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颇为得意的一首词,围猎场上抒豪情,开篇七个字,豪气尽现
宋词到了出现苏轼的时候,才有了质的变化。苏轼的词中有“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都一改他出现之前的词风。词在他笔下,不再是娱乐宾客的点缀,不仅仅是抒发男女的欢乐和离愁,而是有了崭新的内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豪放派”,苏轼也是人们历来公认的豪放派词的创始人。
苏轼自己颇为得意,认为自己的词“自是一家”的词是他在密州任知州,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也是他豪放派词风的一个代表作,一起来欣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人生“不惑之年”,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苏轼在密州上任的时候,就遇到了难题,当地蝗灾旱灾交替出现,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弃婴随处可见。在这样的“岁凶民穷”的大环境下,苏轼有很大的压力。
苏轼当时的处境也不好。他一直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触怒了当时主张变法派的执政者,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被迫离开朝廷,先是到了杭州,后又到了密州。他自己称到密州是“备员偏州”,心情并不舒畅。
苏轼早在少年就有报国豪情,在密州一次出猎的过程中,他的豪情再次被触发。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单刀直入,迅速入题。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到底有多狂?从举止神态看“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威风凛凛。就连跟着的随从也都是“锦帽貂裘”的打猎装束,在这样的人拥马簇之下,他们在平阔的山岗上,卷掠而去。这副场面非常壮观,“千骑卷平冈”,非常传神。千骑说明跟从的人多,在古代诸侯千乘,太守和诸侯大致相当,所以出行千骑。一个“卷”字,表明这千骑人马行进神速,所有平坦的山冈,都被他们席卷而过。
这位虎虎有生气的太守,只不过是偶然表现出来青年的狂劲,这样壮观的出猎场面引来了全城人的围观。为了报答全城人跟随看他出猎,他表示自己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这是苏轼心态上的“狂”,他表示自己年方鼎盛,就和射杀猛虎的孙权一样,正是为国家建功立业之时。

词的上片就是这样风驰电掣,威武雄壮。下片则写出猎回来开庆功宴的壮志豪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本来就豪放不羁的苏轼,酒酣之后就更加豪壮。尽管是“鬓微霜”,两鬓斑白,但“又何妨”?豪情毕见,这一反问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升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他内心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够被朝廷重用。能像当年汉武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到那时他必当“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整篇词虎虎有生气,粗犷豪迈,让人读完精神为之一振。
据说苏轼在写完这首词之后,曾经给朋友写信说“近日作一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他欣然提出这种观点,也是颇为得意,大概是觉得这首词可以作为豪放词的代表吧。
七个简单习惯,唤醒学习脑,进入无限学习状态
这是无聊读书会的第564篇原创。艺术家:IvanShishkin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海无边,学无止境。虽则如此,学习依然是人生的一大主线任务。想要终身学习,总要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事半功倍。在《无限可能》一书中,提出了七个简单的习惯,能让我们迅速进入无限学习状态。01主动回忆学完一项内容后,试着去回忆,看自己记住了多少。无聊读书会2024-02-13 10:07:49
0000鬼谷子识人术:真正精明的人,一般有3个特征,看似愚钝,实则装糊涂
前言: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学大家,他的智慧博大精深,不仅在军事战略上有独到见解,还对人性洞察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国学的角度出发,揭示真正精明的人通常具备的三个特征,他们看似愚钝,实则故意装糊涂。鬼谷子识人术之一:谦逊低调——隐藏锋芒,不露声色紫网2023-10-15 11:54:100000人要改运,先从净化磁场开始
俄罗斯科学家科罗特科夫,曾通过特殊的机器,拍摄了一组图片。图片上,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不同颜色的光晕。科罗特科夫得出结论,光晕便是环绕在我们身边的磁场。磁场力量不再是看不见的,而是真实存在,和每个人的运气息息相关。当磁场力量干净时,人便会事事顺心;反之,如果磁场是灰蒙蒙的,你的心情也会是无比低落,做任何事都难以成功。人若想要转运,要先从净化磁场开始。01净化语言,提升意念场南乔在路上2024-02-28 13:07:56
0000为什么《水浒传》的描写这么真实?施耐庵:你以为我真没杀过人?
论四大名著中,谁的打斗描写最为写实,肯定非《水浒传》莫属,尤其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段写的过于真实,比如说第一拳,施耐德是这么描述的:“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历史研究室2024-02-06 17:12:47
0003从狩猎农耕到城市996,工作为何越来越累?
©深响原创·作者|杨策为什么要工作?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近年来,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加班文化愈演愈烈,工作不仅与追求财富挂钩,还被赋予了各种伦理意义,而当疲惫和焦虑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打工人也开始反思。对于开头的问题,经济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资源稀缺性是人类工作的驱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制造、生产和交换稀缺资源,人类才能弥合无限欲望和有限资源之间的鸿沟。深响2023-07-30 08:11:1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