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8900000007

第7章 书答 (5)

试观公之行事,殊无甚异于人者。人尽如此,我亦如此,公亦如此。自朝至暮,自有知识以至今日,均之耕田而求食,买地而求种,架屋而求安,读书而求科第,居官而求尊显,博求风水以求福荫子孙。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我怜东家之饥矣,又思西家之寒难可忍也;某等肯上门教人矣,是孔孟之志也,某等不肯会人,是自私自利之徒也;某行虽不谨,而肯与人为善,某等行虽端谨,而好以佛法害人。以此而观,所讲者未必公之所行,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讲,其与言顾行、行顾言何异乎!以是谓非孔圣之训,可乎?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意者但说生意,力田作者但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令人听之忘厌倦矣。

夫孔子所云言顾行者,何也?彼自谓于子臣弟友之道有未能,盖真未之能,非假谦也。人生世间,惟是四者终身用之,安有尽期。若谓我能,则自止而不复有进矣。圣人知此最难尽,故自谓未能。己实未能,则说我不能,是言顾其行也。说我未能,实是不能,是行顾其言也。故为忄造忄造,故为有恒,故为主忠信,故为毋自欺,故为真圣人耳。不似今人全不知己之未能,而务以此四者责人教人。所求于人者重,而所自任者轻,人其肯信之乎?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故阳明先生曰:“满街皆圣人。”佛氏亦曰:“即心即佛,人人是佛。”夫惟人人之皆圣人也,是以圣人无别不容已道理可以示人也,故曰:“予欲无言。”夫惟人人之皆佛也,是以佛未尝度众生也。无众生相,安有人相,无道理相,安有我相。无我相,故能舍己,无人相,故能从人。非强之也,以亲见人人之皆佛而善与人同故也。善既与人同,何独于我而有善乎!人与我既同此善,何有一人之善而不可取乎!故曰:“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诸人者。”后人推而诵之曰,即此取人为善,便自与人为善矣。舜初未尝有欲与人为善之心也,使舜先存与善之心以取人,则其取善也必不诚。人心至神,亦遂不之与,舜亦必不能以与之矣。舜惟终身知善之在人,吾惟取之而已。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夫人既无不可取之善,则我自无善可与,无道可言矣。然则子礼不许讲学之谈,亦太苦心矣,安在其为挫抑柳老,而必欲为柳老伸屈,为柳老遮护至此乎?又安见其为子礼之口过,而又欲为子礼掩盖之邪?公之用心,亦太琐细矣。既已长篇大篇书行世间,又令别人勿传,是何背戾也?反覆详玩,公之用心,亦太不直矣。且子礼未尝自认以为己过,纵有过,渠亦不自盖覆,而公乃反为之覆,此诚何心也!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人皆见而又皆仰,今之君子,岂徒顺之,而又为之辞。公其以为何如乎?柳老平生,正坐冥然寂然,不以介怀,故不长进,公独以为柳老夸,又何也?岂公有所憾于柳老而不欲其长进邪?然则子礼之爱柳老者心髓,公之爱柳老者皮肤,又不言可知矣。柳老于子礼为兄,渠之兄弟尚多也,而独注意于柳老;柳老又不在仕途,又不与之邻舍与田,无可争者。其不为毁柳老以成其私,又可知矣。

既无半点私意,则所云者纯是一片赤心,公固聪明,何独昧此乎?纵子礼之言不是,则当为子礼惜,而不当为柳老忧。若子礼之言是,则当为柳老惜,固宜将此平日自负孔圣正脉,不容已真机,直为柳老委曲开导。柳老惟知敬信公者也,所言未必不入也。今若此,则何益于柳老,柳老又何贵于与公相知哉!然则子礼口过之称,亦为无可奈何,姑为是言以遣责耳。设使柳老所造已深,未易窥见,则公当大为柳老喜,而又不必患其介意矣。何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此学的也。众人不知我之学,则吾为贤人矣,此可喜也。贤人不知我之学,则我为圣人矣,又不愈可喜乎?圣人不知我之学,则吾为神人矣,尤不愈可喜乎?当时知孔子者唯颜子,虽子贡之徒,亦不之知,此真所以为孔子耳,又安在乎必于子礼之知之也!又安见其挫抑柳老,使刘金吾诸公辈轻视我等也邪?我谓不患人之轻视我等,我等正自轻视耳。区区护名,何时遮盖得完邪!

且吾闻金吾亦人杰也,公切切焉欲其讲学,是何主意?岂以公之行履,有加于金吾邪?若有加,幸一一示我,我亦看得见也。若不能有加,而欲彼就我讲此无益之虚谈,是又何说也?吾恐不足以诳三尺之童子,而可以诳豪杰之士哉。然则孔子之讲学,非欤?孔子直谓圣愚一律,不容加损,所谓麒麟与凡兽并走,凡鸟与凤皇齐飞,皆同类也。所谓万物皆吾同体是也。而独有出类之学,唯孔子知之,故孟子言之有味耳。然究其所以出类者,则在于巧中焉,巧处又不可容力。今不于不可用力处参究,而唯欲于致力处着脚,则已先孔孟不传之秘矣。此为何等事,而又可轻以与人谈邪!

公闻此言,必以为异端人只宜以训蒙为事,而但借“明明德”以为题目可矣,何必说此虚无寂灭之教,以眩惑人邪?夫所谓仙佛与儒,皆其名耳。孔子知人之好名也,故以名教诱之,大雄氏知人之怕死也,故以死惧之,老氏知人之贪生也,故以长生引之,皆不得已权立名色,以化诱后人,非真实也。唯颜子知之,故曰夫子善诱。今某之行事,有一不与公同者乎?亦好做官,亦好富贵,亦有妻孥,亦有庐舍,亦有朋友,亦会宾客,公岂能胜我乎?何为乎公独有学可讲,独有许多不容已处也?我既与公一同,则一切弃人伦、离妻室、削发披缁等语,公亦可以相忘于无言矣。何也?仆未尝有一件不与公同也,但公为大官耳。学问岂因大官长乎!学问如因大官长,则孔孟当不敢开口矣。

且东郭先生,非公所得而拟也。东郭先生专发挥阳明先生“良知”之旨,以继往开来为己任,其妙处全在不避恶名以救同类之急,公其能此乎!我知公详矣,公其再勿说谎也。须如东郭先生,方可说是真不容已。近时唯龙溪先生足以继之,近溪先生稍能继之。公继东郭先生,终不得也。何也?名心太重也,回护太多也。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公看近溪有此乎,龙溪有此乎,况东郭哉!此非强为尔也,诸老皆实实见得善与人同,不容分别故耳。既无分别,又何恶乎?公今种种分别如此,举世道学无有当公心者,虽以心斋先生,亦在杂种,不入公彀率矣,况其他乎!其同时所喜者,仅仅胡庐山耳。麻城周柳塘、新邑吴少虞,只此二公为特出,则公之取善亦太狭矣,何以能明明德于天下也!

我非不知敬顺公之为美也,以“齐人莫如我敬王”也。亦非不知顺公则公必爱我,公既爱我,则合县士民俱礼敬我,吴少虞亦必敬我,官吏师生人等俱来敬我,何等好过日子,何等快活。但以众人俱来敬我,终不如公一人独知敬我,公一人敬我,终不如公之自敬也。

吁,公果能自敬,则予何说乎?自敬伊何?戒谨不睹,恐惧不闻,毋自欺,求自慊,慎其独。孔圣人之自敬者盖如此。若不能自敬,而能敬人,未之有也。所谓本乱而求末之治,无是理也。故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正脉也。此至易至简之学,守约施博之道,故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又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又曰“上老老而民兴孝”,更不言如何去平天下,但只道修身二字而已。孔门之教,如此而已,吾不知何处更有不容已之说也。

公勿以修身为易,明明德为不难,恐人便不肯用工夫也。实实欲明明德者,工夫正好艰难,在埋头二三十年,尚未得到手,如何可说无工夫也!龙溪先生年至九十,自二十岁为学,又得明师,所探讨者尽天下书,所求正者尽四方人,到末年方得实诣,可谓无工夫乎!公但用自己工夫,勿愁人无工夫用也。有志者,自然来共学,无志者,虽与之谈,何益?近溪先生从幼闻道,一第十年乃官,至今七十二岁,犹历涉江湖各处访人,岂专为传法计欤!盖亦有不容已者。彼其一生好名,近来稍知藏名之法,历江右、两浙、姑苏以至秣陵,无一道学不去参访,虽弟子之求师,未有若彼之切者,可谓致了良知,更无工夫乎?然则公第用起工夫耳,儒家书尽足参详,不必别观释典也。解释文字,终难契入,执定己见,终难空空,耘人之田,终荒家穰。愿公无以刍荛陶渔之见而弃忽之也。古人甚好察此言耳。

名乃锢身之锁,闻近老一路无一人相知信者。柳塘初在家时,读其书便十分相信,到南昌则七分,至建昌又减二分,则得五分耳。及乎到南京,虽求一分相信,亦无有矣。柳塘之徒曾子,虽有一二分相信,大概亦多惊讶。焦弱侯自谓聪明特达,方子及亦以豪杰自负,皆弃置大法师不理会之矣。乃知真具只眼者举世绝少,而坐令近老受遁世不见知之妙用也。至矣,近老之善藏其用也。曾子回,对我言曰:“近老无知者,唯先生一人知之。”吁,我若不知近老,则近老有何用乎?惟我一人知之足矣,何用多知乎?多知即不中用,犹是近名之累,曷足贵欤?故曰“知我者希,则我贵矣”。吾不甘近老之太尊贵也。近老于生,岂同调乎,正尔似公举动耳。乃生深信之,何也?五台与生稍相似,公又谓五台公心热,仆心太冷。吁,何其相马于牝牡骊黄之间也?

展转千百言,略不识忌讳,又家贫无代书者,执笔草草,绝不成句,又不敢纵笔作大字,恐重取怒于公。书完,遂封上。极知当重病数十日矣,盖贱体尚未甚平,此劳遂难当。但得公一二相信,即刻死填沟壑,亦甚甘愿。公思仆此等何心也?仆佛学也,岂欲与公争名乎,抑争官乎?皆无之矣。公倘不信仆,试以仆此意质之五台,以为何如?以五台公所信也。若以五台亦佛学,试以问之近溪老何如?

公又云“前者《二鸟赋》原为子礼而发,不为公也”。夫《二鸟赋》若专为子礼而发,是何待子礼之厚,而视不肖之薄也。生非护惜人也,但能攻发吾之过恶,便是吾之师。吾求公施大炉锤久矣。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吾来求友,非求名也;吾来求道,非求声称也。公其勿重为我盖覆可焉。我不喜吾之无过而喜吾过之在人,我不患吾之有过而患吾过之不显。此佛说也,非魔说也,此确论也,非戏论也。公试虚其心以观之,何如?

每思公之所以执迷不返者,其病在多欲。古人无他巧妙,直以寡欲为养心之功,诚有味也。公今既宗孔子矣,又欲兼通诸圣之长:又欲清,又欲任,又欲和。既于圣人之所以继往开来者,无日夜而不发挥,又于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又以世人之念为俗念,又欲时时盖覆,只单显出继往开来不容已本心以示于人。分明贪高位厚禄之足以尊显也,三品二品之足以褒宠父祖二亲也,此公之真不容已处也,是正念也。却回护之曰:“我为尧、舜君民而出也,吾以先知先觉自任而出也。”是又欲盖覆此欲也,非公不容已之真本心也。且此又是伊尹志,非孔子志也。孔孟之志,公岂不闻之乎?孔孟之志曰:“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是以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孔孟之家法,其自重如此,其重道也又如此。公法仲尼者,何独于此而不法,而必以法伊尹为也?岂以此非孔圣人之真不容已处乎?吾谓孔孟当此时若徒随行逐队,旅进旅退,以恋崇阶,则宁终身空室陋巷穷饿而不悔矣。此颜子之善学孔子处也。

不特是也。分明憾克明好超脱不肯注意生孙,却回护之曰:“吾家子侄好超脱,不以嗣续为念。”乃又错怪李卓老曰:“因他超脱,不以嗣续为重,故儿效之耳。”吁,吁,生子生孙何事也,乃亦效人乎,且超脱又不当生子乎。即儿好超脱,故未有孙,而公不超脱者也,何故不见多男子乎!我连生四子俱不育,老来无力,故以命自安,实未尝超脱也。公何诬我之甚乎!

又不特是也。分明憾克明好超脱,不肯注意举子业,却回护之曰:“吾家子侄好超脱,不肯著实尽平常分内事。”乃又错怪李卓老曰:“因他超脱,不以功名为重,故害我家儿子。”吁,吁,卓吾自二十九岁做官以至五十三岁乃休,何曾有半点超脱也?克明年年去北京进场,功名何曾轻乎?时运未至,渠亦未尝不坚忍以俟。而翁性急,乃归咎于举业之不工,是而翁欲心太急也。世间工此者何限,必皆一一中选,一一早中,则李、杜文章不当见遗,而我与公亦不可以侥亻幸目之矣。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李贺集

    李贺集

    《李贺集》收录了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作品。宋代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219首,卷数与自编卷数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22首,与四卷本合计,共241首。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
  • 六韬·三略(中华国学经典)

    六韬·三略(中华国学经典)

    《六韬》和《黄石公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在宋代,与《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合称“武经七书”。宋神宗举办“武学”,培养军队的高级将领,即以“武经七书”作为军事教科书。《六韬》和《黄石公三略》从此成为军事将领的必读书,流传很广。对当代和后代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形容兵家谋略,往往以精通“六韬三略”归之,或经称谋略为“韬略”,揆其本源,即出于此。
  • 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由二十四不经典著作组合而成的《二十四史》,其成就和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历史方面。就像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的初衷一样,从中既可察时势之变、误决策得失、学领导智慧。古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领导智慧,从文化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延续性,从应用上有着极具可操作性的现实意义。因此,从领导学的角度开掘《二十四史》这座智慧的宝库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本书对《二十四史》中有关领导智慧的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条文清晰,是读着轻松阅读、理解深入、掌握到位。
热门推荐
  • 掌灯人

    掌灯人

    在通往幽冥的通道处,由十八根蜡烛照亮了整个通道。一旦有其中一根熄灭,那么整个幽冥与人间,便会接连发生惨案。王城,一个普通专科毕业的青年,迫于生活无奈,选择了一件维护路灯的工作。而在他上班的第一天,同福路深处便点亮了十八盏路灯……
  • 神话金庸

    神话金庸

    萧峰身死。慕容已疯!他穿越而来,夺慕容之身,禀慕容之志,誓崛起于云荒!北冥、吸星、化功,谁属第一?斗转、乾坤、移花接木,同宗同源?九阴、九阳、独孤九剑、葵花宝典,道心种魔.......当万千神技闪烁云荒,他至水牢而出,以姑苏慕容之名,败天下群雄!
  • 菲常美妙

    菲常美妙

    虾米?被溜冰系录取了!开什么国际玩笑?我报的难道是国画系嘛!【某菲心中吐槽】什么鬼!你看本“淑女”像是会滑冰的嘛(﹁﹁)我对天发四,这一定是个乌龙啊。咦?学长还是蛮帅的耶既然都这样了,既来之则安之俺还是好好在这呆着好了闲来没事感化一下那群会溜冰的冷血动物顺便帮老哥解决解决人生大事我于菲菲的美妙旅程即将开始Areyouready?
  • 这神奇的影视世界

    这神奇的影视世界

    让我们来看看这神奇的影视世界!还有这位神奇的辅助系统?宏大的场面?或许吧从细节入手,走进真实(大雾)的世界
  • 网游之满级新手

    网游之满级新手

    此书本站停更!已签约17K,感谢大家的支持,是熙仁对不起大家啦,大家没事也可来17K搜同名小说~时下最火爆游戏——《神坛》震撼开启;宅男陆寻跟风建号,却莫名获得了当前资料片最高等级!各种头号boss,团灭无数?小事,手一挥,死一堆!S级任务,海量小怪?!小意思,腿一抬,死一排!嗯,只是,我需要小心不要暴露了!我要抓紧挣钱,然后养一屋子的媳妇儿!装新手真的好累!不对!我不是装新手,我本来就是新手嘛,我只是个满级新手!
  • 天谕记

    天谕记

    昔日有剑仙,怜世人悲凉,一剑惊天地。西漠有神僧,悯众生疾苦,佛光度世间。普通少年,崛起于市井之中,杀伐于苍穹之巅,一切只因奉天而为。
  • 金山苍茫

    金山苍茫

    本书仅借用的,是中原北魏末年、漠北突厥初兴这三十年间,中原、漠北、西域三个不同地域间互为影响的历史背景。洛阳城鳞次栉比的伽蓝,朔风强劲的漠北,黄沙漫漫的陡壁之丘,梵乐声声的西域城邦;信仰者,传教者,逃遁者;胜利者、战败者、背弃者;新兴的强族,亡国的旧臣,求法的比丘,商队的领主,卖艺的胡儿……无论是造物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个充满战乱、血腥、背弃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民族、人群之间发生着政治、文化、商业、血脉的频密交流和对撞。在历史的瀚海里,这些短暂的过往,不久便被东西通道上肆意的朔风蚀成一颗颗微小的埃尘,但某些人物的个性和作为,以及人们所崇尚的真勇与异美的精神,永远凝固在时空的轮转之中。
  • 幼稚草履虫出行杂记

    幼稚草履虫出行杂记

    在珠海一个普通的、但浪漫的岛屿工作,这里有山、有海,有好朋友,就是吃的水果太贵了,对于一个吃货猪的我来说,还真是不太适应呢!人生如果你觉得是工作它就是工作,如果你觉得是在这里度假,那么它就是度假!大繁化简!
  • 薪王

    薪王

    当火将熄,世界迎来了黑暗期。需要有个人来将火焰传递给世间。崇歆:我就没见过像你们这样不传火瞎逛的薪王!薪王们:死变态离我远点!这是一个基于黑魂与血源的故事。
  • 末世重生之再战巅峰

    末世重生之再战巅峰

    当三色光雨降临地球,进化之路被重新开启,万族竞争,百家争鸣,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