发生的事。参将江朝栋推门闯入,掖持着王化贞上了马,两个仆人步行着跟着逃跑,于是放弃了广宁。在大凌河和熊廷弼相遇,王化贞失声痛哭,熊廷弼却微笑着说:“六万军马能一举荡平,结果如何?”王化贞十分羞愧,建议坚守宁远和前屯,熊廷弼说:“嘻,已经晚了,现在只能保护溃乱的百姓入关了。”孙得功率领了广宁的叛将迎接清兵人广宁城,这时王化贞已逃了两天了。大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京师大为震惊。

二月,逮捕了王化贞,罢免了熊廷弼,令他听候查处。四月,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向皇帝奏上案狱的卷宗,熊廷弼、王化贞一起论死。天启五年(1625)八月,将熊廷弼在闹市处斩,并暴尸街头,将首级递传九边示众。而王化贞直到崇祯五年(1632)才被处死。

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明末抗清名将、军事家。字元素。今广东东莞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他治军有方,善于作战,曾在宁远大败清军,却被阉党的残余势力所害。

一、毛遂自荐关外御敌

袁崇焕在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福建邵武县知县。但是他的志趣在军事方面,酷爱阅读历史兵书。所以,在任期间,他经常拜访一些从东北边塞退役回闽的年老士兵,向他们打听东北的地理、地势,还询问边塞军队的设防、训练、作战等各种情况。

天启二年(1622)正月,御史侯恂建议破格使用袁崇焕,提升他为兵部职方主事。不久,东北局势恶化,守卫广宁(今辽宁北镇)的14万明军抵挡不住后金的进攻,守将竞弃城逃入山海关内,宁远(今辽宁兴城)以北全部陷落。明廷闻讯,廷议扼守山海关。袁崇焕立即单骑到山海关,认真考察了那里的情况,说:“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守住此地。”廷臣更加称赞他的才能。于是越级提升为佥事,指挥关外的部队,拨库银20万两给他招募军队。

当时关外的地方,已经全部被哈喇慎各部族所占领,袁崇焕于是驻守关内。不久,各部族归附,经略王在晋命令袁崇焕移驻中前所,监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的事。不久,孙承宗镇守山海关,更加倚重袁崇焕。袁崇焕对内安抚军民,对外整饬边防战备,成绩非常显着。

二、加强防卫宁远大捷

天启三年(1623)九月,孙承宗接受了袁崇焕的主张,决定驻守宁远,命令满桂和袁崇焕前往修筑宁远城。第二年工程完竣,宁远便成了关外的重镇。满桂是优秀的将领,而袁崇焕勤于职守、发誓与城共存亡,又关心部下,将官士卒都乐于为他尽力。因此商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贸易,流民移民也聚集到这里,远近的人都把宁远当作一片乐土。这时,袁崇焕的父亲去世,但朝廷不准他回家守制,让他素服办公。天启四年,袁崇焕以五防的功劳,升兵备副使,再升右参政。

天启五年(1625)夏,孙承宗与袁崇焕商议,派遣将官分别占据了锦州、松山(今辽宁锦县南18里)、杏山(今锦县西南)、大凌河(今锦县东40里)、右屯(今辽宁锦县东70里)、小凌河(锦县东40里),修缮城廓进驻。从此宁远又变成了内地,收复了200里疆土。十月,孙承宗被罢了官,高第接任,他说关外一定守不住,命令把锦州、右屯各城的守备全部撤除,把那里的将士移到关内。袁宗焕极力争辩,认为不能这样做。但高第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且想一同撤掉宁远、前屯两个城。袁崇焕说:“我是宁前道,在这里做官,应当死守这里,我一定不撤走。”高第没有办法责难他,于是撤去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和松山、杏山的工事,把屯兵全部迁入关内,丢弃了米、粟十多万石。而民兵沿途死去、逃跑的很多。哭声震动了旷野,民众怨恨而士气更加不振。袁崇焕便请求回家守制,不准。十二月,他被晋升为按察使,照旧管理公事。

清军知道明政府更换了经略,锦州一带防卫已经撤除,努尔哈赤认为攻明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亲率大军,西渡辽河,天启六年(1626)正月二十三,到达了宁远。袁崇焕得讯,马上和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刚等召集将士,发誓死守宁远。

正月二十五,努尔哈赤调整部署,组织全部人马,兵分四路,重新对宁远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企图一举拿下宁远城。袁崇焕命令设置在城墙四周的大炮全部投入战斗。哪里敌军多,就向哪里开炮。炮手们都是袁崇焕从福建挑选来的,炮打得又快又准。在明军猛烈的炮火下,清兵损失惨重,四员大将当场阵亡,努尔哈赤本人也被打成重伤。他见大势已去,被迫下令解围退兵。袁崇焕立即率领一部将士从城中杀出,乘胜追击三十余里。此役明军大获全胜,歼敌一万余人。

朝廷下诏提升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发玺书奖励,满桂等大将也分别得到提升。高第、杨麒都被削去官职,而任命王之臣代替高第,赵率教代替杨麒。后来评议功劳,袁崇焕被加授兵部右侍郎,赐给银币,世袭荫职锦衣千户。

三、奸佞当道屡受排挤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巴尔扎克

    名人传记丛书——巴尔扎克

    一位半路出家的文学青年,他对文学创作的不断追求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行者对水的渴望。他的一生著述等身,但同时也债台高筑;他崇尚纯粹的文学艺术,但却受生活所迫屡次成为令自己所不耻的文佣。他通过写实风格的小说来针砭时弊,他的慧眼观察如科学实验般可信。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5岁。《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 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

    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

    本书是朱利安·阿桑奇唯一的作品,甚至可称为“半部自传”,也是一部见证互联网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作品。在书中,阿桑奇自述了当年以“阿桑奇”为网名,与地球上第一批天才黑客们在一起,先后成功占领了美国宇航局、美国国防部、加拿大北电网络等诸多领域的世界之巅,甚至发起“国际颠覆运动”,令地球为之晃动的传奇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不得不四处流亡,去躲避哪怕是一个小小警探的追踪。阿桑奇今天的逃亡与面对法庭时的大无畏可以说再现了书中“战斗史”,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他为何要以一己之力去挑战美国的原因,更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自从“维基解密”网站红遍全球后,世界上各大媒体都对他的传奇经历进行了报道,而这些报道的所有细节均来自于本书。在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关于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们更多的精彩人生。
  • 一代圣贤——杜甫

    一代圣贤——杜甫

    本书对杜甫这样一位唐代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这位伟大诗人的曲折成长道路,以及他的独特的内心世界。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超级太子爷

    超级太子爷

    风逍遥、在一次意外中获得了透视眼的神奇异能。从此以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书画,陶瓷,器皿,赌石之类的在他这里都是浮云。他要的是南非的钻石矿产,而当他正过得逍遥的时候,无意中知道当年冤枉自己父亲的凶手,他踏上了一条复仇之路。交流群①:89784179【注】作者朋友请加交流群。
  • 腾空

    腾空

    我发现,原来我失忆的那段日子,才是我最快乐的时光!—陈林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江月若虚

    江月若虚

    源自《春江花月夜》一生只作一诗,一诗流唱千年。犹笑他人太痴,不知江月若何。自张若虚随江月下山的时候起,心里便只有她一人。历经两世,穿越百年,爱你的心不变。
  • 倾城毒医:抗毒俊王爷

    倾城毒医:抗毒俊王爷

    她上一世遭到挚友的背叛,这一世的转生让她成为一个遭到家人陷害的公主。她不在乎富贵,不在乎公主这个头衔,欺负她的,他就要百倍还回来!谁说公主就一定要逆来顺受的啊!看我如何霸气逆袭。谁说公主一定就是小家碧玉?!看我如何妖娆妩媚。谁说成才的都是一些世家小姐?!看我如何霸世天下。谁说公主就不能杀气四溢啊!看我如何以毒称霸......可是,谁能告诉我这个妖孽王爷为何不怕我的毒术,为何能这么死皮赖脸,为何我只有十几岁却偏偏喜欢我?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恋童癖?!......真是一步走错就有孽缘啊!难道我洛垂思太过霸气了导致上天都羡慕了吗?“垂思,生死相许可好,你生我便生,你亡我定不会独活!”
  • 与黑暗追逐

    与黑暗追逐

    二十年前,莫寒地父亲因为调查案件,牵引出一个叫裁判所地组织,意外身亡。莫寒为了调查父亲死因,就……
  • 宠梦天堂

    宠梦天堂

    一个充满梦想元素的学校,一家神秘的宠物店,一位善良可爱的店主,奇妙的手机、古怪的软件,一条条动物知识,一段稀里糊涂的爱情,一切都是那么的奇妙、充满了诱惑力,一个神奇的故事等待着你、我、他、她和......?
  • 貂蝉之凤谋三国

    貂蝉之凤谋三国

    一场车祸让坐台女刁小蝉穿越到乱世三国,成为败落富豪家的千金小姐,被卖到妓馆化名貂蝉,无意间卷入一场宫廷纠纷,由此引发了东汉末年的诸侯混乱。凭着无意间撒播的点滴爱心,在三国乱世左右逢源,最后不但收获了爱情,还稀里糊涂地成为大晋朝的太皇太后!貂蝉:“炎儿,奶奶想回家!”晋武帝:“祖母,皇宫就是你家啊!”
  • 冰与血之歌

    冰与血之歌

    阳光少年,在意外被初拥后成了一个新生的血族,可他还来得及见识这个世界的种种神奇,就被迫离开。没有被天雷净化,却来到一个全新的异世,重生的少年渐渐醒悟,掌控力量方能掌控命运。强大才能真自在,我命由我不由天!
  • 霸道校草赖上我

    霸道校草赖上我

    一场莫名其妙的娃娃亲将两人绑在一起,一次次相处将两人的心系在一起,当即将到达幸福的终点时,却是……“那年,我深爱的他,早已不再。”“那年,我深爱的她,驻心长存。”最后花开花落,缘起缘灭,她和他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