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系列之三十六:夏天的丙火
夏天的丙火日主依旧喜欢壬水透干,但是只有从申中透出壬水才能得大富贵,从亥中透出的壬水很难富贵。
为啥?
夏天为巳午未三月,巳月巳亥相冲,巳中戊土克死壬水,午月午中丁己合拌亥中壬甲,未月亥卯未三合木局,即使只有未也是半合,所以亥中的壬水在巳午未三月几乎是无用的状态。
四月
四月丙火日主,有壬水庚金同透者,为人光明磊落英雄豪杰,大富大贵之命造。
如果地支再有申,尤妙。
壬水丙火一起叫水火既济,这种格局的人往往能少年得意,不过干透壬庚,最怕再有戊土或者己土同透。
如果四月丙火,有壬水透干没有戊土同透,而且地支有申金,壬水来自申金,亦可大富贵,如果地支为亥水,亥中壬水透干,富贵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但是如果四柱没有壬水,癸水庚金透出,为人机谋巧变,靠着智谋致富,但是无法混官场。
如果四月丙火日主,干透丁火壬水,名为阳刃合杀,有个形容词叫威权万里,威望权利都达到巅峰富贵格局。因为午未为丙火的阳刃,午中藏丁火,丁壬合,如果地支再有午火,更是富贵非轻。
但是有一个前提日主最好别太弱。壬水透干,最好地支有申金或者天干同透庚金,使得壬水不至于太弱。
如果只有丁火透干没有壬水,叫阳刃倒戈,不好,多有意外之灾。
如果没有丁火壬水过多,也不是太好,阴气森森。
如果四月丙火,四柱壬癸庚辛俱无,火炎土燥,或者愚顽之人,或者鳏寡孤独穷,不好,大运走金水运或者可解。
如果四月丙火日主,干透庚金,地支有辰丑土或者申酉金,火炼真金,富人之命。如果局中庚金势弱,大运走到金运或者土运时,方能巨富。
这种格局如果有火透干,穷。
五月
五月为午月,丙火帝旺,火最浓烈的一个月,这时候的丙火日主最需要有壬庚并透,方能称为好命。
如果只有壬水透干没有庚金,小富贵而已,非得大运到时才能腾飞。
五月丙火日主壬庚同透时,最怕戊土透干壬水被制,或者己土同透壬水被混,或者丁火透出丁壬贪合,这种格局往往都是普通人。
如果天干不透壬庚,但是地支有申金,也是好命。因为申中藏庚金壬水,但是地支申金的格局也怕戊己透干来搅局。
如果五月丙火日主,没有壬水透的是癸水,同时有金生水,小康生活,挺好。
如果五月丙火日主,地支寅午戌三合火局,四柱无金水,一般是鳏寡孤独之命造,如果地支合火局,四柱有癸水透出,地支无金水,一般有眼病。
如果五月丙火日主,地支三合火局或者巳午未三会火局,地支无金水,天干透甲乙木,为炎上格,反而能大富贵。这种格局走木火运,烈火烹油,走到金运则,困厄,走到水运,最差,
如果丙火日主,有戊己土透干泄火,命运多大起大落,尤其走到金水运,或者风生水起或者苦苦寻找出路后才能腾达,如果走到木火运则需要注意,凶险困顿。
如果地支辰戌丑未土多,需要有壬甲透干才能富贵绵长。
六月
六月未月,喜闻乐见的四季月。
一般四季月是分上下月的,大暑前为上半月大暑后为下半月,但是丙火日主上下半月都是以透出壬庚为最好命,大暑后的丙火走到木运时是最好的运程,走到金运时往往不太好。
如果天干没有庚金只透壬水,没有戊土制水,也可富甲一方。如果有戊土制水,村里最靓的仔。
如果六月丙火,有壬水透干没有戊土,透出的是己土,己土浑水,平常人。
如果壬水藏在地支天干透己土,穷。
如果四柱没有壬水,但是有癸水透干,小康生活,富而不贵。
六月丙火日主虽然也喜欢庚壬同透,但是和四五月不同,喜欢走木火运,一般走到木火运则发财千万,走到金水运则困顿窘迫,但是如果局中丙火多透,走金水运反而错。
夏天丙火日主好命公式:
四月:壬癸庚
五月:壬庚
六月:壬庚
文:薛白袍
32岁灭佛,33岁暴毙
一直到临死前,唐文宗还在为皇位继承人选发愁。他是在哥哥唐敬宗被杀后由宦官拥立的皇帝,所以,即位以来,他始终希望把皇位继承权归还给唐敬宗的长子、晋王李普。可天不遂人愿,李普五岁那年,因一场疾病而夭折。唐文宗生有二子,次子李宗俭早夭。李普死后,他就只能将自己的长子、鲁王李永立为太子。但李永并不为唐文宗的宠妃杨贤妃所喜,成为太子后,杨贤妃就不断设计陷害他,致使李永被幽禁而死。紫网2023-10-14 14:15:010000清朝留下龙泉印泥,它为何是皇家贡品,看这三个独特工艺就知道了
龙泉印泥、西泠印泥、八宝印泥被称为“中国三大印泥”,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龙泉印泥始创于清康熙二十一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很多读者都知道“龙泉印泥”非常珍贵,但却不了解为何它是皇家贡品,其实,我们通过三个独特的工艺,就能寻找到答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历史解密坊2023-07-30 15:35:08
0000晚清史丨为什么清朝对于外东北的丢失没有在意,对西域倒是十分重视?
中国近代史是由晚清和民国这两个阶段组成的。晚清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割地、赔款。晚清丢失的最大一块土地,一般认为是外东北地区。对于外东北的丢失,晚清几乎无动于衷。但是对于西域一度被外敌占领,晚清朝廷倒是做出了利在千秋的决定:那就是力挺左宗棠收复西域。理论上说,东北属于清朝的龙兴之地,而西域大约是乾隆时代才重新纳入版图。因此从情感角度来看,似乎清廷更应该重视外东北才对。但现实并非如此。人文之光2024-01-30 22:05:41
0000他是灸学的鼻祖,曾任度辽将军、尚书,被封为寿成亭侯
皇甫谧,灸学的鼻祖,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西晋学者、医学家。紫网2023-10-17 10:19: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