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751

听说清朝御膳有满汉全席?网友:想太多了,满席、汉席是分开的

浩然文史浩然文史2023-07-27 18:29:230

并星标我们

“满汉全席”一词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对清王朝皇家御膳的最直接的了解与想象。但清皇室御膳究竟包含哪些种类,到底是满族风格为主还是汉人饮食习惯为主,与今天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水平相比如何等等问题,却是我们大多数人不了解的问题。事实上,通过对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御膳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传统社会与今天社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入关之前的满清御膳

1644年,满人在北京建立了清王朝,但早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就于1619年在东北建立了后金政权,并在沈阳修建了沈阳故宫,因此在谈及清王朝正式建立之后的御膳文化,还要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

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女真人

努尔哈赤本人性情豪爽,不拘礼节,在他执政的时代,满族上层也并没有像入关后那样的等级森严。在入关之前的后金政权里,满汉之间、满人之间的地位相对来说十分平等,因此满族的饮食习惯与汉人的饮食习惯也混杂在一起。尽管说满汉全席成型于清代中期,但我想早在努尔哈赤时代,较为和谐的满汉关系已经为满汉全席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后金皇家御膳,比之乾隆时期可以说是很“寒碜”。满族长年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与冰天雪地中生活,他们的食材也取自东北的黑土地,以野生动植物为主。野生虎、熊、狍、獐、鹿等动物现在被视作珍稀保护动物,但在后金时代却是食物的重要来源。面食主要是苞米、小米、荞麦。烹饪方式也十分简单,主要是通过大锅炖、煮、蒸、烧、烤等简单迅速的方式,吃饭也一般使用大碗和大盘。可以说在满族的“创业时代”,所谓的“御膳”根本称不上有什么烹饪技术。事实上,努尔哈赤也不太在乎这些,他一心想开创满族霸业,吃什么或者说吃的好不好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影视剧中的努尔哈赤

二、满汉全席与清王朝的御膳

入关后的满族开始在各方面向汉族学习,无论在政治制度还是文化风俗方面,都极力仿效前明旧制度,饮食方面也不例外。入关后的清朝毕竟是全国性的政权,其饮食不能再像努尔哈赤时代那样简单与粗糙,鉴于清王朝是满汉杂糅的政权,满清的皇家御膳文化也展现出新的特色。

近代以来,随着各种民间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出现,“满汉全席”一词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对满清皇家御膳最美好的想象与憧憬。但事实上,满汉全席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族人吃饭不设桌席,人们席地而坐,不分满汉,条件很简陋。入关后的皇家御膳逐渐变得讲究,自康熙朝开始,皇家宴席一般都明确分为“汉席”和“满席”,各自又分好几个等级,不同等级用什么食材做什么饭,都有着明确严格的规定。换句话说,大清朝的“国宴”,一直延续着满汉分席的做法,几乎没有出现过满汉合席的现象,满汉全席一词可以说是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的一种虚构。

宫廷宴席

尽管满汉全席不是真,但透过皇家御膳的规格与佳肴种类、做法,还是可以看出清皇室御膳的真实水平的。康熙与雍正两位皇帝生性节俭,他们饮食量不大且以日常的猪、牛、羊、鸡等为食物,御膳并不复杂,但到乾隆朝便不一样了。乾隆喜欢排场,而且此时清王朝国力达到顶峰,他对吃更是讲究。据记载,乾隆及其妃子每天早上的食物包括冰糖炖燕窝、燕窝挂炉鸭子、挂驴肉、芙蓉鸭子、青酒炖燕子、清蒸鸭子鹿尾、鹿肉、野猪肉、年糕等。早饭种类就如此多,午饭和晚饭种类就更多了。有人根据《清宫御膳》统计乾隆三十年(1765年)某月自初一至初十的食品种类,发现乾隆在十天内可以尝到219种完全不同的食物,像燕窝、鸭子、羊肉等大补食物随处可见,大部分食物对平民来说是想也想不到的,其中鸭子出现的频率最高,这可能和乾隆的饮食习惯有关。

影视剧中的御膳

三、满汉文化融合下的皇家御膳

尽管清王朝从未出现过满汉全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汉民族的饮食习惯对满族饮食文化还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入关后的皇室御膳融入了汉民族的油炒、烹炸等烹饪手段,使原有以煮、蒸、烧、烤为主的满族烹饪方式开始向汉人的烹饪方式转变,各种炒菜层出不穷,给御膳增添了大量的新式菜品。

以乾隆时代的御膳为例,乾隆每天的食谱里都有满族面食如“饽饽”、团子、糖缠等,在食谱中出现的野鹿、野猪、野鸡等野味也很明显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但因为乾隆有着多次下江南的经历,他很喜欢淮扬菜,在他的菜单中也有鸭子东坡肉、糖醋樱桃肉、荔螃蟹羹、糯米鸭子等充满江南风格的名菜。

淮扬菜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清朝皇家膳食由入关前“席地而坐”的大锅菜,逐渐变成了食材丰富、制作精美的皇家御膳。此时的大清国力强势,物资充足,这都为皇家御膳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以满族为底色,以汉文化为亮点,加之朝鲜族、蒙古族等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加入,又使得皇家御膳种类花样更多,各种食材搭配也更合理,饮食文化的融合也反映出清王朝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在不断融合,对于统一的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在不断加深。

文史君说:

毫无疑问,清王朝的御膳较之于今天的饮食来说,虽然在花样与新奇程度上可能有所差距,但就其食材来源、食材搭配、厨艺水平以及精美程度来看,完全可以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入关前后清王朝御膳风格的变化,很明显地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交融给饮食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正格编著:《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2、刘晓康:《乾隆御膳与京师食风》,吉林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