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绝《武侯庙》读记
杜甫五绝《武侯庙》读记
(小河西)
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时杜甫居夔州。上元元年(760)杜甫刚到成都时,曾拜访成都武侯庙并写下七律《蜀相》。到夔州后,自然也要拜访夔州武侯庙。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蜀汉丞相。公元234年8月,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五丈原,时年54岁。诸葛亮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追谥为“忠武侯”。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或武侯庙,也有称诸葛庙的。据资料介绍,巴东太守罗宪(218—270)建了奉节最早的武侯祠。西晋时武侯祠所在山改名为卧龙山(今奉节关庙沱附近)。武侯祠距杜甫在夔州早期住的西阁不远。后来杜甫来往瀼西、东屯也经过这儿。
丹青:丹即朱砂。青指石青(即蓝铜矿)。均是古绘画常用颜料。丹青可借指画像。《史记-李斯列传》:“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过郭代公故宅》(杜甫):“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杨伦笺注:“丹青,谓画像也。”
辞后主: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兵北伐,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其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一片忠心。【《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兴)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南阳:唐朝有南阳郡(邓州)。诸葛亮原“躬耕于南阳”,人称“卧龙”。【《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大意:武侯庙中画像的颜料已有脱落,空寂的白帝山草木疯长。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辞别后主刘禅率师北伐时的忠贞之言,他壮志未酬身死前线,再也无法回到他当年躬耕的南阳。
此诗上联写武侯庙所见。庙内看到的是“丹青落”。(衰败。)庙外看到的是山谷空寂荒草凄凄。(荒凉)。(一“落”一“长”。无限悲伤。落的不仅是丹青,诸葛亮一生的志业已随岁月而“落”。)下联写诸葛亮事迹。选取两个镜头:一是“辞后主”。诸葛亮率师北伐曾两次上《出师表》。(忠贞。)二是“卧南阳”。诸葛亮本来躬耕南阳,自走出茅庐,辅佐两朝,鞠躬尽瘁,终壮志未酬,遗恨疆场。(悲壮。)全诗言简意赅。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对仗工整。
毛主席被邓颖超“催诗”,熬夜两晚,写下一首词,回复说:不满意,你就改!
毛主席一生写了很多诗词。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气魄;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勇敢无畏。这些诗词传唱不衰,其中传达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让很多人都喜欢毛主席的诗词。邓颖超也喜欢。有一次,她因太久没有看到毛主席的新作品,而催他写诗。毛主席被她催稿后,欣然寄去一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zhp0010072024-03-10 14:12:13
0000岑参五律《送颜评事入京》读记
岑参五律《送颜评事入京》读记(小河西)送颜评事入京颜子人叹屈,宦游今未迟。伫闻明主用,岂负青云姿。江柳秋吐叶,山花寒满枝。知君客愁处,月满巴川时。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时岑参任职成都杜鸿渐幕。评事:大理寺评事。《唐六典》卷18大理寺:“评事十二人,从八品下。…评事掌出使推按。”颜评事:名不详。0000古诗词日历 | 辛弃疾《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过去的万种事情,如云烟一般忽然闪过。“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就好像入秋的蒲柳,过早地老去。到如今,什么事情最适宜“我”来做呢?饮酒、游览、睡觉,当最合适不过。到了官府催缴租税的期限,你们就早早地完纳赋税。同时,更要衡量家庭的支出与收入,妥善处理,管理好这个家。“我”这个老头子,依然要管一点儿事情,那就是管理竹林、管理青山、管理绿水。注释新用户3167a8id2023-07-30 11:35:3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