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900000019

第19章 上卷 读书明理 (2)

曾国藩接着又讲了关于读史的方法,他认为最妙的办法是设身处地去感受。每看一处,就设想自己就是当时的人,正在与周围的人应酬谈笑。不必人人都能记得,只要记住一个人,就好像和他在一起一样;不必事事都能记得,只记住一件事,就好像自己亲身经历这件事。经书,重在探求思考其中的道理;史书,重在反思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曾国藩的见解是十分精到的,即便是现在,我们也可以借鉴他的读书方法。当然,现代文化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知识面愈来愈宽,门类越来越多,各个门类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所以,为了提高阅读和学习的效率,读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精选几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顾炎武读书的三种方法

顾炎武之所以能在学术上取得非常大的成就,除了他的勤奋努力外,与他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关系。他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抄录法。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他把精彩的内容用笔抄下来,既加深了印象,又便于分类整理,这是积累知识的一个好办法。

2复读法。顾炎武非常重视知识的回顾复习。他规定自己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这样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相得益彰。

3游读法。顾炎武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方法。他从45岁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游学生活。一边游历名山大川,一边读书,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华罗庚的“厚薄”读书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搞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第二步是“由厚到薄”,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的分析,就会发现只用记住脉络就可以了,这就是“由厚到薄”的过程。经过这两个阶段,才能把知识掌握扎实、透彻。

杨振宁的“渗透”法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各门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那么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是互相渗透的。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时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通过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活跃,这样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以上是几点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相信会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当然,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加以总结,多与朋友互相交流交流,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箴言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3 聪明的樵夫,应该是既善于砍柴,也善于磨刀的。

——佚名

仰泳?蝶泳?书海徜徉,不如“涵泳”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曾氏家书》

曾国藩通过信件了解到儿子曾纪泽读书进展不大之后,就向他介绍了朱熹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方法。曾国藩在信中说,你读四书没什么心得,主要原因是不能切合自己的实际去体察。以你读的《离娄》第一章“上面没有法度准则,下面就没有法度可遵守”为例,我过去读到这里也没有十分在意,近来在外面办事,才知道上面的人必须设立好各种规章制度,下面的人必须严格执行,如果人人都按自己的准则来随心所欲的话,那么下面的人就会凌驾于上面的人之上,整个局面就乱了。再如‘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一章,过去读了并不感到亲切,现在随着阅历一天天增加,才知道管理不能深得人心,还是因为自己想的、做的远远不够,这些就是我切合自己感受体察到的一个方面。

怎样来理解“涵泳”二字呢?曾国藩又专门给儿子讲解了一番: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他说“涵”,就好比春雨滋润鲜花,就好比清清的渠水灌溉水稻。雨水滋润鲜花,太小则难以浸透,太大就会倒伏,只有大小适中才好;清水灌溉稻田,太少就会枯干,太多又会伤于涝灾,适当才能使稻苗生机勃发。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

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泳,好比鱼儿游水,好比人洗脚。程颢说鱼儿跳跃于深渊,活泼自然;庄子说在濠水之上看鱼,怎么知道鱼不快乐?这就是鱼和水的乐趣。左思(字太冲)有“濯足万里流”的名句,苏轼(字子瞻)有夜卧洗足的诗、有出浴后的诗,同样是人性亲近水的乐趣。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也就是说,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把书看做水,把自己的心看做鲜花、水稻、游鱼、洗脚,这样就差不多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涵泳的意思了。

曾国藩详细地给儿子讲解读书之法,无非是想要他将来读书时更加透彻。既然曾国藩总结出这样一套“独门绝学”,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下。

我们青少年要学会在书海畅游,就要学会这招“涵泳式”,一方面,要以读书为乐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求知为乐,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啊!

除了要以读书为乐趣之外,我们读书的心态也要适度从容,如滋润鲜花、灌溉稻田一样,太急切或太懈怠都不行,如果一时搞不明白,可以暂时“不求甚解”,且从容涵泳于书海之间,有朝一日必能触类旁通,豁然开朗。

箴言

1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鲁迅

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也要有见地

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不相同。尔以后读古文古诗,惟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久之自能分别蹊径。今人动指某人学某家,大抵多道听途说,扣盘扪烛之类,不足信也。君子贵于自知,不必随众口附和也。

——《曾氏家书》

这封信中,曾国藩教育儿子曾纪泽读书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他说,凡是大家、名家的作品,一定有其独特的面貌和神态,风格与别人的作品迥然不同,你以后再读古代诗文,一定要先辨识它的面貌,领会它的神韵,这样时间长了,自然能找到其中的门径。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随便说某人是学某家的,大多数是道听途说、扣盘扪烛之类的,根本不足为信,有学问的人贵在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必要随声附和别人的意见。

这段话道出了读书的关键所在: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如果不加思考,就等于没有读书。我们青少年在读书的时候,也要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就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他很晚的时候才会说话,但是脑子非常聪明,老师教授的经书,他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诵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休息。戴震不仅背书快,同时还能深入钻研,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有一次,老师教他朱熹的《大学章句》,在第一章后面,朱熹有一个注解:“右经一章,大概是孔子说的,曾子记述的,总共有二百五十字。”戴震看到后,不解地问:“这一章怎么知道是孔子所说而曾子所记述的?”老师告诉他:“这是朱子(朱熹)注解的。”戴震又问:“朱子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回答:“宋朝人。”戴震又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回答:“周朝人。”戴震又问:“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回答:“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又问:“既然相隔这么多年,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呢?”老师再也无法回答,只得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能大胆质疑老师乃至古代大学者的观点,实在是难能可贵。戴震之所以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同这种敢于独立思考的读书态度是分不开的。不独读书,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能人云亦云。

我们在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还要敢于坚持,尤其是在众多的反对声音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历史证明,真理一开始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袁隆平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国内外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可他刚开始提出通过“三系”来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时候,却遭到学术界权威的强烈质疑与反对,他们批评袁隆平的研究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有人甚至预言,“三系三系,三代人也搞不成器”。可袁隆平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所动,后来的事实证明,袁隆平和同行们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1973年,43岁的袁隆平在他的助手们的帮助下,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每亩500公斤以上。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辩证地思考书中的知识,既要像戴震那样敢于怀疑圣人的言论,又要像袁隆平那样,敢于用行动挑战权威。

当然,挑战权威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否则就是在胡闹了。我们青少年怎样来思考才不会走弯路呢?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让自己在提问之前有足够的数据和资料来支持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发现有不懂的地方不要不懂装懂,要大胆地提出来大家讨论,通过交流来弄清真相。

箴言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2对于读书,一个人能够给别人的唯一忠告就是:根据你的见解,运用你的理智去获得自己的结论,不必接受别人的观点。

——伍尔芙夫人

3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郭沫若

同类推荐
  •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符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符号学便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英国哲学家和美学家M·C·比尔兹利指出:“从广义上说,符号学无疑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领域的最核心的理论之一。”
  •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生命的原欲总是与其实现的结果有距离。于是,这便有了我们生命中“我能够”与“我应该”的矛盾体验,这种体验常常把自我置于“两难境地”。……为此,每个生命个体对自身智性与德性关系的觉知就成为了生命存在的首要问题。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热门推荐
  • 轮回之境:人妖殊途之朔望月

    轮回之境:人妖殊途之朔望月

    开得再艳丽的花,总有凋谢的一日,如果总是要有个结果,我倒是希望一切都没有发生,只要有了一丁点希望,便会得寸进尺,待一切都走完,静坐于一处幽静,会自己对自己冷笑,你怎么能那么傻…傻的可怜,过去仍然是过去,就让那可笑的回忆藏在内心深处……爱与恨,对于利益来说,有些微不足道,等到再回忆起,你曾努力过…不曾留下遗憾……一支曲,倾诉了多少风霜,一舞倾城,并没有得到你的心,你的眼眸中,从来没有我的倒影……人生有来生,我又用什么来推脱?苍生和你,我选择了你……
  • 完美器灵分身

    完美器灵分身

    少年肖寒,上古神雷入体,修无上雷帝法体,踏破三千界!
  • 逆天之子传说

    逆天之子传说

    千年之前,与天地同源之力孕育一子,称齐天之子,得天嫉,爱中含怨而死。千年过去,齐天之子重生,却要立誓灭天下,成为灭天之子。为爱而行的少年,只因幼年随父的深山夜行改变命运,肩负起挽救苍生大任。终是唤醒灭天之子良知,得其传承。然、苍天不仁,亦加咒于他,爱人终醒却永世不得见面,为解天咒,他毅然逆天。既齐天之子,灭天之子后,他终成与天相抗的延续——逆天之子。
  • 倾国倾城不倾心

    倾国倾城不倾心

    她,长着一副让男人癫狂,女人愤恨的容貌,只可惜心却如同冰封了千年的寒冰,从来不曾对谁敞开。他,是身份尊贵,风流倜傥的王爷,看似玩世不恭的背后却是母妃的血海深仇。他与她,在这场政治权谋的斗争中,能否打开各自的心扉,谱写一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千古佳话...
  • 凤梓说

    凤梓说

    这里是凤梓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其中如果牵扯到一些事的话我只能说声‘对不起’,我没有不认同或诋毁的意思,只是发表一下看法而已,不喜欢的请左拐绕道,谢谢合作!(对了,每章的字数不会太多,毕竟这只是纯见解,没有剧情可写,请谅解)
  • 红尘凡仙

    红尘凡仙

    世人愚昧,浑浑噩噩度其一生也不过为了那柴米油盐权位相争,然而纵然是王侯将相皇帝老儿也不过百年寿命,最终也不过与凡夫相同一杯黄土而已。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世界,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仙侠世界,他们修大道,在这个世界里,玄门、释家、儒家、皇路、神权等等争相在这上映,只为在这滚滚红尘之中苦苦挣扎那一线长生仙机,他们只有一个统一称呼——修士
  • 网游之战天

    网游之战天

    主角是一名普通餐厅的服务员,名为:刘皓天,由于接触到一款全新的网游(霸世),那么随着(霸世)的开启,主要叙述:皓天经历的游戏人生。
  • 尸人借命

    尸人借命

    住进一间屋子,成了替死鬼。想起来自己小时候是从棺材里爬出来的,那又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 那年那片烟

    那年那片烟

    战火滚滚袭来,打破了齐家二小姐原本平淡悠闲的生活,她不知道是该憎恶这场战争让她家破人亡,还是该感谢这场战争让她得以遇见自己的一生所爱——沈聆安。痛苦的复仇路上,沈聆安一步一步走进她的心里,却又被她强行隔离……当敌人另一个阴谋重新在大上海掀起风浪,她和他,何去何从?
  • 契约豪门:欧少的温柔陷阱

    契约豪门:欧少的温柔陷阱

    一场邂逅,徐薇薇惹上豪门公子欧豪铭。一纸契约,徐薇薇进入暗涛汹涌的豪门。为家人,为自保,为得到自由之日。强悍女主内斗小三,外斗狗仔,中间还要提防禽兽老公。明明是男不亲,女不爱,偏偏暗中衍生情愫,面对契约的离别之日,徐薇薇倔强一笑:“想看我徐薇薇对你跪地求饶,你还早一百年呢!”欧豪铭薄唇噙笑,不言不发……看着手挽韩式财团大小姐归来的欧豪铭,徐薇薇只能抬头仰望天空,控制泪不会当场飚出,欧豪铭眸深邃:“我该怎么称呼你,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