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暮春》读记
杜甫七律《暮春》读记
(小河西)
暮春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暮春,时杜甫客居夔州瀼西。(永泰二年暮春,尚未经历“楚天四时雨”。大历三年暮春已出峡。)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拥塞(sè):阻塞、拥堵。《晏子春秋》:“忠臣拥塞,谏言不出。”
映空:映,本意“照”。映照天空。《三月三日率尔成章》(梁-沈约):“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采桑》(梁-萧纲):“春色映空来,先发院边梅。”
潇湘:湘江;湘江与潇水并称。《远别离》(唐-李白):“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去蜀》(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楚天、巫峡:指夔州。
四时雨:夔州气候冬日温暖,夏秋闷热,春冬多雨。感觉四季多雨。
大意:俺因卧病在床滞留夔州峡中,洞庭湘江水映天空徒有美景。夔州一年四季雨水不断,三峡经常吹起千里大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柳暗:柳树叶茂荫浓。《早朝》(唐-王维):“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游山西村》(宋-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莲欲红:莲花六月开。夔州气候有异,暮春的莲花已长出花苞。
鸳鹭:鸳鸯与鹭鸟,皆候鸟。暮春北飞。《鸳鸯》(诗经):“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古今注-鸟兽》(晋-崔豹):“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
挟(xié):带着。《短歌行》(魏-曹丕):“翩翩飞鸟,挟子巢栖。”《三国志-诸葛亮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大意:江边草阁旁的杨柳刚刚叶茂荫浓,城边荒野池塘的莲花含苞欲红。(新、欲二字言时间。出峡一再耽搁。因病在云安耽搁半年,到夔州又一年了。心情急迫。以景表示时间推移。写景含情。)暮春有的鸳鹭立于洲渚,有的带着孩子在洲渚上翻飞还一丛一丛。
本诗除首联叙事“卧病拥塞”,不能出峡外,后三联写暮春之景。次联写暮春风雨,虽有“千里风”但也有“四时雨”。有风可出峡,但有雨就难出峡。(或有所指。)三联写时间推移。刚刚柳新暗,马上莲欲红。表达北归的急迫。末联写暮春候鸟将北飞。有的候鸟立于洲渚。立洲渚也就罢了,还要挟子翻飞;挟子翻飞也罢了,还一群一群的挟子翻飞。你们可以挟子北飞了,俺还有困难啊!杜甫在表达自己对候鸟的嫉妒和无奈。此诗中“虚”、“新”、“欲”、“还”)四字是表达情绪的关键。(拗体诗。)
『绝句采珠』溅起人间烟火气,凌寒只为报春来。
绝句采珠第1006期绝句采珠绝句采珠黄洋界上作者/古木独立汪洋势如虎,运粮小径隐千树。当年小炮鉴沧桑,哨口依稀思旧主。冬晚郊原漫步偶成作者/金嗣水漫步长堤望雁行,谁家庭院腊梅香。郊原向晚黄金染,伫立桥头捧夕阳。喜迎春作者/王曰敏龙腾虎跃意悠然,流水时光又一年。蕴蕾梅枝香暗动,纵情提笔赋春天。皓洁桥作者/吴进南(厦门)诗摘词选2024-02-23 08:07:04
0000杜甫七古《最能行》读记
杜甫七古《最能行》读记(小河西)最能行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攲帆侧柁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幸有征。瞿堂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若道土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董穴】二二部位:反后绝穴 、三肩三穴、 灵骨、大白穴 、手六白穴、腕顺二穴 、三叉三穴
编者按董景昌,原籍山东省平度市人,早年从军,随著国民政府撤退来台湾,台湾医学家,台湾著名针灸师,是董氏奇穴的创始者。董氏奇穴分布于全身,区分为十二个部位:手指部位称一一部位;手掌部位称二二部位;小臂部位称三三部位;大臂部位称四四部位;足趾部位为五五部位;足掌部位称六六部位;小腿部位称七七部位;大腿部位称八八部位;耳朵部位称九九部位;头面部位称十十部位。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及后背部位。清荷文苑2023-08-08 17:35:42
00014杜甫五律《季秋江村》读记
杜甫五律《季秋江村》读记(小河西)季秋江村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素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深秋,时杜甫居夔州。村墟:村庄;乡村集市。《寒园即目》(北周-庾信):“寒园星散居,摇落小村墟。”《草堂》(杜甫):“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琐寒窗 · 雨夜思乡 (词林正韵第十二部/周邦彦体)
大雨倾盆,雷鸣电闪,夜来逾骤。形孤影只,羁旅异乡留守。叹妻儿、秋水望穿,门铃依旧无人叩。偶尔风吹动,打开也只,失望依旧。茕疚。心疼灸。两鬓已斑白,枉空双手。人生艰难,富矿何其鲜有。去家乡、千里迢迢,陡生想思眉头皱。夜难眠、数算愁云,尚有几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