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这头,船行千里始到岸的黛玉,先是见码头来迎接自己的是几个三等仆妇,虽具有不凡之处,可到底能看出不是府里什么有分量的管家人物,心下便是空落落的。后来,在荣宁街上绕了一圈,最后竟是从角门进入,黛玉眉间更是忐忑苍凉。照这个架势,外祖母家对自己恐怕也只是面上情了,黛玉心忖。
按说,贾敏是如同掌上明珠般的长大,嫁与林家后,自是思乡情切,平日里对膝下独女少不得说些个娘家的好话、贾府的风光。再加上书信往来,心中早有亲近之意。而此次又是史老太君执意让父亲送自己前来,就这份主动,因也是善待的。故而,在此之前,黛玉对与这些母亲口里疼爱有加的外租亲戚见面一事,也是真心期待的。毕竟林家亲族甚少往来,黛玉自小缺乏亲友。可这接连的两瓢凉水,让聪慧的小黛玉立马觉出不同来,一路上的期盼和激动全转变成了忐忑和自持。她本是大族嫡女,又是五代列侯这一辈的独苗苗,在父母的用心教养下,虽不曾养成骄横跋扈的性子,但是眉眼高低还是分得清的。这仆妇迎接、角门进府,与她之前众星捧月高人一等的待遇自是有天壤之别。若是换了个大咧咧混不吝的性子倒也没什么,可这偏偏是有着玻璃心肝的小黛玉。原因丧母哀戚不已的小姑娘更添一层物是人非、寄人篱下的苍凉之感。只是初到异府,这些个感伤只能埋藏在心底。总不能在外人面前失态,让这些人把他们林家小瞧了去。
于是,才满六岁的小黛玉自下轿开始就谨小慎微,一举一动莫不按照从前在家时教养嬷嬷的教导而行,就连和亲外祖说话,也是思量再三,方才出口。和诸位舅母姐妹的应答更是小心翼翼,秉承多听少说的原则,不肯多说一句话。这饶是如此,也避不了那号称“混世魔王”的二表哥的一番喧闹。砸玉一事让她极为忐忑,自不必说。就是那张口就给同辈姐妹取表字的做法,也实让黛玉心中愤懑。这人虽皮相出众,自己也有种熟悉之感,可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要知道,表字需是长辈所赐,他这姑表亲戚家的顽童随意冒犯,这厅中一干人等竟没觉着不妥么?大庭广众之下,小姑娘不好发脾气,只做没听到状,心下却甚为不满。
夜里,小黛玉宿在贾母的碧纱橱里,想着白日里发生的事,心中酸楚不能对人言。迷迷糊糊间,觉着睡意上来了,正要吩咐雪雁打水洗漱,却听闻屋外有人来了。细细听去,才知道是珠大嫂子身边的丫鬟,名唤碧月的,送东西过来了。一个大包袱鼓鼓囊囊的,那丫鬟把东西交给王嬷嬷就走了,也没留下什么话,倒让黛玉纳罕了半晌。心思流转间,一时竟忘了先前的郁悒。
而此时,几步之隔的正屋里,贾母早已没有了白日初见外孙女的相逢喜悦,一张保养得宜的脸庞罕见的露出凝重的神色。已是知天命的年纪,贾母虽平日贯是慈爱雍容的态度,只是多年把持府务、主持中馈,一发起怒来,实在是积威犹存哪!一旁捶腿的鸳鸯这会儿恨不得找个地方躲了出去。而刚刚结束回禀内容的琥珀还是眼观鼻鼻观心的立着,既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找个机会退下。仿佛她存在的意义就是等待主子的下一步指示,然后一一照办。
史老太君从未想过,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居然会有人敢说她外孙女的闲话。玉儿今日才来府上,这起子烂嚼舌根的东西就开始不安分了,实在可恼!那老二媳妇也不只是怎么管的家!想到白日里问及王夫人,黛玉的住处收拾好了没有,居然得出了但凭老太太吩咐的答案,贾母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人都在跟前了,住处却还没安排利落,还把问题丢给自己,这不明摆着是有口无心嘛!也是自己没思量周全,想着把事情安排给了旁人,就没再多问,结果除了这个纰漏,最后就只能临时把玉儿安排在自己屋里住下。虽还有个宝玉在,可左右还不到七岁的两个小娃娃,亲近亲近也是无妨的。
又听闻珠儿媳妇使人给玉儿送了东西过来,贾母心里总算有了一份熨贴。这珠儿媳妇倒是个有心的,自己许了她给兰哥儿攒私房的路子,这个好她看来也没忘,比那起子只做表面功夫的强!今日要不是她发作了那几个乱嚼舌根的小丫头,自己也不会知道有这么回事儿。要是以后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让玉儿受了委屈,那可就不好了。看来,以后不能太放心,还是多让人打听打听吧!唔……还有玉儿身边,人手还是不行,鹦哥毕竟只是二等丫鬟,这府里的小人可不好对付,还得再派个帮手过去啊!思绪翻飞间,贾母把目光锁在了眼前垂手而立的琥珀身上。
且不说黛玉是否会又添一员大将,这会儿小姑娘的心思全在面前打开的包袱上面了。因为是诗书传家,孝期的种种规矩黛玉在林府时都是严格遵守的。不说别的,这穿着打扮上,六岁的小丫头就一直是素白淡青的颜色,发间也只是一根银簪,几朵素纱小花应付着。要说这孝女作风,换在自己家里,都只有赞的。可是既然去了别人府里,这打扮就有些碍眼寒酸了。更别说这人人长着一双势利眼的荣国府。不管这么说,黛玉也是出生于簪缨世家,这世家气度可是在一点一滴中积聚起来的。虽是守孝期间,可既然出了门,这打扮还得讲究一二。可这些事儿,身为严父的林如海又怎生知晓。而黛玉小小年纪,也没想起这么多来。于是,今天上门,小黛玉就这么简衣素服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抚着眼前精致的青竹绣纹,黛玉有些恍惚。是啊,说是不能让别人小瞧了去,可自己今天这穿着打扮确实有些失了林家的气派了。看来自己还是思量不周,需要有人在旁提点的好。可是……唉……这位珠大嫂子真是有心了!黛玉思及白日众人的穿红戴金的衣着和那半数为荤的席面,眼泪扑簌簌的落了下来。
按理来说,未嫁女为母守孝得要三年,不食荤菜,不穿红裳,不戴金器,不得玩笑游戏,而头一年更为严格,不得上别家门。因此,尽管外祖母多番催促,自己还是过了守孝的头一年才被父亲送来京城。可这贾府也太不尊重了!虽说贾敏是外嫁女,府中诸人不需守孝,但基本的尊重知礼也应该顾忌一二。只是当时,这点心思被和外祖母的相遇冲淡了。现在想起来,诸人之中只有那位青春丧偶的珠大嫂子是同样一身素服。再瞧瞧包袱里这件翠色银边的掐丝披风,上面绣着松竹等物,极为精致。既恪守孝道,又不失了大家气派。还有扁木匣子里一只白玉珠簪,样式古朴大方,却尽显华贵。本就聪慧过人的黛玉对这位嫂子的心意自然心知肚明。感慨之余,小姑娘心下不由生出一丝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