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清朝御膳有满汉全席?网友:想太多了,满席、汉席是分开的

并星标我们

“满汉全席”一词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对清王朝皇家御膳的最直接的了解与想象。但清皇室御膳究竟包含哪些种类,到底是满族风格为主还是汉人饮食习惯为主,与今天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水平相比如何等等问题,却是我们大多数人不了解的问题。事实上,通过对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御膳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传统社会与今天社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入关之前的满清御膳
1644年,满人在北京建立了清王朝,但早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就于1619年在东北建立了后金政权,并在沈阳修建了沈阳故宫,因此在谈及清王朝正式建立之后的御膳文化,还要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

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女真人
努尔哈赤本人性情豪爽,不拘礼节,在他执政的时代,满族上层也并没有像入关后那样的等级森严。在入关之前的后金政权里,满汉之间、满人之间的地位相对来说十分平等,因此满族的饮食习惯与汉人的饮食习惯也混杂在一起。尽管说满汉全席成型于清代中期,但我想早在努尔哈赤时代,较为和谐的满汉关系已经为满汉全席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后金皇家御膳,比之乾隆时期可以说是很“寒碜”。满族长年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与冰天雪地中生活,他们的食材也取自东北的黑土地,以野生动植物为主。野生虎、熊、狍、獐、鹿等动物现在被视作珍稀保护动物,但在后金时代却是食物的重要来源。面食主要是苞米、小米、荞麦。烹饪方式也十分简单,主要是通过大锅炖、煮、蒸、烧、烤等简单迅速的方式,吃饭也一般使用大碗和大盘。可以说在满族的“创业时代”,所谓的“御膳”根本称不上有什么烹饪技术。事实上,努尔哈赤也不太在乎这些,他一心想开创满族霸业,吃什么或者说吃的好不好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影视剧中的努尔哈赤
二、满汉全席与清王朝的御膳
入关后的满族开始在各方面向汉族学习,无论在政治制度还是文化风俗方面,都极力仿效前明旧制度,饮食方面也不例外。入关后的清朝毕竟是全国性的政权,其饮食不能再像努尔哈赤时代那样简单与粗糙,鉴于清王朝是满汉杂糅的政权,满清的皇家御膳文化也展现出新的特色。
近代以来,随着各种民间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出现,“满汉全席”一词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对满清皇家御膳最美好的想象与憧憬。但事实上,满汉全席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族人吃饭不设桌席,人们席地而坐,不分满汉,条件很简陋。入关后的皇家御膳逐渐变得讲究,自康熙朝开始,皇家宴席一般都明确分为“汉席”和“满席”,各自又分好几个等级,不同等级用什么食材做什么饭,都有着明确严格的规定。换句话说,大清朝的“国宴”,一直延续着满汉分席的做法,几乎没有出现过满汉合席的现象,满汉全席一词可以说是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的一种虚构。

宫廷宴席
尽管满汉全席不是真,但透过皇家御膳的规格与佳肴种类、做法,还是可以看出清皇室御膳的真实水平的。康熙与雍正两位皇帝生性节俭,他们饮食量不大且以日常的猪、牛、羊、鸡等为食物,御膳并不复杂,但到乾隆朝便不一样了。乾隆喜欢排场,而且此时清王朝国力达到顶峰,他对吃更是讲究。据记载,乾隆及其妃子每天早上的食物包括冰糖炖燕窝、燕窝挂炉鸭子、挂驴肉、芙蓉鸭子、青酒炖燕子、清蒸鸭子鹿尾、鹿肉、野猪肉、年糕等。早饭种类就如此多,午饭和晚饭种类就更多了。有人根据《清宫御膳》统计乾隆三十年(1765年)某月自初一至初十的食品种类,发现乾隆在十天内可以尝到219种完全不同的食物,像燕窝、鸭子、羊肉等大补食物随处可见,大部分食物对平民来说是想也想不到的,其中鸭子出现的频率最高,这可能和乾隆的饮食习惯有关。

影视剧中的御膳
三、满汉文化融合下的皇家御膳
尽管清王朝从未出现过满汉全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汉民族的饮食习惯对满族饮食文化还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入关后的皇室御膳融入了汉民族的油炒、烹炸等烹饪手段,使原有以煮、蒸、烧、烤为主的满族烹饪方式开始向汉人的烹饪方式转变,各种炒菜层出不穷,给御膳增添了大量的新式菜品。
以乾隆时代的御膳为例,乾隆每天的食谱里都有满族面食如“饽饽”、团子、糖缠等,在食谱中出现的野鹿、野猪、野鸡等野味也很明显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但因为乾隆有着多次下江南的经历,他很喜欢淮扬菜,在他的菜单中也有鸭子东坡肉、糖醋樱桃肉、荔螃蟹羹、糯米鸭子等充满江南风格的名菜。

淮扬菜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清朝皇家膳食由入关前“席地而坐”的大锅菜,逐渐变成了食材丰富、制作精美的皇家御膳。此时的大清国力强势,物资充足,这都为皇家御膳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以满族为底色,以汉文化为亮点,加之朝鲜族、蒙古族等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加入,又使得皇家御膳种类花样更多,各种食材搭配也更合理,饮食文化的融合也反映出清王朝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在不断融合,对于统一的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在不断加深。
文史君说:
毫无疑问,清王朝的御膳较之于今天的饮食来说,虽然在花样与新奇程度上可能有所差距,但就其食材来源、食材搭配、厨艺水平以及精美程度来看,完全可以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入关前后清王朝御膳风格的变化,很明显地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交融给饮食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正格编著:《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2、刘晓康:《乾隆御膳与京师食风》,吉林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一口气看完南朝之南梁55年历史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由汉人在南方建立的四个正统王朝的统称,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与北方胡人建立的五个政权对峙。从公元420年刘裕篡晋起至公元589年陈叔宝投降止,南朝共历时169年,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今天要讲的南梁就是南朝之一,建立于公元502年,亡于公元557年,国祚55年,传4世8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南梁的历史。风尘讲历史2023-07-29 11:42:00
0000不谈恋爱,无心婚嫁,她一辈子挥金如土,临终捐尽家财,不留骨灰
民国是个极其特殊的时代,新旧社会交替,大师辈出,还涌现出一批才情斐然的新女性,她们凭借着自身的才华与魅力,闪耀了整个时代。像宋氏三姐妹,合肥四姐妹,都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姐妹花。在清末民初时期,安徽旌德吕家也有四姐妹,尽管她们在少女时期遭遇了家变,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在当时的文坛和教育界都享有盛名,是女子教育的先驱。文史馆2023-08-08 08:37:16
000037张图片告诉你,时间的力量到底有多恐怖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我们的古人有很多关于珍惜时间的句子,每一天的日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过去了就不再有了,时间不能倒带。时间对人们是唯一公平的东西,时间这个旁观者见证了很多事情,它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时间的力量到底有多可怕,下面一组图片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见证一下吧。一个人的坚持和自律能在时间长河中留下什么印记?图中是16世纪一个喇嘛长时间站立冥想的地方,可以看出石头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华民2024-03-15 09:07:40
0005西方缺乏“信史”,为何却有详实的史书,背后原因值得思考
谈及中西“信史”,很多人认为中国信史悠久,但西方也不差,古希腊、古罗马的信史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中国,因此中国在信史上的自豪属于自嗨。如此认知的原因,大概是以中国历史定式和思维去框套西方历史,认为中国信史悠久,那么西方也会如此;同时,以西方近现代书写的史书去理解古代西方,因为如今流传的西方古代史逻辑严谨、时间清晰、事件脉络分明、细节纤毫毕现,让人很难不相信西方早有信史。百家杂评2023-07-28 12:55:56
000057名开国上将,有五老、五小、五绝上将,资历和军事能力最出众
建国初期授勋,共有57位开国上将。根据参加革命资历,57名开国上将中有“五老”、“五小”、“五绝”。一、五老上将,上将中资历最老。1、萧克。红军时期红2军团长,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时期,120师副师长。2、傅钟。1921年冬入党,比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党龄都要早。3、周士第。担任过孙中山铁甲车队队长。南昌起义时,25师师长,职务高过陈毅、林彪元帅。紫网2023-10-16 14:21: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