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子坐在定安侯府外院花园里的一个撮角亭子里,亭子里的圆形石桌上是由仆役端来的美酒和下酒小菜,由亭子向外望去,是一片片的春花烂漫,远处还有一条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温润地传进了亭子里人的耳朵里,令人心旷神怡。
与亭子链接的两段幽深的长廊,呵呵呵呵的如清脆铃铛声般的笑声从长廊深处传来,听声音是一个稚嫩的孩童。远远望去,却只见一面漆得粉白的墙将声音阻隔在另一端,让人不能一窥究竟。
“青珩,你真是好福气啊。”亭子里坐于东首位的男子朝左边的男子笑着说道。
名为青珩的男子手指轻摇酒杯,只是嘴角边的笑意却怎么也掩不住。另一男子却在这时轻笑着打趣道:“太子,您如此羡慕不如回去和太子妃商量商量,也生个出来?”
原来方才的孩童竟是这青珩的爱子。
“正是这么个说法。”赫连青珩这时也好笑似地望着太子,并不觉得自己打趣太子有什么不对,可见几人关系是极好的。
太子似是没听见他们两人的打趣,自顾自说着,转移了话题,“青珩你爱子都两岁了吧?”
“呵呵,正是孩提。不提也罢。”赫连青珩轻笑着回道。眼底满是笑意。
苏昭行在一旁赞道:“听说令郎长得十分周正,又是个极聪明的。现在说话已经非常伶俐,加上青珩的教导,可见日后这孩子也不会是个平凡的。”
听了苏昭行的话,太子忍不住感叹,“可惜……不然郡主倒是个极合适的。”顿了顿,又对苏昭行说,“倒是昭行,日后待你有了女儿可考虑考虑啊。哈哈……”
说完,太子自己就先大笑了起来。没想到苏昭行却眉头微皱,深思起来,又像是下定什么决心似的说:“这倒是个极好主意。青珩大哥,你意下如何?”
“甚好。”赫连青珩继续喝着酒,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心思却悠悠地转动起来:青曼嫁给了太子江晫,已成太子妃。昭行又是丞相之子……如若两个孩子结了这门亲事,这……太子究竟想做什么?
“那就这么定了,我就当个见证。”太子心情极好,抬手举杯,赫连青珩和苏昭行连忙举起手中的酒杯,三个碧玉酒杯轻轻地碰在一起,杯中的酒震荡开来,偶尔几滴酒水飘在空中又落向桌面,只剩下暗暗酒香随风飘溢。
……
四年后。
“肃儿,《千字文》学得如何了?”赫连青珩走进儿子的小书房,看着年仅六岁的赫连肃曲着小身子坐在小凳子上,柔嫩无骨的小手端正地拿着一本书,一双黝黑有神的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手里的书,仔细一看是本《增广贤文》。
相对四年前,赫连青珩彻底褪去了那最后的一丝年少轻狂,变得更加成熟内敛起来。举手投足间皆透出一股沉稳大将之风,绝非常人可比。
小家伙赫连肃抬了抬头,看了看来人,奶声奶气地说道:“父亲,我早就读完了。肃儿现在正在看这本书。”说完朝赫连青珩扬了扬自己的书,特意将封面给自己的父亲看,生怕父亲看不见那“增广贤文”那四个大字,一双眼睛滴溜溜地弯看着赫连青珩,好像在说:看吧,这可不是《千字文》哦!
性情颇为严肃的赫连青珩这时也觉得好笑,望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只觉得心情一阵舒畅。又想到以后还要看着他长大成材,娶妻生子,之后成家立业,又不免一阵唏嘘。摇了摇头只觉得自己想得有些个远了,将思绪拉回,起了逗趣儿子的心思,“哟,看来我们肃儿非常的聪明啊。以后许能骗个漂亮女子当媳妇……”
平时的赫连青珩是不苟言笑的,许是今日见儿子聪明伶俐不似一般孩童还在嬉戏玩闹不谙世事,心情大好,竟开起玩笑来。
赫连肃看着父亲满脸的笑意,也弯起了眼睛。放下书歪着头想了想,记得母亲说媳妇就是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女子,就像母亲是父亲的媳妇一样。
赫连肃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我不要漂亮女子,漂亮女子不聪明,我要聪明的女子当我的媳妇。”
“哦?为什么偏要聪明的?”赫连青珩好奇地问。
“因为肃儿是天下第一聪明,所以肃儿的媳妇也要天下第一聪明才对。”赫连肃扬起下巴,样子像只高傲的小公鸡,看父亲只是笑笑地看着他,又跑到面前拉了拉他的袍子,撒娇道:“是不是啊,父亲?肃儿讲的有理否?”
赫连青珩此时简直是哭笑不得,望着只到自己腰处的儿子,心里一阵好笑,揉了揉他的头应道:“是,是,是。”又索性再说,“我们肃儿以后要娶天下第一聪明的女子做媳妇,可要加把劲哦,不然肃儿就被自己的媳妇比下去了!”
赫连肃竟然一副煞有其事的模样,小脸紧绷,严肃地点点头,“嗯,我会努力不被她比下去的。”又在心里打定主意要更加勤奋的念书,不能被自己的媳妇追了去。
殊不知他的媳妇还不知晓在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