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975

李鸿章一生成功的原因为何是吃回头草?

能静居看历史能静居看历史2023-07-29 12:41:000

咸丰十年(1861),曾国藩被清廷任命两江总督,同时也陷入了巨大的“人才危机”。

曾经是其心腹的文武双全助手李鸿章和李元度“跳槽”了。

曾国藩画像

李元度首先违抗曾国藩战略布局,私自出战导致全军溃退,造成徽州失守。曾国藩指出李元度大败原因:“次清之败,由于自是”、“守城极不易易……主守则专守,主战则专战,切不可脚踏两边桥。”对于战略如此,对于手下“脚踏两边桥”更是难以容忍。当曾国藩向朝廷上书参劾李元度“请旨将李元度革职拿问,以示惩儆”由此引发了李鸿章、李元度的强烈反弹,导致二人双双选择“跳槽”。起因是曾国藩要李鸿章起草弹劾李元度的奏折,出乎意料的是,李鸿章明确拒绝曾国藩要求,还“率一幕人往争,且曰: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曾国藩说:“那我自己写”。李鸿章丝毫不相让说:“如果这样,则学生亦将告辞,不能留侍矣。”曾国藩来了句:“听君之便”,于是李鸿章卷起铺盖“乃辞,往江西”。

李元度

先放下李鸿章不表,单说李元度。在曾国藩自己写奏折参劾李元度后,朝廷按照曾国藩意思,迅速摘掉李元度顶戴听后发落。谁知,李元度竟然收到了浙江巡抚王有龄的邀请,并向朝廷为李元度上疏开脱。最后朝廷下旨说:“已革徽宁池太广道李元度,着曾国藩饬令前往浙江,交瑞昌、王有龄差遣委用。”《曾国藩全集》李元度的成功“跳槽”这件事对曾国藩产生强烈刺激,说他“尽弃交谊于不顾,公私并绝,无缘再合,内伤而已。”此时李元度的“跳槽”不光在感情上给曾国藩巨大打击,湘军同时陷入空前的内部稳定危机。李元度的举动动摇了湘军的团结,如果不进一步采取措施,很可能导致其他湘军将领被外省督抚“挖走”,为此曾国藩三次参劾李元度。值得一提的是,李元度的“跳槽”并不是曾国藩的错误,在曾国藩大营中,李元度文人出身,让他放手带兵,不断向朝廷请示提拔重用。李元度是在违背曾国藩战略布局,导致大败后,又投奔王有龄,很大程度上这种“跳槽”带有背叛色彩。此后在曾国藩强烈参劾下,李元度被清廷彻底革职,但曾国藩又给他安排了去向,让其从“跳槽”变成了“安置”,让其去往左宗棠处效力:“俟立有功绩,再由左宗棠请开复。”关于李元度“跳槽”事件告一段落,后来的李元度终究对曾国藩感念一生,认为曾国藩对他的处理是“雷霆之爱”,李元度的人生败笔是在不当的时间内选择了不当的离开,最终酿成人生巨大遗憾。

李鸿章:好马能吃回头草李鸿章从“李元度跳槽”事件后,也因为拒绝为曾国藩起草弹劾李元度奏折而出走,对于曾国藩来说,可谓非常的“折手”。

原因是,李鸿章写作的奏折,是曾国藩最满意的,没了这枝大笔杆子,曾国藩可谓损失巨大。李鸿章突然辞职后,先去访问胡林翼,希望他能对自己的“跳槽”方向给点意见。胡林翼非常诚恳地对他说:“君必贵,然愿勿离涤生(曾国藩),君非涤生,曷以进身?”当时李鸿章跳槽意决,且正在气头上,拂衣而起,对曰:吾始以公为豪杰之士,不待人而兴者,今乃之非也。”就是我以前以为你是很了不起的人,现在来看完全不是。胡林翼了解李鸿章,也非常爱惜他的才华,于是“留饮数日,绝口不谈前事,尽欢而别。”私下却写信劝曾国藩与李鸿章和解:“李某终有以自见,不若引之前进,犹足以张吾军。”《异辞录》

李鸿章

此后,又陆续有数位旧友纷纷写信给李鸿章,给出的理由就是,放眼天下,除了曾国藩能让你有所作为外,你换哪家,都不能成全你的志向:“此时崛起草茅,必有因依。试念今日之天下,舍曾公谁可因依者?”最后说:“就算你在曾公那里有不顺心的时候,但是终究还要依赖他成就功名。”《郭嵩焘全集》平静下来的李鸿章开始理性起来,在这些好朋友的真心劝阻下,李鸿章没能找到“下家”,对于绝大多数劝他回到曾国藩身边开始“怦然有动于心”。通过多年来与曾国藩的工作,李鸿章平静一下,的确是“跳槽”也没有比曾国藩这家更合适的了。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对于这个压力,李鸿章体会的更为深刻。经过多次思想斗争,心高气傲的李鸿章决定“吃回头草”。于是他主动给曾国藩写信检讨:“鸿章适以事归,不获亲与执事载笔之末,优愧莫名。”对于自己最欣赏的学生能够主动回归,曾国藩非常欣慰,“申刻,李少荃自江西来,与之久谈。……夜与少荃谈至二更末。”此后师徒二人复合,彼此更加默契,李鸿章第二次回来后“礼貌有加于前,军国要务,皆与筹商。”《曾国藩日记》师生二人再度重逢都非常激动,从此开始了共谋大业的旅程。

李鸿章奏折

也正因李鸿章敢吃“回头草”,在历史进程中改变了走向,不久李鸿章被曾国藩派去上海,并组建起淮军,随即便成了江苏巡抚,可以说这次“回头草”李鸿章吃的膘肥体胖。没用几年,李鸿章的政治地位和实力俨然与曾国藩平起平坐,从而在近代史上,李鸿章的影响力自曾国藩后为清朝最大一人,这都因为在关键时刻认识到了曾国藩才是他人生起帆的最大平台。从商鞅到孙膑、从韩信到李鸿章,这样的历史“跳槽”事件大幅度发生,往往在一念之间的选择改变了历史大格局的走向,这些人的转身和自我定位,都给历史注入了鲜活的气息,让人陷入深沉的思考和借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