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璠《季夏入北山》: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世间最无情的,莫过于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人生也渐渐变了模样,当初的梦想也变成了一副梦境。唐代诗人林璠在《季夏入北山》一诗中就表达了这种情感,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整驾俟明发,逶迤万险途。
天形逼峰尽,地势入溪无。
树绕圆潭密,云横叠障孤。
谁怜后时者,六月未南图。

“整驾俟明发,逶迤万险途”,准备好车马准备明天出发;在绵延曲折的山路上经历重重险阻。诗人非常重视北山之行,在前一天就已准备好车驾,等着今日清晨便乘车出发,踏上一段崎岖坎坷的旅途。随着车马驱驰,北山之路在诗人面前逶迤铺展开来,只见山路狭窄曲折,路边虬松怪石,悬崖万丈,险阻重重,使人惊心动魄。

“天形逼峰尽,地势入溪无”,在逼近天空的地方是山峰的顶点;山川形势陡然坠入溪涧之中。诗人远望前方突起的山峰,只觉如巨人一般屹立,如利剑一般刚健,矗立于天地间,顶峰直指天空,仿佛要把天空刺破。诗人俯看近处的山势,只见陡绝的崖壁之下,是水汽弥漫的溪涧,而山势仿佛直接坠入溪涧之中,使人心惊。

“树绕圆潭密,云横叠障孤”,树木围绕着圆形的水潭茂密地生长;云朵横在重叠的山峰之间使山势显得孤绝。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诗人在北山之上,更欣赏到了绝美的风光。群山环抱之下的山谷圆潭,犹如镶嵌在山间的一块绿翡翠,与岸边的茂盛树林相得益彰。高远处,云雾缭绕,遮住了视线,只能望见较近处的山峰,使山势更显孤绝。

“谁怜后时者,六月未南图”,有谁会怜悯我这个不被时运眷顾的人;直到六月还没有向南高飞。由眼前的孤绝山峰,诗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心生无限感慨。一如这孤峰,诗人也是孤独者,他命运多舛,不被时运眷顾,即使心中有大鹏鸟高飞九万里的壮志,却一直没有等来送他入青云的长风。于是,他禁不住问自己,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人们只关注聚光灯下被鲜花和掌声环绕的成功者,有谁会在意一个失意者的理想抱负?可是,不在意并不代表不曾存在过,即使人生冷落,至少还有自己曾认真对待过当初的愿望,这已足够。
最是清秋时节,伤离别
秋天来了,西风起,天气变凉,落叶纷飞,眼中的风景,开始有了寂寥的意味。不怕秋天到来,却怕在这凉凉的秋天,我们要说再见。离别的秋天,是那样冷清,让人伤感,凉意上心头,望着你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知道,心中有多少哀愁!紫网2023-10-14 08:50:000000『绝句采珠』枯苇残荷逝水长,秋晨闲步踏微霜。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绝句采珠』第940期组稿:黄梅桃苏颖制图:王淑梅绝句采珠作品辑录洪山十八景·天兴觅渡作者/古木历年八百一瓜洲,船泊荒滩旧渡头。飞架天桥留慰藉,笑看芦苇自悠悠。步韵吴宇社长《宴友人》作者/王国祥小溪叠浪落平湖,流到林城响不孤。少长咸集情为韵,酒花开满宴秋图。附原玉:宴友人作者/吴宇烈烈长风涌北湖,江天寥廓寸山孤。紫网2023-10-16 13:41:500000王维一首哲理诗,句句通透,说透了人生!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唐】王维《偶然作六首·其六》究竟怎样才算是过好了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被这个问题困扰。在这风尘仆仆的人间,是活在期待中,达到令人艳羡的成就和高度?还是遵从内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lemon05202023-07-31 11:27:27
0000欣赏-唐-李翰---【蒙求--113】
作者:潘长宏2024年1月4日李翰《蒙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传说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现某种可取言行的,有带有激励劝勉意味的,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从思想内容上看,自然难免有一些宣扬封建思想意识的东西,但跟其他许多蒙书比较,李氏《蒙求》还是属于取材较好、境界较广的一种。溱湖之恋2024-02-12 15:06:03
0000