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400000024

第24章 科举制 (2)

第 21章 科举制 (2)

御试时,虽同考策问,但一、二等人写500字就可以了,而三、四等人却要写1000字。

考试内容的难易也不一样,蒙古人、色目人的题目比较容易,汉人、南人的题目则较难。前

两等人如果愿意参加后两等人的考试,考中后可以比汉人、南人高一等授官。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明朝时已开始走下坡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激化

明朝统治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一方面想尽办法笼络人才,另一方面实行文化钳制,思想

禁锢。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创立基业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很重视人才

,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明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就开了科举,这时的科举考试在内容上日趋腐朽

,朱熹集注的四书五经被规定为学校的教材和考试内容。作文的形式也趋死板,严格要求以

八股文的形式,扼杀了创新。这就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以致使像《本草纲目》这样

的世界医学名著当时也不被承认。同时,这一时期的科举取仕程序也变得更为严密、繁琐。

科举制度的优越性逐渐丧失了,因而日趋没落。

明朝的正式考试分四级:县试和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县试与府试由知县、知府亲自主考。

乡试是各省面向生员举行的科举考试,在各省省会进行。

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举行,相当于唐宋时的省试。

明代国家科举的最高一级考试

便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一般在会试的三月初举行。被录取者称为进士。

科举规定:凡被罢免的官吏及娼优之流不能参加考试;落选者不得喧哗取闹、纠缠

考官;考官不得徇私情。违反规定者一经查出,就予以除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阶段,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

趋没落,在这一时期,在历史舞台上上演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寿

终正寝了。

清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是沿袭明朝。考试程序、录取原则、授官方式及考试时间大体上一样

。只

是在长期的推行过程中,细则更多,内容和格式更加僵化、死板,到晚清时已成为众矢之的

清朝科举考试仍以进士科为主,也有制科和武举科,又新增了翻译科。翻译科是应当时的需

要而设的,满汉、蒙汉、满蒙文字不通,不便于清朝的统治。它包括满洲翻译和蒙古翻译

。翻译科只限八旗人报考,也进行分级考试,但没有殿试。满洲翻译考试只把300字的汉字

四书翻译成满文即可,蒙古翻译考试是将满文四书300字翻译成蒙古文,都不考汉文。翻译

考试报名的人不多,有的人数太少,不得不停止考试。当然录取的人也不会多。

清朝科举考试过程更复杂,分为县试和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和朝考五级。

县试多在二月举行,由知县主持。县试取中的考生送到府里参加府试。府试多在四月份举行

。府试被录取者送往省学政,再参加院试。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院试被录取者称生员(即

秀才),进入县学或府学读书,学习一段时间后,经考试,成绩前三等者可以参加乡试。

乡试一般八月份在省城举行,每3年一次。主考官由皇帝选派。会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

持,春天开考。考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考试方式、内容与乡试差不多,只不过有几道

由皇帝亲出。会试四月中旬发榜,此时正值杏花怒放,所以称之为“杏榜”。中榜者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和朝考。殿试一般在三月份举行,殿试的前一天晚上,贡士入宫,住在偏殿或

大臣们

上朝时休息的朝房内。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日落前交卷,考完几天后发榜,由皇帝确定

名次。殿试以后,还要进

行一次朝考,目的是确定等级,酌情授官。殿试取中的状元、榜眼、探花不再参加考试。

清朝的科举制有一个特点是采用官话。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方言多,如果官员们没有统一的

官话,对工作十分不利。因此,清帝下令科举考试要考官话,即北京话。在不少地方设立了

正音院,教授官话。这项措施对促进中国语言的规范化,加强全国各地的文化交流,起了积

极作用。

明、清两代都采用八股文体的考试作文形式,八股文,又称“八比文”或“时文”等,因其

题目出自四书五经,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四书文”。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严格规定。

八股文是封建统治者实行奴才统治的工具,它扼杀了人的智慧,钳制了人的思想,禁锢了人

的头脑,使无数生龙活虎的青年人把黄金般的岁月浪费在故纸堆中,成为他们的顺民、奴婢

。以此选出的官僚,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国,只能成为人民的吸血虫。所以,八股文受到

不少志士文人的抨击、诅咒。

科举制度走到清朝已病入膏育,无药可救了。它已由进步的选拔人才制度退化到了腐朽、僵

化的境地,失去了本身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全国上下要求废除科举的呼声中

,慈禧太后不得不于1905年7月宣布废止科举制。至此,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1300多年的科

举制寿终正寝、撒手人寰了。

泽及东土 华被西方

科举制度从元朝开始传向邻邦和西方。元朝政府曾任用少数外国人做官,这些人后来返回祖

国后,就把熟悉的中国文明向本国政府介绍。科举制度由此传入西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元朝做了17年官,十分了解中国的官场和官吏选拔、任用制度。他回国后把在中

国官场的见闻整理成书,扩大了中国文明的影响。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国际影响进一步增强,明洪武四年,甚至有6名高丽人到明来应

试。

科举制继续西传,也引起西方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介绍中国科举制度的书籍不断增多,

《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中国札记》等著作广泛宣传了中国的考试取仕制度。英国有不少

人竟呼吁本国政府仿照执行。1855~1870年,是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国的科举

考试给成长中的英国文官制度注入了新鲜血液,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机会均等的原则逐渐

成为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美国的文官制度也参照了中国的科举制。所以西方人把中国看成

西方文官制度的故乡是有历史根据的。

对待科举制要辩证地、客观地看待,不要因为它有很多弊病,最后灭亡了,就把它说得一无

是处。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自它诞生之日起,其公平竞争的主旨就是先进的人事

制度的象征,这一主旨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驰名中外的中国科举制度,源于隋,兴于唐,昌于宋,衰于明,灭于清,风风雨雨,曲曲折

折达1300年之久。这期间,它曾利国、利民、利朝廷,也曾误国、误民,最后挽救不了朝廷

科举制度诞生在门阀等级制度盛行的时代,在当时是先进制度的代表。它一反门荫取仕的传

统做法,采取公平竞争的方式,大会天下知识分子,择优而用,是顺乎民心、合于民意的。

是世界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奇迹,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任何事物

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科举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清朝已声名狼藉,成为众矢之

的了,最后在国人的斥骂声中走入了人类历史为它掘就的墓坑。

同类推荐
  • 东方大道

    东方大道

    以个人的视角解读青年老子的一段故事
  • 李承乾

    李承乾

    一个三流大学中文系毕业,没权没势,连工作都连番碰壁的三无屌丝男穿越回了大唐,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倒霉皇太子李承乾。且看他如何逆天改命,斗世家,争皇位,灭突厥,平吐蕃,镇伏四夷,安定天下,打造一个远超先古的绝代盛世。
  •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

    某集团军军长公子夏言毕业后参军,在军队里迅速爬升到了炮兵团营长一职。可是在一次醉驾的时候竟然穿越,来到明朝成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在这里他该如何让适从?且看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如何让扫平燕逆、革新利弊、内修文武、外伐征战、一扫宇内建立横跨几大洲的中华帝国!
  • 袒护

    袒护

    清乾隆年间,和绅和刘墉是一对欢喜冤家,在皇上的袒护下,演义一段惊心动魂的,鲜为人知的斗争史,
  • 南明雄起

    南明雄起

    俺老朱被迫穿越了,居然穿越到一个国破家亡、没权没钱的王N代身上。此时,李自成已经兵临北京,多尔衮也在蠢蠢欲动……眼看大明宗室的逃亡时代就要来临,崇祯还在和那些肉食者鄙的大臣们扯犊子。唉,俺的大明啊!不说了,俺已经看见李自成贪婪的目光和多尔衮嘴角的口水了,得收拾东西跑路了。哎,还能不能愉快的逃跑了,别人都是扯后腿,你怎么扯俺的裤腰带……本文无高科技乱入,没有大y特y……有的只是——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热门推荐
  • 真陵

    真陵

    从握剑的那一天起,我便发誓要荡平这世间所有的罪恶。然历经千辛万苦,欲要马踏归来之时。老天却偏偏和我开了一个玩笑,不入轮回,便是宿命!
  • 古今情缘:冒牌小姐闯江湖

    古今情缘:冒牌小姐闯江湖

    穿越为官家小姐,却向往江湖,不如江湖游!遁死逃过指婚,不嫁皇子,只想江湖逍遥游!开开酒楼,逛逛青楼,听听小曲,斗斗嘴!可为何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只会利用自己,为何他会背叛她的信任?而三王爷对她的情深一片,她又如何自处?
  • 妙手回春之唐风启明

    妙手回春之唐风启明

    盛世之风,万代皆同,强国之民,傲视苍穹在明太宗朱棣万国来朝之时,应天府漂水县东坡山西坡村的医科苦逼学渣躺在自家的院子里慵懒看着天上的云慢慢爬过,郑珏笑道火器?神机营天下无敌用得着我嚒造船?郑和正替朱老四满世界装逼呢我也插不上手啊
  • 半妖罗候

    半妖罗候

    半妖者,人族与妖族之后,却不容于人族之国,又不受于妖族之列。罗候,一个穿越者,降生为半妖的他如何在这个人厌妖憎的世界,又当如何才能逆世而行,成就天地间的不朽!
  • 王俊凯之哥哥,好久不见

    王俊凯之哥哥,好久不见

    /我要你像我爱你一样爱我,一直到我死/--------林夕/我可以/---王俊凯五岁的年龄差,让他分分钟想逃没有无可奈何的绝望之恋,只有奋起直追的归国软妹反扑“冷面哥哥”才是林夕最的也是最难过的事
  • 溶溶琥珀流匙滑

    溶溶琥珀流匙滑

    乾隆得到一颗天界的琥珀,并且带着他剿灭了白莲教的余党,谁知这琥珀富有生命幻化人形伴在其身边,几次乾隆危在旦夕,她都出与援手。乾隆和盐帮帮主程淮秀因处地不同,奈何不能在一起,然而这颗小小的琥珀却有办法……
  • 圣诺贵族学院之拽公主

    圣诺贵族学院之拽公主

    她们是世界的五大家族,让每个人都闻风丧胆,她们是世界的公主,世界第一帮派“冷珀帮派”的宫主,她们的真实容貌除了五大家族,没有人见过。她们个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让人无法自拔。她们是五大家族的大小姐,也是五大家族的继承人,从小就被送去国外受到专业的训练,她们是世界的天才,小小年纪就学好了一切的东西!因父母的命令,她们被迫回国,她们用平民,特优生的名义进入了圣诺贵族学院,隐瞒了真实身份。可她们不知道的是…………还等什么,赶紧开始阅读吧!
  • 中国社会病

    中国社会病

    目睹中国之病现象,这是一部不遮家丑、真正关心百姓的书。没有人民幸福,就没有社会进步。社会不能抛弃人民独自进步,也无法撇下人民实现进步,如果选择“看不见”仇恨的情绪、不公正的现象、边缘群体的艰难存在、人民权益的被践踏,中国之社会病必将越来越深重。李松用他犀利的笔、忧虑的心、前瞻的思考、独立的“新闻眼”写下他“看见”“窥见”“洞见”的社会之丑、社会之病,供人们深思自省。过去的不能白白过去,死去的不能白白死去,眼前的必须不能苟且,活着的必须不能无视。这不是一本出气书,这是民生现状的写实与追问!
  • 传世之神魔纪元

    传世之神魔纪元

    树叶的一生只是为了归根吗?
  • 婉云夫人

    婉云夫人

    有人说,人的出生不能选择,但是以后究竟要成为哪种人,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但是这话落在穿到了古代家生子奴婢身上的婉云来说,好像有点困难。无故逃家,打死。干活不努力,打死。不会体察上意,打死。作为一个小奴婢,以后会长成一个大奴婢的婉云,命运基本已经对她恶意满满了。不过,即便这辈子差不过也就能够看见未来究竟是个什么走法的婉云,还是深沉的表示,也许,这辈子自己也许还可以,挽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