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唐皇帝李璟派去的翰林学士钟谟、李德明带着议和的任务,一路沿水路北上来到寿州,但沿途未经过滁州,所以也没打探到宋莲的下落,碍于宋莲的身份,也不敢过分张扬寻人一事。
到得寿州城外,两人立即拜见了后周皇帝柴荣。
柴荣轻蔑道:“李璟可是派两位前来议和的。”
“正是。我们皇上不忍看到战火纷飞,百姓受苦,所以希望能和贵国和平解决纷争,我们很诚意的让出淮北六州作为议和的条件。不知贵国意下如何?”
“哈哈,六个州,不错,拿来让朕看看。”
于是,两人取出六州地图交予柴荣。
柴荣对众臣说,“各位爱卿意下如何,我看不错。”
众臣见皇上已同意,也不好说什么。
不想柴荣又道,“不过我看这六个州太少了,按照我军的兵力,再打些时日,拿下金陵都不成问题,各位爱卿不如和朕一起去金陵,到时,国库里的金银财宝大家共享。”
众人一听,热血沸腾,连忙称万岁。
钟谟、李德明知柴荣根本无意和谈,只能莘莘离去,回报李璟。
未想,两人刚走,柴荣就立即下令让韩令坤带领二万人马前去攻占扬州。由于赵匡胤三战大捷,滁州已破,长江以北流域门户大开,攻取扬州已无屏障,扬州一破,直取金陵指日可待,一个小小的寿州已没有任何攻占的意义了。
滁州城州府内,赵匡胤用完晚膳正准备去书房,宋莲乘下人不在取出一双新缝制的军履递给赵匡胤。
“这是你亲手缝制的?”赵匡胤见军履缝制手艺甚为精湛,知必是出自宋莲之手。
“见你那双军履有些破旧,就趁人不注意偷偷地给你做了一双,你穿穿合适吗?”
赵匡胤立即换上,真是丝毫不差,合脚舒服,欢喜道:“甚好,只可惜是双军履鞋,没法展示你的好绣工。”
“你脱下来再细看一下。”宋莲笑着道。
赵匡胤脱下鞋子细细打量了一番,发现鞋内侧竟然绣了花样,再细看,一只绣着盘龙棍,一只绣着打拳的人形图,栩栩如生。
笑着道:“你可把我的看家本领都绣上了,以后本将军就穿着这双鞋为皇上平定四海。”
一听这话,宋莲有些不愿意了,道:“我好心为你缝制鞋,你却说要穿着它来灭我们南唐?!”
赵匡胤知自己出言不慎,忙转话题道,“你绣的人形图倒是提醒我了,那日在洞中看到了先人留下的十六路拳术,给我很大的启发,这些天我一直再想,这绝妙的拳法若是能再拓展几招,恐怕威力更大。”
“是吗?可惜我不懂武功,不能给你太多建议。”
“这样吧,我给你展示一下,你瞧瞧。”
于是穿着宋莲新缝制的军履,赵匡胤来到府内的空地上,打起拳来。
一开始的十六式依然如那日洞内所见,招式精妙,刚柔兼具,尤其是赵匡胤打来更是如获重生。
过了十六式以后招式开始变得更为犀利威猛,架式大而开朗,豪迈奔放,充分体现了北方壮士的澎湃气势,是赵匡胤将自己的所感所悟与原有路数融汇贯通并加以创新升华的。
这每一招打下来,赵匡胤都想了对应的招术名:双龙探爪、英雄独立、猛虎伏案、猛虎出洞、朝天一蹬、虚步断肘、采手冲捶、三步行拳、马式挑打、斜步插花、左穿云手、右穿云手、大鹏展翅、跳步断肘、截步双崩、落步盘花。
宋莲在一旁看得直鼓掌喊好,那一瞬间她真的将赵匡胤惊为天人。
三十二式打完,宋莲急忙上去为赵匡胤拭汗,道,“没想到你的拳术造诣如此之高,那后十六式看得我眼花缭乱,威力比前十六式更为精进!”
“没想到你个门外汉还能看出些一二,此套拳术长打短靠,非常适合近身攻击,我想将它绘制成册,发放军中,人手一本,用于操练。”
“于绘画我还有些研究,若你不嫌,我可以帮你绘。”
“你是南唐第一绣娘,绘画技艺自然高超。”
“你怎知?”
“你家世显贵,并非商贾后代,父亲宋偓乃南唐中书令,奶奶是南唐义宁公主,母亲是后汉的永宁公主。你自小绣艺超群,所绣之物只赠不卖,所求者趋之若鹜,也为此与李璟结下良缘。”
“你调查我。”
“天天和我朝夕相处之人我怎能不了解清楚,你才华出众,见识不凡,怎是一般女子所能及。”
“那你大可当面问我,何故背地里查我?”宋莲生气道。
“其实是赵普为人谨慎,见你与众不同,派人秘密调查后告诉我的。”
“那赵普能保守秘密吗?”
“你放心,赵普对我衷心不二,我赵匡胤向你发誓,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利用你宋莲的身份。”
赵匡胤这般发誓,宋莲也不好说什么了,于是两人进屋共同绘制拳谱。
赵匡胤一面打拳,宋莲一面绘图,直至三更,两人终于合力完成了拳谱,并取名为“三十二式长拳”。
赵匡胤为表示谢意,亲自下厨为宋莲做夜宵,两人正吃着,突然有人来报:“将军,您父亲好像来了,正在城门外呢!”
“父亲?!”两人不约而同道。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也是后周的高级将领,时任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
赵匡胤非常疑惑,父亲不是随韩令坤前去攻打扬州了吗,怎会深夜来到滁州,不会战事有变吧。
赵匡胤急忙赶到城门上,对着城下喊道:“父亲,是您吗?”
赵弘殷忙道:“匡胤,是父亲我啊,在随韩将军去扬州的路上,听说你在滁州做守将,特转道来看你。”
“父亲,您可知现在已是深夜,根据皇命,这个时辰是不能开城门的。”
赵弘殷知道赵匡胤治军严谨,绝不会破坏制度规定,更不会偏袒亲友,即便是父母、亲兄弟也不能徇私。
故道:“匡胤,父亲知道,我就在城外呆一个晚上,待明日城门开了再入城。”
“那就烦劳父亲在城外先歇息一个晚上,明天一早匡胤便亲自来接您进城。”
赵匡胤不知道的是,赵弘殷之所以会绕道到滁州,一方面是思念儿子,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赵弘殷身染重病,想到赵匡胤处调养,不想到滁州已是深夜,为不让赵匡胤为难,于是并未告知其身患重病。
待第二日赵匡胤出城迎接,由于关外天寒地冻,经一夜露宿,赵弘殷病情加重,竟卧床不起了。
赵匡胤深感内疚,日夜不睡,在父亲榻前悉心照顾,却不想此时皇上传来急诏,要求他即刻带兵启程,赶去扬州救援韩令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