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篇八戒鼻子插葱,必冲真像局长
县委的任命终于下来了,何必冲当上了含江教育局局长,刘平就是副局长兼党委书记。论权力,还不好说他们两个人谁大谁小。
含江教育到底怎么搞,何必冲还是希望农村就走“撤并村小,集中办学”模式。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减少学生的心理积淀,也克服了农村隔代教育的“二难问题”(辅导难、管理难)。
恰好蓉城市正在规划一个“新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沈书记就喊何必冲好好准备一些材料,去市上要这个试点项目。
“恐怕要请县委出面才行。”何必冲对沈书记说。
“我们当然出面,关键是要整体拿下——不要整什么各县局部试点,这样我们就不容打出靓点,也会推迟我们县的‘撤村并校’计划。”沈书记看来心更厚,更肿,说穿了——就是要把市上的几十亿全都捞到含江县来,既试点了,又推动了全县的教育快速发展,一箭双雕,名利双收。
“我们的汇报思路应该怎样?”何必冲问。
“要注意调子——我们是实验了的,也是成功了的,关键是看如何推广的问题。因此,主要调子应该定在‘县域内推广撤村并校的可行性思考’,也就是大面积推广的验证上。”沈书记说。
“对,做大文章。”何必冲说道。
“有一个关键问题要注意:第一,我们是试点成功了的,因此成功的经验一定要总结好,有理有据,特别是令人信服的数据,个案什么的,准备充分。告诉市上专家,初级实验,已经没有研究的必要了,关键是推广的可行性研究。”
沈书记喝了一口水,继续说:“第二,市上这几十亿,我们一定要抓住他的弱点,就是全面铺开初级试点,没有价值了,还试点就是浪费资源。资金集中推广在我们县搞推广,差点也不多——我们县财政还要补嘛。一句话,以科学的态度,告诉专家,市上的试点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在我们含江推广实验。”沈书记笑了。
“厉害,我们的书记就是厉害。”何必冲心理暗暗地说。
“那你回去准备准备,我叫电视台、宣传部都安排人员配合你们。”沈书记看来是志在必得。
何必冲回到教育局就组织各个部门领导开了一个专题会议。
“沈书记的意思我都说了,现在大家说说怎么办的问题。”何必冲做事就是直来直去的。
“要准备好档案,原始资料等。”刘平建议说。
“最好是驻到磨心镇去,深入调研总结。”教育科的赖科长说。
“那些是必须的,还应该有影像资料——这样更直观。”电教馆的馆长说。
“对,制一个宣传短片,张艺谋式的——沈书记要求电视台来配合我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何必冲恍然大悟地说。
于是,在何必冲的亲自带领下,教育局牵头的工作组驻进了磨心镇。磨心镇的老师真是激动不已,纷纷讲述着自己的所干,所见,所闻;磨心镇的学生和家长也是感慨万千,许多人都是哭着讲完的。场面感人,事实俱在,催人泪下,效果奇佳。
何必冲把教育局精心准备汇报材料和磨心镇拍摄记录片拿给沈书记和县委一班子人看,大家都很感动。特别是沈书记,感慨良多。
“现在的老师太辛苦了——比过去我们还苦。”沈书记感慨地说。
“现在的教学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何必冲说。
“过去当老师,社会认可度高,老师走到哪里,人家都很尊重你。现在啊,特别是前些年,社会对教师行业意见是蛮大的。”沈书记说。
“过去主要是城里的老师,有点失师道,而农村的老师,一直都很清苦,没得到一丁点好处。一样地被指责,被误会。”何必冲气愤地说。
“有些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有问题的。”一位县委领导说。
“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是由于农村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和老师水平偏低造成的。”何必冲说道。
“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那位领导继续问。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政府对农村学校的建设投入少,依靠县级财政,很吃力;另一方面是城乡教师工资差距太大,农村教师工资太低,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养家活口都成问题。造成了一部分农村教师不安心工作,都希望离开教师这一职业或向城市转移,也就形成了农村没有好老师,有好老师也留不住的局面。农村教育教学自然就水平低下。我们县很流失了一些好老师啊。”何必冲说道。
“是啊,顾书记只顾发展,不顾未来是出了名的。”一位县委领导说。
“秦二十更可恶。”何必冲气愤地说。
“他为了帮顾书记节约每年近600万的名师津贴,居然把好多名师都挤走了。”另一位县委领导说。
“过去的事情别提了,还有原因吗?”沈书记问何必冲。
“一时想不出了。”何必冲答道。
“还有就是教师职业责任太大,一但学生出事,不管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其他什么问题,家长都会将所有责任全部推到学校和教师。加上现在的学生心理大多都不太健康,教师上课时或有不听话的学生出现,或会遇到其他各种问题;一旦都遇到,教师就麻烦大了,学生要是出了事,老师更是脱不了干系,这无疑更增加的教师的职业心理负担和压力。现在的老师不好当啊。我们就要一步一步地着手破解这些难题。”沈书记叹道。
“是啊,是啊,尽管老师有寒暑假,还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当老师,除非找不到工作了,逼着去。”一位领导说道。
“好了,我看你们准备得很好,再回去细磨一下,争取一炮打响。”沈书记说道。
“好,我们一定努力。”何必冲起身送沈书记一行人离去。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终于等到了市委办公会的召开。在市委办公会上,冲着“撤并村小,集中办学”来的还不只含江县一个县,居然有七八个县都蠢蠢欲动。
但是,事前有三四个县听说含江县出手了,就提前放弃争取了。可见何必冲的磨心镇的事情,动静也不小。
最后只有四个区县进入到市委办公会来最后角逐。
市委好像是有意把这个项目要给含江县似的,居然把何必冲的汇报放在最后。
其他是那三个县的设想也很有创意,就是还没有来得及“实验”,所以只是一些设想、规划、借鉴什么的,感觉是在描绘梦境一样,因此市委领导都没表态。
最后,何必冲先请市委领导看了磨心镇教育变化的宣传片后,就开始准备汇报自己的推广规划了。
这时,市委书记韩福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何局长,我看你们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也很成型了。我看我们今天也不讨论了,就放在你们含江试点。我希望三年后,全市能够推广。”
就这样,含江县委一分钱没出,就给本县教育带来了近二十亿的资金,用来改善全县的所有学校办学条件。
一年之内,含江全县的学校就彻底旧貌换新颜了,真正进入了“全面标准化”的行列,邻县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羡慕不得了——因为沈书记在大会上公开说的,现在含江县委在改善教育硬件方面,虽然是不出一分钱,但要把这个量,一分不少地转移到学校改善教育软件方面来,也包括改善教师的待遇。
说实在的,沈书记是这样说的,县委也是这样做的,结果含江县的教师绩效还跟城里的学校几乎一个水平,而含江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消费低廉,风土人情皆雅,于是一些曾经外流的含江名师,也纷纷回归含江。
含江,又回到了昔日风华正茂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