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风大,稳婆王氏怀里抱着小小的襁褓从齐王府的后院角门走了出去。
王氏怀里的小婴儿良玉刚刚经历了此劫,堪堪缓过来,刚才在王府里听到“生父”和那个侧妃要这个稳婆将自己埋掉。听到亲生父亲要活埋自己的女儿,良玉是又惊又恐,在里面的时候一直憋着不出声,不睁眼,此时却很想睁开眼睛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那个便宜父亲又是谁?
王氏抱着良玉出了门,看看左右无人,想了想,然后紧了紧领口,准备把孩子抱到城南的树林子里埋掉。正准备走,却忽然看见怀中刚出生的婴儿睁着纯澈的大眼睛,滴溜溜地看着自己。见到这番景象,吓得王氏差点惊叫出声来,她很想回身去通知齐王,告诉他他这个女儿还是活着的,但是想到齐王看见这个孩子那厌憎的眼神,还有那宋侧妃阴狠的目光,她就不寒而栗,心想着齐王大概是不想要这个嫡女。若是真将这个孩子送回去,自己也会吃不了兜着走。于是仍旧决定遵照齐王的吩咐将孩子扔掉,这个时候,保命才是最要紧。
良玉可顾不上王氏在想什么,她睁着眼睛看了周围一圈,发现这里是个不大不小,幽长的胡同,而王氏的身后有个小角门,角门边上挂着一盏小灯笼,大概是方便下人们出门用的。灯笼是纸糊的,上面屹然写着“齐王府”三个楷体大字。
良玉瞪大了眼睛,没想到自己的便宜老爹居然是齐王,不过这个齐王究竟是个什么东东?是藩王?皇帝的儿子?良玉还没从他们刚刚的对话中采集到什么信息。不过此时已不容良玉多想,那王氏已然动身准备往城南的树林跑去。
眼看着自己就要送命了,良玉开始慌了,难道自己刚刚穿越就要死了?呜呜呜……不要啊,虽然我失恋了,但我还没活够,还不想死啊,上辈子死得那么冤,这辈子又要死得那么早,老天爷,不带这么折腾人的。
良玉眼看就要到城南树林了,再不想法子自救,就要被活埋了。正着急着,忽然福灵心至,扯开嗓子大哭起来,哭得那叫一个凄厉啊,估计附近的几乎人家都会被吵醒的。王氏见状更是吓得不轻,为了自己的小命,只得一边小跑一边哄着怀中婴儿,嘴里还碎碎念着让她别哭了。
良玉听了,心里十分不屑,哼哼,你都要把我活埋了,我为什么不哭,把人都吵醒才好呢,一人一口唾沫,都可以把你跟那个便宜老爸都淹死。心里这么想着,良玉哭得更是凄厉。
王氏没办法,只得用手将良玉的小嘴堵住,找着一棵大树,准备在那里挖个洞,把这孩子赶紧埋了。
王氏要挖洞,就把良玉放在一边,良玉见王氏的手拿开了,就扯开嗓子继续哭。王氏见状,也不管她了,只管挖洞,反正这孩子要死了,哭就哭吧。不过这月黑风高的,周围还是一片树林,旁边还有一声声婴儿凄厉的哭声传来,王氏只觉得浑身上下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汗如雨下。
良玉见自己哭了许久,都没有人来救她,以为自己这回必死无疑了,正准备清清嗓子继续为自己哀哭几声,就听得“咚”得一声闷响,接着就见着那王氏倒在自己旁边。
这一边鼓又吓得良玉立马住了声,努力把脑袋转过去想看看是怎么一回事。犹于刚刚出生的婴儿脖子都是嫩嫩的,这一使劲儿差点没把脖子折断。
“把这妇人带回去,关押起来。”来人平静地对手下吩咐道。
是个男人。
良玉还没来得及看清来人,就感觉自己被人抱了起来。良玉只觉得抱自己的手微微有些颤抖,生疏;但却是非常有力的。良玉努力地睁大眼睛,仔细端详这个男人,嗯,剑眉星目,三十岁左右的样子,右眼角有个细长的刀疤,正静静地望着自己,眼神有异样的光芒。
良玉愣了半晌,忽然意识到这人是来救自己的,随即立刻朝来人绽开一个大大的,甜甜地微笑,大眼睛扑闪扑闪,再附带“哼哼”两声,表示感谢。
来人看着手里的婴儿见到自己只是笑,并无害怕之色,倒是颇为意外,也冲小婴儿笑了笑,便将孩子交给了旁边小兵打扮的人,“把这孩子交给王妃,尽快赶路。”
很多年后,良玉才知道肃亲王静静望自己的那一眼,其实包含了太多的感情。
“姐儿?姐儿?怎么了?”陈嬷嬷轻轻摇了摇怀里的小良玉,担忧地问道。
陈嬷嬷的叫声把良玉的思绪给拉了回来,良玉摇摇小脑袋,把那些讨厌的事情甩开。
良玉抬起头朝陈嬷嬷甜甜地笑,露出两个小酒窝,和白瓷一般的小牙齿。“嬷嬷,我饿了,我想吃糖糕。”
“好好好,奴婢这就给姐儿拿去,姐儿乖乖在这等等。”陈嬷嬷将良玉抱至软榻上坐着,再拿了一个小桃子给她玩,这才敢走开。
原本肃亲王出征是不能带上良玉的,只是因为当初原本就是在前往燕州时救下的,再加上此次战事结束就需回京述职,京中的母亲肃太妃膝下出肃亲王外并无其他子孙,也想着将小良玉送过去陪伴肃太妃,也免得太妃一人孤苦寂寞。
良玉现在虽然是个三岁的小孩子,但内里却是个实打实的成年人灵魂。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瞎琢磨。上次肃亲王抱了她在膝上玩儿的时候,跟她说把她抱到祖母那儿,跟哥哥一起玩儿良玉听着就知道肃亲王是不愿告诉她真实身份,是真的把自己当亲女儿看待了。良玉心里很是感动,只抱着肃亲王的脖子,拿脸蛋蹭了蹭肃亲王的脸,最后还赠送了香吻一枚。表示自己会听话。
肃亲王妃在跟肃亲王去了燕州没多久就过世了,于是便对外称良玉是肃亲王妃所遗下的女儿,最后还因为怕良玉日后委屈,还命人将良玉的名字上报宗室,录入玉牒。反正良玉是个女孩儿,又只是郡主,日后也不会牵扯什么血脉传承的事情。
良玉自己也琢磨着,肃王爹爹除了自己这个半路捡来的女儿外,就只有一个嫡子,今年不过八九岁的年纪,早早便立为世子。两年前王妃过世,来过燕州的,后来就带着王妃灵柩回了长安。那时候良玉不过一岁光景,却还记得那个温润清雅的男孩子。
后来自己从陈嬷嬷的口中得知,肃王并非当今楚帝的亲儿子,而是侄子,肃亲王的父亲是当今皇帝的八皇弟,楚帝登基后,封为肃亲王,后来没几年前肃亲王就去世了,接着他的独子赵恪便袭了爵,就是现在的肃亲王。
良玉最是厌烦这些复杂的事情,况且她自己也不想管肃王是谁的儿子,自己只要乖乖听肃王爹爹的话,去陪太妃祖母,做个乖宝宝报答他的救命,还有养育之恩就好了。
良玉正无聊地抛着桃子玩儿,被肃亲王派来伺候良玉的小丫鬟青荇忽然来敲了敲门,口里唤道“陈嬷嬷,陈嬷嬷在么?”
良玉砸吧了下嘴巴,软软濡濡地应道,“青荇姐姐,我在这里。”
青荇听到良玉答话,知道定是良玉一个人在屋里,便推门进来
“怎么就姐儿一个人这儿,陈嬷嬷去哪儿了?”青荇见良玉贪玩,已是坐在软榻边上,赶紧上前把良玉往里抱了抱。
“嬷嬷拿甜糕去了。”良玉拿了个桃子,要青荇给洗洗,自己要吃。
“还是让奴婢拿去削了吧,这么吃下去,伤胃呢!”青荇皱皱眉,看了看良玉手里的桃子,好像那是个拐骗小孩的人贩子。
“不要,我才不要吃果泥,就要这么吃。”良玉嘟起嘴,满脸不情愿。
“姐儿……”青荇还想在劝,却听得门外有些响动,知是陈嬷嬷拿了甜糕回来了。
“甜糕,甜糕,吃甜糕……”良玉看到陈嬷嬷手里端着的甜糕,两眼放光,扔开桃子,直朝甜糕扑去。
“好了,姐儿慢点。”一旁的青荇看着良玉这样,好容易忍住笑,只觉得良玉这样子真是可爱。要说她们家姑娘什么都好,性子好。长得也很可爱,听姑娘的奶嬷嬷陈嬷嬷说,姐儿小的时候最是听话,不爱哭也不爱闹,想什么了也只是哼哼两声,是最好侍弄的了。府里的老人儿们都说这孩子长大了必是个聪明听话的。
后来姐儿渐渐大了,那股聪明劲儿愈发的清晰,刚会走路的时候就对王爷嚷嚷着要认字儿了,原本王爷也只道姐儿年纪小,贪玩罢了,没想到姐儿倒学得认真,没过多久,就认得许多字了。不过也是因为年纪小,手上没什么力气,写出来的字倒是歪歪扭扭的,惹得王爷直笑。之后姐儿便跟那些字较上了劲儿似的,每天必会写上几篇大字才算完。王爷见了,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志气的,倒也仔细指导。除此之外,姐儿待下人也是和和气气的,从不像其他王府侯宅里的贵胄子弟们,从小便对下人侍从呼呼喝喝,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对下人们非打即骂。
总之,自己伺候的这位小主子什么都是好的。只有一点不好,贪吃。每每想到这里。青荇都忍不住发笑。
“姐儿听话,坐到软榻上去吃,过两日王爷就回来了,过段时间,咱们就可以回京城了。这里是临时收拾出来的,哪里有家里住着舒服,姐儿想吃个什么都不方便。”
吃得正开心的良玉听着陈嬷嬷的话,刚吞下去的一小块甜糕差点卡在喉咙里。嘛玩意儿?回京城?好吧,我承认,京城比燕州,比并州都要繁华很多,要太平很多,还有很多更好吃的东西,但是那里有燕州自由自在啊?燕州多好啊,老爹肃王就是最大的官了,自己想干嘛干嘛,自由自在的,上回还跟肃王说好了来年教她骑马来着。上辈子自己看过那么多穿越小说,着实被古代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吓得不轻,自己可不想过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窝瓜生活。上回那个世子哥哥来时就想把自己带回去来着,但自己实在不想被那些规矩拘着,所以当哥哥带来的奶娘来抱自己的时候,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啊,估计整个王府都听得到。不过这一哭还是挺管用的,把个肃亲王惊得,自从自己把这孩子抱回来,就没怎么听到她哭过,见人都是甜甜笑着。所以大伙儿都以为这丫头是不想回去,就要跟亲爹在一起。肃亲王嘴里哄着孩子,心里可是乐开花儿了。怎么样?自己捡来的娃还是跟自己最亲的,以后这娃肯定是个知恩图报的乖娃娃。
“良玉也要回去么?”良玉使劲将卡在喉咙里的甜糕咽下去,闪着水光水光的大眼睛问道。
“姐儿当然要回去,可还没见过祖母呢?”陈嬷嬷摸摸良玉的头,十分慈爱。
“可是京城都没有燕州好玩儿。”良玉撅撅嘴,十分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