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4800000055

第55章 心无杂念即成佛 (2)

“啊,我明白啦!”志诚兴奋得抓耳挠腮,“原先,我虽然总想用打坐的方法降伏妄想,可是,往往越想降伏,妄想反而越多。就算强行观心,能将妄念暂时排除,但就像用石头压住野草,并未连根拔除,一不打坐的时候,它就又冒出来了。”

慧能吟诵道:抽刀斩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落叶自有清风扫,天凉月明好个秋。

志诚说:“从心所欲,放旷自然,不拘泥于修行形式,这些我们已经理解了,可是,大师您为何说开荒就是坐禅呢?”

慧能回答说:“保持心性的纯洁,使之不受是非观念的影响,就是‘静坐’——心灵的静坐;心灵净化,自识本性,就契入了禅的境界。这不就是坐禅么?而且,外动而内静的劳作,比起整日表面静坐而心猿意马的修行来,哪个更合适呢?要知道,当年,我在东山寺的时候,并没有打坐静修,而是整整踏了八个月的碓,舂了八个月的米,于日常生活中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正因如此,五祖才把衣钵交给我的啊!”

慧能怕他们记不牢,又说一个通俗的偈子: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在六祖慧能言传身教下,这些禅僧耳濡目染,形成了不拘成法、处处用心的禅风。于是,很多抛家舍业的出家学佛参禅的人,都被慧能一头摁进了田地里伺候庄稼去了。而且他们一个个心甘情愿地安心于生产劳动。在慧能的调教下,在每日的劳动中,他们渐渐得到了禅悦的滋养,亲身体会到了禅的高妙。

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此为基础。

志诚来到曹溪三个月之后,某一天晚上,他在慧能的门前徘徊复徘徊。他心中十分矛盾,几次意欲敲门,又退了回去。

最后,他走到一旁,冲着北方星空默默三拜,自言自语道:“师父,原谅弟子不能完成您交给的任务了。想我志诚,出家的目的就是寻求佛法。六祖的禅风,表里明澈,与我心心相印。弟子只有拜他为师,经他老人家的琢育,方可明心见性……”

志诚不再犹豫,推开方丈室的门。他一脚刚踏入室内,就听见里面慧能的声音:“是志诚吧?进来吧。”

志诚一惊:六祖坐在蒲团上并未睁眼,如何知道是我?

他走到慧能面前,跪下说道:“六祖慈悲,弟子原在当阳山玉泉寺神秀师父那里学习佛法,未能开悟。现在听了您几次说法,心里亮堂了许多,真是深契本心!希望您莫嫌弃我,对我多加指点,开示迷悟。”

慧能与侍立一旁的法海相视一笑:“我早就知道,你是来偷听我的禅法的。”法海说:“六祖大师法眼通天,慧心如镜。你尚未进宝林寺,他老人家就已经知道了你的来历。”志诚诚惶诚恐地说:“原来大师早知志诚来意,却依然照常授法,真是胸襟如虚空辽阔,心明堪比日月。”慧能故作严肃状,说:“你从玉泉寺来,又担负着特殊使命,应该算间谍!”志诚说:“我不是间谍。”“为何不是?”“未说明之前,可以说是;既然我已经对您说明了,那就不是

了。”志诚回答得颇为机警,说完,他合十致礼,心安理得地坐下。如此问答,不但精彩,而且蕴藏着无限禅机。六祖有棒喝,有启迪,悟与不悟,悟到了什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志诚又给慧能磕了三个头,算是正式参拜。慧能让他坐在身旁,先询问了一些神秀的身体和日常生活情况,然后切入了正题,问道:“志诚,你的师父,神秀师兄,平常是怎样教导你们的呢?”

志诚回答:“师父经常教诲我们,应该住心一处,观照清静的境界。他督促我们天天打坐,要求人人练成‘不倒单’的功夫(千年之后的今天,禅宗丛林之中,有此功夫的禅僧依然大有人在)。”

慧能听后,不禁大摇其头,说:“强行将心念停住在一个地方,以期达到清静境界,是一种禅病,而不是真正的参禅。昼夜长坐不卧,不但与禅的领悟没有什么关系,还会损害身体!”

说完,慧能怕他不明白,又吟诵了一首偈子: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是啊,禅的修行修的是心,何必与身体过不去呢?

志诚心服口服,匍匐在地,再次向六祖顶礼。他激动万分,说话都有些磕巴了:“弟、弟子,跟、跟随神秀大师参、参禅整整九年,始终不、不能契入禅机。来到曹溪,听了六祖您教法,顿时领悟了本心。弟子深知生死事大,大师慈悲,请再详细给我开示佛法。”

慧能总是根据学僧的根基,巧妙点化,从而使他以最快捷的途径契入枢要。所以,他想先摸清志诚的具体情况。他说:“佛法,无非是戒、定、慧三学。神秀大师,是怎样让你们修持戒、定、慧的呢?”

“神秀师父说‘诸恶莫作’叫做‘戒’,‘众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则是‘定’。”

这种传统的教法,早在慧能的预料中,他脸上隐隐约约泛起了一缕百味俱足的神秘微笑。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祖释迦牟尼亲口所说的一首偈子。可以说,这短短数语,16个字,高度概括了全部佛法的精要。而神秀大师使之与戒、定、慧相对应,也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是对传统的如来禅的最佳表述。如法修行,次第渐进,也能悟道。然而,六祖慧能所创立、所提倡的是“超佛越祖”的顿悟法门,所以,“南能北秀”的“南顿北渐”由此划开了界限。

志诚敏锐地察觉到,六祖脸上那缕神秘莫测的微笑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他机敏地问道:“不知六祖您是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弟子的?”

慧能说:“我若说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教给大家,那是在欺骗你。因为,法无定法。我只不过是根据每个人的根器灵活施教,用相应的方法解除他心灵上的束缚罢了。这种随机应变的方法本无名称,只是借用一个‘三昧’的假名。你师父所说的戒、定、慧,与我的理解很是不同。”

志诚不解:“佛教的戒定慧,应该只有一种,怎么会有差别呢?”

慧能解释说:“你师父说的戒定慧,接引的是大乘根性的人;我所说的戒定慧,则是接引最上乘人的。每个人的领悟不同,因此见地就有了快慢之分。我讲的教法,从来不离开人的自性,若是离开自性讲说佛法,不过是空洞的说教,并不能从中得到实际利益。你要知道,一切万法都是从自性生起妙用的,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教义。”

慧能用柔和的嗓音,轻轻吟唱道: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志诚听着偈语,如同沐浴春风,宛若醍醐灌顶,恰似甘露滋润,心中一片灵动的空明……那是在一个什么地方呢?是慈母真切的呼唤?还是天地造化对灵魂的洗礼……

六祖的声音戛然而止。突然之间,志诚心头豁然一亮,多年的困惑为之顿消——他,大彻大悟了!志诚激动得语不成声:“我明白啦,我终于明白啦!真是曹溪一席话,胜过当阳数十年!”

从方丈出来之后,志诚面向北方跪了下来,对着灿烂的星空喃喃说道:“师父,弟子辜负了您的期望,我要留在六祖身边,留在曹溪,不再归去了。您能理解吗……”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荆州当阳玉泉寺,此时神秀大师忽然感到一阵心悸。他若有所思,问站在左边的影隐:“志诚离开已有几个月了吧?”影隐算了一下回答:“是呀,已经三个月了。大师,他究竟去哪儿了,为什么还不回来?”神秀大师摇摇头,长叹一声:“唉——不回来,就是回来了。”“大师,我不懂您在说什么。”神秀大师仍就说道:“他,人虽然没回来,但不回来的原因却回来了。看来,我数十年的修为,还是令人汗颜啊!我也老朽了……”影隐一脸迷惑:“大师,今天您的话,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那就说个你能听得懂的:去吧,你也去岭南曹溪吧。去了之后,你也就能像志诚那样,一跃而跳过龙门,化做一飞冲天的神龙……”

神秀大师感到满心苍凉。本来,志诚是自己的特使,却被慧能“顿悟成佛”的禅法所吸引、所感化,心甘情愿地投诚了。他活像一条去试探龙门高度的小鲤鱼,谁知跃上龙门之后,便化为飞龙,一去不回头。

同类推荐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作者把竺法护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彰显于世,目的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热门推荐
  • 凡尘有泪

    凡尘有泪

    是我思想不够老,还是故事不够好?为何繁华过后,只剩下一片枯萎草。。。人到了晚上都是感性动物,容易想很多事,而且多半是痛苦的,这种情绪控制不住,轻轻一碰就痛。。。
  • 佂轮

    佂轮

    人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龙离奇去世,却在异世重生,靠着其强大的斗武意志,在强者林立的新世界中,征战轮回。
  • 邪皇霸宠盛世神医

    邪皇霸宠盛世神医

    她,隐世家族最小的子女,自幼拥有超强天赋。他,独挡一方的邪皇,只为她折腰。当她遇到他,他们将发生怎样的爱恨情仇。
  • 岁末深秋

    岁末深秋

    第一眼,也仅仅是第一眼便迷恋上了她。微弱的烛火,微亮的灯笼,微笑的她,微微动心。他能绘出时间最美丽的景色,却绘不出缠绵的爱情;她能吟出最动人的诗篇,却述不出爱情的绚烂。直到,岁末深秋,时光尽头。
  • 特工学生

    特工学生

    新书《盖世仙尊》已开,作者QQ:3873672世界顶尖特工,背叛组织被杀,却神奇附身一个高中男生。从此这个叫张元的普通学生不再普通。
  • 中国古代典型冤案

    中国古代典型冤案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后,冤案也就与之相伴产生了。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其间的冤案充斥古今中外。古代冤案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诠释着人类历史螺旋式发展的进程。在林林总总的历史冤案中,每个冤案的出现均有其历史必然性。从世界古代历史的角度探究冤案范围过大,而从中国古代历史中择取具有代表性、较为典型、影响较大的冤案,同样能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诚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再启神话

    再启神话

    为什么会有君权归于君王,信仰则归于诸神的说法。究竟怎样才算长生久视,是肉体活的够久,还是精神意志一直长存于世为世人所敬仰。如果真有神灵存在,也有末法时代和诸神黄昏的说法,那些古时一直留传的的神圣他们又都到哪里去了!
  • 畅游哈密

    畅游哈密

    这是一片神秘的绿洲。从远古时的翼龙翱翔,到今天的绿洲文明;从汉唐旗帜的猎猎而动,到如今繁华都市的兴起,都是一道道自然与文化的无声轮回。几千年来,每一场风的刮起,都在空气中溢满着浓郁的香甜,这特有的味道,代表了哈密这片绿洲厚重的积淀,也代表着作为一片绿洲应有的祥和与宁静。循着玄奘大师的坚实脚步从这里走过,站在丝绸古道上,心情自是无法平复。有时,穿越并非仅仅意味着用双脚去行进,而是要用心去体味双眼所触及的一切,或是一个在路边卖瓜的小摊,或是一个被甜瓜蜜瓤凝固住微笑的孩子。
  • 校园至尊:王牌男友

    校园至尊:王牌男友

    他花十万想娱乐她一笑,她潇洒的拿出金卡在他面前:“你的双倍,二十万,给我一个皮笑肉不笑。”……这世界,没有人可以拿她来娱乐!神秘的背景是她曾经的灰暗,性格上的极端,却成了他眼中致命的吸引……
  • EXO边伯贤Baby

    EXO边伯贤Baby

    诶?跟自己的暗恋对象告白他就接受了?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又从孤儿变成了千金?不行,她需要缓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