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921

《潜珍书屋联话》吴仕端 (一)

一片心花正放时一片心花正放时2023-07-29 11:53:080

(一)

挽联由于有真挚情感作基础,稍副以较粹美的语言,便能见长。惟于挽伟大人物,则又殊不容易。挽伟大人物,就难免于对其人的文章、道德、事功加以敷陈。一涉颂扬,便可能减却情致,也就因此而减弱了艺术感染力量。但亦有高手而不受此拘囿者,说到底,还是视乎作者之胸襟、识见以及其艺术素养而定。章太炎之挽孙中山先生,康有为之挽六君子,即为此一类挽联中的佼佼者。章太炎挽中山先生联云:

孙郎以天下三分,当魏孽萌芽,江左未尝忘袭许;

南国奉吾家故物,怨灵修浩荡,武关何事入盟秦。

上联用的是《三国志》故事:江左孙郎喻中山;魏喻袁世凯;许昌喻北京。下联用的是《楚辞》的故事:怀王受张仪之绐,入武关与秦会盟,为秦截留,客死关中。喻中山先生受段祺瑞“共商国是”之绐,客死北京。“怨灵修浩荡”是用屈原《离骚》原句。“灵修”指怀王;浩荡谓其宽怀豁度,胸无城府,对秦约信而不疑。这两个典故的运用虽然未尽恰切,但亦关合得颇为巧妙。假使当年中山先生能如江左孙郎那样坚持原则,挥军北指,当不致令袁世凯坐大,造成以后纷乱的局面。先生似未接受这一经验教训,拥有两广革命力量的雄厚资本,又竟再度受段祺瑞“共商国是”之欺,贸然就商北京,卒无成而客死。这“怨灵修浩荡”一语,可谓使用得十分工切,对中山先生的一再失着,寄予无限惋惜与哀痛。而章氏在联中则以屈原自况,对革命的执著精神,对中山先生的忠诚悃素,充塞于全联的字里行间。

中山先生逝世,海内挽联很多,大都歌颂勋业。举一最典型者为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上则为河岳,下则为日星。”(此联为集句,作者佚名)可谓溢美至极。可是读者读后并无受到多少感染,这是缺乏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的缘故。又杨度挽曰: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尽管这个当年曾经为袁世凯称帝作劝进的杨度,真否能既哭苍生又哭公是一回事,究竟表面上还算能将自己放进联内,若从艺术角度来看,似较前联略胜一筹。又如陈炯明挽中山先生联:

惟英雄能杀人活人,功首罪魁,留得千秋青史在;

与故交宁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片赤心知。

此联亦文中有“我”,若与杨联相较,所发议论,不似杨联议论之肤浅空泛,较为黏贴,故又略胜一筹。

佚名之作,除了空泛的赞颂,别无所有,用作挽中山先生可;换了挽另一个伟大人物似乎亦可;甚至作为一副颂联赠人亦无不可。严格说来,它并不一定是挽联。杨度之作,算是挽联了,但又何妨移作挽另一个大人物?至于陈炯明之作,确为联中有“我”,也能言之有物,倒真的表现了他对中山先生桀骜不驯的反叛个性。然而读来了无哀戚沉痛之感,少了一份发乎内心的诚挚,不算得是哀挽的正宗。而章太炎所作,读来令人慨然兴嗟,黯然欲绝;与杨、陈比较,相去何止天壤!它能于挽中山先生的芸芸众联中独推绝唱,是绝非偶然的。

康有为挽“六君子”联:

龙比极刑,岳于惨戮,昔人已矣,君复何尤。魂魄倘有灵,无愧正学先生,矢口问成王安在?

汉朝党锢,唐代清流,振古如斯,于今又见。国家正多难,莫效子胥辅相,留眼看越寇飞来!

“六君子”即戊戌政变时的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及林旭等六人,随康有为、梁启超鼓吹维新变法,那拉后重执政,被捕杀,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康有为逃亡海外,作此联哀之。因立论正大,且语挚情深,词采亦极华赡,音节于谐美中见跌宕之致,有一唱三叹之妙。故此联一时倾动海内,为人广为传诵。“龙比”,是夏之龙逄,殷之比干。“岳于”则为宋之岳飞,明之于谦。四人都是古之忠臣,且都是因忠招谗受戮。“正学先生”是明初之方孝孺,明成祖燕王朱棣篡国时,燕兵破金川门入,建文帝朱允炆自焚(一说不知所终),成祖召方孝孺,使草诏,孝孺痛哭,声激殿陛。成祖曰:“毋自苦,余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因孝文是成祖之侄,故以为喻)。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王安在?”成祖怒磔孝孺于市,并诛其十族,坐死者八百余人。此上联以龙、比、岳、于喻谭嗣同等六人,以见忠而受戮之冤。又以方孝孺矢口之问,隐喻光绪幽囚,那拉篡政,维新失败的伤痛,用典甚切,寄愤甚深。下联将维新党人比唐汉清流党锢。在康有为看来,人亡邦瘁,必然招来豆剖瓜分,此为其所不愿见到的局面。“伍子胥留眼看越寇”这本是愤极之语,今冠以“莫效”的谆嘱,于痛愤之外加上一层恳恳忠心,造成此联气韵郁勃,跌宕回环。联语中,作者忧在苍生,痛在国家多难,绝无半点儿女情态或私人恩怨,故能立言正大;惟其立言正大,故又能于重重忠爱忧疑反复矛盾中,更显其语至情深,令人读后黯然,思绪万千。

康氏这一副挽联就形式上来说,也有足指述。首先是对仗工整,上四句各自为对。各自为对是长联中每每采用的手法,有的是放在上面,有的则放在下面。此联放在上面,于严整中兼具直行气势,显得整齐而不呆滞。又其次,联语字数的多少和音节的长短,作者有绝对的自由去选择,并不似诗和词那样受着格律的约束,创作时大可以在这一块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领,以音律节拍的人为之美,来参与联语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而此联读来,觉其节律纡徐迟缓,结合其音响的低沉,特别觉其情弥挚而痛弥深。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