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句话,李道放下了心:“一个月前,皇上收到一份密奏;说是西南群山环绕之地有砍柴人称其误入桃源仙境,境中之人皆生活富足、种食奇异瓜果;即不知外界纷争也不明当下朝代。只从村中人口中隐隐得知是神女后人,并有佛宝颇梨庇佑繁衍生息至今。”
“呵!”李轩司听到这里抑制不住笑了出来:“这是谁编的故事,果真是精彩。但不知五柳先生若在世会不会也为其鼓鼓掌。”
李道似是预料到他的反应只跟着笑了笑道:“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为父与你一样也不相信;可你既提到五柳先生,自是听说过——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可他也说过——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李轩司嗤笑道:“一个砍柴人的话都可以决定江山社稷的安稳与否,岂不是荒天下之大谬。”
“咋听之下确实荒谬,但其实这个故事,却让我想起了一个曾经在宫中流传过的秘闻。”
“哦,是何秘闻?”李轩司终于提起了丝丝兴趣。
李道闭上眼回忆道:“说起来,这件事还是我们李家的耻辱。就是那个一度毁了我们李家百年基业的妖后。”
“您是说武……”
“不错,就是她。那个时候,李氏江山已落入她手;就在她所谓的登基大典进行时的同一天,西南之地有人看见天降神物于群山之中;隐隐有七彩霞光映照天际。这件事情不知怎地传入宫中;妖后认定是神灵相助曾派人秘密入山打探,可惜未果。”
“历经百年的道听途说早已走样,怎能当真。”
李道赞同的点点头,转身从书柜最里层取出一本册子递到自己的儿子面前,那本册子显然年代有些久远;纸张已经泛黄页脚也有些破损。
“这是?”李轩司接过来满心疑惑。
“这是我秘密从宫中带出来的。”
“难道,这是禁……”李轩司感到指尖微微地颤抖起来。
李道抬手打断了儿子的话:“什么都不要多问,只需看看册子里的第五卷你就明白了。”
李轩司快速翻到那一卷,虽然只有短短数语,但不可否认;这件事情却有记载。他合上册子,不敢多看便交还给自己的父亲。
“我需要做些什么?”这一次,他直接问道。
“找到那个地方,带回神女后人还有佛宝颇梨。”李道一边说着一边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李轩司的眼睛。
“说起来轻巧,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寻未果。何况西南?西南那么大的地方光大大小小的山川估计都不下百座;如果没有确切一些的线索,除非派大军扫荡一遍;否则,再耗百年怕也枉然……”
“今日不同往昔,只要找到那个樵夫,想必事半功倍。”
“可那人现在何处?我们又凭什么相信他说的话。”
“就凭他是朗州人士。”
“朗州、朗州……”李轩司喃喃重复地念着这个名字;忽然,如大梦初醒般带着些惊诧,脱口而出:“武陵郡!”他记得武陵郡名几次被废,后改为朗州。
李道满意的抚了抚胡须:“不错,《桃花源记》开篇就提到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李轩司点点头:“那我何时出发?”
“后日即可出发。”
“为何不趁热打铁,明日启程不是更好,未免夜长梦多。”
“既然回来了,就多休息一天也可以好好准备、准备。另外,我还派了蒲绪与你随行。”
“我一个人足够。”
“此次行程本就危险,加上路途遥远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你再有自信也该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双拳难敌四手。蒲绪怎么说都是蒲管家的儿子,你我都可以放心。”
见李轩司不再反驳,李道走上前伸手搭在儿子的肩头拍了拍:“万事小心,爹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李轩司转头迎上一种充满坚定与信任的眼神;那一直是自己曾经渴望却一直得不到的眼神。
“好。”这个字脱口而出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有一些不可置信。
李道走回桌前:“回屋休息一下,晚上我们父子二人一起小酌两杯。”
李轩司抬头看了一眼已经准备开始写奏折的父亲:“如此,孩儿先退下了。”说完,便转身出了书房。
李道手执笔杆,却好一会儿没有下笔;只愣愣的望着房上的木梁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