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3800000022

第22章 心理救援与心理干预(2)

第二节 心理危机救援与干预

一、心理干预的技术与方法

(一)心理干预的基本技术

心理干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危机干预人员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如倾听技术、提问技术、表达技术、观察技术等,是完全有必要的。目前,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即沟通技术、支持技术和激情宣泄技术,虽然这三类技术不尽相同,但并不是独立进行、互相排斥的。心理干预的选择要根据被救助者的心理危机程度与特点,分别同时采用这三类技术,帮助被救助者克服心理障碍,恢复正常的心态与生活,从而实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目标。以下是这三类技术的主要内容:

1.沟通技术

与被救助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是干预和处理心理危机的前提条件。心理救助的整个过程,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等,都需要医患双方顺畅的沟通与合作才能保证其顺利进行。因此,建立和保持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互信关系,给被救助者提供释放与倾诉的渠道和机会,有利于被救助者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感,保持心理稳定和有条不紊的生活,改善人际关系。

在与被救助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时,危机干预人员应注意以下五点:

(1)消除内、外部的“噪声”或干扰,以免影响双方沟通的诚恳度,提高表达能力;两者谈话时尽量避免无关的第三者在场,给被救助者提供安静、温馨的环境。

(2)避免双重矛盾的信息交流,做到真诚一致。如果危机干预人员口头上对被救助者表示关切和理解,但在态度和举止上却并不给予注意和体贴,会令被救助者降低对他的信任感,加剧无助与绝望,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关系。

(3)避免给予过多的保证,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4)避免使用专业性或技术性的难以理解的言语,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交谈。

(5)具备必要的自信,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改善被救助者的自我反省、自我感知和自我体验。

2.支持技术

由于被救助者在危机开始阶段焦虑水平比较高,危机干预人员应该尽可能减轻其焦虑,使被救助者的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因此,支持技术主要是给予精神支持,通过疏泄、暗示、保证、改变环境等方法,一方面可以降低被救助者的情感张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为以后进一步的干预工作做准备。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保障因素,但是要注意支持是指给予情感支持,而不是支持被救助者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另外,在干预过程中应注意不能带有强烈的教育色彩,如果引起被救助者的反感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3.激情宣泄技术【2】

激情宣泄技术是被救助者在其领导者或信赖者的指令下,通过身体动作练习,以宣泄性高声喊叫释放情绪而对异常心理活动产生影响,从而使生理和心理活动在新的状态下获得平衡的心理治疗技术。

相关研究证实,在公共卫生事件下,医护人员情绪变化经历了从有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应激到有建设性或兴奋体验的应激过渡的过程。这种情绪变化的趋势对于医护人员减轻或降低应激反应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正视医护人员的紧张、恐惧、愤怒、悲观、不平静等负性情绪的出现,遵循应激反应中情绪变化的一般规律,不能限制和压抑医护人员与救援人员的情绪变化和表达,应帮助整个救援队伍的全体成员掌握激情宣泄技术。

激情宣泄技术的操作者为领导或其信赖的人,由其发出命令,令其活动四肢,做几次深呼吸放松全身,由轻到重,由不自然到发自肺腑,尽情地、无所顾忌地大声喊叫,叫时可用感叹词“啊”“嘿”等,以期把消极情绪统统宣泄出来,以解除情绪对机体的不良束缚,恢复机体的暂时失控功能;体验舒畅感、轻松感,进而体验疾病症状的消失。如地震灾害现场,面对大量的尸体,有些新入伍的救援战士四肢无力,身体暂时瘫痪,出现回归行为(大小便失禁等)。在情绪宣泄时不要停止喊叫,继续喊叫时可用力挥舞拳头,也可踢腿或奔跑,使内心受到震荡。在喊叫中体验自信心和控制力的增强,停止喊叫后可再活动活动身体。用激情宣泄技术对救援队员进行心理救助时,一定要在封闭或隔音效果良好的地方进行,这样可以无所顾忌地进行激情宣泄,否则宣泄受阻就会失去其疗效。激情宣泄技术是有效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是心理干预工作的重要技术。

简单地说,心理干预的基本策略就是: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提供宣泄机会,鼓励被救助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被救助者理解目前的处境,理解他人的情感,建立自信;给予被救助者希望,使其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情;培养被救助者的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会活动;注意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使被救助者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

(二)心理干预的主要方法

由于突发事件及干预对象个体特点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危机干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可循,但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与研究,现在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可以帮助危机干预人员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以下是对常用的三种干预方法的简单介绍:

1.危机干预六步法

由格林兰与詹姆斯(B.E.Gilliland R.K.James)提出的危机干预六步法是危机干预中常被采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步骤【3】:

(1)确定问题。从被救助者角度,确定和理解被救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

(2)保证被救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人员要将保证被救助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被救助者对自我和他人的生理、心理危险性降到最低。

(3)给予支持。强调与被救助者的沟通和交流,使被救助者了解危机干预人员是完全可以信任、能够给予其关心和帮助的人。

(4)提出并验证变通的应对方式。危机干预人员要让被救助者认识到有许多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其中有些选择比别的选择更合适。

(5)制订计划。危机干预人员要与被救助者共同制定行动步骤来矫正被救助者情绪的失衡状态。

(6)得到承诺。让被救助者复述所制订的计划,并从被救助者那里得到会明确按照计划行事的保证。

2.急性应激干预七步骤模型

由罗伯特(Albert R.Robert,1996)提出的七步骤模型主要用于帮助处于急性心理危机、急性情境性危机和急性应激障碍等急性心理危机情境者,其主要步骤如下:

(1)全面的生理、心理、社会评估和危机评估,包括自杀、杀人或者暴力的危险性,以及毒品和酒精滥用情况等内容。

(2)迅速建立友善的治疗关系,关键是向被救助者表达接纳与尊重,并保持冷静,使局面处于危机干预人员掌握之中。

(3)识别问题。采用问题解决中心疗法(SFT),识别被救助者的能动性,包括对其过去有效应对策略的分析。

(4)可以使用积极的倾听、鼓励性的语言、解释、情绪定性等技巧来使被救助者感受到关注与理解,也可使危机干预人员加深对问题真相的了解。

(5)危机干预人员凭借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性,在激发被救助者积极配合的同时,探索潜在的应对资源和更加有效的方法,用于心理干预的实施。

(6)贯彻干预计划,包括识别可供联系的配合人员和转介的资源,以及提供应对机制。危机干预人员应尽量减小干预的限制性,使被救助者感到自主性并积极配合心理救助。

(7)反复制订计划并达成一致。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被救助者的反应和心理危机问题的逐渐暴露,干预的计划要不断得到更正、讨论与实施。

3.创伤后应激处理十步骤模型

莱纳等人(Lerner&Shelton,2001)提出的创伤后应激处理十步骤模型,主要用于灾难后直接的应激处理,分为以下十个步骤:

(1)评估心理应激水平及其对自身及他人的危险程度。

(2)考虑受到伤害的身体及知觉机制。

(3)评估能动性水平。

(4)确定治疗需要。

(5)观察及识别每个个体的创伤性应激症状。

(6)作自我介绍,危机干预人员声明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并开始与对方建立友善的关系。

(7)通过允许被救助者陈述他们所经历的事件使其情绪慢慢平静。

(8)通过积极的、投入的倾听向其提供支持。

(9)提供有效的、模式化的教育与指导。

(10)使被救助者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并给其提供建议。【4】

(三)心理干预中的评估

评估不仅是危机干预的重要步骤之一,也贯穿危机干预过程的始终。危机干预人员对评估技巧掌握的程度极大地影响到危机干预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危机干预人员必须迅速、准确地掌握被救助者所处的情境与反应。危机评估可以从危机的性质、被救助者的功能水平、应对机制和支持系统、自伤或伤人的危险性方面来进行,以确定需要实施的干预策略。

1.对危机的性质进行评估

首先要了解危机是一次性的还是复发性的。对于一次性的境遇性危机,往往通过直接的干预,被救助者就能较快地恢复到危机前的平衡状态,通常能够应用正常的应对机制和现有的资源;而复发性慢性危机的被救助者,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干预,建立新的应对策略。慢性危机的被救助者一般需转诊,继续进行长期的治疗。

2.对被救助者的功能水平进行评估

可以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评估被救助者的功能水平。认知评估包括侵犯、威胁和丧失三项内容;情感评估包括愤怒/敌意、恐惧/焦虑、沮丧/忧愁三项内容;行为评估则包括接近、回避、失去能动性三项内容。对被救助者现有功能水平的评估将决定危机干预人员在以后的咨询中选择何种策略及进行干预的程度。另外,危机干预人员还应该尽可能地把被救助者当前的状态与危机前的功能水平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危机发生后被救助者情感、认知、行为功能水平的损害程度。此外,对功能水平的评估还应该贯穿于危机干预的整个过程,在实施一段时期的干预后,被救助者的危机是否得到化解,也可以通过情绪、行为等反映出来。干预过程中的评估有利于检验干预的效果。

3.对被救助者的应对机制、支持系统和其他资源进行评估

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人员应该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并评价这些资料的意义。在评估可应用的替代解决方法时,必须首先充分考虑被救助者本人的观点、能动性,以及应用这些方法的能力。危机干预人员个人的建议则作为附加部分考虑。

4.危险性评估

危险性评估包括对被救助者自伤和伤人可能性的评估。研究证明,绝大多数自杀者都会表现出比较确定的线索或信息,并有着强烈的寻求帮助的愿望,因此危险性评估是重要的评估部分。

二、心理干预的模式差异与人群差异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

根据受害人的心理损害特点的不同,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它们为不同的危机干预策略和方法奠定了基础。

(1)平衡模式,也称平衡/失衡模式。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情绪甚至行为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有的应对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其需要。平衡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该模式最适合于早期干预,这时个体已经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分不清解决问题的方向,不能作出适当的选择。此时危机干预人员主要的精力应该集中在稳定被救助者的心理和情绪上,在重新达到某种程度的稳定之前,不应采取其他措施。

(2)认知模式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危机起源于对事件的错误思维,而不是事件本身或与事件、境遇有关的事实。该模式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改变个体思维方式来获得理性,强化思维中的理性和自强的成分,尤其是通过认识其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部分,重新获得理性和自我肯定,使人们获得对自己的危机控制。认知模式最适合于危机稳定下来并接近危机前平衡状态的被救助者。

(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总在不断地变化,人也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和成长,因此对危机的考察也应该从个体内部和外部因素着手,除考虑被救助者的心理资源和应对方式外,还要了解同伴、家庭、职业、社区对其的影响。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把被救助者的内部资源与社会支持、环境资源充分调动和结合起来,从而使被救助者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选择。可以通过与被救助者合作,测定与其有关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对个人产生的各种困难,帮助他们选择替代现有行为态度和使用环境资源的方法,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帮助他们获得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控制。

除了上述三种模式之外,现在还出现一种折中主义的危机干预理论,该理论是从危机干预的方法中有意识地、系统地选择和整合各种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来帮助被救助者。所以折中理论其实是各种方法的混合物,是侧重实用性的一种从任务指向操作的模式。因此,折中理论的目的是将各种理论和方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方式以切合被救助者的实际,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教条式的理论概念。

(二)灾难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影响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中的受害人、家属、当事人及灾难发生时的救援人员和可能产生心理影响的社会人群都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对象。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对灾难的体验程度不同,不同人群所受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也不相同,心理干预的实施应在充分了解灾难对不同人群影响的差异性上,有区别地采用相应的方法与技术进行救助。

1.对幸存者造成的心理行为影响

经历过生死浩劫后,余悸犹存是他们普遍的反应。幸存者通常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他们会产生一种“不真实感”,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是真的,认为这只是一场噩梦。在意识到残酷的现实之后,人们会经历一段消沉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麻木不仁,这时的精神状态远没有恢复到可以重建正常生活的水平。一旦他们认识到这些悲剧是真实的,便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短时的急性应激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有可能造成长期的甚至永久的心理创伤,逐步蔓延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2.对罹难者家属造成的心理行为影响

当自己的亲人罹难时,罹难者的家属会陷入无比悲痛中,不同程度地出现情绪和生理异常反应、认知障碍、行为异常,甚至出现精神崩溃、自伤、自杀的倾向,与罹难者关系越亲近的家属,其症状越明显。罹难者家属经常会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认为全是自己的过失,从而产生内疚、自责心理。还有资料表明,灾难造成的强烈应激或长期应激状态损害健康,甚至造成组织损伤,引发疾病。有人在唐山大地震20年后对当时罹难者家属身心健康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有一级亲属罹难的人群患高血压、脑血管病的比例要高于无一级亲属罹难的人群。

3.对救援人员造成的心理行为影响

灾难发生后,医护人员、救援人员会立刻投入抢救工作中去,由于他们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面对惨重的伤亡情况以及他们在灾难中所担任的角色,伤害暴露的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如恐惧、焦虑、无助、挫败感。研究表明,SARS期间,由于SARS疫情诊断、治疗方法不明确,加之病情变化快等特点,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使得许多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产生焦虑、茫然、悲观情绪,当看到病人因医治无效而生命无法挽回的时候,更会产生挫败感。

灾难事件对救援人员的心理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就能消除的,甚至在救灾结束很长时间后,会逐渐出现类似创伤后压力症的后遗症,这种后遗症会延续很长时间,严重影响救援人员的身心健康。在SARS事件六个月后,新加坡某急救部门18%的医护人员仍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

4.对一般公众造成的心理行为影响

一场重大的灾难不仅给幸存者、罹难者家属、救援人员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也会对全社会造成潜在的心理损伤,使得知事件信息的普通民众内心蒙上阴影,同时还会导致公众行为的变化。抗击SARS期间,许多人感到焦虑不安、恐惧、无助,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躲避SARS,一些民众整日闭门不出,过量使用消毒剂,每天反复洗手等。“9·11”事件后,心理治疗专家曾对纽约的8300名9~18岁的少年儿童及2000余名成年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数以千计的少年儿童和成年人因为恐怖袭击留下的阴影而遭受恐惧、抑郁、沮丧、孤独、麻木等心理困扰,并表现为失眠、酗酒、逃学等症状。

社会群体既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会重要的结构要素,是社会和个人相连接的纽带。经历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后,尽快恢复受害人所属的群体,有利于受害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正常发展。因此,有区别地对不同的受害群体进行干预与救助,可以帮助人们尽快恢复与原来所属群体的联系,尽快建立归属感,这是对受灾群体及整个社会都有着积极意义的重要工作。

(三)灾后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

1.对幸存者的心理行为干预

灾难过后,幸存者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如果得到及时正确的疏导治疗,心理状态将会逐渐恢复正常,否则将很有可能转变为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长期的精神痛苦,所以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首先应当采取的一项基本措施是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其次要保持与幸存者进行密切接触,建立沟通关系。可以派遣经过专业训练的志愿者倾听他们的故事,鼓励他们宣泄心中的痛苦,给予他们积极的暗示,帮助他们客观地、现实地分析和判断事件的性质和后果,纠正错误和不合理的认知,进而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同时应着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食品、治疗伤病患者、修葺房屋等,直到他们逐步树立起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另外,由于每位幸存者受到的躯体伤害和心理伤害程度不一样,承受能力及认知能力更不一样,因此,在干预之前,必须对个体进行必要而准确的评估,了解其创伤症状、具体疼痛的位置,与其讨论如何恢复正常的生活,体现救援工作的完善性。对因创伤后持久性应激效应产生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伤员,危机干预人员应采用心理保护办法,鼓励他们表达,倾听他们说话,允许他们哭泣,指导他们观看新闻报道,告诉他们对电视画面重现的镜头感到害怕和恐惧都是正常的,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多作解释。以下以地震后的一个实际心理干预治疗为例进行说明。

一个因创伤后截肢导致心理问题的21岁女孩,因出现幻肢痛,时刻有幻痛及针刺感,时而哭闹着驱赶自己的男朋友,危机干预人员用宣泄方法让她痛哭,轻轻握着她的左手,说:“我在这里可以帮助你。”同时,请她男朋友握着她的右手,默默陪伴着,让她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危机干预人员的支持。请她讲述事件发生的过程,讨论如何恢复正常的生活,使她体会深度建构的爱和归属感。第1次咨询40分钟,女孩无幻肢痛及针刺感出现。了解到她喜欢写日记,建议其长期坚持写日记,以分散注意力,放松训练。女孩自己提出每3天咨询1次,12次咨询后,解决了心理问题,她已能正视现实,并计划今后摆个小摊,维持正常生活。在这个案例中,适当的心理干预帮助女孩克服了心理障碍,整个干预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2.对罹难者家属的心理行为干预

灾难中家人的罹难使其处于极度的悲痛和绝望中,并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异常心理行为,这种心理行为的伤害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等。对于罹难者家属的干预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给予抵达现场的罹难者家属生活、生理上精心的照顾,体现危机干预工作的细致。

第二阶段:帮助罹难者家属情感复活。罹难者家属一般表现为三种情感:悲伤、愤怒或自责。此时应引导罹难者家属将灾害引起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宣泄出来。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倾听。最重要的是,倾听之后,必须帮助罹难者家属认识、面对、接受失去朋友、亲人的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关键所在。

第三阶段:灾难真相出来后,应帮助罹难者家属充分宣泄悲伤的情感,保持罹难者家属之间信息通畅,使他们相互取得心理支持,这样有利于负性情绪的宣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进食,避免因身体不适加重悲伤。

3.对救援人员的心理行为干预

灾难事故中不仅幸存者、罹难者家属经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作为救援人员,他们第一时间见证了悲剧的场面,产生了如上所述的心理问题,所以进行适时的干预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救援人员的干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在救援人员执行救援任务前,制订组织计划,并通过演习明确其应执行的任务,减轻预期焦虑,建立团队自信心;在执行任务阶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尽可能安排同伴)与工作时间(最长不超过12小时,含休息和活动时间),保证工作人员间以及与家人之间的交流,同时利用各种缓解压力的技术帮助救援人员适时减轻心理压力,还可适时安排减压、分享报告、危机干预等心理干预方法;在任务结束后阶段安排休息放松,使救援人员尽快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复原,如有需帮助者则安排适当的心理干预,以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心理干预的基本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任务清晰分配、报告紧急事件、帮助救援人员从全局的角度审视面临的局势、实行轮班制、补充体力和增强技能。

(1)向救援人员介绍正式的、有时间进度表的小组会谈内容。

(2)让救援人员充分表达他们在救援工作中的感受,并认真倾听他们的表达。

(3)鼓励救援人员就他们的想法、情绪感受、生理反应进行互相交流和陈述。

(4)解释、承认、理解和正常化救援人员所出现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5)使他们的情感反应正常化,减少个体感觉和情感上的独特性,用认知和教育的方式甄别出救援人员应对各种反应的方法,并加以评估。

(6)识别出生理和心理反应过分强烈的救援人员,提供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7)必要时让有关救援人员停止工作,并对其实施进一步的心理干预和休息。当然,如果遇到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救助对象,必须将其送到专业精神病医院治疗,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4.对一般公众的心理行为干预

灾害事件对公众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严重时有可能引发社会混乱,威胁社会稳定,因此对一般公众的心理行为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公众心理行为干预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的发布,有利于公众了解实情,明确压力源,阻断谣言带给人们不必要的恐慌,稳定公众的情绪。同时要加强有关灾难相关知识的教育,普及精神卫生教育,教会他们正确应对灾难的方法。另外,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在突发事件时是公众及时获得心理支持的有效途径,也是搜集公众心理信息的一个有力工具。当然,电话咨询也有交流信息受限等不足,如难以辨别对方年龄、不能观察非言语反应、随时可能终止辅导等。

三、心理救助的组织与实施

(一)心理救助队伍的组建与培训

大量的救灾经验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救灾人员在心理救助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救助的早期,陪伴、倾听和宣泄的任务多数会落在志愿者的身上,他们在心理专家的带领下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干预技术与知识,所有在场的救助人员都可以在救灾工作的早期对灾区群众进行最初的心理救助,降低出现心理危机人群的数量,并有助于专业人员后期对部分出现心理危机人员的干预工作的开展。

虽然心理救助的最初工作可以通过培训由不同专业的人员实施,但是,一支专业化的心理救助队伍对心理救助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救助的专业队伍包括心理救助医疗队伍和心理危机干预队,心理救助医疗队伍人员应以精神科医生为主,还包括临床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护士,特别需要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加入。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应以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护士、员工援助师和社会人士为主,适当纳入有相应背景的志愿者。

由于心理救助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影响的深远性,心理救助队伍除了要在平时尽可能地进行常规性培训外,还必须在赶往灾区之前实施短期有针对性的紧急培训,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灾难的特点和当地的救援情况:如反应及恢复层面,包括关键角色、责任及资源;了解政府及志愿机构的服务,以及当地资源、救灾和服务状况。

(2)重大灾难中人的行为表现:包括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了解影响个人对重大灾难发生反应的影响因素,灾难的各个阶段、高危人群、灾难后所感受到的压力及灾难的恢复过程。

(3)灾难中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处置方法:如对小孩、老人、女性、残疾人,以及对不同文化人群的处置,掌握对丧亲、肢残、财产损失等不同类型被救助者的心理救助的不同处理方法。

(4)灾难心理救助的重要概念及原则:包括灾难心理卫生服务与平时心理治疗的差异、灾难心理卫生工作范围与设计。

(5)心理救助的各种技术:如危机介入、短期治疗、创伤后压力处理策略、适龄孩童的心理介入与处置、团体咨询。

(6)小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方法:小区心理卫生服务重点在于寻找个案、主动接触、心理卫生教育、大众教育、团体咨询、小区组织与媒体的运用。

(7)对救助的帮助技术:主要是对部队、救助队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等的帮助,包括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及帮助他们影响被救助者,确保所有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在救助的过程中对受灾群众尽可能地进行心理救助,提高应急救援的整体效果。

(8)处理自己的心理压力的技术。

(二)实施心理救助的准备工作

在心理救助队伍赶赴灾区之前,根据已有的信息制订一份心理救助方案,是保证心理救助工作顺利开展与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提前制订的心理干预方案可以避免在救助工作中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起到宏观管理与统筹的作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1)明确救助目标。主要是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社会心理影响,促进灾后公众心理健康以及做好公众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

(2)明确工作内容。心理救助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助服务;②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的群体心理行为事件的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通报,并提供解决方法;③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3)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明确灾后三类被救助人群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数量与人群分布,合理分配救援力量。

(4)对目标人群实施评估、制订分类干预计划。实施心理干预首先要对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把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针对不同的人群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一般而言,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而对重点人群则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5)干预时限与工作时间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限为灾难发生后的四周内,主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与心理危机救助。工作时间表则应根据目标人群的范围、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数量来制定。

(6)确定出发前的准备内容。出发前应尽可能地收集各种关于灾区情况的资料,包括了解灾区的灾难类型、伤亡人数、灾区道路、天气、通信和物资供应等基本情况。在心理救助队伍出发前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分布和数量,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罹难者以及家属安置情况,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制定干预流程和路线。另外,出发前还应编制和印刷好心理危机干预的评估工作资料和相关宣传资料,在尽量扩充救援力量的同时,对救助人员进行培训与救助技术的温习,以利于心理救助工作的实施与迅速开展。

(三)现场救助工作的实施

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主要工作应遵循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1.迅速开展救助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接到任务后,应迅速到达指定地点,接受当地救灾指挥部的指挥,熟悉灾情,确定目标人群和场所。此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到现场开展干预活动。具体而言,在医院可以采用线索调查和跟随各科医生查房的方式,发现心理创伤较严重者;将灾民转移至集中安置点,可以采用线索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式发现需要干预的对象,同时发放心理救助宣传资料;在灾难发生的现场,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后,应及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2.目标人群评估与心理干预

开展心理救助工作之前,应使用简易评估工具,对需要干预的对象进行筛查,确定重点人群。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应激反应较重的人员及时进行初步心理干预。对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障碍的人员进行治疗及随访。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救灾工作的组织者、社区干部和救援人员开展个体辅导、集体心理干预等措施的培训,教会他们简单的沟通技巧和自身的心理保健方法等。

3.及时汇报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应将干预结果及时向当地救灾指挥部负责人汇报,并提出对重点人群心理干预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救助的注意事项。在心理干预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并汇报给有关部门。

另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到达现场后,应及时与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助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助队伍或人员,应在心理救助协调组的统一指挥和组织下开展工作。心理救助协调组的工作是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非灾区的其他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应急期的心理救助和恢复期的心理重建工作。

(四)心理干预工作的长期性

由于心理危机爆发的滞后性与长期性,心理救助不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工作,心理救助队伍需要建立长期的、进一步的跟踪服务,直到心理完全恢复和重建为止。这与重建家庭、社区、学校和工作环境及重建家园同步,一般根据灾难的严重程度不同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建立长期的心理救助组织并持续进行心理救助工作是不断巩固、深入和发展危机心理干预成果的过程,保证心理干预的连续性,对新问题及长期性问题进行持续性的处理,提高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个体更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长期心理干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应激性心理创伤者继续帮助和治疗,创造条件进行心理重建,进一步进行认知改变,接纳、发展新的行为,适应新的环境。尤其关注创伤后压力症、酒精滥用或依赖等行为异常及复杂的丧亲反应等疑难问题。

(2)关注不同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如孤残儿童、孤残老人、丧亲成人、肇事者和肇事者家人以及救灾者等。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3)对处于心理障碍人群和正常人群中“灰色地带”的人群进行心理帮助,关心他们的情绪、睡眠、身心疾病等问题。

(4)继续关心群体的心理动向,利用科学普及方法、媒体宣传手段和各种社会活动促进心理健康,建立灾后生活与心理重建的群体救助模式。

(5)建立安置点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及机制,由精神心理机构及社会工作人员提供灾后小区心理卫生的危机介入与后续服务。

(6)建立与健全心理支持机构和网络,发展社区自己的组织,恢复传统的心理卫生机制。

(7)进行就业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升学辅导、生活咨询等日常工作机制,转入正常生活状态。

长期心理干预工作的实施应以发挥当地心理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的作用为主,努力保持心理救助工作的连续性,做好心理救助人员的工作交接与轮换,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走马观花的心理救助,解决心理救助前期工作与长期服务的衔接等问题。因此,心理救助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长期工作,它的实施与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同类推荐
  • 不花钱的营销术

    不花钱的营销术

    用好“病毒”,让网民免费帮你做广告!病毒式营销是一种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它不仅几乎不需要费用,而且传播很高效。
  • 留出过冬的粮食

    留出过冬的粮食

    管理决定未来。本书从管理的角度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出谋划策,以求从容应对市场困境和经营挑战。过冬,活下来是目的,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活得更好。所以,企业一边为活下来绞尽脑汁,同,时还要寻找发展的良机。所谓危机,既是“危”,又是“机”,在这个经济隆冬,注定将有一部分企业死去,也注定将有一部分企业崛起,抓住危险背后的机遇,就是崛起的根本保证。
  • 营销圣经大全集

    营销圣经大全集

    《营销圣经大全集》是一部内容全面、道理实用、分类系统、文字优美的营销经典力作。书中攫取了大量的具有说服力的经典实例,融入了营销行业成功人士多年的营销经验的精华,详细介绍了营销的本质、产品销售、市场营销、建立稳固销售、营销口才、营销细节、营销中的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 每天学点销售学全集

    每天学点销售学全集

    销售很简单,只需要你有决心,有毅力;销售不简单,有时候需要你考虑很多方面。本书将向你揭示成功销售员的成功秘诀,你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只需每天付出一点点,最终就能够通过本书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不要再等待了,踏上优秀销售员的第一步吧!
  • 品论语,学管理

    品论语,学管理

    本书把《论语》所蕴涵的管理智慧和管理哲学汇集起来,为现代企业家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它必然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导我们用管理学的眼光去读《论语》,开辟出一条通往中国本土化管理的理想路径。
热门推荐
  • 经商三忌

    经商三忌

    本书告戒的经商三忌包括:一忌知进不知退;二忌见钱不见人;三忌善干不善变,阐述了经商的成功之必须规避的禁忌。
  • 公平之路

    公平之路

    豪门废材流?偶遇金手指后开始厉害了?遭遇退婚流?冲上女主家门开始嘲笑了?逆袭开挂流?偏激暴躁的像奋青一样了?走向巅峰流?最终只想证明自己牛逼了?你错了!你错了!你错了!我们变强不是反驳世俗的欺辱。我们变强不是证明她看走眼了。我们变强不是屌丝奋斗成功史。我们变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牛。我们,只想寻觅一条公平之路,以求证道。
  • 魂动九天

    魂动九天

    离奇的身世,绝世的功法,绝色的老婆,铁血的兄弟,浩瀚的宇宙,千奇百怪的空间,一切尽在魂动九天。
  • 奔流岁月

    奔流岁月

    江高丽摸着头上的青茬,一双眯缝眼一眨不眨的盯着上铺的床板子有半个多钟头了,不死心的爬起来翻了翻右手边的抽屉,借着窗外惨淡的月光,里面的东西被拨拉的乱七八糟,一盒比豆腐块儿大不了多少的象棋,一瓶老干妈,外加几张揉巴的皱皱巴巴的角票儿,连个手机都没有。“妈的,还是大一啊。”
  • 异世修人

    异世修人

    这是仙界吗,不是吧,还有茅草屋,还有乞丐?这么穷?老子要回地球享福去啊。这是林风的哀嚎。这里不是仙界,这里也很好,你可以在这里享福啊,比你在地球爽多了。这是无尽大陆对他说的。赶紧滚蛋,谁把你扔我们这来的,受不了了。这是无尽大陆的所有生物对他说的。他就是林风,被地球随意丢过来的超级武学天才。看看他在异界的传奇之旅吧!
  • 穿越奇缘之来世在见

    穿越奇缘之来世在见

    她,是穿越而来的,为了不在被爱情伤害,而选择了强大起来;他,为了她……
  • 高冷皇后七岁半

    高冷皇后七岁半

    第一次见面,她就在浴池里以特别奇怪的姿势用自己肉嘟嘟的小手捏着他的下巴,“男人,想死么”某人毫不在意,轻笑一下,美的如妖孽一般“小皇后,我等你”
  • 超级神才

    超级神才

    大世当道,李承风破空而来。玩转都市,实力为王。逆流而上,最终成就无上神才。
  • 龙神幻

    龙神幻

    "父亲,皓儿真有这么弱吗?““怎么可能!我皓儿最厉害了。”父亲,放心吧,皓儿一定会变强的,强大到所有人都不敢欺负我们!
  • 死亡录取

    死亡录取

    期盼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手了,却没想到一去不复还,录取通知书只是拉开血的序幕,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阴谋,一直最亲得亲人变成嗜血的恶魔;林梵,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儿,是什么把她拉入六道循环里?萧枫,温柔儒雅的男子,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呵呵,进入学院还想逃?下地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