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见老太太神色有些不愉,饭桌上的气氛也有些冷淡,遂开口道:“两位姑太太许久不曾回来,这次我特意让大厨房做了一些江南的家乡菜,你们尝尝味道。”
二姑太太让丫鬟夹了道糖醋鲤鱼,吃完后感叹一声:“虽说在中州也有江南厨子,只不过做的这些菜却还是没有家里地道。”
老太太闻言,知道她指的并不是吃食,而是念家,暗叹一声,却指着中间一只大盘子道:“这糟鸭是你大嫂子特意让人为你做的,也尝尝!”
二姑太太随即向大太太道了谢,顺道说起了中州的一些风俗事宜,这桌上终于是有些热络。
而另一桌的魏若语等人却是没有那么多惆怅,这么多长辈面前也有些拘谨,倒是只有最小的十一小姐魏若宁,像是什么都没有察觉到一般,自顾自让丫鬟夹菜。
魏若语向来是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亏待自己,难得出来吃到一桌珍馐美味,她将自己喜爱的菜式吃了个遍,就已经半饱了。
再看另一边,老太太已经露出了笑意,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似乎是没有什么忧心之事一般。
最后端上来的,是一锅西湖牛肉羹和一锅酒酿圆子羹,魏若语吃了一小碗圆子羹,心中不由感慨。
这也是她前世十分喜爱的菜式,没想到穿越过来后还能吃到,而且味道更好!
待众人吃的差不多了,丫鬟妈妈们便让人将残羹剩菜迅速撤了下去。
老太太兴致很好,站了起来道:“都随我走走消消食吧!待会儿还准备了戏台子,今日天色也好,走到迎春阁,正好开场。”
众人自然无一不叫好,而魏若兰更是惊喜说道:“老太太请了戏班子?家里好久没有这般热闹了呢!”
二太太一向来偏冷的脸庞,今日也是难得露出一丝笑意:“就你咋呼,小心让人看了笑话。”
魏若兰却是拉着老太太的手臂,娇笑道:“母亲就会编排我,老太太您可得为我做主!”
老太太失笑的拍了拍她的小手,让紫绡把魏若兰的斗篷拿过来:“仔细些可别着凉了,虽说今日不像前段时间冷,不过这入夜时分却是马虎不得。”
魏若兰自然应声,又拉着老太太说了不少好听的话,又连带着和两位姑姑说了起来。
而剩下的其他人,魏若巧一脸的愤恨之气,抓着帕子的手绞成一片,魏若涵拉着魏若宁默不作声,魏若晴嘴角露出一丝不屑,小心的扶着三太太,而两位少奶奶则是在大太太两侧候着,看不清楚表情,不过想来大太太此时脸上定不会好看。
魏若语心下嘲讽,魏若兰这般的手段,在那两位精明的姑太太面前,怎么可能不被看穿?就是不知道,这两位姑太太是否吃她这一套了。
掩去心中想法,魏若语走在三太太身后,像是最不起眼的一人,低垂着头跟在嫡母和嫡姐身后小步走着。
迎春阁在魏府的东北面,距离老太太的正院不远,一行人簇拥着老太太和两位姑太太,有说有笑,转过院门,穿过一条游廊,不过一刻钟的时间便到了。
魏若语印象中,还是第一次来到这迎春阁。
原本的魏若语体弱多病,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筱竹阁内,家中就算过年过节,或有什么大事,她也顶多到一下点个卯,很快便离开。若不是前段时间方大夫来看过,确认她的身体已经好了许多,加上她最近的表现还算不错,三太太也不会允许她和大家同行。
魏若语在前世小时候,偶尔会有唱戏之人来到村子搭台子唱戏,那时候的台子十分简陋,装扮的也十分简单。她小时候不懂戏,但却经常陪着奶奶搬张长凳子跑到戏台子前方听戏。
奶奶是个爱戏之人,因她们家乡在江浙地带,最多的便是越剧,而奶奶最爱的一出戏,则是叫做《碧玉簪》。
后来唱戏之人越来越少,而到处跑村放电影的却是多了许多,那时候的她不过五六岁,对于电影更加感兴趣,随即伙同邻居家的同龄人一块儿去看电影,戏却是越来越少听了。
进入迎春阁内,在一座二层小楼面前,早已经搭起了一个高大的戏台子,和魏若语前世所见很不一样。
此时天色还未黑,在戏台周边却是已经点起了灯,红色的灯笼糊纸,看着十分喜庆。
魏若语跟着众人上了那二层小楼,早有丫鬟和妈妈准备好了一切,老太太在众人服侍之下坐在了最中间的主位上,两位姑太太则是一左一右分居第二。
之后则是三位太太,随后是两位少奶奶,接着才是魏若语等几名小姐。
当众人全都坐定之后,一声锣鼓轻响,将众人的视线都引向了戏台子上。
软糯清雅的声音和唱腔,魏若语听在耳中十分熟悉,脸上不由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前世被众多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所浸染的魏若语,自然不会对这种古典戏剧产生极大的兴趣,不过她也清楚,在这古代深院女子们少有的娱乐之一,便是看戏,因而她也算是入乡随俗,也仔细听了起来。
当第一出戏结束后,魏若语也算是弄明白了这出戏的内容和情节。
老太太分外乐于此道,笑眯眯的说了一声“赏”,随即她身边的丁妈妈忙吩咐下去,让人赏了下去。
“老太太,阳春班可是准备了好几出戏折子,您还想看哪出?”
大太太在一旁微笑着问道,今日一切都是她做的安排,眼见老太太十分满意,她心中自然也万分欣喜。
老太太却是拍了拍身旁依偎极近的二姑太太,柔声问道:“你们俩许久没回来,中州和京城那边唱的硬腔硬调,我是听不惯,还是我们江南这边的好。”
“听母亲的就是,中州也有不少唱越剧的戏班,偶尔也是听过几次。”二姑太太却是打了转说道。
老太太立即露出了兴趣,随即和二姑太太聊起了中州的各种戏班唱腔,大姑太太很快也加入进来,倒是一旁的大太太有些插不上嘴,笑容有些僵硬。
三太太并未加入她们,兴致也不高,看了这半天戏,脸上不由的露出疲惫之色来。
魏若语无意中看到,心中一动。
这小阁楼虽然点着炭炉,周围又用厚实的帘子挡住,但偶尔还是会有冷风钻进。
魏若语抬了抬头,感受到一丝冷风,随即从怀中掏出一块帕子,轻微的咳嗽了一声。
这一声响虽然极轻,但此时戏已暂罢,自然传入了众人耳中。
老太太那边转过视线来,看到魏若语低着头,不由开口问道。
“十丫头这是怎么了?”
魏若语憋了长长的一口气,让自己的脸色看上去有些不好,这才放下帕子,弱声开口说道。
“打扰了老太太的兴致,十娘真是不该。”
她没有直接说自己不适,只不过那样子和语气,却是已经表露无疑。
老太太想到她那时好时病的身子,不由的暗叹了口气,才开口说道。
“既然不适,就先行回去吧!也怪我不好,硬拉着你们陪我这老婆子一块儿看戏,这迎春阁虽然敞亮,却也有风,十丫头定是吹着了风才会不爽。”
老太太一副自责的模样,顿时引得众人一片劝慰之声。
魏若语忙站起身来,朝老太太福了一福,表情真挚道:“老太太这是何意?十娘第一次来看戏,这还是老太太的恩典,只是奈何十娘的身子弱,不能陪伴老太太继续,还请老太太恕罪呢!”
老太太见她神情不似作伪,眼中满是真挚,就知道魏若语确实是真心所想,心中不由一舒。
“既如此就好,不过回去后十丫头可要注意别吹着风,明日让人叫方大夫来看一下。”
老太太嘱咐了几句,魏若语都一一应声,虽然脸色有些苍白,但神情自然,一双眼睛灵动有神,加上与一众姐妹华丽不同的淡雅装扮,却是让那二姑太太多看了几眼。
魏若语一说要离去,魏若宁也开了口,她年纪小,对于这戏自然没有其他人那般热衷。
老太太也不恼,含笑点头同意。
三太太见有人带头,而自己的两位妯娌都是一副要陪伴到底的姿态,她自忖自己离去也不要紧,便也起了身。
“十丫头不适,我这个做母亲的也不太放心,老太太且容许媳妇送她回蓼菊院。”
三太太话刚说完,魏若晴也一脸担忧的开口:“老太太,孙女也陪母亲一道回,母亲这两日头疾刚好些,不过方大夫说了不得劳累,十妹妹那里孙女会照顾好,母亲还是先行歇息为好。”
魏若晴是真心为母亲担忧,这一番话出口,虽然有可能引得老太太和两位姑太太不快,但她却并不在意。
三太太眼神有些焦急,不过更多的却是欣慰。
而老太太自然不会因此而真的气恼,反而对于三房这一家子表现出来的母慈子孝很是满意,也就同意了她们三人先行离去。
----
卷珠帘已经三万字了,发书快一星期了,成绩却是惨不忍睹,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