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900000012

第12章 上卷 拙诚坚忍 (1)

方圆有度,耿直但不戆直

现在人才不振,皆谨小而忽于大,人人皆趋习脂韦唯阿之风,欲以此疏稍挽风气,冀在廷皆趋于骨鲠,而遇事不敢退缩,此余区区之馀意也。

自是以后,余益当尽忠报国,不得复顾身家之私矣,然此后折奏虽多,亦断无有似此折之激直者。此折尚蒙优容,则以后奏折,必不致或触圣怒可知矣,诸弟可将吾意,细告堂上大人,无以余奏折不慎,或以戆直干天威为虑也。

——《曾氏家书》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多少忠臣因直谏而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历来为官者大都唯唯诺诺、阿谀奉承。曾国藩痛心于这种委靡不振的官场风气,于是在咸丰皇帝即位之时,决定不顾安危直言进谏,痛陈时弊。一来去除皇帝的骄气,免得日后养成厌恶正直而喜欢阿谀奉承的习惯;二来想通过这个折子稍微改变一下风气,使大臣们在朝廷里敢于说话,遇事不退缩。

咸丰皇帝看完折子后,批示“颇有是处”,并于宫中召见他。曾国藩提出详细对策,颇得咸丰嘉许。曾国藩大为振奋,他在给诸弟的家信中说:“自此以后,我更要尽忠报国,不再去顾虑身家性命这些私事,不过以后奏折虽多,也绝没有像这么激烈直言的了。弟弟们可以把这个意思,详细告知堂上大人,不要担忧我上奏章时不小心,或因戆直而冒犯天威。”

曾国藩后来取得的成就是与这种态度分不开的,因为他正直,所以取得了皇帝和同僚的信任,又因为他处世圆滑,所以团结了一大批英雄豪杰并肩作战,得以成就大业。下面有两个关于曾国藩的小故事,说明了曾国藩内方外圆的处世技巧。

曾国藩与左宗棠曾闹过很深的矛盾,咸丰八年(1858年),咸丰帝看到形势又紧张起来,于是下令曾国藩率兵支援浙江。曾国藩决定与左宗棠和好如初,这样力量才会强大一些。于是在路经长沙的时候,专门登门拜访了左宗棠。曾国藩在离左家较远的地方就下了轿,既不穿官服,也没带随从,徒步走向左家,左宗棠见状,十分感动,忙以礼相待。曾国藩以无比真挚的态度与左宗棠交谈,毫无掩饰之情,使左宗棠非常感动,消解了心里的疑团,又和曾国藩和好如初了。

胡林翼是曾国藩在军事上很重要的合作伙伴,但有一段时间,曾国藩很看不惯他,因为贵为湖北巡抚的他竟然会讨好官文的姨太太,以求得与官文的合作。曾国藩觉得胡林翼太软弱了,一点也没有大丈夫气节。但曾国藩后来经过认真反思,就看到了胡林翼的高明之处,若想成大事,必须得有左右逢源的手段,争取到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而一味清高,只会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立足,既要有真才实学,能坚守正义,又得讲究一些做事的策略,懂得人情世故的重要性,如果曾国藩一味以道义压人,不对左宗棠动之以情,势必会使两人关系更糟;如果曾国藩看不惯胡林翼而与之产生隔阂,那他就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军事伙伴,与社会格格不入,不要说取得最后的胜利,就连立足自保恐怕也做不到。

对我们青少年而言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也会逐渐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最后众叛亲离。因此,我们必须方圆有度,既要做一个正正派派的人,又要懂得变化自己的角度,多替别人着想,换一下自己的表达方式,讲究做事的方法和策略。

箴言

1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高尔基

2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欺的性格,无论在哪个阶层里,即使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

——巴尔扎克

3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多一点自信,加上你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那时,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雅的风度。

——罗曼?罗兰

悔过能自新,宜早不宜迟

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

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

——《曾氏家书》

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虽然能干,但有些心高气傲,身为兄长,曾国藩担心他终会为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而吃大亏,所以他在信中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弟弟讲解“悔”字的道理。他说“我过去太自负了,老是以为自己的本领大,能屈能伸,既能建功立业又懂适时隐退,多了不起啊!但看别人时却经常看到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自从丁巳、戊午两年大悔大悟之后,才知道自己其实还差得很远,反过来也觉得别人的所作所为倒有几分是对的,于是,就在自己的不足之处痛下工夫,迎头赶上,现在觉得有很大的进步,对别人也不再苛责抱怨了。可见,如果一个人时时事事心里默存一个悔字,那么什么事都会有挽回的余地。”

曾国藩的“悔”字,不是做事不愿负责任的后悔,而是一种反思己过的“忏悔”,这对己对人都有莫大的好处。对自己来说,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做事的心态、是否尽力而为、是否为他人着想过等真实的情况,也就最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别人即使有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会因碍于情面而不愿直言相告,所以,改过自新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悔悟。对他人来说,一个人在反思自己过失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别人的长处,从而理解别人、悦纳别人,这对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很大好处。下面有一个关于忏悔的经典故事,相信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奈德?兰塞姆是美国纽约州最著名的牧师,无论是在富人区还是贫民窟都享有极高的威望,他一生一万多次亲临临终者的床前,聆听临终者的忏悔。他的献身精神不知感化过多少人。

1967年,84岁的兰塞姆由于年龄的关系,已无法走近需要他的人。他躺在教堂的一间阁楼里,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写一本书,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死亡的认识告诉世人。他多次动笔,几易其稿,都感觉到没有说出他想表达的东西。

一天,一位老妇人来敲他的门,说自己的丈夫快不行了,临终前很想见见他。兰塞姆不愿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妇人失望,更不愿让她的丈夫失望,于是在别人的搀扶下,他去了。临终者是位布店老板,已72岁,年轻时曾和著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杨一起学吹小号。他说他非常喜欢音乐,当时他的成绩远在卡拉杨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要不他可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兰塞姆,到另一个世界里,他绝不会做这样的傻事,他请求上帝原谅他,再给他一次学习音乐的机会。兰塞姆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力安抚他,答应回去后为他祈祷。

兰塞姆回到教堂,拿出他的60多本日记,决定把一些人的临终忏悔编成一本书,他认为无论他如何论述生死,都不如这些话更能给人们以启迪。他给书起了个名字,叫《最后的话》,书的内容也从日记中圈出。可是在芝加哥麦金利影印公司承印该书时,芝加哥大地震发生了,兰塞姆的63本日记毁于一旦。

1972年,《基督教真理箴言报》非常痛惜地报道了这件事,把它称之为基督教世界的“芝加哥大地震”。兰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风烛残年的他是不可能再回忆出这些东西的,那一年他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1975年,兰塞姆去世。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圣基督画像的后面有一个牛皮信封,那里面有他留给世人“最后的话”。兰塞姆去世后,葬在新圣保罗大教堂,他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

是啊,如果人们将临终反思提前50年、40年、30年,那么世界上会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青少年时期正是开始人生的大好时期,即使过去的自己表现平平,曾经和父母争吵过、被朋友误解过、欺骗过老师、隐瞒过自己的错事,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有悔意,并改过自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朋友们,不要等到青丝变成白发才开始悔悟人生,从现在开始,就向着成为一个伟人的方向出发吧。

箴言

1 夜觉昨非,今悔昨失。

——《颜氏家训》

2 悔和爱是两种美德。

——巴尔扎克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

——《曾氏家书》

这封信写于咸丰八年三月,当时曾国藩正在家为父守丧,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低谷。虽然他对朝廷忠心耿耿,“打掉牙和血吞”,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结果处处碰壁,最后连皇帝都不信任他。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他痛定思痛,总结出两点:一是太傲,太执拗;二是笔下太过随便,爱与人争辩。他发现家中弟弟们也有这些毛病,于是就写信劝诫。

他说,古人总结由于不好的德行而导致失败的情况,大约有两种:一是高傲,二是多言。帝尧的儿子丹朱不肖,一是傲;二是奸诈而好争辩,也就是多言。历代名公巨卿,大都是因为这两点而败家丧身的。有这两种缺点的人大部分是因为心里有所恃仗,心里有了恃仗,就会表现在脸上。从门第来说,我现在众望大减,还担心连累子侄兄弟;从才识来说,最近军队里锻炼出来的人才很多,弟弟们也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都没有什么可恃仗的。只能是放低姿态,一味地求讲话忠信,行事踏实恭敬,也许可以弥补旧的过失,整顿出些新的风气来,不然,别人都会讨厌、看轻你的。

曾国藩这些话可谓是走进了人性深处。多言的人,言多必有失,往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不知不觉中得罪一些人。再者,多言的人也容易给人留下不踏实、爱吹牛甚至不诚实的印象,所以,最好还是当说则说,说完后则以踏实做事为上策。

历史上因多言而得祸的人物有很多,最典型的当属三国时期的杨修了。他虽有才华,但由于恃才放旷,终为曹操所杀,下面我们来看三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后曹操在园中转了一圈,走时只在园门上写了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曹操得知此事后虽表面称好,心底却暗生嫉妒。

曹操生性多疑,生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睡觉时,故意落被于地,一个近侍慌忙跑过去帮他盖上。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事后还假装做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 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想到“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揣测到曹操想退兵,便到处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知道后大怒,遂以扰乱军心之名将杨修斩首。

杨修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他不该因此而心存傲气,口无遮拦。识破曹操“活”字意图,虽遭曹嫉妒,但毕竟是生活琐事,曹操还可以容忍;当众点破曹操“梦中杀人”,则危及曹操声誉和威信,曹操已有杀掉杨修之心了;“鸡肋”一事,曹操本是进退维谷,尚未下决心退兵,杨修却直接传令退兵,已有些越俎代庖了,曹操忍无可忍,终于借扰乱军心的名义杀死了他。

多言重则会使自己像杨修一样,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轻则也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多生事端。那么,我们怎样来管住自己的嘴呢?

其实,要谨言慎行,首先就要学会三思而后“言”,在说话之前,先想一想这样说别人会不会误会,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清不清楚,会不会伤害到朋友之间的感情,会不会给别人带来负担,会不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只要能想一想这些问题,我们也就会找到最好的表达方式了,也许只是点点头,就足以代替一切语言。

箴言

1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2古者言之不出,耻行之不逮也。

——孔子

同类推荐
  • 实现人生的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这样一种人,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因素,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是艰苦的工作,它不仅仅只来自内心的渴望,而且还包括来自外部的、日常生活当中对奉献的使命感。
  • 论语新得

    论语新得

    本书在编写方法上,选取《论语》中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章节,以最为权威的译解,和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感悟,再加上与之相应的历史或现实事例,使之浑然一体,让每一个解读对象都得到透彻通达的阐释,并得到适当的延展和发挥。一部哲学经典,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只要进入《论语》的世界就必能新有所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从《论语》中读出自己的新得,因为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先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训诫,更是一种能够启悟未来的语言和指示。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生存哲学的书籍,共收录了曾国藩文集、书信、日记中近800条修身语录,逐条进行翻译和简析,并作了注释。《曾国藩修身经》共分十章编辑,每章又分若干节,分别讲述了修身的要旨、修身的前提及修身的应用等。各章之首用较详细的提示,帮助读者了解全章精髓,各章之后均附有曾国藩的修身故事,以印证修身之理念,并以“独处心语”进行引申,启发读者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
  • 孟子

    孟子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热门推荐
  • 女配联盟

    女配联盟

    女配们怒了,凭什么被炮灰的是她们。系统给她们再次重生的机会,想要的就自己争取,什么金手指主角光环通通都是辣鸡,看炮灰们怎么翻身把歌唱。
  • 重生之十系魔法师

    重生之十系魔法师

    幼年就被驱除水家的水兮凡,谁知道她竟是十系魔法的使用者!误入大海,遭到水里生物的攻击,谁知误打误撞成为了水龙的养女!从此,一朝弱女全新蜕变!“水家?我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吗?”蓝发少女低头看着脚尖,“对我好的人,我百倍回报,对我坏的人,我千倍偿还!”但是,你确定这是那位传奇人物?乱用魔法,贪吃暴力,而且还爱财,我对这个世界崩溃了!!!
  • 天使与彩虹桥

    天使与彩虹桥

    少女Evelyn生活在一个叫露娅的星球,某天,她的学院楼来了一位神秘的老师Tony,他像阳光一样明亮、温暖,照亮了Eve整个存在的世界。随着与充满智慧的Tony的朝夕相处,Eve不仅领悟了很多生活哲理,还展开了与Tony亦师亦友的唯美爱情。就在这时,学校烟火节的晚上,Tony领着Eve走进学校后的小树林,金色巨大的翅膀从他身后滑出,也揭露了他的真实身份:天使。Eve既惊讶又感动,Tony随即告诉她,他此行短暂停留露娅的原因便是唤醒她沉睡的心,因为她也曾是天使王国的成员。要重新与她梦中的神秘伙伴(她的高我)Masa合二为一,她便能重回天使王国,因为Masa是她失落的天使维度能量体化身。
  • 大千世界之阿修罗王

    大千世界之阿修罗王

    佛为诸天说四念处,修罗王则说五念处;佛说三十七道品,修罗王则说三十八品。修罗王为何如此?佛说六道轮回,八苦众生,修罗王怒,三界众生,命途多舛,六道川流,十方三世,悲苦不已!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盛!为什么要沉沦在如此腐朽不堪的天道之中!佛说唯有断人我法三执方入圣道,修罗王大笑曰:“不执如何能修!”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如何能突破这个世界的法则,达到永恒?
  • 精典教育-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

    精典教育-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

    本书是作者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介绍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家长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 那雪

    那雪

    那雪月明风清、男孩杜赛唇红齿白、朗如皓月,那雪却与那个有名气有人脉,历经沧桑,为人处世游刃有余的中年男人孟世代云里雾里就同处一室了。等那雪终于离开孟世代而倒在了杜赛的怀里,突然一天杜赛却莫名其妙地不辞而别,黄鹤一去不复返。那雪从一个小村庄到京城读书,一直读完研究生,身份改变了却不能左右生活。梦里怀乡醒来一切如故……
  • 娱乐圈之娘娘千岁

    娱乐圈之娘娘千岁

    萧凉景一直以为自己做的最愚蠢的事情是玩游戏被818自己在游戏里是小三,然后被扒皮掉马甲,最郁闷的事情是在娱乐圈发展得顺风顺水却始终笼罩在女神的光环下无力逃脱……但是最后她发现,自己实在是图样图森破。剑侠,get√!情缘,get√!三,get√!自己的游戏生涯圆满了。
  • 倾侧老公:邵爷,kiss么

    倾侧老公:邵爷,kiss么

    “邵也哥哥,什么叫枫林晚?”“就是晚上在枫树林里玩……”“玩什么?”“玩你!”顾奈奈,顾家独女,真真正正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小公举,淑女不算,可也有半个窈窕,不,三分之一个。邵也,邵氏继承人之一,眼高于顶却又出类拔萃。都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问:为什么顾奈奈入不了邵也的眼?答:邵也不是君子。一次意外,她赖上了这个“救命恩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求,以身相许。邵也无奈,恭敬不如从命,他就只好委屈收了这个小妖精。
  • 落魄时光成长

    落魄时光成长

    主角向安暖曾是向家千金,无奈家中破产,从高高在上的千金变成了落魄的平民,家中的变化使安暖的妈妈自尽,变成一个植物人………
  • 网王之落地双生

    网王之落地双生

    魂穿异世,赖上冰山手冢国光,相互倾情。死神的捉弄后,她为爱再次穿越而来。手冢国光是否又在等她?网王世界是否又是她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