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了,别看了,马车颠簸看书伤眼睛。"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正训斥声旁一十岁左右的孩子。这孩子一身男孩打扮,却生的眉清目秀,朱唇玉润,活脱脱一个美男子。
"父亲,我正看到精彩的部分,孔明用计借箭呢!"
"你说你个丫头,成天不是捧兵书,就是捧史书,冲冲撞撞,不让你跟着出来,你就偷溜上来躲在车里,你说让我拿你怎么办,将来找个好人家都难!"
"那就不找了,我就一直陪着爹爹。这样我们宋家就有三位公主了。"
"怎么三位了?"
"奶奶是我们南唐的义宁公主,妈妈是后汉的永宁公主,我就是宋大将军永远的小公主,哈哈。"
"你这娃儿就是嘴皮子厉害!不过过会儿见了外人千万别说漏了嘴,父亲现在是南唐到后汉来做丝绸刺绣买卖的商人,你是我的小儿子,我们姓..."
"林,爹爹你已经说了好多遍了,我耳朵都要起茧了。"
"莲儿,这事关大家的性命"
"不过父亲,你也是当朝驸马,我们何苦要乔装打扮如此?"
"这事本不应你小孩子家关心,但你现在偷跑着跟出来我也没办法不告诉你了。前几日子,你母亲收到你皇帝叔叔的加急来信,说宫中可能有变,郭威欲谋反。不久就听说郭威一家被处决,只怕郭威必反,宫中有变,你皇帝叔叔有难,这才被你母亲催促着赶紧来救援,就怕万一变天,你我身份一旦暴露,恐性命难保,所以此行凶险万分,你这孩子千不该外不该的跟出来。"
"父亲,此话差已,有我在你身边才安全啊,容易隐蔽身份,否则以你的气场一看就不像商人,何况我还读过不少兵书,可以做你的参谋。"
"算了吧,别给我添乱就行了。"
"父亲不能瞧不起女子"
"我哪敢啊,我身边的女子都是公主,我奉承还来不及呢!"
"哈哈哈哈哈"
这说话的父亲正是南唐中书令宋偓,宋家二世显贵,宋偓的母亲是南唐开国皇帝的女儿义宁公主,妻子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女儿永宁公主,也就是刘承佑的姐姐,刘芙的姑姑。身边的孩子是宋偓的大女儿宋莲。
两人正说着,马车突然停了,驾车的老陈打开车帘道:"老爷,前面来了一队官兵拦住了路。"
只听外面的人嚷道:"车内何人,下来问话!"
宋偓对宋莲道:"爹爹未叫你出来,你千万别下马车。"
"知道了爹"
宋偓下了马车,见一队官兵拦住去路。"不知官爷何事?"
为首的官兵问道:"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哪里来的?你马车后面拉的箱子里是什么东西?"
宋偓道:"我是南唐来的商人,做丝绸买卖,箱子里装的都是货品。"
"打开看看"
宋偓连忙去车后开箱,官兵仔细翻查了一遍未见异样,又往车内查看了一下,只见一十岁出头的男孩子。
"是犬子。"宋偓忙道。
领头官兵正准备放他们前行,声旁一个士兵道:"这种时候还有南唐人来,不是有点奇怪吗,我们还是谨慎点,交给赵统领问问话吧。"
"有道理,你们随我们走一趟吧"
宋偓佯装无事道:"官爷,我们都是本份的生意人,你们多虑了。"
"那就走吧"
往军营去的路上,宋偓听到一个士兵说:"你说这公主小小年纪能跑道哪去,居然全城搜捕都没找到。"
另一士兵道:"别乱说话,小心脑袋,已经变天了,不是公主了,不过想想也挺可怜的,那么小就死了父母,还要被追杀。"
这些话听在宋偓耳里有如针刺,刘承佑已殁了,后汉也亡国了,连小侄女刘芙也遭人通缉追捕,在后汉的亲人都没了,现如今还不知自己和女儿能否躲过此劫。
宋偓正思索着,一行人已到营前。"快去通报赵统领"。
此时赵匡胤正在营中检教晨练,想到昨夜黑衣人只身一人就能将刘芙从军中带走,可见士兵们平日疏于训练,思想松懈。最近一定要抓紧集训,否则没几日,新皇帝一登基,局势稳定下来,他这支驻守在京城开封郊县的军队就要班师回朝,届时士兵们更不知如何懈怠懒散了。
正想着,一士兵前来报,"大人,我们在路上巡逻时发现一从南唐来的商人,带了几大箱上等的丝绸,我们觉得有些奇怪,就把他们带回来了。"
只见几个官兵押着一对父子来到赵匡胤前。赵匡胤打量着这对父子,父亲长得英气逼人,器宇不凡,眉宇间尽露出一股贵气,说是商人,其气质又不止是一个商人所能涵盖的。再打量身边的男孩,生的好生俊俏,若是女子打扮,必是美貌出众。以赵匡胤多年行军,阅人无数的经验告诉他,此对父子不简单。
此时,宋偓也打量着赵匡胤,看着年龄不大,20多岁就已是一队人马的统领,而且部队也带的生气勃勃,井井有条,绝非池中之物,自己要应付着实不容易。
赵匡胤先对身边的官兵道,"别押着他们,远方是客。"
"谢谢赵统领"宋莲俏皮地说道,"我跟爸爸是来这里做生意的,对你们没有恶意,父亲常和我说你们北方人热情好客,生意一定好做。"
这几句话看似奉承实际到有些嘲讽之意,赵匡胤心想这小娃子可真灵牙利齿。
宋偓喝道:"小孩子不要乱说话。赵统领,见谅。犬子不懂事,胡乱说话,不过我们确实是做生意的本分人,听说你们对南方的丝绸很感兴趣,所以来这作点小买卖,不想打扰到了各位官爷,真是见谅。"
"你们千里迢迢来到这,我们本应热情欢迎,但真值新皇登基,所以城内巡查的比较严格,要望你们见谅了。"赵匡胤道。
宋偓故意表现出吃惊的样子道:"新皇登基,我真的不知道,恭喜恭喜了!"
"新皇上登基,那肯定很热闹了,一定会有很多人上街庆祝,爹爹,我们的生意好做了。"宋莲在一旁迎合着。
赵匡胤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为难一个小孩实无必要。于是问道:"听说南唐的刺绣天下无双,你们买的丝绸可否有手绣图案。"
"赵统领果然见识广博,我们的丝绸件件手绣,做工精良,绝对价廉物美。"宋偓道。
"都有哪些啊?"
"衣物,手帕,汗巾,应有尽有,如果赵统领不嫌麻烦,就随我看看。"
"好的"
"跟我来"宋莲立即奔向赵匡胤,拉着赵匡胤的手就往马车走去。
赵匡胤未拒绝,众人也不敢多言,只有宋偓想,这小妮子还真够机灵。
来到马车前,宋偓打开箱子,拿出几件衣物递给赵匡胤,赵匡胤一看件件做工精美,真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他身边这些士兵,多年东奔西跑,粗俗的很,整天都穿着粗布麻衣,一看这些上等的衣物自然流露出喜悦的表情。
宋偓瞧出苗头,赶紧说,"士兵们在外未必穿得上,但是家中都有妻儿老小,给母亲买件外衣,给父亲买件褂子,给妻子买条裙子,给孩子买件肚兜,都是很好的。"
"还可以买帕子,随身带着,去汗除污。"宋莲在一旁应和着。
赵匡胤没想到这对父子还挺会做买卖,不免有些心动,又想正值春节将至,士兵们平日也没有用过什么好东西,不如用上头给的些补贴买些丝绸衣物发给他们,也好让大家开心开心。顺便也让这对父子卖完了货物,好尽早离开,以免多生事端。于是,他说道:"如果我都买了,分给大家,你可否便宜些。"
一旁的副将领听到忙制止说:"赵大人,我们拿不出那么多钱的。"
"没事,不够的话再用上我自己的军饷钱。"
"大人,你实在是爱军如子啊,我今天就半卖半送啦,你们看给多少就给多少。"宋偓道。
赵匡胤真未食言,拿出了自己一年的俸禄加军中的补贴凑足了100两给了宋偓,宋偓甚是感动,其实钱多钱少对宋偓并不重要。将士们也一片欢呼,回家与亲人团聚也不会空手而归,高呼"赵统领爱军如子"。
宋莲看着不免对赵匡胤心生崇敬和仰慕之情,拿出袖口里随身带着的一块手帕,递给了赵匡胤,"赵大哥,这是我...我娘亲手绣的手帕,送给你,谢谢你对大家这么好。"
这是这两天第二次听到别人喊他大哥了,赵匡胤接过手帕,这手帕上绣着出水莲花,圣洁不妖艳,高贵不华丽,栩栩如生,让人看的不免爱不释手,惊叹道:"这绣工叹为观止,当是举世无双,只是这帕子太珍贵,我不能接受。"
"赠给我喜欢的人再贵重也无妨。"
赵匡胤没想到这孩子小小年纪却已是气度不凡,于是欣然接受了。其实这块手帕是宋莲所绣,莲花图案即是意寓自己的名字。赵匡胤实有不知,眼前这个小男孩是南唐史上最年轻的"第一绣娘",平时不太有刺绣作品,因为她整日忙着读书,但凡是她出手的绣品,就是皇帝也要来抢一抢。
几箱子的丝绸根据士兵等级和喜好很快分发完了,赵匡胤对宋偓道:"还不知兄台名字,这次交易愉快,以后再来我们这可以来找我,我帮你推销。"
"哈哈哈,赵统领太客气了,小人姓林,单名一个仁字。"
"我叫林立。"宋莲在一旁补充道。
"林兄台,那就后会有期了,最近巡查甚严,未免麻烦我就派个士兵护送你们到边境吧"赵匡胤道。
"赵统领太麻烦你了"宋偓知赵匡胤言为护送,实则监视,确保无误。但货物已卖完也只能打道回府,沿途所闻基本可以确定后汉已亡国,新皇帝就要登基,现下就是担心刘芙的安全。
这时,正好有一个士兵前来向赵统领汇报:"大人,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刘芙的行踪。"
"知道了,继续找吧,往南唐方向找。"
"是"
宋偓知此时不能多语,连忙道,"赵统领,我们就不多打扰了,非常感谢你帮了小人大忙,否则我们父子还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呢。"
"谢谢你,赵大哥,我送你的手帕千万别掉了。"
"知道了,谢谢你!"
听刚才赵匡胤所言,宋偓知道刘芙定是逃往南唐投奔他们,此时即刻往回兴许还能遇到。于是宋偓和女儿辞行离去。
但让宋偓遗憾的是,沿途一直未遇到刘芙,直至都城金陵府上也未见刘芙到来,宋偓只得再派人去寻。但他万万未想到,刘芙此时已在后蜀成都。
待宋偓和宋莲走后,有人来报,说柴容刚升任为开封府尹,邀赵匡胤到府上一聚,赵匡胤于是又特地挑选出几件上等绣品,赶去开封府。
话说柴容父亲柴守礼是当地望族,后家道中落,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辅佐郭威一同征战多年,因赵匡胤父亲赵弘殷早年做禁军将领时和柴守礼交情颇厚,赵匡胤出道时多得柴荣相助,并引荐给郭威。刘承佑在诛杀郭威一家老小时,幸亏赵匡胤誓死保护,柴荣才得以保命,所以柴荣和赵匡胤渊源颇深,感情颇厚,如同兄弟。
到达开封尹,赵匡胤见京城一众显贵都已基本齐聚开封府,大家都知政变中郭威一家老小均被诛杀,已无后,柴荣是其唯一的养子,深得隆宠,不日必是太子,众人皆来逢迎。但柴荣一见赵匡胤前来便立即主动迎上去,赵匡胤甚是惶恐,急道:"大人,恭喜恭喜!"
柴荣不愿意道:"怎么这么见外,叫我大哥。"
"今非昔比,小人不敢"
"当日要不是小弟挺身舍命相救,哪有我柴荣的今天,哪能看到后周开国,"柴荣说着拉着赵匡胤到众人前道:"各位,借此机会,我和大家说明今后赵匡胤就是我拜把子的好兄弟,大家如何待我也要如何待赵匡胤。"众人纷纷迎合,恭喜两人。有听说赵匡胤尚未成家的,更是殷勤地要给赵匡胤攀亲家,一时赵匡胤在朝中名声鹊起。
酒宴中,觥筹交错,赵匡胤一不小心就撒了一身,未加思索,赵匡胤拿出怀中宋莲所赠的绣帕擦拭起来,不想这绣工着实了得,引得众人注目而视,大家见帕上绣的莲花甚是生动,都窃想,赵匡胤一世英雄随身携带如此精美之物,必是心爱之人所赠,原来赵大将军早已心有所属,本来心存做媒之愿的人也不免扫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