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您都三天没来看兰儿了,说话不算话。”喜出望外的贾小兰同学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阴沉的脸色,一把揪住那人的衣角,声音里满是委屈,肉肉的小手还一下一下的摇晃着,很是亲昵。“兰儿还想飞飞呢!”
看到眼前不到半人高,却让人止不住疼惜的小娃娃,那男子原本写着生人勿近的脸上浮现出掩饰不住的宠溺,一把将孩子抱了起来。正待安慰几句,可还未开口,就看见李纨从后面赶了上来。那人的脸顿时青一阵红一阵的,有着说不出的窘迫。好像刚拐了人家孩子,立马就被当街抓住了一样。
李纨透过幕离,不错眼地打量着面前二人,身量相仿,都是不过二十的年纪,抱着兰儿的那人清瘦白皙,一身简单的青衫更衬得他清冷出尘,腰间一枚异形田黄冻石坠角更是相得益彰,只是如今稍显慌乱的模样破坏了原有的镇定淡然。左边那位穿着石青箭袖的男子应是稍年长几岁,年纪与自己相仿,两道剑眉飞入发间,隐隐透着一股威严,倒让人忘了他眉下的如玉容颜。细细分辨之下,长相竟与先前那位有八分相似,想必是有些血缘关系的。
李纨心下思量,这二人如此品貌,若真是贾府中人,定然不会是默默无闻之辈。可听儿子刚才的话,和这青衫男子的动作,两人应是相熟的。儿子今天是头一次出府,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呢?李纨压下满腹疑问,只向那两人行了一礼,“孩子不懂事,打扰二位公子了。”然后对着被人抱在怀里的小贾兰道:“兰儿,不得胡闹,快下来!”
也许是玩的太疯,贾小兰忘记了身处何地,四岁的孩子当下就不依的撒起娇来:“娘~不要嘛~叔叔不会生气的,我们和叔叔一起逛街好不好~”
在场的三个大人有两个黑了脸色,只有那青衫男子面上浮出一丝苦笑,看来今日事情是要解释清楚了,不然这皮小子肯定能在大街上把自己做的事儿全抖露出来。
一旁穿石青箭袖的男子遇此情况,早已从先前的愣神中缓了过来,见几人立在大街上引人注目,当下拱手一礼,道:“夫人,看来大家有些误会,要不,我们进去再谈?”说罢,那男子让出身后的客店,原来正是鼎鼎有名的悦来楼。刚才光注意着防止儿子乱跑,没想到就到了这里。李纨放下一半的心,听说这家店背后水很深,在整个京城都是无人敢惹的,因此在店里闹事的几乎没有。更添菜色齐全,大厨手艺颇为精通生意自然就能长久的红火下去。看来这两人是刚从这里出来,李纨也不好当街教训孩子,于是便从善如流了。
李纨带着慧娘、碧月二人进了客店,见儿子还窝在那人怀中不肯下来,心中压抑的火气更上一层,可当着外人的面又不好说什么,只能留待回府再算。
没要包间,只是在大厅寻了个角落,弄了屏风与外面隔开。众人方一坐定,一头雾水更兼强压不满的李纨就对那青衫男子开口了,“这位公子,敢问犬子何时与您有旧?”
另一男子眉毛挑了挑,没说话,只是在一旁静静听着两人的对话。五弟什么时候和这妇人又牵扯了?还主动抱那个孩子?这实在不像自己胞弟的一贯作风,看来是发生过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
而原本应该侍立在一旁的慧娘这会儿却逗起被放下来的贾兰,“兰哥儿,你刚才说的飞飞是什么?”
“飞飞?飞飞就是飞飞啊!慧姑姑没有飞飞过吗?叔叔可厉害了,他会带着兰儿飞飞哦!我问过蔷儿了,他也没有飞飞过呢!”一个很骄傲,却完全不知所云的回答让慧娘有些挫败。
这时,李纨已经基本弄清楚了情况,碧月却瞪大了眼睛,面前这自称元五的男子竟然就是几年前掉进主子房里的黑衣人!这段日子居然经常来找小少爷,她们竟然都没发现!要是这人有什么歹意……就像是要印证她心中所想一样,另一名说是元五的三哥的男子瞟了她一眼。碧月吓得一颤,连忙收回视线,身子却一动不动地站在主子旁边。
“五爷客气了,当日我们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并为做什么。这报答一事实在无从说起。府里还有事,这就告辞了。”也不待对方回答,李纨起身就是一礼,然后命慧娘抱起儿子,很快,主仆几人翩然而去。留下的两名男子面面相觑,他们长这么大,恐怕还没见过如此无礼的人。元三看着小自己三岁的弟弟立马恢复成不苟言笑的造型,一时也失去了继续拷问的兴趣,这里实在也不算说话的地方。今天本是为了其他事情出来的,没想到该见的人没见到,撞上了五弟的小秘密,也不枉出门一趟啊!不过,眼看时间也差不多了,还是早些回去吧。
不说贾小兰同学回去之后怎么被李纨收拾,也不说当哥哥的能在嘴紧俨如蚌壳的弟弟处套出什么辛密,此刻,荣国府碧霞阁内,黛玉正欣喜地读着来自远方的信。果然,嫂嫂就是有办法!连托人送信都不必通过贾府公中,这就不怕别人会嚼舌根了。自己寄居在这里,虽努力收敛性子,和众人交好,但总不好太过麻烦别人。只是嫂嫂是不一样的!而且能鸿雁传书实在是太好了!之前她对父亲有很多不解,现在通过信件她知道了很多以前自己不知道的事。比如说,送自己过来的另一层原因。又比如说,自己在这里的吃住,其实林家是给贾家交了生活费的云云。
而且,每次来信,黛玉在字里行间中,都可以感受到林如海沉淀的关怀和谆谆教导。这回的信里,更是带来了个天大的好消息:明年父亲就要回京述职了,按理说这盐政官员是不会连任的。那就是说,他们父女俩很快就会见面的!很快她就能和父亲回家了!黛玉读着信,心里抹不去的客居孤寂减淡了很多,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期盼和喜悦。父亲还是记挂着自己的,她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黛玉的眼泪头一次因喜悦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