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真实形象:殷墟考古重要发现,原来还是伟大的改革家
关于商朝灭亡原因,传统史书探究的原因有三,即“姬昌修德、纣王不修德”,“河竭而商亡”,与“纣王克东夷而陨其身”。传之后世,按照儒家叙事模式,基本都将商亡的原因归咎于纣王的私德问题,即“纣王不修德”。
近代考古兴起之后,让我们可以通过地下文物,去探究历史的真相,而在纣王亡国的原因上,考古又有一些重大发现,进一步改写纣王形象,纣王固然有其缺点,但他也是一个失败却是伟大的悲情改革家。

纣王人本主义改革
甲骨文不完全统计,仅武丁时期的祭祀“人牲”数量就高达9021人,可谓骇人听闻,以现代思想来看肯定很不“人道”。但在在“天命观”决定一切的3000年前,却是武丁凝聚人心、稳定统治的重要手段。《史记·殷本纪》云:“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因此,商朝是标准的“以神为本”,就如孔子所说的“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但到了纣王似乎更推崇“以人为本”。
到了商朝晚期,开始有商王想要改变这一状况。根据史记记载,武乙(纣王曾祖)时曾有“射天”之举,极有可能他有过宗教改革,只是真相如何现在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纣王的确进行了宗教改革,“人本”思想开始回归,考古可以证实这一点。

经过20多年殷墟考古,学者何毓灵指出:“(纣王时期)城市发展快,城市规模、生产规模都很大,并不是衰弱的状态。”换言之,纣王时期的殷都,并未呈现出衰败迹象,反映纣王时的商朝国力并未衰退。
按照商朝传统,既然国力并未衰退,那么人祭应该保持旺盛状态,但考古却得到与之相反的答案。考古发现,纣王时的祭器极为粗糙,学者唐际根指出“随随便便捏一个”,与此前的庄严精美根本不能相比。祭器最能反映纣王态度,背后无疑揭示纣王不重视祭祀。
更为重要的是,甲骨文与传世史书都记载,纣王攻打东夷时俘获至少数万人,将商朝疆域从黄河扩张至长江,但纣王一改以前做法,他将这些俘虏充作奴隶,而不是充作祭祀用的“人牲”。甲骨文不完全统计,帝乙与纣王时期,父子二人执政50多年,但祭祀牺牲人数为104人左右。当然,实际肯定不止,下文会谈到。

显然,纣王对传统祭祀不满意,希望进行宗教改革,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大幅度减少人祭,说明“人本”思想开始回归。武王伐纣时指责纣王四大罪状,其中一个是“昬弃厥肆祀弗答”(抛弃对宗庙的祭祀),这一条看来是真实历史。
纣王改革失败之处
纣王的宗教改革,显然顺应了时代呼声,更符合人本主义思想,显然称得上“伟大”。周朝建立之后,之所以能严禁人祭宗教,其实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纣王思想的延续,或者说纣王打下的基础,属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问题是,既然如此纣王为何亡国?
原因自然很简单,即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任何改革都会面临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正常来说,纣王既然准备改革,就必然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事态应该超出了纣王的预想。以下两大考古发现,都能印证史书记载,但也让人为纣王推行改革的巨大阻力感到心忧。

首先,武王指责纣王“昬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即不重用同族兄弟微子、箕子、比干等,却用四方逃亡之人。甲骨文上出现许多“小臣X”之类的人名,大多是出身卑微之人,这就印证了史书记载。那么,纣王为何重用小臣,不重要兄弟同族?
其次,史书记载纣王杀九侯、鄂侯、比干等,以后世帝王时代来看,杀几个贵族极为正常,但在当时却不可思议。在后岗H10祭祀坑中,考古发现“戍嗣子”青铜鼎,表明祭祀坑中的人牲当是贵族戍嗣子一家,说明纣王的确杀过贵族。那么,纣王为何会将贵族作为人牲?
结合纣王宗教改革来看,纣王不仅遭到祭司阶层的强烈反对,而且还可能遭到庞大的贵族阶层反对,阻力之大、压力之大超出想象。最终,为了推行改革(也是为维护自身地位),纣王只能重用“小臣”,乃至将过于反对的贵族作为人牲,相当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所谓九侯、鄂侯、比干等之死,可能就是他们过于反对人祭改革而被作为人牲的。
但问题是,纣王改革态度过于坚决,或者说他“一意孤行”,导致打击面太大,得罪的既得利益者太多,如此纣王怎能不败?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纣王固然有其“失德”之处,但也显然是一个失败却伟大的改革家,有一些悲情英雄的色彩。
然而,经过后世儒家的演绎,纣王彻底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千古恶人,但这些评价显然是不公正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在纣王评价问题上,大概也应该如此吧。
解放战争炮兵,三野靠缴获四野靠收集,一野二野为何缺少炮兵?
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的炮兵力量差别很大。三野大炮靠缴获解放战争,华东野战军打胜仗最多,歼敌最多,缴获的大炮也多。1947年1月鲁南战役,华野全歼国军快速纵队,缴获了美制坦克24辆,还有大量榴弹炮、野炮、山炮、汽车。战后,三野成立了我军第一个特种纵队。四野大炮靠收集1945年,延安炮校跟随主力部队进军东北。东北我军炮兵创始人是朱瑞,他带领大家收集日伪军遗弃的火炮,组建了炮兵司令部。天地史话2024-02-27 17:08:34
0000刘邦路过女婿封地,临幸女婿小妾致其怀孕,此事后来如何处理?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建立汉朝后诛杀了很多异姓王。除了他本人的疑心外,还在于六国旧臣对刘邦的态度。很多诸侯国的大臣根本不把刘邦当做他们的皇帝,一有机会便会鼓动诸侯王干掉刘邦,自立为帝。而赵王张敖所统治的赵国便是这样一种情况。张敖献姬紫网2023-10-15 15:21:57000157名开国上将,有五老、五小、五绝上将,资历和军事能力最出众
建国初期授勋,共有57位开国上将。根据参加革命资历,57名开国上将中有“五老”、“五小”、“五绝”。一、五老上将,上将中资历最老。1、萧克。红军时期红2军团长,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时期,120师副师长。2、傅钟。1921年冬入党,比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党龄都要早。3、周士第。担任过孙中山铁甲车队队长。南昌起义时,25师师长,职务高过陈毅、林彪元帅。紫网2023-10-16 14:21:400000溥仪游紫禁城,专家指着一张照片:这是光绪,溥仪:这是我爹
1959年的一个春日,溥仪步入了他昔日的居所——故宫。作为一位游客,他漫步于熟悉的殿堂之间。当他的目光落在一幅挂像上时,他突然停下脚步,声音中带着惊讶和坚定:“这画像挂错了。”专家们斥责不可能,溥仪却说“这是我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都要从溥仪的一生经历说起。1906年,溥仪出生于北京醇亲王府,是摄政王载沣之子。1908年,仅3岁的溥仪被慈禧太后选为新皇帝,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无风起念2024-02-05 09:11:48
0000东野一年扩军100万,华野打了两年却零增长,陈毅和粟裕也很无奈
在此次授勋仪式上,统共授予了1052名将军军衔,单单是四野,就占据了足足521个名额。其中包括元帅2位:林彪、罗荣桓,大将3位:肖劲光、黄克诚、谭政,外加19位上将、57位中将、以及440位少将,占据了总人数的一半。东野在四大野战军中成立时间并不算早,直至1948年1月,东野才正式挂牌成立,远远晚于1947年成立的西北野战军和华野。紫网2023-10-14 16:55: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