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313

买花载酒,不似少年游,一首唐多令,写尽人生况味

紫网2023-10-15 13:10:560

文/绿窗花影

中秋临近,桂花暗香浮动,有一首词也浮上了心头,“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读来有些惆怅。

在世间疲于奔命久了,有时突发奇想:背上简单的行囊,择一个清朗的秋日,说走就走。一个人远走天涯,徜徉于名山大川,荒漠原野。看陌上花开,天边流云。一直走啊走,走到地老天荒,天涯尽头。

红尘牵牵绊绊,终究没有走成。时光远去,世事沧桑,那一颗少年心,再也无处可寻觅。

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那么,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收起内心的风起云涌,尽量保持平和,不浮也不躁。唯愿往后余生岁月静好,纵有大悲大喜,也化为静水流深,波澜不惊。

又是清秋时节,“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销魂的桂花四处飘香,折一枝芬芳禅意,酿一坛醉人好酒,慢慢饮啜,咀嚼岁月的滋味。或许如书上所说,不必远游,布衣饭菜,可乐终生。

今天应个景,来欣赏刘过的一首《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时光荏苒,二十年之后重游故地,那会是怎样的情景?一般情况下,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深深浅浅的记忆如同潮汐涨落。

刘过登临安远楼,忆起浮云旧事,自然也是触景生情,感慨良多,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当年他辞别家园,进京赶赴考试,途经武汉,在安远楼度过一段青春疏狂的岁月。他结识了辛弃疾,陆游和陈亮等才子名流,一起谈古论今,诗酒年华。

曾经的“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不料辗转红尘,数十载过去了,他依然是一介书生,一袭布衣。与功名无缘,空有壮志,苦于报国无门,这一切都令人唏嘘感叹。

屡次参加科举考试,皆以名落孙山收场,刘过一度心意阑珊,就从此浪迹江湖。他一生怀才不遇。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蹉跎了二十年光阴,再度登上安远楼,忆起当年也曾意气风发,与名士文友共聚一堂,把酒畅谈,指点江山,真是恍如一梦。

时光倏忽,如白驹过隙,朋友风流云散,大多老去凋零。虽故地重游,刘过已是垂暮之年,当年的豪迈激情也消失殆尽,望着一江滔滔东逝水,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愁,一齐涌来,苦闷之情难以排遣。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这开篇就营造出清冷的氛围,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卷,慢慢铺展开来。

满目破残的芦苇,摇曳着萧瑟,布满了水中的汀洲,“寒沙带浅流”,与苏轼的“寂寞沙洲冷”异曲同工,寒意扑面而来。

沧桑二十年后,再以过客的身份登临安远楼。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时序匆匆,他亦匆匆来去。不过是短暂逗留,柳树下的小船还没系稳,过几天又是中秋,感叹自己萍踪不定,又将在哪儿过中秋呢?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江山风物依旧在,心中的旧愁未尽,新愁又添。漂泊多年,知交半零落,昔日聚会的好友,现在都在吗?还好吗?

“旧江山浑是新愁”,指的是半壁江山依旧,却是残山剩水,江河日下。比起怀才不遇的旧愁,这段新愁更显得凄凉。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何以遣愁?邀二三知己,把酒言欢。到底还是苍凉,因为美酒易得,少年情怀却不再如初。

这首词清新通俗,言简意丰,淡语有深情。它深受人们喜爱,在当时就广泛流传开来,使《唐多令》这一冷门的词牌,也增加了热度,被才子词人们纷纷填词,悠悠传唱。

秋风吹起,桂花香浓。愿你桂花载酒,重拾一份闲逸与洒脱,奔赴一场有诗有酒的浪漫之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